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Wouldyoucareforanythingelse,MissDeland(還需要别的嗎,狄蘭德小姐)?”空中小姐殷勤地為頭等艙一位貴客覆上蓋毯,親切地問。
“No,thisisfine.Thankyou.(不用了,我很舒适了,謝謝你)” 費希文手指輕輕一撥,翻過一頁。
他的眼睛不曾離開過他攤在左手上,最新一期的法國巴黎風時裝雜志,正如他的注意力不曾稍自鄰座此刻靠在椅背合目養神的女子轉移。
他偶爾會将握在他右手的曼哈頓酒舉到唇邊啜一口,但若有人這時來問他喝的是什麼,他必然答不出來。
還在候機時,費希文就注意到她了。
他們沒有和其他旅客夾雜一塊兒,貴賓休息室中,她坐得離他較遠,他反而較有機會打量她。
她一走進去,他的本能和直覺便同時警鈴亂作地驅使他擡起頭。
她的目光正好投向他,視線短暫交接,她旋即坐下,斜收進一雙修長的腿,開始看服務員遞給她的雜志。
希文絕少目不轉睛地盯著人看,尤其是女人。
雖然他常盯著看的,也是女人,但那是他的工作所需。
當然,這個女人之會攫住他所有注意力,最初也與他的工作本能有關。
一般人看見她,隻會覺得她有種居高臨下的冷傲。
費希文不是一般人,他慣常透過一切事物表面,那就像潛水的人觀看海底的風景。
在那兒,萬物都呈透明。
世界也是透明的。
他尤其擅長看人、觀察人、訓練人、培育人,甚至将人由裡到外的改頭換面。
“人”對希文而言,已不止是個名詞或集合詞,更不止是具血肉之軀。
“人”是種藝術,而藝術之教人著迷,就在于它神秘且豐富的内涵。
然則藝術本身是種靜态。
它的生,它的活,它的力與美,需得有懂它的眼睛去發掘,透視它似乎平凡無奇的表面。
希文在這個女人身上就發現了這種特質。
那張仿佛被冰塵封住的臉孔,隐斂著動人的華采。
美或漂亮都不足亦不适以形容她,魅力較貼切,那是由内裡散發出來的魔力。
它可以像塊磁鐵,緊緊吸住懂得欣賞的人,或純粹就是被那獨一無二的美感迷住。
它也可以成為一種力量,令有些人仰之彌高,望而生畏,想攀折,或僅僅接近以求聞其芳澤,又怕刺太尖銳。
當然,被凍傷也不無可能。
最後這個想法,令他自己感到有些莞爾。
他牽牽嘴角,手指靈巧地一擡,又翻過根本不曾入目的一頁。
其實力量不是很适切的形容。
當空服員通知登機,他有意維持幾步之距走在她後面。
她的身材比一般女性高(身兆),以他通常鮮少出錯的眼測看,她身高在一七0左右,算是标準模特兒高度。
然而她有一副任何國際級模特兒都想擁有的寬肩,隻是她的不是用來展示大師級設計的服裝──若她是模特兒,憑她無懈可擊的身段,又冷又酷的臉蛋,及她行步時所顯露出,唯受過極嚴格訓練的模特兒才懂得如何運用肢體款動與步伐,展現的優美高雅豐姿,她絕對是伸展台上光芒燦耀的人物。
希文便不可能沒聽說過她,或甚至沒見過她。
當他注視、端量、欣賞著她的背影,他看見的是一個仿佛肩負艱難重任,正要從容赴義的人。
費希文不明白她何以給他這種感覺。
但是他的直覺通常十分準确。
事實上它幾乎是使他事業成功的要素。
準确的直覺幫助他做出正确的判斷。
他對美的事物的敏銳和他在藝術方面的天賦才華,加上他冷靜、精敏的智慧,獨到而深遠的眼光,費希文還在大學時期,便已是服裝界一支異軍。
之後,他的事業拓展至海外,成為跨國企業。
領著旗下一支頂尖的時代尖軍,他參與過無數服裝表演,見過來自世界各國的一流模特兒。
見識多了美女,美麗的女人在他來說,有時還不及一件别出心裁的新裝來得吸引人。
他當然不是柳下惠,可是他今年三十四了,還沒有女人穿透他的眼角,打破他隻拿來欣賞的角度過。
這個女人,他甚至沒法單純地隻欣賞她。
在他血液裡那股要去真正認識她的欲望,強烈得令希文發現,兩人比鄰而坐,他竟越坐越坐立不安,才點了這杯濃烈的酒。
它的鎮定效果僅差堪阻止了他做出愚昧、唐突的事──向她搭讪。
他從不向陌生女子搭讪。
同時他心裡清楚,他若真開口,必然要碰一鼻子灰。
她就坐他旁邊,一個扶手之隔,任何一人動作大些,都有可能碰到對方。
雖然頭等艙座位相當寬敞,不小心碰觸到的“意外”,并非不可能。
然而他卻覺得她的座椅四周于她坐下的刹那,即升起一道無形的、又厚又堅固的圍囿般。
對于存在于自設的牢而密實的樊籠,無論如何不輕易為外界所動,希文從來自認亦被公認為個中高手。
這個女人則向他證明了人外有人。
她坐在那,宛似整架飛機就她一名乘客,而到她身邊奉侍的空服員,則是她的專屬從人。
從另一方面看,她的冷峻和倨傲或許和她的姓氏有關。
希文在牛津求學時,一群“牛大郎”課餘茶後最大的樂趣,便是拿那些長期向學校捐施的榮譽董事們為嘲弄對象。
其中一名狄蘭德公爵則是特例。
牛津學生們提起他時,無不肅然起敬。
多半因為這位公爵的爵位貨真價實亦名副其實,同時狄蘭德公爵由于膝下無子,據說視其弟子均如親子,嚴則嚴,卻是嚴如慈父。
每年學期終了,他總會邀請幾位表現特優的學生到他府邸飨宴一番,人人視此邀約為無上榮耀。
希文雖未曾有幸獲此殊榮,在牛津幾年,學會的其中一事便是,舉凡貴族人等,冷峻和傲慢即是他們的表征。
仿佛不如此便顯不出他們與衆不同的地位。
這位狄蘭德小姐的貴族口音自是無庸置疑。
音調之悅耳,便縱隻聽得簡短數字,也聽得出抑揚頓挫分明。
她饒是具有冷與傲的特質,和空服員說話的态度及語氣倒是尊而不亢。
她縱說得一口道地英倫口音,又姓狄蘭德,卻是怎麼看也不像英國人。
從她烏黑齊耳的短發,至她瓜子臉上的古典五官輪廓,以希文對女人特質,特性的了解,她應是百分之百的東方人。
因之,與其說她冷豔的美吸引住了他,毋甯說他為她全身所散發出令人迷惑的魅力蠱惑了。
*** 飛機降落跑道時,她感到沉沉一擊。
擊在腦門上,也在心口上。
近鄉情怯嗎?不,那是用在那些有生命的人身上。
那些以食、衣、住、行,情、愛、欲為生命的人。
對她,生命的終結意義是死。
死是寂冷而靜穆的。
死過後,在冷與靜裡,才體會得出活的熱烈。
燃起她的熱與烈的生之機的,是悲與恨。
她認得這兩種無言的哀與痛之感時,不過才四歲,真正體認是在八歲那年。
它曾沉潛在她記憶的深淵裡好一陣子,後來如深潛海底的魚般醒過來,開始活動,歲月便成為她唯一的依靠,她在歲月中回憶、等待。
回憶殘酷、痛苦、悲慘的往事,使她堅強、茁壯;等待長大,使她有足夠的耐心,以将意志煉成鋼。
下了機,拿了行李,出關口。
她知道那雙探照燈般的眼睛仍在背後探究著她。
不管是傾慕地追著她的眼光,或企圖透視她冰
“No,thisisfine.Thankyou.(不用了,我很舒适了,謝謝你)” 費希文手指輕輕一撥,翻過一頁。
他的眼睛不曾離開過他攤在左手上,最新一期的法國巴黎風時裝雜志,正如他的注意力不曾稍自鄰座此刻靠在椅背合目養神的女子轉移。
他偶爾會将握在他右手的曼哈頓酒舉到唇邊啜一口,但若有人這時來問他喝的是什麼,他必然答不出來。
還在候機時,費希文就注意到她了。
他們沒有和其他旅客夾雜一塊兒,貴賓休息室中,她坐得離他較遠,他反而較有機會打量她。
她一走進去,他的本能和直覺便同時警鈴亂作地驅使他擡起頭。
她的目光正好投向他,視線短暫交接,她旋即坐下,斜收進一雙修長的腿,開始看服務員遞給她的雜志。
希文絕少目不轉睛地盯著人看,尤其是女人。
雖然他常盯著看的,也是女人,但那是他的工作所需。
當然,這個女人之會攫住他所有注意力,最初也與他的工作本能有關。
一般人看見她,隻會覺得她有種居高臨下的冷傲。
費希文不是一般人,他慣常透過一切事物表面,那就像潛水的人觀看海底的風景。
在那兒,萬物都呈透明。
世界也是透明的。
他尤其擅長看人、觀察人、訓練人、培育人,甚至将人由裡到外的改頭換面。
“人”對希文而言,已不止是個名詞或集合詞,更不止是具血肉之軀。
“人”是種藝術,而藝術之教人著迷,就在于它神秘且豐富的内涵。
然則藝術本身是種靜态。
它的生,它的活,它的力與美,需得有懂它的眼睛去發掘,透視它似乎平凡無奇的表面。
希文在這個女人身上就發現了這種特質。
那張仿佛被冰塵封住的臉孔,隐斂著動人的華采。
美或漂亮都不足亦不适以形容她,魅力較貼切,那是由内裡散發出來的魔力。
它可以像塊磁鐵,緊緊吸住懂得欣賞的人,或純粹就是被那獨一無二的美感迷住。
它也可以成為一種力量,令有些人仰之彌高,望而生畏,想攀折,或僅僅接近以求聞其芳澤,又怕刺太尖銳。
當然,被凍傷也不無可能。
最後這個想法,令他自己感到有些莞爾。
他牽牽嘴角,手指靈巧地一擡,又翻過根本不曾入目的一頁。
其實力量不是很适切的形容。
當空服員通知登機,他有意維持幾步之距走在她後面。
她的身材比一般女性高(身兆),以他通常鮮少出錯的眼測看,她身高在一七0左右,算是标準模特兒高度。
然而她有一副任何國際級模特兒都想擁有的寬肩,隻是她的不是用來展示大師級設計的服裝──若她是模特兒,憑她無懈可擊的身段,又冷又酷的臉蛋,及她行步時所顯露出,唯受過極嚴格訓練的模特兒才懂得如何運用肢體款動與步伐,展現的優美高雅豐姿,她絕對是伸展台上光芒燦耀的人物。
希文便不可能沒聽說過她,或甚至沒見過她。
當他注視、端量、欣賞著她的背影,他看見的是一個仿佛肩負艱難重任,正要從容赴義的人。
費希文不明白她何以給他這種感覺。
但是他的直覺通常十分準确。
事實上它幾乎是使他事業成功的要素。
準确的直覺幫助他做出正确的判斷。
他對美的事物的敏銳和他在藝術方面的天賦才華,加上他冷靜、精敏的智慧,獨到而深遠的眼光,費希文還在大學時期,便已是服裝界一支異軍。
之後,他的事業拓展至海外,成為跨國企業。
領著旗下一支頂尖的時代尖軍,他參與過無數服裝表演,見過來自世界各國的一流模特兒。
見識多了美女,美麗的女人在他來說,有時還不及一件别出心裁的新裝來得吸引人。
他當然不是柳下惠,可是他今年三十四了,還沒有女人穿透他的眼角,打破他隻拿來欣賞的角度過。
這個女人,他甚至沒法單純地隻欣賞她。
在他血液裡那股要去真正認識她的欲望,強烈得令希文發現,兩人比鄰而坐,他竟越坐越坐立不安,才點了這杯濃烈的酒。
它的鎮定效果僅差堪阻止了他做出愚昧、唐突的事──向她搭讪。
他從不向陌生女子搭讪。
同時他心裡清楚,他若真開口,必然要碰一鼻子灰。
她就坐他旁邊,一個扶手之隔,任何一人動作大些,都有可能碰到對方。
雖然頭等艙座位相當寬敞,不小心碰觸到的“意外”,并非不可能。
然而他卻覺得她的座椅四周于她坐下的刹那,即升起一道無形的、又厚又堅固的圍囿般。
對于存在于自設的牢而密實的樊籠,無論如何不輕易為外界所動,希文從來自認亦被公認為個中高手。
這個女人則向他證明了人外有人。
她坐在那,宛似整架飛機就她一名乘客,而到她身邊奉侍的空服員,則是她的專屬從人。
從另一方面看,她的冷峻和倨傲或許和她的姓氏有關。
希文在牛津求學時,一群“牛大郎”課餘茶後最大的樂趣,便是拿那些長期向學校捐施的榮譽董事們為嘲弄對象。
其中一名狄蘭德公爵則是特例。
牛津學生們提起他時,無不肅然起敬。
多半因為這位公爵的爵位貨真價實亦名副其實,同時狄蘭德公爵由于膝下無子,據說視其弟子均如親子,嚴則嚴,卻是嚴如慈父。
每年學期終了,他總會邀請幾位表現特優的學生到他府邸飨宴一番,人人視此邀約為無上榮耀。
希文雖未曾有幸獲此殊榮,在牛津幾年,學會的其中一事便是,舉凡貴族人等,冷峻和傲慢即是他們的表征。
仿佛不如此便顯不出他們與衆不同的地位。
這位狄蘭德小姐的貴族口音自是無庸置疑。
音調之悅耳,便縱隻聽得簡短數字,也聽得出抑揚頓挫分明。
她饒是具有冷與傲的特質,和空服員說話的态度及語氣倒是尊而不亢。
她縱說得一口道地英倫口音,又姓狄蘭德,卻是怎麼看也不像英國人。
從她烏黑齊耳的短發,至她瓜子臉上的古典五官輪廓,以希文對女人特質,特性的了解,她應是百分之百的東方人。
因之,與其說她冷豔的美吸引住了他,毋甯說他為她全身所散發出令人迷惑的魅力蠱惑了。
*** 飛機降落跑道時,她感到沉沉一擊。
擊在腦門上,也在心口上。
近鄉情怯嗎?不,那是用在那些有生命的人身上。
那些以食、衣、住、行,情、愛、欲為生命的人。
對她,生命的終結意義是死。
死是寂冷而靜穆的。
死過後,在冷與靜裡,才體會得出活的熱烈。
燃起她的熱與烈的生之機的,是悲與恨。
她認得這兩種無言的哀與痛之感時,不過才四歲,真正體認是在八歲那年。
它曾沉潛在她記憶的深淵裡好一陣子,後來如深潛海底的魚般醒過來,開始活動,歲月便成為她唯一的依靠,她在歲月中回憶、等待。
回憶殘酷、痛苦、悲慘的往事,使她堅強、茁壯;等待長大,使她有足夠的耐心,以将意志煉成鋼。
下了機,拿了行李,出關口。
她知道那雙探照燈般的眼睛仍在背後探究著她。
不管是傾慕地追著她的眼光,或企圖透視她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