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回 說秦君衛鞅變法辭鬼谷孫膑下山
關燈
小
中
大
谷先生。
其人通天徹地,有幾家學問,人不能及。
那幾家學問: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韬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遊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學,修真①養一性一,服食導引,卻病延年,沖舉②可俟。
那先生既知仙家沖舉之術,為何屈身世間?隻為要度幾個聰明弟子,同歸仙境,所以借這個鬼谷栖身。
初時偶然入市,為人占蔔,所言吉兇休咎,應驗如神。
漸漸有人慕學其術。
先生隻看來學者資一性一,近著那一家學問,便以其術授之。
一來成就些人才,為七國之用;二來就訪求仙骨,共理出世之事。
他住表谷,也不計年數。
弟子就學者不知多少,先生來者不拒,去者不追。
就中單說同時幾個有名的弟子:齊人孫賓、魏人龐涓、張儀、洛陽人蘇秦。
賓與涓結為兄弟,同學兵法;秦與儀結為兄弟,同學遊說;各為一家之學。
單表龐涓學兵法三年有餘,自以為能。
忽一日,為汲水,偶然行至山下,聽見路人傳說魏國厚币招賢,訪求将相,龐涓心動,欲辭先生下山,往魏國應聘。
又恐先生不放,心下躊躇,欲言不言。
先生見貌察情,早知其意,笑謂龐涓曰:“汝時運已至,何不下山,求取盎貴?”龐涓聞先生之言,正中其懷,跪而請曰:“弟子正有此意,未審此行可得意否?”先生曰:“汝往摘山花一枝,吾為汝占之。
”龐涓下山,尋取山花。
此時正是六月炎天,百花開過,沒有山花。
龐涓左盤右轉,尋了多時,止覓得草花一一莖一,連根拔起,欲待呈與師父。
忽想道:“此花質弱身微,不為大器。
”棄擲于地,又去尋覓了一回。
可怪絕無他花,隻得轉身将先前所取草花,藏于袖中,回複先生曰:“山中沒有花。
”先生曰:“既沒有花,汝袖中何物?”涓不能隐,隻得取出呈上。
其花離土,又先經日色,已半葵矣。
先生曰:“汝知此花之名乎?乃馬兜鈴也。
一開十二朵,為汝榮盛之年數。
采于鬼谷,見日而萎;鬼傍著委,汝之出身,必于魏國。
”龐涓暗暗稱奇。
先生又曰:“但汝不合見欺,他日必以欺人之事,還被人欺,不可不戒!吾有八字,汝當記取:‘遇羊而榮,遇馬而瘁①。
’”龐涓再拜曰:“吾師大教,敢不書紳②!”臨行,孫賓送之下山,龐涓曰:“某與兄有八拜之交,誓同富貴,此行倘有進身之階,必當舉薦吾兄,同立功業。
”孫賓曰:“吾弟此言果實否?”涓曰:“弟若謬言,當死于萬箭之下!”賓曰:“多謝厚情,何須重誓!”兩下流淚而别。
孫賓還山,先生見其淚容,問曰:“汝惜龐生之去乎?”賓曰:“同學之情,何能不惜?”先生曰:“汝謂龐生之才,堪為大将否?”賓曰:“承師教訓已久,何為不可?”先生曰:“全未,全未!”賓大驚,請問其故。
先生不言。
至次日,謂弟子曰:“我夜間惡聞鼠聲,汝等輪流值宿,為我驅鼠。
”衆弟子如命。
其夜,輪孫賓值宿,先生于枕下,取出文書一卷,謂賓曰:“此乃汝祖孫武子《兵法》十三篇。
昔汝祖獻于吳王阖闾,阖闾用其策,大破楚師。
後阖闾惜此書,不欲廣傳于人,乃置以鐵櫃,藏于姑蘇台屋楹之内。
自越兵焚台,此書不傳。
吾向與汝祖有交,求得其書,親為注解;行兵秘密,盡在其中,未嘗輕授一人。
今見子心術忠厚,特以付子。
”賓曰:“弟子少失父母,遭國家多故,宗族離散,雖知祖父有此書,實未傳領。
吾師既有注解,何不并傳之龐涓,而獨授于賓也?”先生曰:“得此書者,善用之為天下利,不善用之為天下害;涓非佳士,豈可輕付哉!”賓乃攜歸卧室,晝夜研誦。
三日之後,先生遽向孫賓索其原書。
賓出諸袖中,繳還先生。
先生逐篇盤問,賓對答如流,一字不遺。
先生喜曰:“子用心如此,汝祖為不死矣!” 再說龐涓别了孫賓,一徑入魏國,以兵法幹①相國王錯,錯薦于惠王。
龐涓入朝之時,正值庖人進蒸羊于惠王之前,惠王方舉管,涓私喜曰:“吾師言‘遇羊而榮’,斯不謬矣。
”惠王見龐涓一表人物,放箸而起,迎而禮之。
龐涓再拜,惠王扶住,問其所學。
涓對曰:“臣學于鬼谷先生之門,用兵之道,頗得其一精一。
”因指畫敷陳,傾倒胸中,惟恐不盡。
惠王問曰:“吾國東有齊,西有秦,南有楚,北有韓、趙、燕,皆勢均力敵。
而趙人奪我中山,此仇未報,先生何以策之?”龐涓曰:“大王不用微臣則已,如用微臣為将,管教戰必勝,攻必取,可以兼并天下,何憂六國哉?”惠王曰:“先生大言,得無難踐②乎:”涓對曰:“臣自揣所長,實可一操一六國于掌中,若委任不效,甘當伏罪。
”惠王大悅,拜為元帥,兼軍師之職。
涓子龐英,侄龐蔥、龐茅,俱為列将、涓練兵訓武,先侵衛、宋諸小一柄一,屢屢得勝。
宋、魯、衛、鄭諸君,相
其人通天徹地,有幾家學問,人不能及。
那幾家學問: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
那先生既知仙家沖舉之術,為何屈身世間?隻為要度幾個聰明弟子,同歸仙境,所以借這個鬼谷栖身。
初時偶然入市,為人占蔔,所言吉兇休咎,應驗如神。
漸漸有人慕學其術。
先生隻看來學者資一性一,近著那一家學問,便以其術授之。
一來成就些人才,為七國之用;二來就訪求仙骨,共理出世之事。
他住表谷,也不計年數。
弟子就學者不知多少,先生來者不拒,去者不追。
就中單說同時幾個有名的弟子:齊人孫賓、魏人龐涓、張儀、洛陽人蘇秦。
賓與涓結為兄弟,同學兵法;秦與儀結為兄弟,同學遊說;各為一家之學。
單表龐涓學兵法三年有餘,自以為能。
忽一日,為汲水,偶然行至山下,聽見路人傳說魏國厚币招賢,訪求将相,龐涓心動,欲辭先生下山,往魏國應聘。
又恐先生不放,心下躊躇,欲言不言。
先生見貌察情,早知其意,笑謂龐涓曰:“汝時運已至,何不下山,求取盎貴?”龐涓聞先生之言,正中其懷,跪而請曰:“弟子正有此意,未審此行可得意否?”先生曰:“汝往摘山花一枝,吾為汝占之。
”龐涓下山,尋取山花。
此時正是六月炎天,百花開過,沒有山花。
龐涓左盤右轉,尋了多時,止覓得草花一一莖一,連根拔起,欲待呈與師父。
忽想道:“此花質弱身微,不為大器。
”棄擲于地,又去尋覓了一回。
可怪絕無他花,隻得轉身将先前所取草花,藏于袖中,回複先生曰:“山中沒有花。
”先生曰:“既沒有花,汝袖中何物?”涓不能隐,隻得取出呈上。
其花離土,又先經日色,已半葵矣。
先生曰:“汝知此花之名乎?乃馬兜鈴也。
一開十二朵,為汝榮盛之年數。
采于鬼谷,見日而萎;鬼傍著委,汝之出身,必于魏國。
”龐涓暗暗稱奇。
先生又曰:“但汝不合見欺,他日必以欺人之事,還被人欺,不可不戒!吾有八字,汝當記取:‘遇羊而榮,遇馬而瘁①。
’”龐涓再拜曰:“吾師大教,敢不書紳②!”臨行,孫賓送之下山,龐涓曰:“某與兄有八拜之交,誓同富貴,此行倘有進身之階,必當舉薦吾兄,同立功業。
”孫賓曰:“吾弟此言果實否?”涓曰:“弟若謬言,當死于萬箭之下!”賓曰:“多謝厚情,何須重誓!”兩下流淚而别。
孫賓還山,先生見其淚容,問曰:“汝惜龐生之去乎?”賓曰:“同學之情,何能不惜?”先生曰:“汝謂龐生之才,堪為大将否?”賓曰:“承師教訓已久,何為不可?”先生曰:“全未,全未!”賓大驚,請問其故。
先生不言。
至次日,謂弟子曰:“我夜間惡聞鼠聲,汝等輪流值宿,為我驅鼠。
”衆弟子如命。
其夜,輪孫賓值宿,先生于枕下,取出文書一卷,謂賓曰:“此乃汝祖孫武子《兵法》十三篇。
昔汝祖獻于吳王阖闾,阖闾用其策,大破楚師。
後阖闾惜此書,不欲廣傳于人,乃置以鐵櫃,藏于姑蘇台屋楹之内。
自越兵焚台,此書不傳。
吾向與汝祖有交,求得其書,親為注解;行兵秘密,盡在其中,未嘗輕授一人。
今見子心術忠厚,特以付子。
”賓曰:“弟子少失父母,遭國家多故,宗族離散,雖知祖父有此書,實未傳領。
吾師既有注解,何不并傳之龐涓,而獨授于賓也?”先生曰:“得此書者,善用之為天下利,不善用之為天下害;涓非佳士,豈可輕付哉!”賓乃攜歸卧室,晝夜研誦。
三日之後,先生遽向孫賓索其原書。
賓出諸袖中,繳還先生。
先生逐篇盤問,賓對答如流,一字不遺。
先生喜曰:“子用心如此,汝祖為不死矣!” 再說龐涓别了孫賓,一徑入魏國,以兵法幹①相國王錯,錯薦于惠王。
龐涓入朝之時,正值庖人進蒸羊于惠王之前,惠王方舉管,涓私喜曰:“吾師言‘遇羊而榮’,斯不謬矣。
”惠王見龐涓一表人物,放箸而起,迎而禮之。
龐涓再拜,惠王扶住,問其所學。
涓對曰:“臣學于鬼谷先生之門,用兵之道,頗得其一精一。
”因指畫敷陳,傾倒胸中,惟恐不盡。
惠王問曰:“吾國東有齊,西有秦,南有楚,北有韓、趙、燕,皆勢均力敵。
而趙人奪我中山,此仇未報,先生何以策之?”龐涓曰:“大王不用微臣則已,如用微臣為将,管教戰必勝,攻必取,可以兼并天下,何憂六國哉?”惠王曰:“先生大言,得無難踐②乎:”涓對曰:“臣自揣所長,實可一操一六國于掌中,若委任不效,甘當伏罪。
”惠王大悅,拜為元帥,兼軍師之職。
涓子龐英,侄龐蔥、龐茅,俱為列将、涓練兵訓武,先侵衛、宋諸小一柄一,屢屢得勝。
宋、魯、衛、鄭諸君,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