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暢傳

關燈
脹氣悶,細細地刮取六铢,用酒服下;胡鹽治療眼疼;柔鹽不作食用,治療馬脊背上的創傷;赤鹽、駁鹽、馬齒鹽四種,都不能食用。

    胡豉也很好吃。

    ”又求黃甘,并且說“魏主緻意太尉、安北将軍,為何不派人到我們這邊來?彼此的感情雖然不能完全相通,但是總要見見我是小是大,知道我是老是少,觀看我為人如何。

    如果諸位官佐不能派遣,也可以派個小僮前來。

    ”張暢又宣讀旨意并且回答說:“魏主的形貌才力,很久以來就由往來的使者描述過,李尚書親自奉行使命,不怕彼此不能盡意。

    所以不再派遣信使。

    ”又說:“魏主很遺憾先前所送的馬很不稱意,安北将軍如果需要大馬,一定再給送去;如果需要蜀地的馬,也有很優良的。

    ”張暢說:“安北将軍不缺乏良馬,送馬原是對方的意思,不是這邊的請求。

    ”劉義恭又贈送炬燭十支,孝武帝也送錦一疋,又說:“知道還需要黃甘,的确不是吝惜它,但是一定無法滿足你們一軍的需求。

    原先送給魏主的,不應該現在就缺乏了,所以不再重送。

    ” 太武帝又求甘蔗、安石榴,張暢說:“石榴出自邺下,也不是應當那邊所缺乏的。

    ”李孝伯說:“您所在的南方十分富庶,為什麼卻穿草鞋?連您都穿這,那将士們又該怎樣了呢?”張暢說:“富庶的話,實在很慚愧,但是以我的少才,受命統率大軍,戰陣之間,不容許身着便服。

    ” 太武帝又派人向二王借箜篌、琵琶、筝、笛等樂器和棋子。

    李孝伯的辭辯也是北國的美才,張暢随機應答,談吐如流,音韻清雅,風儀華潤。

    李孝伯和左右的人一起相視歎息。

     當時魏國聲稱要出襄一陽一,所以讓張暢擔任南谯王劉義宣司空長史、南郡太守。

     元嘉三十年(453),元兇劭殺死皇上舉行叛逆,劉義宣發表訃告的時候,就立即起兵。

    張暢為元佐,位居衆僚之首,哀容凄惋,感動衆人。

    舉行哀悼結束後,改換服裝身穿黃褲褶,走出射堂選人。

    音容姿态,無不矚目,見到的人都願意為他盡命。

    事情平定後,征調為吏部尚書,封為夷道縣侯。

     劉義宣後來有了異圖,蔡超等人重視張暢的人望,勸劉義宣把他留下。

    于是便辭去了南蠻校尉職務,把它授給張暢,又加官為冠軍将軍,兼丞相長史。

    張暢派仆人荀僧寶進京,通過顔竣說明劉義宣準備尋釁起事的情況。

    荀僧寶帶有私貨,停在巴陵沒有及時趕到。

    正趕上劉義宣起兵,道路斷絕,荀僧寶于是便無法離開。

     劉義宣即将叛亂,派他所一寵一愛一的人翟靈寶去告訴張暢,張暢說絕對沒有這樣的道理,表示以死來保衛皇上。

    翟靈寶知道張暢不肯回心,勸劉義宣把他殺死示衆,靠丞相司馬竺超人說情才得脫免。

    又晉升他的封号為撫軍将軍,另立軍部,以收攬人望。

    張暢雖然簽署了檄文,但是飲酒常醉,不認得文書。

    随劉義宣東下。

    在梁山戰敗,他從亂兵當中自己返回,被軍人所搶劫,衣服都被剝光。

    遇到右将軍王玄谟乘車出營,張暢已經得到了破衣服,于是便擠上了王玄谟的車。

    王玄谟心裡很不高興,諸将領請求把他殺掉,隊主張興世進行營救才使他得免一死。

    捉住他押送進京,交付給廷尉,不久被寬恕。

     起用為都官尚書,轉任侍中,代替兒子張淹兼任太子右衛率。

    孝武帝宴請朝廷賢士,張暢也在座。

    何偃乘着酒醉說:“張暢果然是奇才,夥同劉義宣作賊,也能沒罪,沒有才怎麼能到這種地位?”張暢嚴厲地說:“太初的時候,誰洗的黃..?”孝武帝說:“為什麼要互相挖苦?”起初,元兇劭作亂的時候,何偃的父親何尚之是元兇劭的司空,朝廷的義軍到了新林,仆役都逃走了,何尚之父子和婢妾一起擦洗黃..,所以張暢譏諷他。

     孝建二年(455),他出京擔任會稽太守。

    死後,谥号為宣。

    張暢喜一愛一弟弟的兒子張輯,臨終遺命,與張輯合墳,談論的人對此加以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