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粲傳

關燈
隊将帥黃回、任候伯、孫昙馞、王宜興、彭文之、蔔伯興等都與袁粲結合。

    升明元年(477),荊州刺史沈攸之起兵反叛,齊高帝親自去找袁粲,袁粲聲稱有病不見。

    袁粲宗族的人袁達認為不應該表示出意見不同。

    袁粲說:“他如果強拉我入閣,便沒有話拒絕,一旦這樣,就無法再退出了。

    ”當時齊高帝把軍隊屯駐在朝堂,劉彥節的堂弟領軍将軍劉韫進入門下省值勤,蔔伯興為直閣,黃回諸将都率軍前往新亭。

    袁粲打算到時候假借太後的命令,讓劉韫、蔔伯興率領宿衛兵在朝堂攻擊齊高帝,黃回率領軍隊前來接應,劉彥節、任候伯等都去石頭城。

    事情洩露。

    在這以前,齊高帝派遣将領薛深、蘇烈、王天生等領兵守衛石頭城,說是來幫助袁粲,實際上是防禦他。

    又讓心腹王敬則為直閣,與蔔伯興共同總領禁兵。

    王蘊聽說劉彥節已經開往石頭城,歎息說:“今年的事情要失敗了。

    ”于是隻好窘迫地率領部下趕往石頭城,薛深等人在城門上向他們射箭。

    王蘊認為袁粲已經失敗,于是便分散逃走。

    齊高帝把消息告訴了王敬則,王敬則殺死了劉韫和蔔伯興,又派軍主戴僧靜開往石頭城幫助薛深從倉門進入。

    當時袁粲與劉彥節等列兵登東門,戴僧靜分兵進攻府西門,劉彥節與兒子從城牆上跳了出去。

    袁粲回來坐下,點燃蠟燭照着自己,對他的兒子袁最說:“本來就知道一根木頭不能阻止大廈的崩潰,隻是因為名義而到這一地步。

    ”戴僧靜挺身暗自前往,揮刀直前要把他殺死。

    他兒子袁最覺得情況異常,大聲叫喊抱着父親乞求讓自己先死,兵士們無不落下眼淚。

    袁粲說:“我不失為忠臣,你不失為孝子。

    ”便求拿筆來寫道:“臣效忠大宋,計策聲名都已完畢,現在就魂歸于墳墓,永遠地安葬在山丘。

    ”戴僧靜于是把他們一并殺死。

     起初,袁粲在大明年間(457~464)與蕭惠開、周朗同車行走,遇到一條方形大船開動而把車停下,蕭惠開自己照鏡子說:“不用一兩年就可以做官。

    ”周朗拿着鏡子過了好久說:“視死如歸。

    ”袁粲最後說:“應當是位至三公而不能到頭。

    ”到現在都正如所說的那樣。

     袁最字文高,當時年齡十七歲,既然父子都死了,左右的人也都分散了,任候伯等人那天夜裡都從新亭趕赴石頭城,後來都被處死。

     袁粲的小兒子才幾歲,一乳一母抱着他投到了袁粲的門生狄靈慶那裡。

    狄靈慶說:“我聽說交出這孩子的有厚賞,現在袁氏已經被滅,你藏他是為了誰呢?”于是抱着他出去告發。

    一乳一母大哭呼天說:“袁公以前對你有恩,所以冒險送到你這裡來,怎麼卻要殺死郎君來求小利。

    如果天地鬼神有知,我将見到你家門破滅。

    ”這孩子死後,狄靈慶常常看見這孩子騎着個多一毛一狗像平常一樣玩遊戲,經過了一年多,在鬥場忽然看見有一隻狗跑到他家,在庭院裡遇到了狄靈慶把他咬死了,不久,他的妻子孩子都死去了。

    這條狗就是袁郎經常騎的那一隻。

     齊朝永明元年(483),武帝下诏說:“袁粲、劉彥節都在前朝共同輔助宋皇室,沈攸之在景和年間也特别有此心,雖然最後氣節不終,而開始的忠誠值得記載。

    歲月越來越久,應該加以優待。

    ”于是下令都給予改葬。

     袁粲的手下官員莫嗣祖,袁粲經常加以委托信任,與劉彥節等人共同密謀。

    到現在齊武帝問他說:“你知道袁粲謀劃叛亂,為什麼不報告?”莫嗣祖說:“小人沒有見識,卻蒙受了袁公的厚恩,實在不能辜負了他,今日被處死也心甘。

    長官如果賞賜我一性一命,也不忍心背棄袁粲而獨自生存。

    ”戴僧靜勸武帝殺掉他。

    武帝說:“他們是各為其主。

    ”于是赦免了他,任用他做内閣中的辦事官員。

    曆朝都對他加以獎賞。

    梁朝的豫章王正值新出京任職,按皇帝的意旨聘用莫嗣祖為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