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紀

關燈
之八九。

     二十二日,高祖下令查出居住旅館沒有官家憑證的,連刺史、縣令都要坐罪。

     二十四日,高祖從仁壽宮回來。

     十一月初七,高祖親自訊視囚犯記錄。

     十六日,高祖在南郊祭祀。

     十二月初四,上柱國、夏州總管、任城郡公王景因罪被殺。

     這月,高祖從京城到仁壽宮,設置十二所行宮。

     開皇十九年(599)正月初七,大赦天下囚犯。

     十二日,在武德殿博射,高祖設宴款待百官。

     二月初四,晉王楊廣來朝。

     初六,任命并州總管長史宇文弼為朔州總管。

     十九日,高祖巡幸仁壽宮。

     四月初二,突厥利可汁歸附。

     達頭可汗侵犯邊塞,高祖派遣行軍總管史萬歲打敗了他。

     六月初三,高祖任命豫章王楊日柬為内史令。

     八月初十,上柱國、尚書左仆射、齊國公高赹因罪被罷免官職。

     十八日,上柱國、皖城郡公張威去世。

     二十一日,上柱國、城一陽一郡公李徹去世。

     九月初三,任命太常卿牛弘為吏部尚書。

     十月初二,任命突厥利可汗為啟人可汗,在其部落修築大利城。

     初八,任命朔州總管宇文弼為代州總管。

     十二月初一,突厥都藍可汗被部下所殺。

     初四,有星落于渤海。

     開皇二十年(600)正月初一,高祖居仁壽宮。

     突厥、高麗、契丹都派遣使者上貢土産。

     初三,任命代州總管宇文弼為吳州總管。

     二月初十,任命上柱國崔弘度為原州總管。

     十八日,沒有烏雲,而出現雷聲。

     三月初二,熙州人李英林謀反,高祖派遣行軍總管張衡平息了他。

     四月初四,突厥進犯邊塞,高祖任命晉王楊廣為行軍元帥,打敗了他。

     十七日,天空有聲如瀉水,從南到北響起。

     六月初十,秦王楊俊去世。

     八月,出現老人星。

     九月二十一日,高祖從仁壽宮還。

     二十七日,吳州總管楊異去世。

     十月初三,白天出現太白星。

     初九,皇太子楊勇及諸子一起被廢為庶民。

     殺柱國、太平縣公史萬歲。

     十三日,殺左衛大将軍、五原郡公元..。

     十一月初三,地震,京城大風雪。

     高祖立晉王楊廣為皇太子。

     十二月初三,下令東宮官屬不得對皇太子稱臣。

     二十六日,下诏嚴禁毀壞或偷盜佛、天尊、嶽鎮、海渎等神像,對沙門毀壞佛像,道士毀壞天尊像的,罪加一等。

     高祖仁壽元年(601)正月初一,大赦天下囚犯,改元。

     任命尚書右仆射楊素為尚書左仆射,納言蘇威為尚書右仆射。

     十三日,遷河南王楊昭為晉王。

     突厥侵犯恒安,高祖派遣柱國韓洪攻打他們,官軍失敗。

     任命晉王楊昭為内史令。

     十七日,高祖下诏對今後陣亡的将士,修墳造墓。

     二月初一,出現日蝕。

     二十七日,高祖任命上柱國獨孤楷為原州總管。

     三月初九,高祖任命豫章王楊日柬為揚州總管。

     四月,高祖任命淅州刺史蘇孝慈為洪州總管。

     五月初七,突厥九萬男一女來投降。

     初十,雨暴雷急,大風拔起樹木,宜君湫水移到始平。

     六月初一,洪州總管蘇孝慈去世。

     初三,高祖派遣十六位使臣巡視民風。

     十三日,高祖下诏一精一減學校。

     于是國子學隻留學生七十人,太學、四門及州縣的學校一起廢除。

     這天,給各州頒發舍利。

     七月十七日,改國子監為太學。

     九月初三,任命柱國杜彥為雲州總管。

     十一月初九,高祖在南郊祭祀。

     十二日,任命資州刺史衛玄為遂州總管。

     仁壽二年(602)二月初三,高祖任命邢州刺史侯莫陳繦為桂州總管,宗正楊祀為荊州總管。

     三月二十一日,高祖巡幸仁壽宮。

     二十四日,任命齊州刺史張喬為潭州總管。

     四月初三,岐、雍二州地震。

     七月初十,高祖下令京官及地方官各推薦自己所知道的賢才。

     十二日,任命原州總管獨孤楷為益州總管。

     八月二十四日,獨孤皇後去世。

     九月十一日,高祖從仁壽宮還。

     十七日,黃河南北各州發大水,高祖派遣工部尚書楊達赈災。

     二十一日,上柱國、襄州總管、金水郡公周搖去世。

     隴西地震。

     十月初八,赦免益州管内臣民死罪。

     初九,任命工部尚書楊達為納言。

     閏十月初十,高祖下令尚書左仆射楊素與衆儒生修正一陰陽一律曆錯誤。

     十五日,高祖下诏令楊素、蘇威、牛弘、薛道衡、許善心、虞世基、王劭等一起修訂五禮。

     二十八日,在太陵安葬獨孤皇後。

     十二月二十日,上柱國、益州總管蜀王楊秀被廢為庶民。

     交州人李佛子舉兵反叛,高祖派遣行軍總管劉方平定了他。

     仁壽三年(603)二月初七,原州總管、比一陽一縣公龐晃去世。

     十六日,高祖任命大将軍、蔡一陽一郡公姚辯為左武侯大将軍。

     五月初二,高祖下诏說:“生我養我的父母,德比天高,欲報春晖,無法企及。

     每每想到這些,甚是悲哀。

     六月十三是朕的生日,應令海内為朕父母武元皇帝、元明皇後斷屠。

    ”六月二十四日,高祖下诏談論為父母守喪在禮節上不應有差别。

     七月二十七日,高祖下诏在一月之内,各地不限多少地向朝廷舉薦人才。

     八月初三,上柱國、檢校幽州總管落叢郡公燕榮因罪被殺。

     九月二十三日,設置常平官。

     二十五日,任命營州總管韋沖為民部尚書。

     十二月初六,黃河之南各州水災,高祖派遣納言楊達赈災。

     仁壽四年(604)正月十九日,大赦天下囚犯。

     二十七日,高祖巡幸仁壽宮。

     二十八日,高祖下诏令賞罰支度使,将大小事情,一起交給皇太子。

     四月乙卯日,高祖身一體不适。

     六月初六,大赦天下囚犯。

     有星出現在月中,數日才隐退。

     在雁門發現長人。

     七月初一,太一陽一色青無光,八天才恢複正常。

     初五,高祖任命太将軍段文振為雲州總管。

     初十,高祖因病重,躺在仁壽宮,與文武百官訣别,并握手歎息。

     十三日,高祖在大寶殿逝世,享年六十四歲。

     高祖在遺诏中回顧了他一生的經曆,叙說了廢楊勇、楊秀為庶民的原由,并盛贊楊廣,囑咐他克勤克儉,靈活掌握法度,不辜負重任。

     二十一日發喪。

     河間四株楊柳無故葉落,不久又花葉複生。

     八月初二,高祖的靈柩從仁壽宮運到朝堂。

     十二日,将靈柩停放在大興前殿。

     十月十六日,将高祖安葬在太陵,與獨孤皇後同墳而異一穴一。

     高祖一性一情嚴肅認真,有威容,外表質樸木讷而心地聰明敏捷,有很大的謀略。

     即位之初,民心不向,衆子幼弱,朝内有六王謀反,朝外有三方之亂。

     且掌握一精一兵、盤據重鎮的都是北周的舊臣。

     高祖推心置腹,使他們各展效用。

     不過一月,平定三方之亂。

     不到十年,統一四海。

     同時,高祖又減輕賦稅,放寬刑罰,對内修明法度,對外安一撫四夷。

     每日早朝,日西還不覺得疲倦。

     起居和服用玩物,一定保持節儉,令行禁止,上下同一。

     開皇、仁壽年間,男人不穿花绫羅绮,也沒有金玉作為裝飾,常穿粗麻大布,裝帶也不過用銅鐵骨角罷了。

     高祖吝惜财物,但對于賞賜有功之臣,卻從不吝啬。

     乘車外出,路逢上表之人,高祖就令停車親自詢問。

     有時暗中派遣官員了解各地風俗,對于官吏的政績,民間的疾苦,無不留意。

     曾遇上關中饑荒,高祖派近臣考察百姓飲食,聽說他們吃豆末和糠時,竟在群臣面前流淚,深深自責,因為這事高祖整整一個月沒有用酒肉。

     等到東拜泰山,關中百姓到洛一陽一就食的,沿路不絕。

     高祖下令,不得威一逼一驅趕百姓,讓他們夾雜在侍衛之間。

     碰上扶老攜幼的,高祖就引馬讓開,對扶攜老幼表示勉勵。

     到艱險之處,發現挑擔的,就令左右侍從幫助。

     對陣亡将士的家屬,一定進行優撫,并多次派使者到烈士家中慰問。

     高祖自強不息,孜孜不倦,以至人口興旺,國家殷富。

     雖未達到盛世的程度,但也足以可以稱得上近世的賢君。

     但高祖天一性一好猜忌,平素不一愛一好讀書,又喜歡打小算盤,不識大體,所以忠義之臣沒有能夠竭忠盡義的。

     那草創之初的元勳及有功的衆将,要麼被殺身滅族,要麼因罪被免職,要麼被迫隐退,很少有幸存的。

     高祖又不喜一愛一詩書,廢除了學校,隻聽從婦人之言,廢免衆子。

     高祖到晚年,執法更酷,而且喜怒無常,殺戮過當。

     高祖曾令侍從護送西域來朝上貢的使者出玉一門關,侍從所到之處,有時接受地方長官贈送的鹦鹉、鸄皮、馬鞭之類的禮物,高祖聽說後也大怒。

     又到武庫去看,發現官署裡雜草叢生,荒廢不堪,于是将武庫令和那些接受贈物的人,推出開遠門外,親自看見他們被處死,死者有幾十人。

     又常常暗派人去賄賂令史和府史,對接受賄賂的,一定處死,沒有從寬處理的。

     論者因此而輕視他。

     史臣說:高祖是真命天子,龍顔堂堂,早年深深地隐藏自己,因而知道他的就少。

     當初以皇後之父的高貴身份,受命輔助幼主,許多好的治國之策都不被當時之人接受,因此北周的舊臣都心懷憤惋。

     不久,王謙仗恃三蜀的地勢公開反叛,但堅持不到一個月;尉遲迥又率領原來齊國的兵士謀反,但隻一戰就平定了他們,這實在不僅僅是人的謀略,而是另有老天的幫助。

     高祖又乘着機運,引周靜帝退位,于是建立隋朝。

     當時天下分割,荊州、揚州未統一。

     高祖廢寝忘食,日理萬機,圖謀天下統一之策。

     等到樓船南渡,金陵失去天險,陳朝便滅亡了;當鐵騎向北,單于便俯首稱臣。

     《職方》和《禹貢》上所描繪的地盤,一起成為隋的疆土。

     這些,即使是晉武帝平定吳地、會稽,漢宣帝推亡固存的奇功大業,也是無法相提并論的。

     高祖廣施仁政,大講禮儀,至使天下太平,人民和睦。

     在這時,高祖親自節儉,公平賦斂和徭役,使倉庫充實,法律推行,使君子和小人都安居樂業,強不欺弱,衆不欺少,人丁興旺,物産豐富,朝庭和百姓都歡喜。

     二十年間,天下太平而無戰事。

     考察前代帝王,高祖可算盛烈之君,但高祖一向不問學問,又天一性一愛猜忌,使臣子難盡其才,又缺乏寬廣仁厚的氣度,辦事刻薄,到了晚年,愈演愈烈。

     高祖又信奉迷信,不明大理,分封諸子,使他們權力很大,可與京師相比,與皇帝差不多,緻使臣子無所适從。

     高祖又聽從皇後之言,被一奸一臣迷惑,溺一愛一楊廣而廢除長子,以緻皇位錯傳。

     高祖不念父子之情,引起兒子們之間的矛盾,使他們兄弟之間互相殘殺,如同握住矮頭砍自己的枝丫。

     其結果是高祖墳土未幹,子孫便同室一操一戈,國家剛剛開始興旺,就被别人奪走,可惜呀!考察隋朝衰亡的起源,從高祖就開始了,到炀帝時就完了,它由來已久,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形成的。

     如果他們早早地重視這一點,就不會出現這種不幸的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