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十五 列傳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孫子兵書。
屏居闾裡,未有仕進之志。
或有勸之者,謹曰:“州郡之職,昔人所鄙,台鼎之位,須待時來。
吾所以優遊郡邑,聊以卒歲耳。
”太宰元穆見之,歎曰:“王佐材也。
” 及破六汗拔陵首亂北境,引茹茹為援,大行台仆射元纂率衆讨之。
宿聞謹名,辟為铠曹參軍事,從軍北伐。
茹茹聞大軍之一逼一,遂逃出塞。
纂令謹率二千騎追之,至郁對原,前後十七戰,盡降其衆。
後率輕騎出塞觇賊,屬鐵勒數千騎奄至,謹以衆寡不敵,退必不免,乃散其衆騎,使匿叢薄之間,又遣人升山指麾,若分部軍衆者。
賊望見,雖疑有伏兵,既恃其衆,不以為慮,乃進軍一逼一謹。
謹以常乘駿馬一紫一騧,賊先所識,乃使二人各乘一馬,突陣而出。
賊以為謹也,皆争逐之。
謹乃率餘軍擊之,其追騎遂奔走,因得入塞。
正光四年,行台廣一陽一王元深治兵北伐,引謹為長流參軍,特相禮接。
所有謀議,皆與謹參之。
乃使其子佛陀拜焉,其見待如此。
遂與廣一陽一王破賊主斛律野谷祿等。
時魏末亂,群盜蜂起,謹乃從容謂廣一陽一王曰:“自正光以後,海内沸騰,郡國荒殘,農商廢業。
今殿下奉義行誅,遠臨關塞,然醜類蟻聚,其徒實繁,若極武窮兵,恐非計之上者。
謹願禀大王之威略,馳往喻之,必不勞兵甲,可緻清蕩。
”廣一陽一王然之。
謹兼解諸國語,乃單騎入賊,示以恩信。
于是西部鐵勒酋長乜列河等,領三萬餘戶并款附,相率南遷。
廣一陽一王欲與謹至折敷嶺迎接之。
謹曰:“破六汗拔陵兵衆不少,聞乜列河等歸附,必來要擊。
彼若先據險要,則難與争鋒。
今以乜列河等餌之,當競來抄掠,然後設伏以待,必指掌破之。
”廣一陽一然其計。
拔陵果來要擊,破乜列河于嶺上,部衆皆沒。
謹伏兵發,賊遂大敗,悉收得乜列河之衆。
魏帝嘉之,除積射将軍。
孝昌元年,又随廣一陽一王征鮮于修禮。
軍次白牛邏,會章武王為修禮所害,遂停軍中山。
侍中元晏宣言于靈太後曰:“廣一陽一王以宗室之重,受律專征,今乃盤桓不進,坐圖非望。
又有于謹者,智略過人,為其謀主。
風塵之隙,恐非陛下之純臣矣。
”靈太後深納之。
诏于尚書省門外立牓,募能獲謹者,許重賞。
謹聞之,乃謂廣一陽一曰:“今女主臨朝,敢信讒佞,脫不明白殿下素心,便恐禍至無日。
謹請束身詣阙,歸罪有司,披露腹心,自免殃禍。
”廣一陽一許之。
謹遂到牓下曰:“吾知此人。
”衆人共诘之。
謹曰:“我即是也。
”有司以聞。
靈太後引見之,大怒。
謹備論廣一陽一忠款,兼陳停軍之狀。
靈後意稍解,遂舍之。
尋加别将。
二年,梁将曹義宗據守穰城,數為邊患。
乃令謹與行台尚書辛纂率兵讨之。
相持累年,經數十戰。
進拜都督、宣威将軍、冗從仆射。
孝莊帝即位,除鎮遠将軍,尋轉直寝。
又随太宰元天穆讨葛榮,平邢杲,拜征虜将軍。
從爾朱天光破萬俟醜奴,封石城縣伯,邑五百戶。
普泰元年,除征北大将軍、金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
又随天光平宿勤明達,别讨夏州賊賀遂有伐等,平之,授大都督。
從天光與齊神武戰于韓陵山,天光既敗,謹遂入關。
賀拔嶽表謹留鎮,除衛将軍、鹹一陽一郡守。
太祖臨夏州,以謹為防城大都督,兼夏州長史。
及嶽被害,太祖赴平涼。
謹乃言于太祖曰:“魏祚陵遲,權臣擅命,群盜蜂起,黔首嗷然。
明公仗超世之姿,懷濟時之略,四方遠近,鹹所歸心。
願早建良圖,以副衆望。
”太祖曰:“何以言之?”謹對曰:“關右,秦漢舊都,古稱天府,将士骁勇,厥壤膏腴,西有巴蜀之饒,北有羊馬之利。
今若據其要害,招集英雄,養卒勸農,足觀時變。
且天子在洛,一逼一迫群兇,若陳明公之懇誠,算時事之利害,請都關右,帝必嘉而西遷。
然後挾天子而令諸侯,奉王命以讨暴亂,桓、文之業,千載一時也。
”太祖大悅。
會有敕追謹為(關)〔合〕内大都督,謹因進都關中之策,魏帝納之。
尋而齊神武一逼一洛一陽一,謹從魏帝西遷。
仍從太祖征潼關,破回洛城,授使持節、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北雍州刺史,進爵藍田縣公,邑一千戶。
大統元年,拜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其年,夏一陽一人王遊一浪一聚據楊氏壁謀逆,謹讨擒之。
是歲,大軍東伐,謹為前鋒。
至盤豆,東魏将高叔禮守險不下,攻破之。
拔虜其卒(又)〔一千
屏居闾裡,未有仕進之志。
或有勸之者,謹曰:“州郡之職,昔人所鄙,台鼎之位,須待時來。
吾所以優遊郡邑,聊以卒歲耳。
”太宰元穆見之,歎曰:“王佐材也。
” 及破六汗拔陵首亂北境,引茹茹為援,大行台仆射元纂率衆讨之。
宿聞謹名,辟為铠曹參軍事,從軍北伐。
茹茹聞大軍之一逼一,遂逃出塞。
纂令謹率二千騎追之,至郁對原,前後十七戰,盡降其衆。
後率輕騎出塞觇賊,屬鐵勒數千騎奄至,謹以衆寡不敵,退必不免,乃散其衆騎,使匿叢薄之間,又遣人升山指麾,若分部軍衆者。
賊望見,雖疑有伏兵,既恃其衆,不以為慮,乃進軍一逼一謹。
謹以常乘駿馬一紫一騧,賊先所識,乃使二人各乘一馬,突陣而出。
賊以為謹也,皆争逐之。
謹乃率餘軍擊之,其追騎遂奔走,因得入塞。
正光四年,行台廣一陽一王元深治兵北伐,引謹為長流參軍,特相禮接。
所有謀議,皆與謹參之。
乃使其子佛陀拜焉,其見待如此。
遂與廣一陽一王破賊主斛律野谷祿等。
時魏末亂,群盜蜂起,謹乃從容謂廣一陽一王曰:“自正光以後,海内沸騰,郡國荒殘,農商廢業。
今殿下奉義行誅,遠臨關塞,然醜類蟻聚,其徒實繁,若極武窮兵,恐非計之上者。
謹願禀大王之威略,馳往喻之,必不勞兵甲,可緻清蕩。
”廣一陽一王然之。
謹兼解諸國語,乃單騎入賊,示以恩信。
于是西部鐵勒酋長乜列河等,領三萬餘戶并款附,相率南遷。
廣一陽一王欲與謹至折敷嶺迎接之。
謹曰:“破六汗拔陵兵衆不少,聞乜列河等歸附,必來要擊。
彼若先據險要,則難與争鋒。
今以乜列河等餌之,當競來抄掠,然後設伏以待,必指掌破之。
”廣一陽一然其計。
拔陵果來要擊,破乜列河于嶺上,部衆皆沒。
謹伏兵發,賊遂大敗,悉收得乜列河之衆。
魏帝嘉之,除積射将軍。
孝昌元年,又随廣一陽一王征鮮于修禮。
軍次白牛邏,會章武王為修禮所害,遂停軍中山。
侍中元晏宣言于靈太後曰:“廣一陽一王以宗室之重,受律專征,今乃盤桓不進,坐圖非望。
又有于謹者,智略過人,為其謀主。
風塵之隙,恐非陛下之純臣矣。
”靈太後深納之。
诏于尚書省門外立牓,募能獲謹者,許重賞。
謹聞之,乃謂廣一陽一曰:“今女主臨朝,敢信讒佞,脫不明白殿下素心,便恐禍至無日。
謹請束身詣阙,歸罪有司,披露腹心,自免殃禍。
”廣一陽一許之。
謹遂到牓下曰:“吾知此人。
”衆人共诘之。
謹曰:“我即是也。
”有司以聞。
靈太後引見之,大怒。
謹備論廣一陽一忠款,兼陳停軍之狀。
靈後意稍解,遂舍之。
尋加别将。
二年,梁将曹義宗據守穰城,數為邊患。
乃令謹與行台尚書辛纂率兵讨之。
相持累年,經數十戰。
進拜都督、宣威将軍、冗從仆射。
孝莊帝即位,除鎮遠将軍,尋轉直寝。
又随太宰元天穆讨葛榮,平邢杲,拜征虜将軍。
從爾朱天光破萬俟醜奴,封石城縣伯,邑五百戶。
普泰元年,除征北大将軍、金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
又随天光平宿勤明達,别讨夏州賊賀遂有伐等,平之,授大都督。
從天光與齊神武戰于韓陵山,天光既敗,謹遂入關。
賀拔嶽表謹留鎮,除衛将軍、鹹一陽一郡守。
太祖臨夏州,以謹為防城大都督,兼夏州長史。
及嶽被害,太祖赴平涼。
謹乃言于太祖曰:“魏祚陵遲,權臣擅命,群盜蜂起,黔首嗷然。
明公仗超世之姿,懷濟時之略,四方遠近,鹹所歸心。
願早建良圖,以副衆望。
”太祖曰:“何以言之?”謹對曰:“關右,秦漢舊都,古稱天府,将士骁勇,厥壤膏腴,西有巴蜀之饒,北有羊馬之利。
今若據其要害,招集英雄,養卒勸農,足觀時變。
且天子在洛,一逼一迫群兇,若陳明公之懇誠,算時事之利害,請都關右,帝必嘉而西遷。
然後挾天子而令諸侯,奉王命以讨暴亂,桓、文之業,千載一時也。
”太祖大悅。
會有敕追謹為(關)〔合〕内大都督,謹因進都關中之策,魏帝納之。
尋而齊神武一逼一洛一陽一,謹從魏帝西遷。
仍從太祖征潼關,破回洛城,授使持節、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北雍州刺史,進爵藍田縣公,邑一千戶。
大統元年,拜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其年,夏一陽一人王遊一浪一聚據楊氏壁謀逆,謹讨擒之。
是歲,大軍東伐,謹為前鋒。
至盤豆,東魏将高叔禮守險不下,攻破之。
拔虜其卒(又)〔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