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諧傳

關燈
元諧,河南洛一陽一人,世世代代富貴顯赫。

    元諧生一性一豪爽,有氣節,有風度。

    年少時與隋高祖一起在國子監讀書,非常友一愛一。

    後因軍功,升任大将軍。

    等到高祖任北周丞相,召他為近臣。

    元諧對高祖說:“你沒朋友相幫,就像洪水裡的一堵牆,太危險了!請您注意努力啊!”尉遲迥作亂造反,派兵進犯小鄉,高祖派元諧打敗了他們。

    等到高祖受北周禅讓,皇上對元諧笑着說:“水裡的牆到底怎麼樣?”于是賞賜酒宴,極盡歡樂。

    元諧升任上大将軍,封樂安郡公,食邑千戶。

    奉诏參加修改律令。

    當時吐谷渾進犯涼州,皇上下诏任元諧為行軍元帥,率行軍總管賀婁子幹、郭竣、元浩等步兵、騎兵幾萬反擊敵人。

    皇上告谕元諧說:“您受朝廷委派,總領雄兵向西挺一進,本欲自保邊境,保全百姓,并非貪圖他人疆土,禍害遠方人民。

    王者的軍隊,旨在推行仁義。

    吐谷渾賊人若到邊界,您應曉以德義,給以教導,誰敢不順服?”當時賊将定城王鐘利房率騎兵三千渡過黃河,連結一黨一項。

    元諧率兵出鄯州,趕到青海,切斷了他的歸路。

    吐谷渾率兵抵抗元諧,相遇于豐利山。

    賊人騎兵二萬,與元諧大戰,元諧打敗了他們。

    賊人駐兵青海,派太子可博汗率騎兵五萬掩襲官軍,元諧迎頭痛擊,打敗他們,并追擊三十多裡,斬殺、生擒數以萬計,賊人十分驚恐。

    元諧于是派人送上書信,曉以利害,吐谷渾名王十七人、公侯十三人,各率所部來降。

    皇上十分高興,下诏書說:“褒獎才士貶抑庸人,有聞于前代。

    元諧有見識,很機敏,文韬武略,譽滿朝野。

    申張國威,開拓疆土,其深謀遠慮和高尚氣節,真是很符合我的心意。

    應該予以禮遇,并賞及後人,現封元諧為柱國,另封一子為縣公。”元諧拜受甯州刺史,很有恩威。

    但他剛愎自用,好排斥人,不能得到高祖近侍的歡心。

    他曾對皇上說:“我一心一意侍奉皇上,不讨他人歡心。”皇上說:“應該始終堅持這麼做。”後因公事免職。

    當時上柱國王誼有功于國,與元諧一樣,都被免職,二人每每互相往來。

    胡僧告元諧、王誼謀反,皇上調查此事,并無謀反證據,皇上安慰并放了他。

    不久,王誼被殺,元諧漸漸被疏遠猜忌。

    但因元諧是高祖登基前的朋友,所以每每請他上朝,皇上對他的恩典和禮遇并無虧損。

    一次皇上大宴百官,元諧進言說:“陛下恩威遠播,我請求讓突厥可汗作侯正,讓陳叔寶當令史。”皇上說:“我平定陳國,以讨伐罪人,安慰人民,并不是想耀武揚威于天下。

    你的奏請,很不符合我的本意。

    突厥人不知山川地理,怎能封侯!陳叔寶昏然如醉,怎麼能驅使他為國效力?”元諧默默而退。

    幾年後,有人告元諧和他的從父弟上開府元滂、臨澤侯田鸾、上儀同祁緒等人謀反。

    皇上下令調查此事。

    有關部門上奏說:“元諧謀劃讓祁緒率一黨一項兵,準備切斷巴、蜀道路。

    當時廣平王楊雄、左仆射高赹二人掌權,元諧想用讒言趕走他們。

    他說:‘左執法星動已經四年了,一上奏章,高赹必死無疑。’又說:‘太白犯月,光芒相照,這征候主殺大臣,楊雄必當應征被殺。’元諧曾與元滂一起拜見皇上,元諧私下對元滂說:‘我是主人,殿上的那個人是賊。’讓元滂望氣,元滂說:‘他的雲氣好像是蹲狗走鹿,不如我們的雲氣有福有德。’”皇上大怒,元諧、元滂、元鸾、元緒一并被殺,并沒收家财,令其家人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