裴子野傳

關燈
裴子野字幾原,一生下來,他的母親魏氏就去世了,為祖母殷氏所撫養。

    殷氏溫柔明達而懂文章,以章句學問向他講授。

    九歲的時候,殷氏去世,他泣血哀痛,家裡的人感到非常詫異。

     他少年好學,善于寫文章,在齊朝做官擔任江夏王行參軍。

    遭到父親的喪事離職。

    起初,他的父親卧一床一整整一年,裴子野求神靈,請醫生,努力備至,淚濕衣衫。

    父親夜裡夢見了他的面容,早晨召見他,好像夢中的樣子,很快病就好了,他認為是虔誠的孝心所傳感。

    讓他撰寫《孝感傳》,他堅持推辭,才算罷了。

    後來為父親居喪,每當到了墓地,草就因他而枯萎。

    有白兔白鸠馴順地活動在他身邊。

    梁朝天監元年(502),尚書仆射範雲贊賞他的模範行為,将要上表舉薦他,遇上範雲去世,沒有做成。

    樂安人任窻當時名聲很大,為後進人士所仰慕,上門和他交往的,他必定加以推薦。

    裴子野和任窻為中表親戚,獨獨不去,任窻也很惱恨,所以對他不好。

     很久以後,他兼任廷尉正,當時三官一同在案卷上署名,裴子野曾經不在,同僚們就把他的名字給署上了。

    奏表沒有得到批準,裴子野也随同被免職。

    有人勸他向有關部門說明情況,提出請求,可以免受處分,裴子野笑着說:“即使羞慚于柳季的辦法,豈能借着訟案而求官?”從此貶抑了很久,始終沒有什麼恨意。

    中書郎範缜與裴子野沒見過面,聽說了他的情況十分贊賞。

    正趕上升任國子博士,于是便上表謙讓給裴子野,有關部門因為資曆不合,沒有為他們通融。

     他後來做了諸暨令,在縣裡不施行鞭打,衆人有了争執,就給他們講理,百姓們很高興,全縣境内沒人來打官司。

     起初,裴子野的曾祖裴松之,宋朝元嘉年間(424~453)接受诏令續修何承天的宋史,沒有修成就死了,裴子野常常想要繼承先人的事業。

    到了齊朝的永明末年,沈約所撰的《宋書》中說“裴松之以後便沒有聲息了”。

    裴子野另撰為《宋略》二十卷,其中叙事評論大多很好,曾說“殺死淮南太守沈璞,是因為他不随從義師的緣故”。

    沈約害怕了,光着腳前往謝罪,請兩方消除隔閡。

    又慨歎他的述作說:“我比不上的。

    ”蘭陵人蕭琛說他的評論可以與《過秦》、《王命》分道揚镳。

    于是吏部尚書徐勉告訴了武帝,讓他做了著作郎,掌管修撰國史和起居注。

    不久,兼任了中書通事舍人,很快又任命為通直員外,著作、舍人依舊。

    皇帝又命令他掌管中書诏诰。

     當時西北遠方邊疆有白題和滑國派遣使者由岷山道路前來進貢,這兩個國家曆代都不曾賓從,不知道是從哪裡出現的。

    裴子野說:“漢朝的颍一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