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回 吳起殺妻求将驺忌鼓琴取相
關燈
小
中
大
穆公曰:“吾固知起心不可測也。
”欲削起爵究罪。
起聞而懼,棄家逃奔魏國,主于翟璜之家。
适文侯與璜謀及守西河之人,璜遂薦吳起可用。
文侯召起見之,謂起曰:“聞将軍為魯将有功,何以見辱敝邑?”起對曰:“魯侯聽信讒言,信任不終,故臣逃死于此。
慕君侯折節下土③,豪傑歸心,願執鞭馬前,倘蒙驅使,雖肝腦塗地,亦無所恨。
”文侯乃拜起為西河守。
起至西河,修城治池,練兵訓武,其一愛一恤士卒,一如為魯将之時。
築城以拒秦,名曰吳城。
時秦惠公薨,太子名出子嗣位。
惠公乃簡公之子,簡公乃靈公之季父。
方靈公之薨,其子師隰年幼,群臣乃奉簡公而立之。
至是三傳,及于出子,而師隰年長,謂大臣曰:“國,吾父之國也。
吾何罪而見廢?”大臣無辭以對,乃相與殺出子而立師隰,是為獻公。
吳起乘秦國多事之日,興兵襲秦,取河西五城,韓、趙皆來稱賀。
文侯以翟璜薦賢有功,欲拜為相國,訪于李克。
克曰:“不如魏成。
”文侯點頭。
克出朝,翟璜迎而問曰:“聞主公欲蔔相,取決于子,今已定乎?何人也?”克曰:“已定魏成。
”翟璜忿然曰:“君欲伐中山,吾進樂羊,君憂邺,吾進西門豹,君憂西河,吾進吳起。
吾何以不若魏成哉?”李克曰:“成所舉蔔子夏、田子方、段幹木,非師即友。
子所進者,君皆臣之。
成食祿千锺,什九在外,以待賢士。
子祿食皆以自贍。
子安得比于魏成哉?”璜再拜曰:“鄙人失言,請侍門下為弟子。
”自此魏國将相得人,邊鄙安集,三晉之中,惟魏最強。
齊相國田和見魏之強,又文侯賢名重于天下,乃深結魏好。
遂遷其君康公貸于海上,以一城給其食,餘皆自取。
使人于魏文侯處,求其轉請于周,欲援三晉之例,列于諸侯。
周威烈王已崩,子安王名驕立,勢愈微羽。
時乃安王之十三年,遂從文侯之請,賜田和為齊侯,是為田太公。
自陳公子完奔齊,事齊桓公為大夫,凡傳十世,至和而代齊有國。
姜氏之祀遂絕。
不在話下。
時三晉皆以擇相得人為尚,于是相國之權最重。
趙相公仲連,韓相俠累。
就中單說俠累,微時,與濮陽人嚴仲子名遂,為八拜之變。
累貧而遂富,資其日用,複以千金助其遊費,俠累因此得達于韓,位至相國。
俠累既執政,頗著威重,門絕私谒①。
嚴遂至韓,谒累冀其引進,候月餘不得見。
遂自以家财賂君左右,得見烈侯,烈侯大喜,欲貴重之。
俠累複于烈侯前言嚴遂之短,阻其進用。
嚴遂聞之大恨,遂去韓,遍遊列國,欲求勇士刺殺俠累,以雪其恨。
行至齊國,見屠牛肆中,一人舉巨斧砍牛,斧下之處,筋骨立解,而全不費力。
視其斧,可重三十餘斤。
嚴遂異之。
細看其人,身長八尺,環眼虬須,顴骨特聳,聲音不似齊人。
遂邀與相見,問其姓名來曆。
答曰:“某姓聶名政,魏人也,家在轵之深井裡。
因賤一性一粗直,得罪鄉裡,移老母及姊,避居此地,屠牛以供朝夕。
”亦詢嚴遂姓字。
遂告之,匆匆别去。
次早,嚴遂具衣冠往拜,邀至酒肆,具賓主之禮。
酒至三酌,遂出黃金百镒為贈。
政怪其厚。
遂曰:“聞子有老母在堂,故私進不腆,代吾子為一日之養耳。
”聶政曰:“仲子為老母謀養,必有用政之處,若不明言,決不敢受!”嚴遂将俠累負恩之事,備細說知,今欲如此恁般。
聶政曰:“昔專諸有言:‘老母在此,此身未敢許人。
’仲子别求勇士,某不敢虛①尊賜。
”遂曰:“某慕君之高義,願結兄弟之好,豈敢奪若養母一之孝,而求遂其私哉?”聶政被強不過,隻得受之。
以其半嫁其姊罂,餘金日具肥甘②奉母。
歲餘,老母病卒,嚴遂複往哭吊,代為治喪。
喪葬既畢,聶政曰:“今日之身,乃足下之身也。
惟所用之,不複自惜!”仲子乃問報仇之策,欲為具車騎壯士。
政曰:“相國至貴,出入兵衛,衆盛無比,當以奇取,不可以力勝也。
願得利匕首懷之,伺隙圖事。
今日别仲子前行,更不相見,仲子亦勿問吾事。
” 政至韓,宿于郊外,靜息三日。
早起入城,值俠累自朝中出,高車驷馬,甲士執戈,前後擁衛,其行如飛。
政尾至相府,累下車,複坐府決事。
自大門至于堂階,皆有兵仗。
政遙望堂上,累重席憑案而坐,左右持牒禀決者甚衆。
俄頃,事畢将退,政乘其懈,口稱:“有急事告相國。
”從門外攘臂直趨,甲士擋之者,皆縱橫颠踬。
政搶至公座,一抽一匕首以刺俠累。
累驚起,未及離席,中心而死。
堂上大亂,共呼“有賊!”閉門來擒聶政。
政擊殺數人,度不能自脫,恐人識之,急以匕首自削其面,抉出雙眼,還自刺其喉而死。
早有人報知韓烈侯。
烈侯問:“賊何人?”衆莫能識。
乃暴其一屍一于市中,懸千金之賞,購人告首,欲得賊人姓名來曆,為相國報仇。
如此七日,行人往來如蟻,絕無識者。
此事直傳至魏國轵邑,聶姊罂聞之,即痛哭曰:“必吾弟也!”便以素帛裹頭,竟至韓國,見政橫一屍一市上,撫而哭之,甚哀。
市吏拘而問曰:“汝于死者何人也?”婦人曰:“死者為吾弟聶政,妾乃其姊罂也。
聶政居轵之深井裡,以勇聞。
彼知刺相國罪重,恐累及賤妾,故抉目破
”欲削起爵究罪。
起聞而懼,棄家逃奔魏國,主于翟璜之家。
适文侯與璜謀及守西河之人,璜遂薦吳起可用。
文侯召起見之,謂起曰:“聞将軍為魯将有功,何以見辱敝邑?”起對曰:“魯侯聽信讒言,信任不終,故臣逃死于此。
慕君侯折節下土③,豪傑歸心,願執鞭馬前,倘蒙驅使,雖肝腦塗地,亦無所恨。
”文侯乃拜起為西河守。
起至西河,修城治池,練兵訓武,其一愛一恤士卒,一如為魯将之時。
築城以拒秦,名曰吳城。
時秦惠公薨,太子名出子嗣位。
惠公乃簡公之子,簡公乃靈公之季父。
方靈公之薨,其子師隰年幼,群臣乃奉簡公而立之。
至是三傳,及于出子,而師隰年長,謂大臣曰:“國,吾父之國也。
吾何罪而見廢?”大臣無辭以對,乃相與殺出子而立師隰,是為獻公。
吳起乘秦國多事之日,興兵襲秦,取河西五城,韓、趙皆來稱賀。
文侯以翟璜薦賢有功,欲拜為相國,訪于李克。
克曰:“不如魏成。
”文侯點頭。
克出朝,翟璜迎而問曰:“聞主公欲蔔相,取決于子,今已定乎?何人也?”克曰:“已定魏成。
”翟璜忿然曰:“君欲伐中山,吾進樂羊,君憂邺,吾進西門豹,君憂西河,吾進吳起。
吾何以不若魏成哉?”李克曰:“成所舉蔔子夏、田子方、段幹木,非師即友。
子所進者,君皆臣之。
成食祿千锺,什九在外,以待賢士。
子祿食皆以自贍。
子安得比于魏成哉?”璜再拜曰:“鄙人失言,請侍門下為弟子。
”自此魏國将相得人,邊鄙安集,三晉之中,惟魏最強。
齊相國田和見魏之強,又文侯賢名重于天下,乃深結魏好。
遂遷其君康公貸于海上,以一城給其食,餘皆自取。
使人于魏文侯處,求其轉請于周,欲援三晉之例,列于諸侯。
周威烈王已崩,子安王名驕立,勢愈微羽。
時乃安王之十三年,遂從文侯之請,賜田和為齊侯,是為田太公。
自陳公子完奔齊,事齊桓公為大夫,凡傳十世,至和而代齊有國。
姜氏之祀遂絕。
不在話下。
時三晉皆以擇相得人為尚,于是相國之權最重。
趙相公仲連,韓相俠累。
就中單說俠累,微時,與濮陽人嚴仲子名遂,為八拜之變。
累貧而遂富,資其日用,複以千金助其遊費,俠累因此得達于韓,位至相國。
俠累既執政,頗著威重,門絕私谒①。
嚴遂至韓,谒累冀其引進,候月餘不得見。
遂自以家财賂君左右,得見烈侯,烈侯大喜,欲貴重之。
俠累複于烈侯前言嚴遂之短,阻其進用。
嚴遂聞之大恨,遂去韓,遍遊列國,欲求勇士刺殺俠累,以雪其恨。
行至齊國,見屠牛肆中,一人舉巨斧砍牛,斧下之處,筋骨立解,而全不費力。
視其斧,可重三十餘斤。
嚴遂異之。
細看其人,身長八尺,環眼虬須,顴骨特聳,聲音不似齊人。
遂邀與相見,問其姓名來曆。
答曰:“某姓聶名政,魏人也,家在轵之深井裡。
因賤一性一粗直,得罪鄉裡,移老母及姊,避居此地,屠牛以供朝夕。
”亦詢嚴遂姓字。
遂告之,匆匆别去。
次早,嚴遂具衣冠往拜,邀至酒肆,具賓主之禮。
酒至三酌,遂出黃金百镒為贈。
政怪其厚。
遂曰:“聞子有老母在堂,故私進不腆,代吾子為一日之養耳。
”聶政曰:“仲子為老母謀養,必有用政之處,若不明言,決不敢受!”嚴遂将俠累負恩之事,備細說知,今欲如此恁般。
聶政曰:“昔專諸有言:‘老母在此,此身未敢許人。
’仲子别求勇士,某不敢虛①尊賜。
”遂曰:“某慕君之高義,願結兄弟之好,豈敢奪若養母一之孝,而求遂其私哉?”聶政被強不過,隻得受之。
以其半嫁其姊罂,餘金日具肥甘②奉母。
歲餘,老母病卒,嚴遂複往哭吊,代為治喪。
喪葬既畢,聶政曰:“今日之身,乃足下之身也。
惟所用之,不複自惜!”仲子乃問報仇之策,欲為具車騎壯士。
政曰:“相國至貴,出入兵衛,衆盛無比,當以奇取,不可以力勝也。
願得利匕首懷之,伺隙圖事。
今日别仲子前行,更不相見,仲子亦勿問吾事。
” 政至韓,宿于郊外,靜息三日。
早起入城,值俠累自朝中出,高車驷馬,甲士執戈,前後擁衛,其行如飛。
政尾至相府,累下車,複坐府決事。
自大門至于堂階,皆有兵仗。
政遙望堂上,累重席憑案而坐,左右持牒禀決者甚衆。
俄頃,事畢将退,政乘其懈,口稱:“有急事告相國。
”從門外攘臂直趨,甲士擋之者,皆縱橫颠踬。
政搶至公座,一抽一匕首以刺俠累。
累驚起,未及離席,中心而死。
堂上大亂,共呼“有賊!”閉門來擒聶政。
政擊殺數人,度不能自脫,恐人識之,急以匕首自削其面,抉出雙眼,還自刺其喉而死。
早有人報知韓烈侯。
烈侯問:“賊何人?”衆莫能識。
乃暴其一屍一于市中,懸千金之賞,購人告首,欲得賊人姓名來曆,為相國報仇。
如此七日,行人往來如蟻,絕無識者。
此事直傳至魏國轵邑,聶姊罂聞之,即痛哭曰:“必吾弟也!”便以素帛裹頭,竟至韓國,見政橫一屍一市上,撫而哭之,甚哀。
市吏拘而問曰:“汝于死者何人也?”婦人曰:“死者為吾弟聶政,妾乃其姊罂也。
聶政居轵之深井裡,以勇聞。
彼知刺相國罪重,恐累及賤妾,故抉目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