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融傳

關燈
張融字思光,二十歲有名。

    道士同郡人陸修靜把白鹭羽麈尾扇贈給他,說:“這既然是異物,就把它獻給異人。

    ”最初做官是擔任宋朝新安王劉子鸾的行參軍。

    新安王的母親殷淑儀去世,後來四月八日建齋并且浴佛,僚佐布施錢财多的至一萬,少的也不低于五千,隻有張融的布施卻是一百錢。

    皇帝不高興地說:“張融太貧窮了,應當發給他優厚的俸祿。

    ”于是調他出京擔任封溪令。

    他的堂叔張永前往後渚去送他說:“好像聽到朝廷旨意,你不久就會回來。

    ”張融說:“不怕不能回來,正恐怕回來又會重新離去。

    ”等到出發,路經險要的高山,獠賊抓住了張融将要把他殺死吃掉。

    張融神色不動,而作起了帶有鼻濁音的吟詠,賊人感到奇異而不再加害他。

     他渡海到了交州,在海中遇到了風,他始終沒有懼怕,詠歎道:“幹魚自然可以返回它的本鄉,而肉脯還能怎麼樣呢?”又作了《海賦》,文辭詭異激烈,獨自與衆不同。

    後來把它拿給鎮軍将軍顧觊之,顧觊之說:“您的這篇賦實在飄逸玄虛,遺憾的隻是沒有寫到鹽。

    ”張融立即找來一支筆注上:“淘沙構成白色,熬波析出缟素,積雪堆在和煦的春天,飛霜落在盛暑的道路。

    ”這四句是以後補上的。

    顧觊之與張融的哥哥很要好,顧觊之死去後,張融自背墳土。

    在南方與交趾太守卞展交好。

    卞展在嶺南被人殺害,張融挺身前往赴喪。

     他被舉為秀才,考試對策被錄取。

    任命為尚書殿中丞,沒有就任,改為儀曹郎。

    不久請假為叔父奔喪,途中責罰錢敬道,杖打五十,寄囚在延陵監獄中。

    大明五年(461)敕令,政事清簡的二品官員對僮仆杖打,不得超過十。

    他被左丞孫緬所檢舉,被免官。

     恢複職位後,主管祠部、倉部二曹。

    當時領軍劉面力戰死,張融根據祠部的建議,提出皇上應當哭劉面力,被采納。

    又俗人忌諱在正月裡打開太倉,張融提議不應該拘泥于小節。

    不久兼掌正廚,見到宰殺牲畜,回車而去,自己上表請求解職。

     又調轉為南一陽一王友。

    張融的父親張暢擔任丞相長史,劉義宣起事失敗,張暢将被王玄谟所殺,當時王玄谟的兒子王瞻做南一陽一王長史,張融上表請求辭官,沒有批準。

    張融家裡貧困想得到俸祿,便給堂叔征北将軍張永寫信說:“我幼年入學,很早就受到家風的訓教,雖然不夠聰敏,但已形成習一性一。

    布衣服皮腰帶,從小就很滿足,一筐飯一瓢水,并不覺着不樂。

    隻是家業清貧,人生用項很多,女兒已經長大,需要榛栗棗肉作禮品,男孩已經成一人,得用束帛禽鳥為饋贈。

    從我勤勉做官,十年調動七次,不是為了取代耕田,怎會走到如此光景?從前求做三吳一名丞官,雖然屬于錯誤,現在聽說南康缺少太守,希望能夠擔當。

    我不懂得門徑,門徑也可能不知道我,正因為求丞沒有得到,所以現在來求郡,求郡得不到,也還可以再求丞。

    ”又給吏部尚書王僧虔寫信說:“張融是天地間的一個逸人,晉升不懂得高貴,貶退不知道低賤,實在是因為家貧多年,孤寡傷心,八個侄子都是孤兒,兩個弟弟魯鈍虛弱,怎能過于看重俗陋的利祿,增加張融一精一神的負擔。

    阮籍喜一愛一東平的土風,張融也欣賞晉平的檻外。

    ”當時的議論認為張融不是很好的管理人才,終于沒有實現。

     後來他被聘用為齊太傅的屬官,逐步提升為中書郎,這是他所不喜歡的。

    請求做中散大夫,沒有準許。

    張氏自從張敷以來,都是以調理音辭、講究儀範為特長。

    到了張融,風格詭奇,坐時常常膝部很高,行走則是拖着步子,翹着身一子仰着頭,創意很多。

    見到的人都很驚異,聚集在一起觀看好像是集市,而張融絲毫沒有慚愧的表情。

    大家照例同行,他常常遲疑不進。

    高帝平素喜一愛一張融,做太尉時,與張融交情很好。

    見到張融常常笑着說:“這人不可以沒一個,也不可以有兩個。

    ”即位以後,傳下手诏賜給張融衣服,說:“看到卿的衣服粗破,确是具有樸素的情懷。

    與你這樣衣衫褴褛地交往,也會有損于朝廷威望。

    今天送你一件舊衣服,我想衣服雖然舊了,卻勝過新的。

    是我所穿的,已經讓人重新裁剪,适合卿的身材;并送鞋子一雙。

    ”高帝出宮到了太極殿的西室,張融進去問安,過了好久才登上台階,就座以後,皇上說:“為什麼這樣慢呢?”回答說:“從地上升到天上,照理不應該很快。

    ”當時魏朝君主率軍進到淮河又退回去了,高帝問道:“他們為什麼忽然來了,又忽然去了?”沒有人回答,張融當時坐在下位,高聲說道:“由于無道而來,見到有道而去。

    ”公卿都認為反應敏捷。

     張融擅長草書,常常自己稱贊自己的能力。

    高帝說:“卿的書法頗有骨力,隻是遺憾沒有二王的法度。

    ”他回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