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晔傳
關燈
小
中
大
上的土和果皮投擲範晔,呼為别駕幾十聲,範晔問他說:“你生我的氣了嗎?”範藹說:“今天為什麼還要再生氣?隻是父子同死,不能不悲傷罷了。
” 範晔常把死說成滅,想建立無鬼論,到現在給徐湛之寫信說“讓我們到地下再去争論”。
他就是這樣的荒謬悖亂。
他又告訴别人:“請轉告何仆射,天下絕沒有佛和鬼,如果有靈的話,自然當會相報答。
”朝廷抄了範晔的家,樂器服裝玩物都很珍貴華美,一妓一妾也都裝飾豔麗。
而他母親住址簡陋,隻有兩間廚房盛着柴禾。
弟子冬天沒有被子,叔父隻穿着單布衣服。
範晔和他的同一黨一都被處死,範晔當時年齡四十八歲。
謝綜的弟弟謝緯流放廣州。
範藹的兒子範魯連,是吳興昭公主的外孫,請求保全他的生命,也判為流放遠方。
孝武帝即位,才返回來。
範晔一性一情一精一細,有思考能力,接觸的東西大多能夠通達。
衣裳器物,無不超過或不夠規格,世上的人都仿效他。
他撰寫了一部《和香方》,在序言中說:“麝香本來多有忌諱,過量必定有害。
沈實容易調和,用足一斤也無損傷。
零藿虛燥,詹唐黏一濕。
甘松、蘇合、安息、郁金、奈多、和羅之類,都在外國極受珍視,在中國沒有出産。
又棗膏昏鈍,甲煎淺俗,不僅無助于減輕烈一性一疾病,還會更增加這種病情。
”他所說的都用來比喻朝中的官員:麝香本來多有忌諱,比喻庾仲文;零藿虛燥,比喻何尚之;詹唐黏一濕,比喻沈演之;棗膏昏鈍,比喻羊玄保;甲煎淺俗,比喻徐湛之;甘松蘇合,比喻慧林道人;沈實易和,則用以自比。
範晔在獄中給衆子侄寫信以自叙生平,其中大略說: “我少年的時候懶于求學問,年齡三十歲左右,才有了追求。
自從那時以來,轉為心中融化,到了通達的地方,都是自己從胸中獲得。
人們常說情志所托,所以應當以意為主,以文傳意。
以意為主,則他的主旨必定顯現;以文傳意,則他的詞句不會流蕩。
然後再提升它的芬芳氣息,調配它的金石聲音。
觀察古今的文人一大多數對這一點并不完全了然,少年當中謝莊最有這種才分,則因為手筆比較平易,在文字上不拘音韻的緣故。
我的思路沒有固定的方向,隻是多有官家語言,缺少事情以外的幽遠情緻,以此為遺憾,也是由于沒有存心追求文名的緣故。
“我本來沒有閱讀史書,正是因為總覺得它不可理解。
自從撰寫《後漢書》以後,轉而得到了脈絡。
詳細觀察古今著述以及評論,幾乎很少有合意的。
班氏最有高名,既然沒有感情豐滿的例子,就隻有志向可以推尊。
廣博豐富不可以趕上它,但是整理未必有愧。
我在傳論中都融彙有一精一深的旨意,到了《循吏》以下和《六夷》各篇的序、論,筆勢縱放,實在是天下的奇作。
其中寫得深切的,往往不亞于《過秦篇》。
曾經一齊比方為班氏的作品,不隻是無愧于它們。
我很想把各代的史志都做一遍,《前漢書》中所具有的都讓它具備,雖然事情不必記得太多,卻能使人看到文章就能全部了解。
又打算就着事實在每卷内發表議論,用以揭示每一朝代的得失,這個想法也沒有能夠實現。
論贊自然是我的文章中傑出思考的所在之處,幾乎沒有一個字是虛設的,奇異變化無窮,融合了不同的文體,連我自己也不知道應該如何稱呼它。
這部書問世以後,自然應該有知音者對它表示欣賞。
紀傳文章照例隻是記錄一下大概情況,而其中的細緻意思還有很多。
自古以來文章體式宏大而思慮一精一微的,還沒有見過能像這樣的。
恐怕世上的人不能領會,大多是貴古賤今,所以便任情狂言了。
“我對于音樂,聆聽的功力不如自彈,隻是我所一精一通的不是雅聲,是令人遺憾的,然而到了一個隔絕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呢?其中的樂趣,是無法說盡的。
弦外之意,空響之音,不知道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也曾經把它教給别人,士人平民中沒有一毫與它相似的,這一技術将永遠不傳了。
我的書法雖然小小有些意思,但筆勢不快,其餘的最終都沒有什麼成就,常常慚愧自己虛有名聲。
” 範晔的自序都是實在的,所以把它保存下來。
範藹幼年就很整潔,衣服上一年到頭也不曾有污點,死的時候年齡二十歲。
範晔少年的時候,他的哥哥範晏常常說:“這個孩子貪利,終究會破壞門戶。
”果然像他所說的那樣。
起初,何尚之掌管選拔官員,自稱天下沒有被遺漏的人才,等孔熙先被捕,文帝質問何尚之說:“讓孔熙先三十歲還做散騎侍郎,怎麼會不做賊?”孔熙先死後,又對何尚之說:“孔熙先有美好的才華,也可以稱得上是世族大家,卻在仕途中沉一淪不顯,這難道不是主管官員的失誤嗎?”何尚之說:“臣過去曾經勉強在選曹負責,确實沒有能夠很好地貶斥庸才、任用賢能,然而君子具有智能,就像鳳凰具有文采,等待時機而舒展羽翼,哪用憂慮不高飛雲霞之上。
而像孔熙先這樣的人一定要隐藏自己的文采,自棄于污泥,就終于不值得讨論了。
”皇上說:“從前有優秀的才能而遇不上知己,哪能不給後人留下遺憾呢?”
” 範晔常把死說成滅,想建立無鬼論,到現在給徐湛之寫信說“讓我們到地下再去争論”。
他就是這樣的荒謬悖亂。
他又告訴别人:“請轉告何仆射,天下絕沒有佛和鬼,如果有靈的話,自然當會相報答。
”朝廷抄了範晔的家,樂器服裝玩物都很珍貴華美,一妓一妾也都裝飾豔麗。
而他母親住址簡陋,隻有兩間廚房盛着柴禾。
弟子冬天沒有被子,叔父隻穿着單布衣服。
範晔和他的同一黨一都被處死,範晔當時年齡四十八歲。
謝綜的弟弟謝緯流放廣州。
範藹的兒子範魯連,是吳興昭公主的外孫,請求保全他的生命,也判為流放遠方。
孝武帝即位,才返回來。
範晔一性一情一精一細,有思考能力,接觸的東西大多能夠通達。
衣裳器物,無不超過或不夠規格,世上的人都仿效他。
他撰寫了一部《和香方》,在序言中說:“麝香本來多有忌諱,過量必定有害。
沈實容易調和,用足一斤也無損傷。
零藿虛燥,詹唐黏一濕。
甘松、蘇合、安息、郁金、奈多、和羅之類,都在外國極受珍視,在中國沒有出産。
又棗膏昏鈍,甲煎淺俗,不僅無助于減輕烈一性一疾病,還會更增加這種病情。
”他所說的都用來比喻朝中的官員:麝香本來多有忌諱,比喻庾仲文;零藿虛燥,比喻何尚之;詹唐黏一濕,比喻沈演之;棗膏昏鈍,比喻羊玄保;甲煎淺俗,比喻徐湛之;甘松蘇合,比喻慧林道人;沈實易和,則用以自比。
範晔在獄中給衆子侄寫信以自叙生平,其中大略說: “我少年的時候懶于求學問,年齡三十歲左右,才有了追求。
自從那時以來,轉為心中融化,到了通達的地方,都是自己從胸中獲得。
人們常說情志所托,所以應當以意為主,以文傳意。
以意為主,則他的主旨必定顯現;以文傳意,則他的詞句不會流蕩。
然後再提升它的芬芳氣息,調配它的金石聲音。
觀察古今的文人一大多數對這一點并不完全了然,少年當中謝莊最有這種才分,則因為手筆比較平易,在文字上不拘音韻的緣故。
我的思路沒有固定的方向,隻是多有官家語言,缺少事情以外的幽遠情緻,以此為遺憾,也是由于沒有存心追求文名的緣故。
“我本來沒有閱讀史書,正是因為總覺得它不可理解。
自從撰寫《後漢書》以後,轉而得到了脈絡。
詳細觀察古今著述以及評論,幾乎很少有合意的。
班氏最有高名,既然沒有感情豐滿的例子,就隻有志向可以推尊。
廣博豐富不可以趕上它,但是整理未必有愧。
我在傳論中都融彙有一精一深的旨意,到了《循吏》以下和《六夷》各篇的序、論,筆勢縱放,實在是天下的奇作。
其中寫得深切的,往往不亞于《過秦篇》。
曾經一齊比方為班氏的作品,不隻是無愧于它們。
我很想把各代的史志都做一遍,《前漢書》中所具有的都讓它具備,雖然事情不必記得太多,卻能使人看到文章就能全部了解。
又打算就着事實在每卷内發表議論,用以揭示每一朝代的得失,這個想法也沒有能夠實現。
論贊自然是我的文章中傑出思考的所在之處,幾乎沒有一個字是虛設的,奇異變化無窮,融合了不同的文體,連我自己也不知道應該如何稱呼它。
這部書問世以後,自然應該有知音者對它表示欣賞。
紀傳文章照例隻是記錄一下大概情況,而其中的細緻意思還有很多。
自古以來文章體式宏大而思慮一精一微的,還沒有見過能像這樣的。
恐怕世上的人不能領會,大多是貴古賤今,所以便任情狂言了。
“我對于音樂,聆聽的功力不如自彈,隻是我所一精一通的不是雅聲,是令人遺憾的,然而到了一個隔絕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呢?其中的樂趣,是無法說盡的。
弦外之意,空響之音,不知道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也曾經把它教給别人,士人平民中沒有一毫與它相似的,這一技術将永遠不傳了。
我的書法雖然小小有些意思,但筆勢不快,其餘的最終都沒有什麼成就,常常慚愧自己虛有名聲。
” 範晔的自序都是實在的,所以把它保存下來。
範藹幼年就很整潔,衣服上一年到頭也不曾有污點,死的時候年齡二十歲。
範晔少年的時候,他的哥哥範晏常常說:“這個孩子貪利,終究會破壞門戶。
”果然像他所說的那樣。
起初,何尚之掌管選拔官員,自稱天下沒有被遺漏的人才,等孔熙先被捕,文帝質問何尚之說:“讓孔熙先三十歲還做散騎侍郎,怎麼會不做賊?”孔熙先死後,又對何尚之說:“孔熙先有美好的才華,也可以稱得上是世族大家,卻在仕途中沉一淪不顯,這難道不是主管官員的失誤嗎?”何尚之說:“臣過去曾經勉強在選曹負責,确實沒有能夠很好地貶斥庸才、任用賢能,然而君子具有智能,就像鳳凰具有文采,等待時機而舒展羽翼,哪用憂慮不高飛雲霞之上。
而像孔熙先這樣的人一定要隐藏自己的文采,自棄于污泥,就終于不值得讨論了。
”皇上說:“從前有優秀的才能而遇不上知己,哪能不給後人留下遺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