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回 蘇秦合從相六國張儀被激往秦邦

關燈
話說蘇秦、張儀辭鬼谷下山,張儀自往魏國去了。

    蘇秦回至洛陽家中,老母在堂,一兄二弟,兄已先亡,惟寡嫂在。

    二弟乃蘇代、蘇厲也。

    一别數年,今日重會,舉家歡喜,自不必說。

    過了數日,蘇秦欲出遊列國。

    乃請于父母,變賣家财,為資身之費。

    母、嫂及妻,俱力阻之,曰:“季子不治耕獲,力工商,求什一之利,乃思以口舌博富貴,棄見成之業,圖未獲之利。

    他日生計無聊①,豈可悔乎?”蘇代、蘇厲亦曰:“兄如善于遊說之術,何不就說周王,在本鄉亦可成名,何必遠出?”蘇秦被一家阻擋,乃求見周顯王,說以自強之術。

    顯王留之館舍。

    左右皆素知蘇秦出于農賈之家,疑其言空疏無用,不肯在顯王前保舉。

    蘇秦在館舍羁留歲餘,不能讨個進身。

    于是發憤回家,盡破其産,得黃金百镒,制黑貂裘為衣,治車馬仆從,遨遊列國,訪求山川地形,人民風土,盡得天下利害之詳。

    如此數年,未有所遇。

    聞衛鞅封商君,甚得秦孝公之心,乃西至鹹陽。

    而孝公已薨,商君亦死,乃求見惠文王。

    惠文王宣秦至殿,問曰:“先生不遠千裡而來敝邑,有何教誨?”蘇秦奏曰:“臣聞大王求諸侯割地,意者欲安坐而并天下乎?”惠文王曰:“然。

    ”秦曰:“大王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胡貉,此四塞之國也。

    沃野千裡,奮擊百萬,以大王之賢,士民之衆,臣請獻謀效力,并諸侯,吞周室,稱帝而一天下,易如反掌。

    豈有安坐而能成事者乎?”惠文王初殺商鞅,心惡遊說之士,乃辭曰:“孤聞‘一毛一羽不成,不能高飛。

    ’先生所言,孤有志未逮,更俟數年,兵力稍足,然後議之。

    ”蘇秦乃退,複将古三王五霸攻戰而得天下之術,彙成一書,凡十餘萬言,次日獻上秦王。

    秦王雖然浏覽,絕無用蘇秦之意。

    再谒秦相公孫衍,衍忌其才,不為引進。

     蘇秦留秦複歲餘,黃金百镒,俱已用盡,黑貂之裘亦敝壞,計無所出。

    乃貨其車馬仆從,以為路資,擔囊徒步而歸。

    父母見其狼狽,辱罵之。

    妻方織布,見秦來,不肯下機相見。

    秦餓甚,向嫂求一飯,嫂辭以無柴,不肯為炊。

    有詩為證: 富貴逢人成骨肉,貧窮骨肉亦途人。

     試看季子貂襲敝,舉目雖親盡不親。

     秦不覺堕淚,歎曰:“一身貧賤,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母不以我為子,皆我之罪也!”于是簡書箧中,得太公《陰符》一篇,忽悟曰:“鬼谷先生曾言:‘若遊說失意,隻須熟玩比書,自有進益。

    ’”乃閉戶探讨,務窮其趣,晝夜不息。

    夜倦欲睡,則引錐自刺其股,血流遍足。

    既于《陰符》有悟,然後将列國形勢,細細揣摩,如此一年,天下大勢,如在掌中。

    乃自一慰曰:“秦有學如此,以說人主,豈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位者乎?”遂謂其弟代厲曰:“吾學已成,取盎貴如寄①,弟可助吾行資,出說列國。

    倘有出身之日,必當相引。

    ”複以《陰符》為弟講解。

    代與厲亦有省悟,乃各出黃金,以資其行。

     秦辭父母妻嫂,欲再往秦國,思想:“當今七國之中,惟秦最強,可以輔成帝業。

    可奈秦王不肯收用。

    吾今再去,倘複如前,何面複歸故裡?”乃思一擯秦之策,必使列國同心協力,以孤秦勢,方可自立。

    于是東投趙國。

    時趙肅侯在位,具弟公子成為相國,号奉陽君。

    蘇秦先說奉陽君,奉陽君不喜。

    秦乃去趙,北遊于燕,求見燕文公,左右莫為通達。

    居歲餘,資用已罄,饑餓于旅邱。

    旅邱之人哀之,貸以百錢,秦賴以濟。

    适值燕文公出遊,秦伏谒道左。

    文公問其姓名,知是蘇秦,喜曰:“聞先生昔年以十萬言獻秦王,寡人心慕之,恨未得能讀先生之書。

    今先生幸惠教寡人,燕之幸也。

    ”遂回車入朝,召秦入見,鞠躬請教。

    蘇秦奏曰:“大王列在戰國,地方二千裡,兵甲數十萬,車六百乘,騎六千匹,然比于中原,曾未及半。

    乃耳不聞金戈鐵馬之一聲,目不睹覆車斬将之危,安居無事,大王亦知其故乎?”燕文公曰:“寡人不知也。

    ”秦又曰:“燕所以不被兵者,以趙為之蔽耳。

    大王不知結好于近趙,而反欲割地以媚遠秦,不愚甚耶?”燕文公曰:“然則如何?”秦對曰:“依臣愚見,不若與趙從親,因而結連列國,天下為一,相與協力禦秦,此百世之安也。

    ”燕文公曰:“先生合從②以安燕國,寡人所願,但恐諸侯不肯為從耳。

    ”秦又曰:“臣雖不才,願面見趙侯,與定從約。

    ”燕文公大喜,資以金帛路費,高車驷馬,使壯士送秦至趙。

     适奉陽君趙成已卒,趙肅侯聞燕國送客來至,遂降階而迎曰:“上客遠辱,何以教我?”蘇秦奏曰:“秦聞天下布衣賢士,莫不高賢君之行義,皆願陳忠于君前,奈奉陽君妒才嫉能,是以遊士裹足而不進,卷口而不言。

    今奉陽君捐館舍①臣故敢獻其愚忠。

    臣聞‘保國莫如安民,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