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關燈
小
中
大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gōng)叔段。
莊公寤(wù)【通.啎wǔ】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wù)之。
一愛一共(gōng)叔段,欲立之。
亟(qì)請于武公,公弗(fú)許。
及莊公即(jí)位,為之請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guó)叔死焉。
佗(tā)【通.他】邑唯命。
”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通.太】叔。
祭(zhài)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通三】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通避bì】害?”對曰:“姜氏何厭【通餍yàn】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一寵一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
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将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
無【通毋】生民心。
”公曰:“無庸,将自及。
”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廪(lǐn)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衆。
”公曰:“不義不暱(昵),厚将崩。
”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shèng),将襲鄭。
夫人将啟之。
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yān)。
五月辛醜,大叔出奔共【舊讀gōng】。
書曰:“鄭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通悌tì】,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
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寘(通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為颍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
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wèi)之。
”公曰:“爾有母遺,繄(yī)我獨無!”颍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在這裡讀yù】之故,且告之悔。
對曰:“君何患焉?若阙【通掘】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
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yì)。
”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純孝也,一愛一其母,施及莊公。
《詩》曰:‘孝子不匮(kuì),永錫【通賜】爾類。
’其是之謂乎?” 注釋 ①選自《左傳·隐公元年》。
鄭伯,指鄭莊公。
鄭屬伯爵,所以稱鄭伯。
鄭,春秋時國名,姬姓,在現在河南省新鄭縣一帶。
克,戰勝。
段,鄭莊公之弟。
鄢(yān),鄭地名,在現在河南省鄢陵縣境内。
②〔初〕當初。
《左傳》追述以前的事情常用這個詞,這裡指鄭伯克段于鄢以前。
③〔鄭武公〕名掘突,鄭桓公的兒子,鄭國第二代君主。
④〔娶于申〕從申國娶妻。
申,春秋時國名,姜姓,在現在河南省南陽市北。
後為楚所滅。
⑤〔曰武姜〕叫武姜。
武姜,鄭武公之妻,“姜”是她一娘一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⑥〔共(gōng)叔段〕鄭莊公的弟弟,名段。
他在兄弟之中年歲小,因此稱“叔段”。
失敗後出奔共,因此又稱“共叔段”。
共,春秋時國名,在現在河南省輝縣。
叔,排行在末的兄弟。
⑦〔寤生〕難産的一種,胎兒的腳先生出來。
寤,通“啎”,逆,倒着。
⑧〔遂惡(wù)之〕因此厭
莊公寤(wù)【通.啎wǔ】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wù)之。
一愛一共(gōng)叔段,欲立之。
亟(qì)請于武公,公弗(fú)許。
及莊公即(jí)位,為之請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guó)叔死焉。
佗(tā)【通.他】邑唯命。
”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通.太】叔。
祭(zhài)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通三】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通避bì】害?”對曰:“姜氏何厭【通餍yàn】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一寵一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
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将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
無【通毋】生民心。
”公曰:“無庸,将自及。
”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廪(lǐn)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衆。
”公曰:“不義不暱(昵),厚将崩。
”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shèng),将襲鄭。
夫人将啟之。
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yān)。
五月辛醜,大叔出奔共【舊讀gōng】。
書曰:“鄭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通悌tì】,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
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寘(通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為颍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
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wèi)之。
”公曰:“爾有母遺,繄(yī)我獨無!”颍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在這裡讀yù】之故,且告之悔。
對曰:“君何患焉?若阙【通掘】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
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yì)。
”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純孝也,一愛一其母,施及莊公。
《詩》曰:‘孝子不匮(kuì),永錫【通賜】爾類。
’其是之謂乎?” 注釋 ①選自《
鄭伯,指鄭莊公。
鄭屬伯爵,所以稱鄭伯。
鄭,春秋時國名,姬姓,在現在河南省新鄭縣一帶。
克,戰勝。
段,鄭莊公之弟。
鄢(yān),鄭地名,在現在河南省鄢陵縣境内。
②〔初〕當初。
《左傳》追述以前的事情常用這個詞,這裡指鄭伯克段于鄢以前。
③〔鄭武公〕名掘突,鄭桓公的兒子,鄭國第二代君主。
④〔娶于申〕從申國娶妻。
申,春秋時國名,姜姓,在現在河南省南陽市北。
後為楚所滅。
⑤〔曰武姜〕叫武姜。
武姜,鄭武公之妻,“姜”是她一娘一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⑥〔共(gōng)叔段〕鄭莊公的弟弟,名段。
他在兄弟之中年歲小,因此稱“叔段”。
失敗後出奔共,因此又稱“共叔段”。
共,春秋時國名,在現在河南省輝縣。
叔,排行在末的兄弟。
⑦〔寤生〕難産的一種,胎兒的腳先生出來。
寤,通“啎”,逆,倒着。
⑧〔遂惡(wù)之〕因此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