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五 帝紀第五 武帝上
關燈
小
中
大
巳朔,日有蝕之。
丙戌,太白、鎮星合于氐。
丁酉,太傅、鄭國公達奚武薨。
十一月乙醜,追封章武孝公導為豳國公,以蔡國并于豳。
丁卯,柱國、豳國公廣薨。
十二月癸巳,大将軍鄭恪率師平越巂,置西甯州。
是冬,齊将斛律明月寇邊,于汾北築城,自華谷至于龍門。
六年春正月己酉朔,廢朝,以露門未成故也。
诏柱國、齊國公憲率師禦斛律明月。
丁卯,以大将軍張掖公王傑、譚國公會、鴈門公田弘、魏國公李晖等并為柱國。
二月己醜夜,有蒼雲廣三尺許經天,自戌加辰。
三月己酉,齊國公憲自龍門度河,斛律明月退保華谷,憲攻拔其新築五城。
夏四月戊寅朔,日有蝕之。
己卯,熒惑犯輿鬼。
辛卯,信州蠻渠冉祖喜、冉龍骧舉兵反,遣大将軍趙誾率師讨平之。
甲午,以柱國、燕國公于寔為涼州總管,大将軍、杞國公亮為秦州總管。
庚子,以大将軍、荥一陽一公司馬消難為柱國。
陳國公純、鴈門公田弘率師取齊宜一陽一等九城。
以大将軍武安公侯莫陳瓊、太安公閻慶、神武公窦毅、南一陽一公叱羅協、平高公侯伏侯龍恩并為柱國。
封開府斛斯征為岐國公,右宮伯長孫覽為薛國公。
五月癸卯,遣納言鄭诩使于陳。
丙寅,以大将軍唐國公李昞、中山公訓、杞國公亮、上庸公陸騰、安義公宇文丘、北平公寇紹、許國公宇文善、犍為公高琳、鄭國公達奚震、隴東公楊纂、常山公于翼并為柱國。
六月乙未,以大将軍、太原公王柬為柱國。
是月,齊将段孝先攻陷汾州。
秋七月乙醜,以大将軍、越國公盛為柱國。
八月癸未,鎮星、歲星、太白合于氐。
九月庚申,月在婁,蝕之既,光不複。
癸酉,省掖庭四夷樂、後宮羅绮工人五百餘人。
冬十月壬午,(翼)〔冀〕國公通薨。
乙未,遣右武伯谷會琨、禦正蔡斌使于齊。
壬寅,上親率六軍講武于城南。
十一月壬子,以大将軍梁國公侯莫陳芮、大将軍李意并為柱國。
丙辰,齊遣使來聘。
丁巳,行幸散關。
十二月己醜,還宮。
是冬,牛大疫,死者十六七。
建德元年春正月戊午,帝幸玄都觀,親禦法座講說,公卿道俗論難,事畢還宮。
降死罪及流罪一等,其五歲刑已下,并宥之。
二月癸酉,遣大将軍、昌城公(孫)深使于突厥,司(賓)〔宗〕李際、小賓部賀遂禮使于齊。
乙酉,柱國、安義公宇文丘薨。
三月癸卯朔,日有蝕之。
齊遣使來聘。
丙辰,誅大冢宰晉國公護、護子柱國譚國公會、會弟大将軍莒國公至、崇業公靜,并柱國侯伏侯龍恩、龍恩弟大将軍萬壽、大将軍劉勇等。
大赦,改元。
罷中外府。
癸亥,以太傅、蜀國公尉遲迥為太師,柱國鄧國公窦熾為太傅,大司空、申國公李穆為太保,齊國公憲為大冢宰,衛國公直為大司徒,趙國公招為大司空,柱國枹罕公辛威為大司寇,綏德公陸通為大司馬。
诏曰:“民亦勞止,則星動于天;作事不時,則石言于國。
故知為政欲靜,靜在甯民;為治欲安,安在息役。
頃興造無度,征發不已,加以頻歲師旅,農畝廢業。
去秋災蝗,年谷不登,民有散亡,家空杼軸。
朕每旦恭己,夕惕兢懷。
自今正調以外,無妄征發。
庶時殷俗阜,稱朕意焉。
”夏四月甲戌,以代國公達、滕國公逌并為柱國。
诏荊州、安州、江陵等總管停隸襄州。
己卯,以柱國張掖公王傑為泾州總管,魏國公李晖為梁州總管。
诏公卿以下各舉所知。
遣工部代公達、小禮部辛彥之使于齊。
丙戌,诏百官軍民上封事,極言得失。
丁亥,诏斷四方非常貢獻。
庚寅,追尊略一陽一公為孝闵皇帝。
癸巳,立魯國公赟為皇太子。
大赦天下,百官各加封級。
五月,封衛國公直長子賓為莒國公,紹莒莊公洛生後。
壬戌,帝以大旱,集百官于庭,诏之曰:“盛農之節,亢一陽一不雨,氣序愆度,蓋不徒然。
豈朕德薄,刑賞乖中欤?将公卿大臣或非其人欤?宜盡直言,無得有隐。
”公卿各引咎自責。
其夜澍雨。
六月庚子,改置宿衛官員。
秋七月辛醜,陳遣使來聘。
丙午,辰星、太白合于東井。
己酉,月犯心中星。
九月庚子朔,日有蝕之。
庚申,扶風掘地得玉杯以獻。
冬十月庚午,诏江陵所獲俘虜充官口者,悉免為民。
辛未,遣小匠師楊勰、齊馭、唐則使于陳。
柱國、大司馬、綏德公陸通薨。
十一月丙午,上親率六軍講武城南。
庚戌,行幸羌橋,集京城以東諸軍都督以上,頒賜有差。
乙卯,還宮。
壬戌,以大司空、趙國公招為大司馬。
乙未,月犯心中星。
十二月壬申,行幸斜谷,集京城以西諸軍都督已上,頒賜有差。
丙戌,還宮。
己醜,帝禦正武殿,親錄囚徒,至夜而罷。
庚寅,幸道會苑,以上善殿壯麗,遂焚之。
二年春正月辛醜,祠南郊。
乙巳,以柱國、鴈門公田弘為大司空,大将軍、徐國公若幹鳳為柱國。
庚戌,複置帥都督官。
乙卯,祠太廟。
閏月己巳,陳遣使來聘。
二月辛亥,白虹貫日。
甲寅,诏皇太子赟撫巡西土。
壬戌,遣司會侯莫陳凱、太子一宮尹鄭譯使于齊。
熒惑犯輿鬼,入積一屍一。
省雍州内八郡,并入京兆、馮翊、扶風、鹹一陽一等郡。
三月己卯,皇太子于岐州獲二白鹿以獻。
诏答曰:“在德不在瑞。
”癸巳,省六府諸司中大夫以下官,府置四司,以下大夫為之官長,上士貳之。
夏四月己亥,祠太廟。
丙辰,增改東宮官員。
五月丁卯,熒惑犯右執法。
丁醜,以柱國周昌公侯莫陳瓊為大宗伯,荥一陽一公司馬消難為大司寇,上庸公陸騰為大司空。
六月庚子,
丙戌,太白、鎮星合于氐。
丁酉,太傅、鄭國公達奚武薨。
十一月乙醜,追封章武孝公導為豳國公,以蔡國并于豳。
丁卯,柱國、豳國公廣薨。
十二月癸巳,大将軍鄭恪率師平越巂,置西甯州。
是冬,齊将斛律明月寇邊,于汾北築城,自華谷至于龍門。
六年春正月己酉朔,廢朝,以露門未成故也。
诏柱國、齊國公憲率師禦斛律明月。
丁卯,以大将軍張掖公王傑、譚國公會、鴈門公田弘、魏國公李晖等并為柱國。
二月己醜夜,有蒼雲廣三尺許經天,自戌加辰。
三月己酉,齊國公憲自龍門度河,斛律明月退保華谷,憲攻拔其新築五城。
夏四月戊寅朔,日有蝕之。
己卯,熒惑犯輿鬼。
辛卯,信州蠻渠冉祖喜、冉龍骧舉兵反,遣大将軍趙誾率師讨平之。
甲午,以柱國、燕國公于寔為涼州總管,大将軍、杞國公亮為秦州總管。
庚子,以大将軍、荥一陽一公司馬消難為柱國。
陳國公純、鴈門公田弘率師取齊宜一陽一等九城。
以大将軍武安公侯莫陳瓊、太安公閻慶、神武公窦毅、南一陽一公叱羅協、平高公侯伏侯龍恩并為柱國。
封開府斛斯征為岐國公,右宮伯長孫覽為薛國公。
五月癸卯,遣納言鄭诩使于陳。
丙寅,以大将軍唐國公李昞、中山公訓、杞國公亮、上庸公陸騰、安義公宇文丘、北平公寇紹、許國公宇文善、犍為公高琳、鄭國公達奚震、隴東公楊纂、常山公于翼并為柱國。
六月乙未,以大将軍、太原公王柬為柱國。
是月,齊将段孝先攻陷汾州。
秋七月乙醜,以大将軍、越國公盛為柱國。
八月癸未,鎮星、歲星、太白合于氐。
九月庚申,月在婁,蝕之既,光不複。
癸酉,省掖庭四夷樂、後宮羅绮工人五百餘人。
冬十月壬午,(翼)〔冀〕國公通薨。
乙未,遣右武伯谷會琨、禦正蔡斌使于齊。
壬寅,上親率六軍講武于城南。
十一月壬子,以大将軍梁國公侯莫陳芮、大将軍李意并為柱國。
丙辰,齊遣使來聘。
丁巳,行幸散關。
十二月己醜,還宮。
是冬,牛大疫,死者十六七。
建德元年春正月戊午,帝幸玄都觀,親禦法座講說,公卿道俗論難,事畢還宮。
降死罪及流罪一等,其五歲刑已下,并宥之。
二月癸酉,遣大将軍、昌城公(孫)深使于突厥,司(賓)〔宗〕李際、小賓部賀遂禮使于齊。
乙酉,柱國、安義公宇文丘薨。
三月癸卯朔,日有蝕之。
齊遣使來聘。
丙辰,誅大冢宰晉國公護、護子柱國譚國公會、會弟大将軍莒國公至、崇業公靜,并柱國侯伏侯龍恩、龍恩弟大将軍萬壽、大将軍劉勇等。
大赦,改元。
罷中外府。
癸亥,以太傅、蜀國公尉遲迥為太師,柱國鄧國公窦熾為太傅,大司空、申國公李穆為太保,齊國公憲為大冢宰,衛國公直為大司徒,趙國公招為大司空,柱國枹罕公辛威為大司寇,綏德公陸通為大司馬。
诏曰:“民亦勞止,則星動于天;作事不時,則石言于國。
故知為政欲靜,靜在甯民;為治欲安,安在息役。
頃興造無度,征發不已,加以頻歲師旅,農畝廢業。
去秋災蝗,年谷不登,民有散亡,家空杼軸。
朕每旦恭己,夕惕兢懷。
自今正調以外,無妄征發。
庶時殷俗阜,稱朕意焉。
”夏四月甲戌,以代國公達、滕國公逌并為柱國。
诏荊州、安州、江陵等總管停隸襄州。
己卯,以柱國張掖公王傑為泾州總管,魏國公李晖為梁州總管。
诏公卿以下各舉所知。
遣工部代公達、小禮部辛彥之使于齊。
丙戌,诏百官軍民上封事,極言得失。
丁亥,诏斷四方非常貢獻。
庚寅,追尊略一陽一公為孝闵皇帝。
癸巳,立魯國公赟為皇太子。
大赦天下,百官各加封級。
五月,封衛國公直長子賓為莒國公,紹莒莊公洛生後。
壬戌,帝以大旱,集百官于庭,诏之曰:“盛農之節,亢一陽一不雨,氣序愆度,蓋不徒然。
豈朕德薄,刑賞乖中欤?将公卿大臣或非其人欤?宜盡直言,無得有隐。
”公卿各引咎自責。
其夜澍雨。
六月庚子,改置宿衛官員。
秋七月辛醜,陳遣使來聘。
丙午,辰星、太白合于東井。
己酉,月犯心中星。
九月庚子朔,日有蝕之。
庚申,扶風掘地得玉杯以獻。
冬十月庚午,诏江陵所獲俘虜充官口者,悉免為民。
辛未,遣小匠師楊勰、齊馭、唐則使于陳。
柱國、大司馬、綏德公陸通薨。
十一月丙午,上親率六軍講武城南。
庚戌,行幸羌橋,集京城以東諸軍都督以上,頒賜有差。
乙卯,還宮。
壬戌,以大司空、趙國公招為大司馬。
乙未,月犯心中星。
十二月壬申,行幸斜谷,集京城以西諸軍都督已上,頒賜有差。
丙戌,還宮。
己醜,帝禦正武殿,親錄囚徒,至夜而罷。
庚寅,幸道會苑,以上善殿壯麗,遂焚之。
二年春正月辛醜,祠南郊。
乙巳,以柱國、鴈門公田弘為大司空,大将軍、徐國公若幹鳳為柱國。
庚戌,複置帥都督官。
乙卯,祠太廟。
閏月己巳,陳遣使來聘。
二月辛亥,白虹貫日。
甲寅,诏皇太子赟撫巡西土。
壬戌,遣司會侯莫陳凱、太子一宮尹鄭譯使于齊。
熒惑犯輿鬼,入積一屍一。
省雍州内八郡,并入京兆、馮翊、扶風、鹹一陽一等郡。
三月己卯,皇太子于岐州獲二白鹿以獻。
诏答曰:“在德不在瑞。
”癸巳,省六府諸司中大夫以下官,府置四司,以下大夫為之官長,上士貳之。
夏四月己亥,祠太廟。
丙辰,增改東宮官員。
五月丁卯,熒惑犯右執法。
丁醜,以柱國周昌公侯莫陳瓊為大宗伯,荥一陽一公司馬消難為大司寇,上庸公陸騰為大司空。
六月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