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乾隆帝弘曆

關燈
擺脫清朝,自長一方。

    為此,清軍同回部軍在庫車、葉爾羌(莎車)等幾座南疆重鎮進行了激戰,最終獲勝,重新統一南疆。

    乾隆在南疆實行因俗而治,設立阿奇木伯克制,由清廷任命。

    并設參贊大臣(駐葉爾羌)等官,分駐各城,加強統轄。

    制訂《回部善後事宜》,對南疆管理體制做出改革。

    乾隆在新疆設伊犁将軍,實行軍府制,修築城堡,駐紮軍隊,設置卡倫,巡查邊界,移民實邊,進行屯墾,加強了對新疆地區的管轄。

     乾隆平準定回諸役,統一了準、回各部,加強了中央政一府對西域的統轄,鏟除了準噶爾東犯喀爾喀、威脅京師及大西北的禍根,保持了西北、漠北及青海、西藏的社會安定。

     第六件是完善治理西藏。

    乾隆兩次派兵打敗廓爾喀(今尼泊爾)的侵犯,制定《欽定西藏章程》。

    規定:設駐藏大臣督辦藏内事務;在西藏駐軍,分駐前藏、後藏;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等圓寂後,在駐藏大臣親監下,靈童轉世設立金奔巴瓶制,用金奔巴瓶掣簽決定繼承人,這是乾隆的一個創造;西藏對鄰國貿易必須進行登記;西藏貨币一律用白銀鑄造,正面鑄“乾隆寶藏”四個字;等等。

    《欽定西藏章程》是西藏曆史上重要的文獻,标志着清朝對西藏進行全面有效的管轄。

    在雍和宮的“金奔巴瓶”已成曆史文物,在大昭寺内的“金奔巴瓶”制沿襲至今。

     第七件是修砌浙江海塘。

    浙江原有的柴塘、土塘,經不住海潮的沖擊。

    乾隆命撥銀兩将柴塘改為石塘。

    共修建石砌海塘4000餘丈,加強了這一地區抗禦海潮侵襲的能力。

     第八件是中華各族一統。

    清朝已經曆“三祖三宗”——太祖努爾哈赤、世祖順治、聖祖康熙和太宗皇太極、世宗雍正、高宗乾隆六代,乾隆則是集大成者。

    乾隆在其祖宗既有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并開拓了中國的疆域版圖,維護并加強了中華的多民族統一。

    乾隆時的中國疆域,東起大海,西達蔥嶺,南極曾母暗沙,北跨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

    清乾隆時的人口達3億。

    清朝“三祖三宗”對中國曆史最大的貢獻是維護了中國的邊疆版圖,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乾隆皇帝能将祖宗的基業發揚光大,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樹,确為一代有為之君。

    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在有生之年做出了“禅位”的決定。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二十一日,乾隆宣谕:至六十年内禅。

    他說: 昔皇祖禦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

    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閑。

     這道谕旨的意思是說,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位61年,自己不敢相比。

    如果能在位60年,就當傳位給太子。

    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日,85歲的乾隆皇帝,禦圓明園勤政殿,召見皇子皇孫、王公大臣,宣示立皇十五子嘉親王颙琰為皇太子,以明年為嗣皇帝嘉慶元年,屆期歸政。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禦太和殿,舉行内禅大禮,授玺。

    颙琰即皇帝位,尊弘曆為太上皇帝,訓政。

    由禮部鴻胪寺官詣天一安一門城樓上,恭宣嘉慶欽奉太上皇帝傳位诏書,金鳳頒诏,宣示天下。

     這裡解釋一下“金鳳頒诏”。

    皇帝從太和殿頒發的诏書,擡上黃輿,鼓樂高奏,禮儀隆重,由禮部官員,送上天一安一門。

    天一安一門城樓上有一隻“金鳳”,口銜诏書,從城樓上徐徐降下;城樓下的禮部官員跪接诏書,分送各地,公布天下。

     乾隆内禅皇位後,又訓政三年零三天。

    後人多譏評乾隆名為退位,實禅而不退。

    其實不然,縱觀中國自秦始皇以下兩千年的皇朝曆史,由内禅歸政者,前君罕見,後君亦無。

    宋仁宗儲位既定,郁悶不樂;宋英宗立太子後,泫然淚下。

     乾隆在位既長,享年又高。

    在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曆史上,享年80歲以上的皇帝隻有四人。

    除乾隆而外的三位皇帝是: (1)梁武帝蕭衍,享年85歲,在位48年。

    但他局處一隅,三次舍身入寺,長于文學,一精一通音律;侯景之亂後,饑病而慘死。

     (2)宋高宗趙構,享年80歲,在位36年,建都臨安(今杭州),半壁山河。

     (3)元世祖忽必烈,享年81歲,在位35年。

     以上三位皇帝,或國偏一隅,或半壁江山,或在位不長,或國亡而死。

    都不能與乾隆皇帝相比拟。

    難怪乾隆帝自稱“得國之正,擴土之廣,臣服之普,民庶之安”,罕與倫比。

    曾自我總結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為“十全老人”。

    并作《禦制十全記》,令寫滿、漢、蒙、藏四種文體,建碑勒文。

    乾隆的“十全武功”是: 十功者,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台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乾隆的“十全武功”,情況不同,一性一質各異:有鎮壓民變,有平息叛亂,有揚兵耀武,有小題大做,有得不償失,有多管閑事,有維護正義,有反擊侵略。

    如新疆用兵三次,廓爾喀用《平定台灣戰圖冊》乾隆《平定金川戰圖冊·收複小金川》兵兩次,這五次用兵對新疆、西藏的鞏固統一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

    但是,也有的用兵是小題大做,窮兵黩武。

    如大小金川之役就是這樣的。

     大金川、小金川在大渡河上遊,居民一主要是藏族,高山環繞,道路崎岖,氣候寒冷,終年積雪,人口不過3萬,周圍不過二三百裡。

    當地土司内部紛争,乾隆發兵攻打,前後兩次:第一次打了兩年,殺大員讷親、張廣泗,耗銀2000萬兩。

    第二次,清軍分路進攻,每座山峰、乾隆《平定金川戰圖冊·紫光閣賜宴》 每座官寨、每座石卡、每座碉房,反複厮殺,寸步難進。

    是役“費五年之功,十萬之師,七千餘萬之帑”,才将兩金川平定。

    這件事可謂小題大做,得不償失,但為北京留下文物勝迹——香山演武廳。

     乾隆帝執政時間過長,雖然自勵“持盈保泰”,但是月盈則虧,泰極否來。

    乾隆晚年,志驕意滿,思想僵化,喜谀惡谏,懶于進取,老人禦政,宵小環繞,做了許多錯誤事情,積累了嚴重的社會矛盾。

    而吏治腐敗,人口膨一脹,财政緊缺,兩極分化加劇,是導緻社會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

     在乾隆執政的60年間,西方世界卻發生了曆史一性一的、劃時代的巨大變化。

     (1)英國發生工業革命:乾隆三十年(1765年),英國紡織工哈格裡夫斯發明新式紡車珍妮紡紗機;乾隆五十年(1785年),英國卡特萊特發明水力織布機;同年,英國瓦特改良蒸汽機。

    爾後,嘉慶十二年(1807年),美國富爾頓發明輪船,嘉慶十九年(1814年)英國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

    這就是說,西方開始了工業革命。

     (2)美利堅合衆國建立: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美國獨立戰争開始;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北美獨立戰争取得勝利;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第一屆美國國會在紐約召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

    兩年後,美國通過《人權法案》。

     (3)法國資産階級革命: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法國舉行三級會議,爆發資産階級大革命,發表《人權宣言》。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

     (4)乾隆二十年(1755年),俄國建立莫斯科大學;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美國科學院在波士頓成立;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哥倫比亞大學成立;同年,德國出現第一位女醫學博士。

    而在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會試,各省上報80歲以上參加會試者116人,實際參加會試并三場完竣者92人,俱加賞賜。

    大清帝國尚陶醉于孫子打着燈籠,照着“百歲應試”的爺爺參加科舉考試呢!乾隆借興教尊老之名,行粉飾太平之實。

    這一幕人間喜劇,掩飾了乾隆盛世下的悲哀! 綜合起來說,在乾隆時代,世界上主要發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英國工業革命;第二件是美利堅合衆國成立;第三件是法國大革命。

    這三件大事再加上此前的英國資産階級革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影響了世界曆史的進程,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

    但是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十三日,當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接見英國使臣馬戛爾尼時,還傲慢地聲稱“天朝統馭萬國”、“天朝撫有四海”、“天朝物産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等等,說明乾隆皇帝根本看不到西方工業科技的進步和世界發展的潮流,依然陶醉在“天朝上國”、“千古第一全人”的迷夢之中。

     乾隆退位、嘉慶繼位後,南方的白蓮教,京師的天理教,京城内外,大江南北,烽火四起,遍地燃一燒。

    乾隆盛世下的危機,不論國内,還是國外,都已經充分暴露出來。

    這個爛攤子,隻好由他的兒孫們去承受和收拾了。

     弘曆個人小檔案 姓名:一愛一新覺羅·弘曆 出生: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 屬相:兔卒年:嘉慶四年(1899年) 享年:89歲執政:實際掌權64年 谥号:純皇帝廟号:高宗 陵寝:裕陵(清東陵)父親:胤禛(雍正) 母親:鈕祜祿氏,後尊為孝聖憲皇後 初婚:16歲結婚,配偶富察氏 配偶:29人,皇後富察氏 子女:16子,8女 繼位人:颙琰(嘉慶) 最得意:“十全武功” 最失意:皇後怒斷青絲 最不幸:生母身世有異說 最痛心:兩後不幸死去 最擅長:詩文、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