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李賢 弟遠

關燈
救援,城遂陷。

    其徒多被殺害,唯遠兄弟并為人所匿,得免。

    遠乃言于賢曰:“今逆賊孔熾,屠戮忠良。

    遠欲間行入朝,請兵救援。

    兄晦迹和光,可以免禍。

    内伺釁隙,因變立功。

    若王師西指,得複表裡相應,既殉國家之急,且全私室之危。

    豈若窘迫兇威,坐見夷滅!”賢曰:“是吾心也。

    ”遂定東行之策。

    遠乃崎岖寇境,得達京師。

    魏朝嘉之,授武騎常侍。

    俄轉别将,賜帛千匹,并弓刀衣馬等。

    及爾朱天光西伐,乃配遠一精一兵,使為鄉導。

    天光欽遠才望,特相引接,除伏波将軍、長城郡守、原州大中正。

     後以應侯莫陳崇功,遷高平郡守。

    太祖見遠,與語悅之,令居麾下,甚見親遇。

    及魏孝武西遷,授假節、銀青光祿大夫、主衣都統,封安定縣伯,邑五百戶。

    魏文帝嗣位之始,思享遐年,以遠字可嘉,令扶帝升殿。

    遷使持節、征東大将軍,進爵為公,增邑千戶,仍領左右。

    從征窦泰,複弘農,并有殊勳。

    授都督、原州刺史。

    太祖謂遠曰:“孤之有卿,若身一體之有手臂之用,豈可暫辍于身。

    本州之榮,乃私事耳。

    卿若述職,則孤無所寄懷。

    ”于是遂令遠兄賢代行州事。

    沙苑之役,遠功居最,除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進爵一陽一平郡公,邑三千戶。

    尋從獨孤信東略,遂入洛一陽一。

    為東魏将侯景等所圍。

    太祖至,乃解。

    及河橋之戰,遠與獨孤信為右軍,不利而退。

    除大丞相府司馬。

    軍國機務,遠皆參之,畏避權勢,若不在己。

    時河東初複,民情未安,太祖謂遠曰:“河東國之要鎮,非卿無以撫之。

    ”乃授河東郡守。

    遠敦獎風俗,勸課農桑,肅遏一奸一非,兼修守禦之備。

    曾未期月,百姓懷之。

    太祖嘉焉,降書勞問。

    征為侍中、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魏建東宮,授太子少傅,尋轉少師。

     東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請舉州來附。

    時齊神武屯兵河一陽一。

    太祖以仲密所據遼遠,難為應接,諸将皆憚此行。

    遠曰:“北豫遠在賊境,高歡又屯兵河一陽一,常理而論,實難救援。

    但兵務神速,事貴合機。

    古人有言:“不入獸一穴一,安得獸子。

    ”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濟。

    脫有利鈍,故是兵家之常。

    如其顧望不行,便無克定之日。

    ”太祖喜曰:“李萬歲所言,差強人意。

    ”乃授行台尚書,前驅東出。

    太祖率大軍繼進。

    遠乃潛師而往,拔仲密以歸。

    仍從太祖戰于邙山。

    時大軍不利,遠獨整所部為殿。

    尋授都督義州弘農等二十一防諸軍事。

     遠善綏撫,有幹略,守戰之備,無不一精一銳。

    每厚撫〔境〕外〔之〕人,使為間謀,敵中動靜,必先知之。

    至有事洩被誅戮者,亦不以為悔。

    其得人心如此。

    嘗校獵于莎栅,見石于叢蒲中,以為伏兔,射之而中,镞入寸餘。

    就而視之,乃石也。

    太祖聞而異之,賜書曰:“昔李将軍廣親有此事,公今複爾,可謂世載其德。

    雖熊渠之名,不能獨擅其美。

    ” 東魏将段孝先率步騎二萬趨宜一陽一,以送糧為名,然實有窺窬之意。

    遠密知其計,遣兵襲破之,獲其辎重器械。

    孝先遁走。

    太祖乃賜所乘馬及金帶一床一帳衣被等,并雜彩二千匹,拜大将軍。

    頃之,除尚書左仆射。

    遠白太祖曰:“遠,秦隴匹夫,才藝俱爾。

    平生念望,不過一郡守耳。

    遭逢際會,得奉聖明。

    主貴臣遷,以至于此。

    今位居上列,爵邁通侯,受委方面,生殺在手。

    非直榮一寵一一時,亦足光華身世。

    但尚書仆射,任居端揆,今以賜授,适所以重其罪責。

    明公若欲全之,乞寝此授。

    ”太祖曰:“公勳德兼美,朝廷欽屬,選衆而舉,何足為辭。

    且孤之于公,義等骨肉,豈容于官位之間,便緻退讓,深乖所望也。

    ”遠不得已,方拜職。

    太祖又以第十一子達令遠子之,即代王也。

    其見親待如此。

     時太祖嫡嗣未建,明帝居長,已有成德;孝闵處嫡,年尚幼沖。

    乃召群公謂之曰:“孤欲立子以嫡,恐大司馬有疑。

    ”大司馬即獨孤信,明帝敬後父也。

    衆皆默,未有言者,遠曰:“夫立子以嫡不以長,禮經明義。

    略一陽一公為世子,公何所疑。

    若以信為嫌,請即斬信。

    ”便拔刀而起。

    太祖亦起曰:“何事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