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譯傳

關燈
宇文仲與顔之儀見了鄭譯等人,很驚愕,猶豫一會,想出宮去,高祖因便抓了他們。

     于是假傳聖旨,又以鄭譯為内史上大夫。

     次日,高祖為丞相,授鄭譯為柱國、相府長史、治内史上大夫事。

     高祖為大冢宰後,總理萬機,以鄭譯兼任天官都府司會,總管六府諸事。

     鄭譯出入于高祖卧室之内,高祖對鄭譯,言無不從,賞賜的玉帛不計其數。

     鄭譯每次出入,都帶着甲士。

     授鄭譯之子鄭元王壽為儀同。

     當時,尉遲迥、王謙、司馬消難等人造反作亂,高祖對鄭譯更加親近、禮遇。

     繼而升他為上柱國,恕他十次死罪。

     鄭譯生一性一淺薄,不管政務,但貪贓求貨。

     高祖悄悄地疏遠了他,但因他有定策之功,不忍心廢掉他、放逐他。

     于是悄悄地告訴他的下級不要把什麼事告訴鄭譯。

     鄭譯還坐在大廳上聽事,卻沒什麼事要他處理。

     鄭譯害怕了,叩頭請求免職,高祖寬解他,以禮待他。

     高祖受禅後,鄭譯以上柱國和公爵的身份,回到他的府第,高祖給他的賞賜很多。

     又把他的兒子鄭元王壽的爵位升為城臯郡公,食邑二千戶;鄭元王旬為永安男爵。

     又追贈鄭譯的父親和亡兄兩個人都當刺史。

     鄭譯因被疏遠,悄悄地叫來道士章醮,以祈求福份幫助。

     他的奴婢上告鄭譯搞旁門左道。

     皇上對鄭譯說:“我沒有對不起你,你這麼做,是什麼意思?”鄭譯無話回答。

     鄭譯又與他的母親分居,被司法部門彈劾,因此被削職為民。

     皇上下诏書說:“鄭譯的好計謀,我再也聽不到了。

     他買獄賣官,沸沸揚揚,灌滿了我的耳朵。

     如留他在世上,他又是不道之臣;如果殺了他,他又是不孝之鬼。

     殺他、留他都不好,應該賜他一本《孝經》,讓他熟讀。

    ”讓他與他母親一起居住。

     不久,有诏書讓鄭譯參加撰寫法律,又授他開府、隆州刺史。

     他請求回京治病,有诏書調他回京,皇上在禮泉宮見他。

     皇上賜宴,與他一起喝酒,很高興,因此對鄭譯說:“貶退你已很久了,我心裡很挂念、憐憫你。

    ”于是恢複他沛國公的爵位和上柱國的官職。

     皇上對侍臣們說:“鄭譯與我同生共死,在我遭到曲折和危難的時候,他幫我說話。

     想到這些,我哪天忘記過?”鄭譯因此持酒敬皇上。

     皇上命内史令李德林立即起草诏書,高赹開玩笑對鄭譯說:“筆幹了。

    ”鄭譯回答說:“我出為刺史,拄着拐杖回來,沒得到一個錢,用什麼給你潤筆?”皇上大笑。

     不久,有诏讓鄭譯參加讨論音樂之事。

     鄭譯以為,北周七聲廢缺,從大隋受命以來,應該用新的禮樂,另外修定七始,名叫《樂府聲調》,總共八篇。

     上奏皇上,皇上贊揚了他。

     不久鄭譯升任岐州刺史,在任一年多,又奉诏回京到太常制定音樂。

     他前後所論音樂之事,都記在《音律志》裡。

     皇上慰勞鄭譯說:“律令是你定的,音樂又是你校正的。

     禮、樂、律、令,你定了三種,的确值得贊美呀!”于是回到岐州任上去。

     開皇十一年(591),因病在官任上去世,時年五十二歲。

     皇上派使者去吊唁他。

     谥号叫“達”。

     他兒子鄭元王壽繼承爵位。

     炀帝剛即位,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全部廢除。

     但因鄭譯是佐命開國的元勳,有诏追改封鄭譯為莘公,讓元王壽襲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