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德太子楊昭傳
關燈
小
中
大
軍、代理民部尚書,王世充也當納言、左翊衛大将軍、代理吏部尚書,元文都為内史令、左骁衛大将軍,盧楚也是内史令,皇甫無逸任兵部尚書、右武衛大将軍,郭文懿任内史侍郎,趙長文任黃門侍郎。
委托他們以機密要務,并制作金書鐵券,藏在宮廷裡。
那時洛一陽一人稱段達等七個人為“七貴”。
不久,宇文化及立秦王之子楊浩為天子,并帶兵來駐紮在彭城,他們所經過的城邑,大多背叛朝廷,追随逆一黨一。
楊侗懼怕,派使者蓋琮、馬公政,招降李密。
李密于是派使者來請求投降。
楊侗很高興,很禮遇他的使者。
即授李密為太尉、尚書令、魏國公,讓他抵抗宇文化及。
楊侗下诏書說:我大隋有天下,到如今三十八年了。
高祖文皇帝聖略神功,創造天下。
世祖明皇帝效法天地,統一中華與四夷。
東到蟠木,西通細柳,前過丹徼,後越幽都。
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風雨能到的地方,不管是圓首方足,還是生一性一食艹一毛一的人,都是我大隋的臣民。
加上寶贶畢集,靈瑞全至,作樂制禮,移風易俗。
智慧周濟四海,萬物都受其恩賜;大道普濟天下,百姓用了還不知道。
世祖明皇帝往日因為要到各地去看看,所以到了南方。
我自居東都,盼望皇上駕臨。
所以他往年巡視天下,放開讓人朝見,銮駕停駐,按駕清道,天下各地一如往日安甯,皇上的衛隊也忠貞不二。
豈料突起大禍,殃及皇上,災生不測,禍及世祖。
知道大禍的那天,我五内俱裂,痛哭不止,悲痛難勝。
而且我聽說,自古以來,每朝每代都有動亂,賊臣逆子,沒哪個朝代沒有。
至如宇文化及,是世人皆知的庸才。
他的父親宇文述,以前來投我大隋,很早就蒙受大恩,賜他家與我們通婚,把他擺在公輔的位置上,地位超過九命,爵祿重于萬鐘,禮極人臣,榮冠一世。
但他家白受山海一樣的大恩,沒有一點點用處。
宇文化及這個不中用的東西,一向承蒙顧盼,跟随皇上出入,侍奉皇上。
往日陪侍藩王,讓他統領禁衛軍。
世祖當了天子後,又讓他列入九卿之列。
但他生一性一兇狠,恣意貪贓,時而交結惡一黨一,時而搶掠财貨,其罪行超過了刑法的極限,其罪狀記滿了監獄裡的竹簡。
朝廷對他賞賜很多,可謂不遺簪履,恩典甚至澤及草芥。
他本來按罪當死,但總被饒恕免死。
三次免職,繼而又複職;兩次放逐邊裔,又随即讓他回來。
對他的活命之恩,可謂比天還高;給他的獎掖之義,可說是人間少有。
宇文化及以枭獍為心,連禽一獸都不如,放縱毒心,興起禍端,傾覆行宮。
諸王兄弟,一時被他殺盡,在大路上行暴,世人不忍開口評說。
有窮之在夏代,犬戎之對周朝,禍亂之極,也未超過現在。
所以我刻骨銘心,飲膽嘗血,望天看地,無處容身!如今王公卿士,文武百官,都認為皇祚不可颠覆,元兇應早消滅,擁戴我繼承皇位。
我德行淺薄,難當大任。
如今我舍棄屏風而手執武器,脫一下喪服而穿上甲胄,就是為了含冤誓衆,忍淚治兵,指日遄征,以滅大盜。
而且,那宇文化及假裝擁立秦王的兒子,實際上與把他囚禁起來是一樣的。
化及是一副橫行霸道的樣子,專權擅權與皇帝無異。
他踐踏禁地,占據行宮,擡頭揚眉,并無
委托他們以機密要務,并制作金書鐵券,藏在宮廷裡。
那時洛一陽一人稱段達等七個人為“七貴”。
不久,宇文化及立秦王之子楊浩為天子,并帶兵來駐紮在彭城,他們所經過的城邑,大多背叛朝廷,追随逆一黨一。
楊侗懼怕,派使者蓋琮、馬公政,招降李密。
李密于是派使者來請求投降。
楊侗很高興,很禮遇他的使者。
即授李密為太尉、尚書令、魏國公,讓他抵抗宇文化及。
楊侗下诏書說:我大隋有天下,到如今三十八年了。
高祖文皇帝聖略神功,創造天下。
世祖明皇帝效法天地,統一中華與四夷。
東到蟠木,西通細柳,前過丹徼,後越幽都。
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風雨能到的地方,不管是圓首方足,還是生一性一食艹一毛一的人,都是我大隋的臣民。
加上寶贶畢集,靈瑞全至,作樂制禮,移風易俗。
智慧周濟四海,萬物都受其恩賜;大道普濟天下,百姓用了還不知道。
世祖明皇帝往日因為要到各地去看看,所以到了南方。
我自居東都,盼望皇上駕臨。
所以他往年巡視天下,放開讓人朝見,銮駕停駐,按駕清道,天下各地一如往日安甯,皇上的衛隊也忠貞不二。
豈料突起大禍,殃及皇上,災生不測,禍及世祖。
知道大禍的那天,我五内俱裂,痛哭不止,悲痛難勝。
而且我聽說,自古以來,每朝每代都有動亂,賊臣逆子,沒哪個朝代沒有。
至如宇文化及,是世人皆知的庸才。
他的父親宇文述,以前來投我大隋,很早就蒙受大恩,賜他家與我們通婚,把他擺在公輔的位置上,地位超過九命,爵祿重于萬鐘,禮極人臣,榮冠一世。
但他家白受山海一樣的大恩,沒有一點點用處。
宇文化及這個不中用的東西,一向承蒙顧盼,跟随皇上出入,侍奉皇上。
往日陪侍藩王,讓他統領禁衛軍。
世祖當了天子後,又讓他列入九卿之列。
但他生一性一兇狠,恣意貪贓,時而交結惡一黨一,時而搶掠财貨,其罪行超過了刑法的極限,其罪狀記滿了監獄裡的竹簡。
朝廷對他賞賜很多,可謂不遺簪履,恩典甚至澤及草芥。
他本來按罪當死,但總被饒恕免死。
三次免職,繼而又複職;兩次放逐邊裔,又随即讓他回來。
對他的活命之恩,可謂比天還高;給他的獎掖之義,可說是人間少有。
宇文化及以枭獍為心,連禽一獸都不如,放縱毒心,興起禍端,傾覆行宮。
諸王兄弟,一時被他殺盡,在大路上行暴,世人不忍開口評說。
有窮之在夏代,犬戎之對周朝,禍亂之極,也未超過現在。
所以我刻骨銘心,飲膽嘗血,望天看地,無處容身!如今王公卿士,文武百官,都認為皇祚不可颠覆,元兇應早消滅,擁戴我繼承皇位。
我德行淺薄,難當大任。
如今我舍棄屏風而手執武器,脫一下喪服而穿上甲胄,就是為了含冤誓衆,忍淚治兵,指日遄征,以滅大盜。
而且,那宇文化及假裝擁立秦王的兒子,實際上與把他囚禁起來是一樣的。
化及是一副橫行霸道的樣子,專權擅權與皇帝無異。
他踐踏禁地,占據行宮,擡頭揚眉,并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