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于長甯川,渾賊遁走。
十五年,進車騎将軍、左光祿大夫,除太子中庶子,領齊王友。
尋行馮翊郡事。
十六年,魏齊王廓出牧秦隴,複以子直為秦州别駕,仍領王友。
随、陸初平,授安州長史,領别駕,加帥都督。
轉并州長史。
魏廢帝元年,拜使持節、大都督,行瓜州事。
子直一性一清靜,務以德政化民,西土悅附。
魏恭帝初,征拜黃門侍郎。
卒于位。
子宣禮,柱國府參軍事。
杜杲字子晖,京兆杜陵人也。
祖建,魏輔國将軍,贈豫州刺史。
父皎,儀同三司、武都郡守。
杲學涉經史,有當世幹略。
其族父瓒,清貞有識鑒,深器重之。
常曰:“吾家千裡駒也。
”瓒時仕魏為黃門侍郎,兼度支尚書、衛大将軍、西道行台,尚孝武妹新豐公主,因薦之于朝廷。
永熙三年,起家奉朝請,累遷輔國将軍、成州長史、漢一陽一郡守。
世宗初,轉修城郡守。
屬鳳州人仇周貢等構亂,攻一逼一修城,杲信洽于民,部内遂無叛者。
尋而開府趙昶諸軍進讨,杲率郡兵與昶合勢,遂破平之。
入為司(命)〔會〕上士。
初,陳文帝弟安成王顼為質于梁,及江陵平,顼随例遷長安。
陳人請之,太祖許而未遣。
至是,帝欲歸之,命杲使焉。
陳文帝大悅,即遣使報聘,并賂黔中數州之地。
仍請畫野分疆,永敦鄰好。
以杲奉使稱旨,進授都督,治小禦伯,更往分界焉。
陳人于是以魯山歸我。
帝乃拜顼柱國大将軍,诏杲送之還國。
陳文帝謂杲曰:“家弟今蒙禮遣,實是周朝之惠。
然不還彼魯山,亦恐未能及此。
”杲答曰:“安成之在關中,乃鹹一陽一一布衣耳。
然是陳之介弟,其價豈止一城。
本朝親睦九族,恕己及物,上遵太祖遺旨,下思繼好之義。
所以發德音者,蓋為此也。
若知止侔魯山,固當不貪一鎮。
況魯山梁之舊地,梁即本朝蕃臣,若以始末言之,魯山自合歸國。
雲以尋常之土,易己骨肉之親,使臣猶謂不可,何以聞諸朝廷。
”陳文帝慚恧久之,乃曰:“前言戲之耳。
”自是接遇有加常禮。
及杲還,命引升殿,親降禦座,執手以别。
朝廷嘉之,授大都督、小載師下大夫,治小納言,複聘于陳。
中山公訓為蒲州總管,以杲為府司馬、州治中,兼知州府事。
加使持節、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及華皎來附,诏令衛公直督元定等援之。
與陳人交戰,我師不利,元定等并沒。
自是,連兵不息,東南一騷一動。
高祖患之,乃授杲禦正中大夫,〔使于陳,論保境息民之意。
陳宣〕〔帝遣其黃門侍郎徐陵謂杲曰:“兩國通好,本欲救患分災,彼朝受我叛人,何也?”杲答曰:“陳主昔在本朝,非慕義而至,上授以柱國,位極人臣,子女玉帛,備禮将送,遂主社稷,孰謂非恩。
郝烈之徒,邊民狂狡,曾未報德,而先納之。
今受華氏,正是相報。
過自彼始,豈在本朝。
”陵曰:“彼納華皎,志圖吞噬。
此受郝烈,容之而已。
且華皎方州列将,竊邑叛亡。
郝烈一百許戶,脫身逃竄。
大小有異,豈得同年而語乎?”杲曰:“大小雖殊,受降一也。
若論先後,本朝無失。
”陵曰:“周朝送主上還國,既以為恩;衛公共元定渡江,敦雲非怨。
計恩之與怨,亦足相埒。
”杲曰:“元定等兵敗身囚,其怨已滅。
陳主負扆馮玉,其恩猶在。
且怨繇彼國,恩起本朝,以怨酬恩,未之聞也。
”陵乃笑而不答。
杲因謂之曰:“今三方鼎立,各圖進取,苟有釁隙,實啟敵心。
本朝與陳,日敦鄰睦,輶軒往返,積有歲年。
比為疆埸之事,遂為仇敵,構怨連兵,略無甯歲,鹬蚌狗兔,勢不俱全。
若使齊寇乘之,則彼此危矣。
孰與心忿悔禍,遷慮改圖,陳國息争桑之心,本朝弘灌瓜之義,張旃拭玉,修好如初,共為掎角,以取齊氏。
非唯兩主之慶,實亦兆庶賴之。
”陵具以聞,陳宣帝許之。
遂遣使來聘。
〕 〔武帝建德初,為司城中大夫,使于陳。
陳宣帝謂杲曰:“長湖公軍人等雖築館處之,然恐不能無北風之戀。
王褒、庾信之徒既羁旅關中,亦當有南枝之思耳。
”杲揣陳宣意,欲以元定軍将士易王褒等。
乃答之曰:“長湖總戎失律,臨難苟免,既不死節,安用以為。
〕〔且猶牛之一一毛一,何能損益。
本朝之議,初未及此。
”陳宣帝乃止,杲還至石頭,又遣謂之曰:“若欲合從,共圖齊氏,能以樊、鄧見與,方可表信。
”杲答曰:“合從圖齊,豈唯弊邑之利。
必須城鎮,宜待之于齊。
先索漢南,使者不敢聞命。
”還,除司倉中大夫。
〕後四年,遷溫州刺史,賜爵義興縣伯。
大象元年,征拜禦正中大夫,複使于陳。
二年,除申州刺史,加開府儀同大将軍,進爵為侯,邑一千三百戶。
除同州司會。
隋開皇元年,以杲為同州總(管)〔監〕,進爵為公。
俄遷工部尚書。
二年,除西南道行台兵部尚書。
尋以疾卒。
子運,大象末,宣納上士。
杲兄長晖,位至儀同三司。
史臣曰:韋、辛、皇甫之徒,并關右之舊族也。
或纡組登朝,獲當官之譽;或張旃出境,有專對之才。
既茂國猷,克隆家業。
美矣夫!
十五年,進車騎将軍、左光祿大夫,除太子中庶子,領齊王友。
尋行馮翊郡事。
十六年,魏齊王廓出牧秦隴,複以子直為秦州别駕,仍領王友。
随、陸初平,授安州長史,領别駕,加帥都督。
轉并州長史。
魏廢帝元年,拜使持節、大都督,行瓜州事。
子直一性一清靜,務以德政化民,西土悅附。
魏恭帝初,征拜黃門侍郎。
卒于位。
子宣禮,柱國府參軍事。
杜杲字子晖,京兆杜陵人也。
祖建,魏輔國将軍,贈豫州刺史。
父皎,儀同三司、武都郡守。
杲學涉經史,有當世幹略。
其族父瓒,清貞有識鑒,深器重之。
常曰:“吾家千裡駒也。
”瓒時仕魏為黃門侍郎,兼度支尚書、衛大将軍、西道行台,尚孝武妹新豐公主,因薦之于朝廷。
永熙三年,起家奉朝請,累遷輔國将軍、成州長史、漢一陽一郡守。
世宗初,轉修城郡守。
屬鳳州人仇周貢等構亂,攻一逼一修城,杲信洽于民,部内遂無叛者。
尋而開府趙昶諸軍進讨,杲率郡兵與昶合勢,遂破平之。
入為司(命)〔會〕上士。
初,陳文帝弟安成王顼為質于梁,及江陵平,顼随例遷長安。
陳人請之,太祖許而未遣。
至是,帝欲歸之,命杲使焉。
陳文帝大悅,即遣使報聘,并賂黔中數州之地。
仍請畫野分疆,永敦鄰好。
以杲奉使稱旨,進授都督,治小禦伯,更往分界焉。
陳人于是以魯山歸我。
帝乃拜顼柱國大将軍,诏杲送之還國。
陳文帝謂杲曰:“家弟今蒙禮遣,實是周朝之惠。
然不還彼魯山,亦恐未能及此。
”杲答曰:“安成之在關中,乃鹹一陽一一布衣耳。
然是陳之介弟,其價豈止一城。
本朝親睦九族,恕己及物,上遵太祖遺旨,下思繼好之義。
所以發德音者,蓋為此也。
若知止侔魯山,固當不貪一鎮。
況魯山梁之舊地,梁即本朝蕃臣,若以始末言之,魯山自合歸國。
雲以尋常之土,易己骨肉之親,使臣猶謂不可,何以聞諸朝廷。
”陳文帝慚恧久之,乃曰:“前言戲之耳。
”自是接遇有加常禮。
及杲還,命引升殿,親降禦座,執手以别。
朝廷嘉之,授大都督、小載師下大夫,治小納言,複聘于陳。
中山公訓為蒲州總管,以杲為府司馬、州治中,兼知州府事。
加使持節、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及華皎來附,诏令衛公直督元定等援之。
與陳人交戰,我師不利,元定等并沒。
自是,連兵不息,東南一騷一動。
高祖患之,乃授杲禦正中大夫,〔使于陳,論保境息民之意。
陳宣〕〔帝遣其黃門侍郎徐陵謂杲曰:“兩國通好,本欲救患分災,彼朝受我叛人,何也?”杲答曰:“陳主昔在本朝,非慕義而至,上授以柱國,位極人臣,子女玉帛,備禮将送,遂主社稷,孰謂非恩。
郝烈之徒,邊民狂狡,曾未報德,而先納之。
今受華氏,正是相報。
過自彼始,豈在本朝。
”陵曰:“彼納華皎,志圖吞噬。
此受郝烈,容之而已。
且華皎方州列将,竊邑叛亡。
郝烈一百許戶,脫身逃竄。
大小有異,豈得同年而語乎?”杲曰:“大小雖殊,受降一也。
若論先後,本朝無失。
”陵曰:“周朝送主上還國,既以為恩;衛公共元定渡江,敦雲非怨。
計恩之與怨,亦足相埒。
”杲曰:“元定等兵敗身囚,其怨已滅。
陳主負扆馮玉,其恩猶在。
且怨繇彼國,恩起本朝,以怨酬恩,未之聞也。
”陵乃笑而不答。
杲因謂之曰:“今三方鼎立,各圖進取,苟有釁隙,實啟敵心。
本朝與陳,日敦鄰睦,輶軒往返,積有歲年。
比為疆埸之事,遂為仇敵,構怨連兵,略無甯歲,鹬蚌狗兔,勢不俱全。
若使齊寇乘之,則彼此危矣。
孰與心忿悔禍,遷慮改圖,陳國息争桑之心,本朝弘灌瓜之義,張旃拭玉,修好如初,共為掎角,以取齊氏。
非唯兩主之慶,實亦兆庶賴之。
”陵具以聞,陳宣帝許之。
遂遣使來聘。
〕 〔武帝建德初,為司城中大夫,使于陳。
陳宣帝謂杲曰:“長湖公軍人等雖築館處之,然恐不能無北風之戀。
王褒、庾信之徒既羁旅關中,亦當有南枝之思耳。
”杲揣陳宣意,欲以元定軍将士易王褒等。
乃答之曰:“長湖總戎失律,臨難苟免,既不死節,安用以為。
〕〔且猶牛之一一毛一,何能損益。
本朝之議,初未及此。
”陳宣帝乃止,杲還至石頭,又遣謂之曰:“若欲合從,共圖齊氏,能以樊、鄧見與,方可表信。
”杲答曰:“合從圖齊,豈唯弊邑之利。
必須城鎮,宜待之于齊。
先索漢南,使者不敢聞命。
”還,除司倉中大夫。
〕後四年,遷溫州刺史,賜爵義興縣伯。
大象元年,征拜禦正中大夫,複使于陳。
二年,除申州刺史,加開府儀同大将軍,進爵為侯,邑一千三百戶。
除同州司會。
隋開皇元年,以杲為同州總(管)〔監〕,進爵為公。
俄遷工部尚書。
二年,除西南道行台兵部尚書。
尋以疾卒。
子運,大象末,宣納上士。
杲兄長晖,位至儀同三司。
史臣曰:韋、辛、皇甫之徒,并關右之舊族也。
或纡組登朝,獲當官之譽;或張旃出境,有專對之才。
既茂國猷,克隆家業。
美矣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