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季才傳
關燈
小
中
大
為太史中大夫,命他撰寫《靈台秘苑》,加封他為上儀同,又封他為臨颍伯,食邑六百戶。
宣帝繼位以後,又加封他為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增加食邑三百戶。
當高祖任丞相時,曾于夜晚召見季才,問他:“我憑自己平庸不實的才能,卻接受如此重任,這天意人事,你怎樣看待?”庾季才說:“天道一精一深微妙,難以意料覺察,僅用人事推測,你的帝王之兆已定,即使我說你難當此重任,你難道能重蹈箕鄭父和颍考叔的覆轍嗎?”高祖沉默了許久才擡起頭來說:“我現在是騎虎難下呀!”于是賜給季才各色絲織品五十匹,絹三百段。
高祖說:“你有這番好意,我很慚愧,我應該好好考慮考慮。
”大定元年(581)正月,庚季才說:“本月十七日早晨,有一股形狀像樓阙的青氣出現在皇城之上,一會兒就變成了紫色,迎風向西飄去。
《氣經》上說:‘天不能沒有雲而下雨,帝王不能沒有瑞氣的祥兆而登位。
’現在‘王氣’已經出現,必須馬上應證它。
二月的太一陽一過了卯日進入酉日,正處在天空的正中,這叫‘二八之門’。
太一陽一,是國君的象征。
國君登位應選在二月。
這個月十三日是甲子日。
甲是六甲之首,子是十二時辰的開始。
甲數是九,子數也是九,九是‘天數’,這一天就是‘驚蟄’,即一陽一氣正旺盛的時候。
過去周武王在二月甲子(十三)日統一天下,周朝延續了八百年,漢高祖在二月甲子(十三)日稱帝,漢朝曆時四百年,所以我知道甲子、甲午是符合天命的日子。
今年二月甲子(十三)日,您應該應證天象,接受天命。
”高祖采納了他的建議。
開皇元年(581),授季才為通直散騎常侍。
高祖準備遷都,有一天夜晚與高赹、蘇威二人剛商定下來,不料第二天一早庾季才就上奏說:“我觀察過天象,研究過圖谶,龜蔔上的兆紋确實與舊時重合,所以一定要遷都。
再說堯定都平一陽一,舜定都冀州,由此可知,曆代帝王居所世世代代各不相同。
況且自漢建造這座都城至今将近八百年,水都是鹹的了,不太适合人居住。
希望陛下協調天意人願,做遷徙的打算吧。
”高祖非常驚愕,對高赹等人說:“這事多麼神奇啊!”于是發布命令準備遷都,并賞給季才絹三百段、馬兩匹,晉升他為公爵。
高祖對季才說:“從今以後,我相信天行有道了。
”接着命令季才和他的兒子庾質共同撰修《垂象》、《地形》等書。
高祖對季才說:“天地之間的奧秘,推測的辦法是多種多樣的,各人所持的見解不同,有時會造成很大的差異。
我不想外人幹預這事,所以讓你們父子共同修撰。
”書寫成後上奏皇上,皇上賜給他米一千石,絹六百段。
開皇九年(589),庾季才出任均州刺史。
委任狀剛下,季才正要赴任,當時有人建議說,季才一精一通術藝,應用其所長,皇上又下诏恢複他的原職。
庾季才因為年老,多次上表請求離職,皇上屢次下旨不讓辭職。
當時恰逢張胄玄的曆法通行,又有袁充說日影變長。
皇上将這事拿去問季才,季才說袁充錯了。
皇上非常憤怒,于是免去了庾季才的職務,隻給他一半的官俸,讓他回家。
以後,所有的吉兇祥異,常派人到他家去詢問。
庾季才于仁壽三年(603)去世,終年八十八歲。
庾季才胸懷闊大,學識淵博,講究信義,一愛一結交朋友。
經常選定良辰吉日,與琅笽人王褒、彭城人劉珏、河東人裴政及同族的庾信等聚會在一起,飲酒作文。
另有劉臻、明克讓、柳巧言等人,雖然是後輩人,也與他們在一起交遊。
他撰寫的《靈台秘苑》一百二十卷,《垂象志》一百四十二卷,《地形志》八十七卷,都通行于世。
宣帝繼位以後,又加封他為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增加食邑三百戶。
當高祖任丞相時,曾于夜晚召見季才,問他:“我憑自己平庸不實的才能,卻接受如此重任,這天意人事,你怎樣看待?”庾季才說:“天道一精一深微妙,難以意料覺察,僅用人事推測,你的帝王之兆已定,即使我說你難當此重任,你難道能重蹈箕鄭父和颍考叔的覆轍嗎?”高祖沉默了許久才擡起頭來說:“我現在是騎虎難下呀!”于是賜給季才各色絲織品五十匹,絹三百段。
高祖說:“你有這番好意,我很慚愧,我應該好好考慮考慮。
”大定元年(581)正月,庚季才說:“本月十七日早晨,有一股形狀像樓阙的青氣出現在皇城之上,一會兒就變成了紫色,迎風向西飄去。
《氣經》上說:‘天不能沒有雲而下雨,帝王不能沒有瑞氣的祥兆而登位。
’現在‘王氣’已經出現,必須馬上應證它。
二月的太一陽一過了卯日進入酉日,正處在天空的正中,這叫‘二八之門’。
太一陽一,是國君的象征。
國君登位應選在二月。
這個月十三日是甲子日。
甲是六甲之首,子是十二時辰的開始。
甲數是九,子數也是九,九是‘天數’,這一天就是‘驚蟄’,即一陽一氣正旺盛的時候。
過去周武王在二月甲子(十三)日統一天下,周朝延續了八百年,漢高祖在二月甲子(十三)日稱帝,漢朝曆時四百年,所以我知道甲子、甲午是符合天命的日子。
今年二月甲子(十三)日,您應該應證天象,接受天命。
”高祖采納了他的建議。
開皇元年(581),授季才為通直散騎常侍。
高祖準備遷都,有一天夜晚與高赹、蘇威二人剛商定下來,不料第二天一早庾季才就上奏說:“我觀察過天象,研究過圖谶,龜蔔上的兆紋确實與舊時重合,所以一定要遷都。
再說堯定都平一陽一,舜定都冀州,由此可知,曆代帝王居所世世代代各不相同。
況且自漢建造這座都城至今将近八百年,水都是鹹的了,不太适合人居住。
希望陛下協調天意人願,做遷徙的打算吧。
”高祖非常驚愕,對高赹等人說:“這事多麼神奇啊!”于是發布命令準備遷都,并賞給季才絹三百段、馬兩匹,晉升他為公爵。
高祖對季才說:“從今以後,我相信天行有道了。
”接着命令季才和他的兒子庾質共同撰修《垂象》、《地形》等書。
高祖對季才說:“天地之間的奧秘,推測的辦法是多種多樣的,各人所持的見解不同,有時會造成很大的差異。
我不想外人幹預這事,所以讓你們父子共同修撰。
”書寫成後上奏皇上,皇上賜給他米一千石,絹六百段。
開皇九年(589),庾季才出任均州刺史。
委任狀剛下,季才正要赴任,當時有人建議說,季才一精一通術藝,應用其所長,皇上又下诏恢複他的原職。
庾季才因為年老,多次上表請求離職,皇上屢次下旨不讓辭職。
當時恰逢張胄玄的曆法通行,又有袁充說日影變長。
皇上将這事拿去問季才,季才說袁充錯了。
皇上非常憤怒,于是免去了庾季才的職務,隻給他一半的官俸,讓他回家。
以後,所有的吉兇祥異,常派人到他家去詢問。
庾季才于仁壽三年(603)去世,終年八十八歲。
庾季才胸懷闊大,學識淵博,講究信義,一愛一結交朋友。
經常選定良辰吉日,與琅笽人王褒、彭城人劉珏、河東人裴政及同族的庾信等聚會在一起,飲酒作文。
另有劉臻、明克讓、柳巧言等人,雖然是後輩人,也與他們在一起交遊。
他撰寫的《靈台秘苑》一百二十卷,《垂象志》一百四十二卷,《地形志》八十七卷,都通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