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法尚傳

關燈
五百石,絹五百匹。

     不久,桂州人李光仕舉兵作亂,皇上令法尚與上柱國王世積讨敵。

     法尚飛奔桂州,調嶺南兵;王世積出嶽州,調嶺北兵,在尹州相會。

     李光仕來迎戰,法尚、世積打敗了他。

     王世積所部多遇瘴氣,不能前進,駐在衡州,法尚部獨自讨敵。

     李光仕率勁旅保住白石洞,法尚捕得他弟弟光略、光度,大獲家人。

     光仕的餘一黨一有來投降的,就把妻兒還給他。

     過了十天,投降的幾千人。

     法尚派兵列陣,以擋光仕。

     他自己親率奇兵,在樹林中埋伏。

     兩陣剛交戰,法尚沖過去攻擊光仕的軍營,軍營中的人都逃散了,光仕部潰逃,法尚追斬了他。

     皇上賜法尚奴婢一百五十口,黃金一百五十兩,白銀一百五十斤。

     仁壽中(601~604),遂州獠反叛,他又以行軍總管身份讨平他們。

     辒州的烏蠻反叛,攻陷州城,下诏令法尚作主攻擊。

     法尚軍将到,賊人抛棄州城,逃散到山谷之間,法尚無法捕捉。

     于是派使者去安慰他們,給他們一些官号,假裝班師,一天走二十裡。

     官軍再次紮營時,法尚偷偷派人偵察,知道叛軍首領全歸軍營,聚在一起飲酒慶賀。

     法尚挑步兵騎兵幾千人,襲擊破敵,俘虜其首領、部下幾千人,男一女人口一萬多。

     朝廷賜法尚奴婢百口,缣纟采三百段,蜀馬二十匹。

     部隊回來,他檢校潞州事。

     炀帝繼位後,法尚轉任雲州刺史。

     三年後,轉任定襄太守,升任金紫光祿大夫。

     當時炀帝巡幸榆林,法尚在行宮朝見炀帝。

     内史令元壽對炀帝說:“漢武帝出塞,旌旗千裡。

     現在禦營之外,請分為二十四軍,每天派一軍出發,相距三十裡,旗旗相望,戰鼓相聞,首尾相連,千裡不絕。

     這也是出兵的盛大場面啊!”法尚說:“不然,部隊連綿上千裡,動不動就被山川阻隔,突然有什麼不測之事,就會四分五裂。

     腹心有事,首尾不知,道路險阻而且漫長,難以互相救援。

     雖然這是漢武故事,也是自取失敗的辦法。

    ”炀帝不高興,說:“你以為如何?”法尚說:“結為方陣,四面外距。

     六宮和百官家屬都住在陣裡頭。

     如有變故,自當分頭抗敵,内引奇兵,出外奮擊,車為壁壘,重設鈎陳。

     這與據城之理有何不同?如果打了勝仗,可一抽一出騎兵追擊敵人;如果作戰不利,也可安營自守。

     我說這是牢固萬全之策。

    ”炀帝說:“好!”因此授他左武衛将軍,賜他良馬一匹,絹帛三百匹。

     次年,黔安夷向思多造反,殺了将軍鹿願,包圍了太守蕭造。

     法尚與将軍李景分路讨敵。

     法尚在清江打破向思多軍,斬首三千多級。

     還京後,随炀帝征讨吐谷渾。

     法尚另出松州道,追捕逃亡者,一直追到青海。

     賜他奴婢一百人,布帛二百段,良馬七十匹。

     出京為敦煌太守,不久任會甯太守。

     遼東戰争爆發後,他率水軍直指朝鮮道。

     剛好楊玄感造反,法尚與将軍宇文述、來護兒等打敗叛軍。

     他因功升任右光祿大夫,賜物九百段。

     當時,齊郡人王薄、孟讓等舉兵為盜,有十幾萬人,依保長白山。

     法尚屢與其戰,屢挫其銳。

     炀帝賜他奴婢百口。

     次年,再臨滄海,在軍中病重,對長史崔君肅說:“我再臨滄海,不能涉海,時不我與,我将辭别人世。

     我的大志未能實現,這是我的命,我怎麼辦啊!”言畢而終,時年五十九歲。

     追贈他為武衛大将軍,谥号叫“僖”。

     有六個兒子。

     長子周紹基,靈壽縣令;小兒子周紹範,最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