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 殺子胥夫差争歃納蒯瞆子路結纓
關燈
小
中
大
”諸将皆曰:“吾等誓決一死敵!”國書傳令,拔寨都起,往迎吳軍。
至于艾陵,吳将胥門巢上軍先到。
國書問:“誰人敢沖頭陣?”公孫揮欣然願往,率領本部車馬,疾驅而也。
胥門巢急忙迎敵,兩下交鋒,約三十餘合,不分勝敗。
國書一股銳氣,按納不住,自引中軍夾攻。
軍中鼓聲如雷,胥門巢不能支,大敗而走。
國書勝了一陣,意氣愈壯,令軍士臨陣,各帶長繩一條,曰:“吳俗斷發,當以繩貫其首。
”一軍若狂,以為吳兵旦暮可掃也。
胥門巢引敗兵來見吳王,吳王大怒,欲斬巢以徇。
巢奏曰:“臣初至不知虛實,是以偶挫;若再戰不勝,甘伏軍法!”伯嚭亦力為勸解。
夫差叱退,以大将展如代領其軍。
适魯将叔孫州仇引兵來會,夫差賜以劍甲各一具,使為向導,離艾陵五裡下寨。
國書使人下戰書,吳王批下:“來日決戰”。
次早,兩下各排陣勢,夫差命叔孫州仇打第一陣,展如打第二陣,王子姑曹打第三陣。
使胥門巢率越兵三千,往來誘敵。
自與伯嚭引大軍屯于高阜,相機救援。
留越将諸稽郢于身旁觀戰。
卻說齊軍列陣方完,陳逆令諸将各具含玉,曰:“死即入殓!”公孫夏、公孫揮使軍中皆歌送葬之詞,誓曰:“生還者,不為烈丈夫也!”國書曰:“諸君以必死自勵,何患不勝乎?”兩陣對圓,胥門巢先來搦戰。
國書謂公孫揮曰:“此汝手中敗将,可便擒之。
”公孫揮奮戟而出,胥門巢便走,叔孫州仇引兵接住鮑孫揮厮殺。
胥門巢複身又來,國書恐其夾攻,再使公孫夏出車。
胥門巢又走,公孫夏追之。
吳陣上大将展如,引兵便接住鮑孫夏厮殺。
胥門巢又回車幫戰,惱得齊将高無平、宗樓一性一起,一齊出陣、王子姑曹挺身獨戰二将,全無懼怯。
兩軍各自奮力,殺傷相抵。
國書見吳兵不退,親自執桴鳴鼓,悉起大軍,前來助戰。
吳王在高阜處看得親切,見齊兵十分奮勇,吳兵漸漸失了便宜,乃命伯嚭引兵一萬,先去接應。
國書見吳兵又至,正欲分軍迎敵,忽聞金聲大震,征铎皆鳴。
齊人隻道吳兵欲退,不防吳王夫差自引一精一兵三萬,分為三股,反以鳴金為号,從刺斜裡直沖齊陣,将齊兵隔絕三處。
展如、姑曹等,聞吳王親自臨陣,勇氣百倍,殺得齊軍七零八落。
展如就陣上擒了公孫夏,胥門巢刺殺公孫揮于車中,夫差親射宗樓,中之,闾邱明謂國書曰:“齊兵将盡矣!元帥可微服遁去,再作道理。
”國書歎曰:“吾以十萬強兵,敗于吳人之手,何面目還朝?”乃解甲沖入吳軍,為亂軍所殺。
闾邱明伏于草中,亦被魯将州仇搜獲。
夫差大勝齊師,諸将獻功,共斬上将國書、公孫揮二人。
生擒公孫夏、闾邱明二人,即斬首訖。
隻單走了高無平、陳逆二人。
其他擒斬不計其數。
革車八百乘,盡為吳所有,無得免者,夫差謂諸稽郢曰:“子觀吳兵強勇,視越何如?”郢稽首曰:“吳兵之強,天下莫當,何論弱越!”夫差大悅,重賞越兵,使諸稽郢先回報捷。
齊簡公大驚,與陳恒、阚止商議,遣使大貢金币,謝罪請和。
夫差主張齊、魯複修兄弟之好,各無侵害,二國俱聽命受盟。
夫差乃歌凱而回。
史臣有詩曰: 艾陵白骨壘如山,盡道吳王奏凱還。
壯氣一時吞宇宙!隐憂誰想伏吳關? 夫差回至句曲新宮,見西施謂曰:“寡人使美人居此者,取相見之速耳。
”西施拜賀且謝。
時值新秋,桐陰正茂,諒風吹至,夫差與西施登台飲酒甚樂。
至夜深,忽聞有衆小兒和歌之一聲,夫差聽之。
歌曰:桐葉冷,吳王醒未醒?梧葉秋,吳王愁更愁!夫差惡之,使人拘群兒至宮,問:“此歌誰人所教?”群兒曰:“有一绯衣童子,不知何來,教我為歌,今不知何往矣。
”夫差怒曰:“寡人天之所生,神之所使,有何愁哉?”欲誅衆小兒。
西施力勸乃止。
伯嚭進曰:“春至而萬物喜,秋至而萬物悲,此天道也。
大王悲喜與天同道,何所慮乎?”夫差乃悅。
在梧宮三日,即起駕還吳。
吳王升殿,百官迎賀。
子胥亦到,獨無一言。
夫差乃讓①之曰:“子谏寡人不當伐齊,今得勝而回,子獨無功,甯不自羞?”子胥攘臂大怒,釋劍而對曰:“天之将亡人國,先逢其小喜,而後授之以大憂。
勝齊不過小喜也,臣恐大憂之即至也。
”夫差愠曰:“久不見相國,耳邊頗覺清淨,今又來絮聒耶?”乃掩耳瞑目,坐于殿上。
頃間,忽睜眼直視久之,大叫:“怪事!”群臣問曰:“王何所見?”夫差曰:“吾見四人相背而倚,須臾四分而走,又見殿下兩人相對,北向人殺南向人。
諸卿曾見之否?”群臣皆曰:“不見。
”子胥奏曰:“四人相背而走,四方離散之象也。
北向人殺南向人,為下賊①上,臣弑君。
王不知儆省,必有身弑國亡之
至于艾陵,吳将胥門巢上軍先到。
國書問:“誰人敢沖頭陣?”公孫揮欣然願往,率領本部車馬,疾驅而也。
胥門巢急忙迎敵,兩下交鋒,約三十餘合,不分勝敗。
國書一股銳氣,按納不住,自引中軍夾攻。
軍中鼓聲如雷,胥門巢不能支,大敗而走。
國書勝了一陣,意氣愈壯,令軍士臨陣,各帶長繩一條,曰:“吳俗斷發,當以繩貫其首。
”一軍若狂,以為吳兵旦暮可掃也。
胥門巢引敗兵來見吳王,吳王大怒,欲斬巢以徇。
巢奏曰:“臣初至不知虛實,是以偶挫;若再戰不勝,甘伏軍法!”伯嚭亦力為勸解。
夫差叱退,以大将展如代領其軍。
适魯将叔孫州仇引兵來會,夫差賜以劍甲各一具,使為向導,離艾陵五裡下寨。
國書使人下戰書,吳王批下:“來日決戰”。
次早,兩下各排陣勢,夫差命叔孫州仇打第一陣,展如打第二陣,王子姑曹打第三陣。
使胥門巢率越兵三千,往來誘敵。
自與伯嚭引大軍屯于高阜,相機救援。
留越将諸稽郢于身旁觀戰。
卻說齊軍列陣方完,陳逆令諸将各具含玉,曰:“死即入殓!”公孫夏、公孫揮使軍中皆歌送葬之詞,誓曰:“生還者,不為烈丈夫也!”國書曰:“諸君以必死自勵,何患不勝乎?”兩陣對圓,胥門巢先來搦戰。
國書謂公孫揮曰:“此汝手中敗将,可便擒之。
”公孫揮奮戟而出,胥門巢便走,叔孫州仇引兵接住鮑孫揮厮殺。
胥門巢複身又來,國書恐其夾攻,再使公孫夏出車。
胥門巢又走,公孫夏追之。
吳陣上大将展如,引兵便接住鮑孫夏厮殺。
胥門巢又回車幫戰,惱得齊将高無平、宗樓一性一起,一齊出陣、王子姑曹挺身獨戰二将,全無懼怯。
兩軍各自奮力,殺傷相抵。
國書見吳兵不退,親自執桴鳴鼓,悉起大軍,前來助戰。
吳王在高阜處看得親切,見齊兵十分奮勇,吳兵漸漸失了便宜,乃命伯嚭引兵一萬,先去接應。
國書見吳兵又至,正欲分軍迎敵,忽聞金聲大震,征铎皆鳴。
齊人隻道吳兵欲退,不防吳王夫差自引一精一兵三萬,分為三股,反以鳴金為号,從刺斜裡直沖齊陣,将齊兵隔絕三處。
展如、姑曹等,聞吳王親自臨陣,勇氣百倍,殺得齊軍七零八落。
展如就陣上擒了公孫夏,胥門巢刺殺公孫揮于車中,夫差親射宗樓,中之,闾邱明謂國書曰:“齊兵将盡矣!元帥可微服遁去,再作道理。
”國書歎曰:“吾以十萬強兵,敗于吳人之手,何面目還朝?”乃解甲沖入吳軍,為亂軍所殺。
闾邱明伏于草中,亦被魯将州仇搜獲。
夫差大勝齊師,諸将獻功,共斬上将國書、公孫揮二人。
生擒公孫夏、闾邱明二人,即斬首訖。
隻單走了高無平、陳逆二人。
其他擒斬不計其數。
革車八百乘,盡為吳所有,無得免者,夫差謂諸稽郢曰:“子觀吳兵強勇,視越何如?”郢稽首曰:“吳兵之強,天下莫當,何論弱越!”夫差大悅,重賞越兵,使諸稽郢先回報捷。
齊簡公大驚,與陳恒、阚止商議,遣使大貢金币,謝罪請和。
夫差主張齊、魯複修兄弟之好,各無侵害,二國俱聽命受盟。
夫差乃歌凱而回。
史臣有詩曰: 艾陵白骨壘如山,盡道吳王奏凱還。
壯氣一時吞宇宙!隐憂誰想伏吳關? 夫差回至句曲新宮,見西施謂曰:“寡人使美人居此者,取相見之速耳。
”西施拜賀且謝。
時值新秋,桐陰正茂,諒風吹至,夫差與西施登台飲酒甚樂。
至夜深,忽聞有衆小兒和歌之一聲,夫差聽之。
歌曰:桐葉冷,吳王醒未醒?梧葉秋,吳王愁更愁!夫差惡之,使人拘群兒至宮,問:“此歌誰人所教?”群兒曰:“有一绯衣童子,不知何來,教我為歌,今不知何往矣。
”夫差怒曰:“寡人天之所生,神之所使,有何愁哉?”欲誅衆小兒。
西施力勸乃止。
伯嚭進曰:“春至而萬物喜,秋至而萬物悲,此天道也。
大王悲喜與天同道,何所慮乎?”夫差乃悅。
在梧宮三日,即起駕還吳。
吳王升殿,百官迎賀。
子胥亦到,獨無一言。
夫差乃讓①之曰:“子谏寡人不當伐齊,今得勝而回,子獨無功,甯不自羞?”子胥攘臂大怒,釋劍而對曰:“天之将亡人國,先逢其小喜,而後授之以大憂。
勝齊不過小喜也,臣恐大憂之即至也。
”夫差愠曰:“久不見相國,耳邊頗覺清淨,今又來絮聒耶?”乃掩耳瞑目,坐于殿上。
頃間,忽睜眼直視久之,大叫:“怪事!”群臣問曰:“王何所見?”夫差曰:“吾見四人相背而倚,須臾四分而走,又見殿下兩人相對,北向人殺南向人。
諸卿曾見之否?”群臣皆曰:“不見。
”子胥奏曰:“四人相背而走,四方離散之象也。
北向人殺南向人,為下賊①上,臣弑君。
王不知儆省,必有身弑國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