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泉企字思道,上洛豐一陽一人也。
世雄商洛。
曾祖景言,魏建節将軍,假宜一陽一郡守,世襲本縣令,封丹水侯。
父安志,複為建節将軍、宜一陽一郡守,領本縣令,降爵為伯。
企九歲喪父,哀毀類于成一人。
服阕襲爵。
年十二,鄉人皇平、陳合等三百餘人詣州請企為縣令。
州為申上,時吏部尚書郭祚以企年少,未堪宰民,請别選遣,終此一限,令企代之。
魏宣武帝诏曰:“企向成立,且為本鄉所樂,何為舍此世襲,更求一限。
”遂依所請。
企雖童幼,而好學恬靜,百姓安之。
尋以母憂去職。
縣中父老複表請殷勤,诏許之。
起複本任,加讨寇将軍。
孝昌初,又加龍骧将軍、假節、防洛州别将,尋除上洛郡守。
及蕭寶夤反,遣其一黨一郭子恢襲據潼關。
企率鄉兵三千人拒之,連戰數日,子弟死者二十許人,遂大破子恢。
以功拜征虜将軍。
寶夤又遣兵萬人趣青泥,誘動巴人,圖取上洛。
上洛豪族泉、杜二姓密應之。
企與刺史董紹宗潛兵掩襲,二姓散走,寶夤軍亦退。
遷左将軍、淅州刺史,别封泾一陽一縣伯,邑五百戶。
永安中,梁将王玄真入寇荊州。
加企持節、都督,率衆援之。
遇玄真于順一陽一,與戰,大破之。
除撫軍将軍、使持節,假鎮南将軍、東雍州刺史,進爵為侯。
部民楊羊皮,太保椿之從弟,恃托椿勢,侵害百姓。
守宰多被其淩侮,皆畏而不敢言。
企收而治之,将加極法,于是楊氏慚懼,宗族詣合請恩。
自此豪右屏迹,無敢犯者。
一性一又清約,纖毫不擾于民。
在州五年,每于鄉裡運米以自給。
梁魏興郡與洛州接壤,表請與屬。
诏企為行台尚書以撫納之。
大行台賀拔嶽以企昔莅東雍,為吏民所懷,乃表企複為刺史,诏許之。
蜀民張國隽聚一黨一剽劫,州郡不能制,企命收而戮之,阖境清肅。
魏孝武初,加車騎(大)将軍、左光祿大夫。
及齊神武專一政,魏帝有西顧之心,欲委企以山南之事,乃除洛州刺史、當州都督。
未幾,帝西遷,齊神武率衆至潼關,企遣其子元禮督鄉裡五千人,北出大谷以禦之。
齊神武不敢進。
上洛人都督泉嶽、其弟猛略與(順)〔拒〕一陽一人杜窋等謀翻洛州,以應東軍。
企知之,殺嶽及猛略等,傳首詣阙,而窋亡投東魏。
錄前後勳,授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大統初,加開府儀同三司,兼尚書右仆射,進爵上洛郡公,增邑通前千戶。
企志尚廉慎,每除一官,憂見顔色。
至是頻讓,魏帝手诏不許。
三年,高敖曹率衆圍一逼一州城,杜窋為其鄉導。
企拒守旬餘,矢盡援絕,城乃陷焉。
企謂敖曹曰:“泉企力屈,志不服也。
”及窦泰被擒,敖曹退走,遂執企而東,以窋為刺史。
企臨發,密誡子元禮、仲遵曰:“吾生平志願,不過令長耳。
幸逢聖運,位亞台司。
今爵祿既隆,年齒又暮,前途夷險,抑亦可知。
汝等志業方強,堪立功效。
且忠孝之道,不可兩全,宜各為身計,勿相随寇手。
但得汝等緻力本朝,吾無餘恨。
不得以我在東,遂虧臣節也。
爾其勉之!”乃揮涕而訣,餘無所言,聞者莫不憤歎。
尋卒于邺。
元禮少有志氣,好弓馬,頗閑草隸,有士君子之風。
釋褐奉朝請、本州别駕。
累遷員外散騎侍郎、洛州大中正、員外散騎常侍、安東将軍、持節、都督,賜爵臨洮縣伯,進征東将軍、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
及洛州陷,與企俱被執而東。
元禮于路逃歸。
時杜窋雖為刺史,然巴人素輕杜而重泉。
及元禮至,與仲遵相見,感父臨别之言,潛與豪右結托。
信宿之間,遂率鄉人襲州城,斬窋,傳首長安。
朝廷嘉之,拜衛将軍、車騎大将軍,世襲洛州刺史。
從太祖戰于沙苑,為流矢所中,遂卒。
子貞嗣,官至儀同三司。
仲遵少謹實,涉獵經史。
年十三,州辟主簿。
十四,為本縣令。
及長,有武藝。
遭世離亂,每從父兄征讨,以勇決聞。
高敖曹攻洛州,企令仲遵率五百人出戰。
時以衆寡不敵,乃退入城,複與企力戰拒守。
矢盡,以杖棒扞之,遂為流矢中目,不堪複戰。
及城陷,士卒歎曰:“若二郎不傷,豈至于此。
”企之東也,仲遵以被傷不行。
後與元禮斬窋,以功封豐一陽一縣伯,邑五百戶。
加授征東将軍、豫州刺史。
及元禮于沙苑戰沒,複以仲遵為洛州刺史。
仲遵宿稱幹略,為鄉裡所歸。
及為本州,頗得嘉譽。
東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舉成臯入附,太祖率軍應之,别遣仲遵随于謹攻柏谷塢。
仲遵力戰先登,擒其将王顯明。
柏谷既拔,複會大軍戰于邙山。
十三年,王思政改鎮颍川,以仲遵行荊州刺史事。
十五年,加授大都督,俄進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梁司州刺史柳仲禮每為邊寇,太祖令仲遵率鄉兵從開府楊忠讨之。
梁随郡守桓和拒守不降。
忠謂諸将曰:“本圖仲禮,不在随郡。
如即攻守,恐引日勞師。
今若先取仲禮,則桓和可不攻自服。
諸君以為何如?”仲遵對曰:“蜂虿有毒,何可輕也。
若棄和深入,遂擒仲禮,和之降不,尚未可知。
如仲禮未獲,和為之援,首尾受敵
世雄商洛。
曾祖景言,魏建節将軍,假宜一陽一郡守,世襲本縣令,封丹水侯。
父安志,複為建節将軍、宜一陽一郡守,領本縣令,降爵為伯。
企九歲喪父,哀毀類于成一人。
服阕襲爵。
年十二,鄉人皇平、陳合等三百餘人詣州請企為縣令。
州為申上,時吏部
魏宣武帝诏曰:“企向成立,且為本鄉所樂,何為舍此世襲,更求一限。
”遂依所請。
企雖童幼,而好學恬靜,百姓安之。
尋以母憂去職。
縣中父老複表請殷勤,诏許之。
起複本任,加讨寇将軍。
孝昌初,又加龍骧将軍、假節、防洛州别将,尋除上洛郡守。
及蕭寶夤反,遣其一黨一郭子恢襲據潼關。
企率鄉兵三千人拒之,連戰數日,子弟死者二十許人,遂大破子恢。
以功拜征虜将軍。
寶夤又遣兵萬人趣青泥,誘動巴人,圖取上洛。
上洛豪族泉、杜二姓密應之。
企與刺史董紹宗潛兵掩襲,二姓散走,寶夤軍亦退。
遷左将軍、淅州刺史,别封泾一陽一縣伯,邑五百戶。
永安中,梁将王玄真入寇荊州。
加企持節、都督,率衆援之。
遇玄真于順一陽一,與戰,大破之。
除撫軍将軍、使持節,假鎮南将軍、東雍州刺史,進爵為侯。
部民楊羊皮,太保椿之從弟,恃托椿勢,侵害百姓。
守宰多被其淩侮,皆畏而不敢言。
企收而治之,将加極法,于是楊氏慚懼,宗族詣合請恩。
自此豪右屏迹,無敢犯者。
一性一又清約,纖毫不擾于民。
在州五年,每于鄉裡運米以自給。
梁魏興郡與洛州接壤,表請與屬。
诏企為行台尚書以撫納之。
大行台賀拔嶽以企昔莅東雍,為吏民所懷,乃表企複為刺史,诏許之。
蜀民張國隽聚一黨一剽劫,州郡不能制,企命收而戮之,阖境清肅。
魏孝武初,加車騎(大)将軍、左光祿大夫。
及齊神武專一政,魏帝有西顧之心,欲委企以山南之事,乃除洛州刺史、當州都督。
未幾,帝西遷,齊神武率衆至潼關,企遣其子元禮督鄉裡五千人,北出大谷以禦之。
齊神武不敢進。
上洛人都督泉嶽、其弟猛略與(順)〔拒〕一陽一人杜窋等謀翻洛州,以應東軍。
企知之,殺嶽及猛略等,傳首詣阙,而窋亡投東魏。
錄前後勳,授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大統初,加開府儀同三司,兼尚書右仆射,進爵上洛郡公,增邑通前千戶。
企志尚廉慎,每除一官,憂見顔色。
至是頻讓,魏帝手诏不許。
三年,高敖曹率衆圍一逼一州城,杜窋為其鄉導。
企拒守旬餘,矢盡援絕,城乃陷焉。
企謂敖曹曰:“泉企力屈,志不服也。
”及窦泰被擒,敖曹退走,遂執企而東,以窋為刺史。
企臨發,密誡子元禮、仲遵曰:“吾生平志願,不過令長耳。
幸逢聖運,位亞台司。
今爵祿既隆,年齒又暮,前途夷險,抑亦可知。
汝等志業方強,堪立功效。
且忠孝之道,不可兩全,宜各為身計,勿相随寇手。
但得汝等緻力本朝,吾無餘恨。
不得以我在東,遂虧臣節也。
爾其勉之!”乃揮涕而訣,餘無所言,聞者莫不憤歎。
尋卒于邺。
元禮少有志氣,好弓馬,頗閑草隸,有士君子之風。
釋褐奉朝請、本州别駕。
累遷員外散騎侍郎、洛州大中正、員外散騎常侍、安東将軍、持節、都督,賜爵臨洮縣伯,進征東将軍、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
及洛州陷,與企俱被執而東。
元禮于路逃歸。
時杜窋雖為刺史,然巴人素輕杜而重泉。
及元禮至,與仲遵相見,感父臨别之言,潛與豪右結托。
信宿之間,遂率鄉人襲州城,斬窋,傳首長安。
朝廷嘉之,拜衛将軍、車騎大将軍,世襲洛州刺史。
從太祖戰于沙苑,為流矢所中,遂卒。
子貞嗣,官至儀同三司。
仲遵少謹實,涉獵經史。
年十三,州辟主簿。
十四,為本縣令。
及長,有武藝。
遭世離亂,每從父兄征讨,以勇決聞。
高敖曹攻洛州,企令仲遵率五百人出戰。
時以衆寡不敵,乃退入城,複與企力戰拒守。
矢盡,以杖棒扞之,遂為流矢中目,不堪複戰。
及城陷,士卒歎曰:“若二郎不傷,豈至于此。
”企之東也,仲遵以被傷不行。
後與元禮斬窋,以功封豐一陽一縣伯,邑五百戶。
加授征東将軍、豫州刺史。
及元禮于沙苑戰沒,複以仲遵為洛州刺史。
仲遵宿稱幹略,為鄉裡所歸。
及為本州,頗得嘉譽。
東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舉成臯入附,太祖率軍應之,别遣仲遵随于謹攻柏谷塢。
仲遵力戰先登,擒其将王顯明。
柏谷既拔,複會大軍戰于邙山。
十三年,王思政改鎮颍川,以仲遵行荊州刺史事。
十五年,加授大都督,俄進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梁司州刺史柳仲禮每為邊寇,太祖令仲遵率鄉兵從開府楊忠讨之。
梁随郡守桓和拒守不降。
忠謂諸将曰:“本圖仲禮,不在随郡。
如即攻守,恐引日勞師。
今若先取仲禮,則桓和可不攻自服。
諸君以為何如?”仲遵對曰:“蜂虿有毒,何可輕也。
若棄和深入,遂擒仲禮,和之降不,尚未可知。
如仲禮未獲,和為之援,首尾受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