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傳

關燈
張衡字建平,河内人。

    祖父張嶷,西魏河一陽一太守。

    父親張光,北周萬州刺史。

    張衡幼懷大志,有鲠直之風。

    十五歲,到太學學習。

    他用心學習,認真研究,被同輩人所推許。

    周武帝遭太後之喪,卻與左右出去打獵。

    張衡免冠露發,抓住武帝的坐騎,直言勸谏。

    武帝嘉獎了他,賜他衣服一襲、良馬一匹,提拔他當漢王侍讀。

    張衡又到沈重那裡學習《三禮》,略略推究大意。

    累次升遷,到任掌朝大夫。

    隋高祖受禅登基後,拜授他為司門侍郎。

    到晉王楊廣為河北行台時,張衡曆任刑部、度支二曹郎。

    後因河北行台廢置,授他為并州總管掾。

    晉王楊廣轉而鎮守揚州後,張衡又當他的總管掾。

    晉王很親重他。

    張衡也盡忠竭力侍奉他。

    奪太子之位的計謀,大多為張衡所提出。

    因母喪離職,一年多後,重新作官,當揚州總管司馬,賜缣采三百段。

    開皇中,熙州人李英林聚衆造反,設置文武百官。

    朝廷以張衡為行軍總管,率領步兵、騎兵五萬人讨伐平定叛軍。

    授為開府,賜奴婢一百三十口,缣采五百段,另加金銀和牲畜。

    晉王為皇太子後,授張衡為右庶子,兼任給事黃門侍郎。

    炀帝繼位,他任給事黃門侍郎,升任銀青光祿大夫,不久任禦史大夫,很被炀帝親近看重。

    大業三年(607),炀帝到榆林郡後,回到太原,對張衡說:“我想到你家裡去,你為我作東道主吧。”張衡于是趕到河内,與張家的人準備好牛肉美酒。

    炀帝上太行山,開辟直路九十裡,以到他家裡。

    炀帝很喜歡那裡的山泉,留下來飲宴三天,因而對張衡說:“以前随先皇帝拜谒太行山的時候,途經洛一陽一,看到這裡,深深遺憾不得相訪,不料今日得遂夙願。”張衡拜伏于地,謝謝皇上,并奉杯敬祝皇上。

    炀帝更高興,賜他住宅旁的田地三十頃,良馬一匹,金帶,缣采六百段,衣服一襲,禦一用食器一具。

    張衡推辭,炀帝說:“天子到了哪裡,之所以叫‘幸’,就是因為這。

    不必推辭了。”張衡又給炀帝獻食,炀帝下令賜給公卿,一直到衛士們,無不沾光。

    張衡因是炀帝當藩王時的故交,恩一寵一無人可比,很有些驕貴。

    次年,炀帝到汾一陽一宮,宴請随從官吏,特賜絹帛五百匹。

    當時炀帝想擴建汾一陽一宮,讓張衡和紀弘整畫好圖紙奏上。

    張衡借機進谏說:“這幾年勞役繁多,百姓疲憊,請您留點神,稍稍少搞點這類事。”炀帝心裡很不舒服。

    炀帝曾看着張衡,對侍臣們說:“張衡自以為因為他的計謀,才讓我有天下。”當時齊王楊..失一愛一于炀帝,炀帝秘密讓人找楊..的過失。

    有人告張衡違反制度,将伊阙令皇甫诩帶到汾一陽一宮。

    又說以前炀帝到涿郡以及祭祠恒嶽時,那些來谒見的父老鄉親,衣冠大多不整。

    炀帝怪罪張衡,身為司法官,不能檢舉處理這些問題,讓他出京當榆林太守。

    次年,炀帝又到汾一陽一宮,張衡正在督促勞役修築樓煩城,因而拜見炀帝。

    炀帝厭惡張衡沒有消瘦,以為他不想過失,因此對張衡說:“你長得很肥,應暫且回到郡裡去。”張衡又到榆林郡去。

    繼而令張衡監督修江都宮的勞役。

    有人到張衡那裡告監修江都宮的人,張衡不為他處理,卻把狀紙交給那個監工,這個人吃了監工更大的虧。

    禮部尚書楊玄感出使到江都,這個人到玄感處喊冤。

    玄感自然認為張衡的作法不對。

    到與張衡相見時,玄感又沒說什麼。

    張衡又先對玄感說:“薛道衡真是被冤死的。”玄感把這些事都報告給了炀帝。

    江都丞王世充又奏張衡頻頻減少勞役的飯食。

    炀帝于是發怒,把張衡關起來,送到江都市,将要殺他,過了很久才放他,除名為民,放他回老家鄉裡。

    炀帝常令親信窺一探張衡在作些什麼。

    大業八年(612),炀帝從遼東回到京都,張衡的小妾說他心懷怨恨,诽謗朝政,炀帝竟然賜他在家裡自盡。

    他臨死時大聲說:“我為世人作了什麼好事哦,還想久活!”監督行刑的塞耳不敢聽,下令殺了他。

    義甯中(617),因其死于無辜,追贈他為大将軍、南一陽一郡公。

    谥号叫“忠”。

    有子叫張希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