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 殺子胥夫差争歃納蒯瞆子路結纓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周敬王三十六年春,越王勾踐使大夫諸稽郢帥兵三千,助吳攻齊。
吳王夫差遂征九郡之兵,大舉伐齊。
預遣人建别館于句曲,遍植秋梧,号曰梧宮。
使西施移居避暑,俟勝齊回日,即于梧宮過夏方歸。
吳兵将發,子胥又谏曰:“越在,我心腹之病也;若齊,特疥癞耳。
今王興十萬之師,行糧千裡,以争疥癞之患,而忘大毒之在腹心。
臣恐齊未必勝,而越禍已至也。
”夫差怒曰:“孤發兵有期,老賊故出不祥之語,阻撓大計,當得何罪?”意欲殺之。
伯嚭密奏曰:“此前王之老臣,不可加誅。
王不若遣之往齊約戰,假手齊人。
”夫差曰:“太宰之計甚善。
”乃為書,數齊伐魯慢吳之罪,命子胥往見齊君,冀其激怒而殺子胥也。
子胥料吳必亡,乃私攜其子伍封同行,至臨淄,緻吳王之命。
齊簡公大怒,欲殺子胥。
鮑息谏曰:“子胥乃吳之忠臣,屢谏不入,已成水火。
今遣來齊,欲齊殺之,以自免其謗。
宜縱之使歸,令其忠佞自相攻擊,而夫差受其惡名矣。
”簡公乃厚待子胥,報以戰期,定于春末。
子胥原與鮑牧相識,故鮑息谏齊侯勿殺子胥也。
鮑息私叩吳事,子胥垂淚不言,但引其子伍封,使拜鮑息為兄,寄居于鮑氏,今後隻稱王孫封,勿用伍姓。
鮑息歎曰:“子胥将以谏死,故預謀存祀于齊耳。
”不說子胥父子分離之苦。
再說吳王夫差,擇日于西門出軍,過姑蘇台午膳。
膳畢,忽然睡去,得其異夢。
既覺,心中恍惚,乃召伯嚭告曰:“寡人晝寝片時,所夢甚多。
夢入章明宮,見兩釜炊而不熟;又有黑犬二隻,一嗥①南,一嗥北;又有鋼鍬二把,插于宮牆之上;又流水湯湯,流于殿堂;後房非鼓非鐘,聲若鍛工;前園别無他植,橫生梧桐。
太宰為寡人占其吉兇!”伯嚭稽首稱賀曰:“美哉!大王之夢,應在興師伐齊矣。
臣聞:章明者,破敵功,聲朗朗也;兩釜炊而不熟者,大王德盛,氣有餘也;兩犬嗥南成嗥者,四夷賓服,朝諸侯也;兩鍬插宮牆者,農工盡力,田夫耕也;流水入殿堂者,鄰國貢獻,财貨充也;後房聲若鍛工者,宮女悅樂,聲相諧也;前園橫生梧桐者,桐作琴瑟,音調和也。
大王此行,美不可言。
”夫差雖喜其谀,而心中終未快然。
複告于王孫駱,駱對曰:“臣愚昧,不能通微。
城西陽山,有一異士,喚做公孫聖,此人多見博聞,大王心上狐疑,何不召而決之?”夫差曰:“子即為我召來。
”駱承命,馳車往迎公孫聖,聖聞其故,伏地涕泣。
其妻從旁笑曰:“子一性一太鄙,希見人主,卒聞宣召,涕淚如雨。
”聖仰天長歎曰:“悲哉!非汝所知。
吾曾自推壽數,盡于今日。
今将與汝永别,是以悲耳。
”駱催促登車,遂相與馳至姑蘇之台。
夫差召而見之,告以所夢之詳。
公孫聖曰:“臣知言而必死,然雖死不敢不言。
怪哉!大王之夢,應在興師伐齊也。
臣聞:章者,戰不勝,走章皇①也;明者,去昭昭②,就冥冥③也。
兩釜炊而不熟者,大王敗走,不火食也。
黑犬嗥南嗥北者,黑為陰類,走陰方也。
兩鍬插宮牆者,越兵入吳,掘社稷也。
流水入殿堂者,波濤漂沒,後宮空也。
後房聲若鍛工者,宮女為俘,長歎息也。
前園橫生梧桐者,桐作冥器,待殉葬也。
願大王罷伐齊之師,更遣太宰嚭解冠肉袒,稽首謝罪于勾踐,則國可安而身可保矣。
”伯嚭從旁奏曰:“草野匹夫,妖言肆毀,合加誅戮!”公孫聖睜目大罵曰:“太宰居高官,食重祿,不思盡忠報主,專事谄谀。
他日越兵滅吳,太宰獨能保其首領乎?”夫差大怒曰:“野人無識,一味亂言。
不誅,必然惑衆!”顧力士石番:“可取鐵錘擊殺此賊!”聖乃仰天大呼曰:“皇天,皇天!知我之冤。
忠而獲罪,身死無辜,死後不願葬埋,願撇我在陽山之下,後作影響,以報大王也。
”夫差已擊殺聖,使人投其一屍一于陽山之下,數之曰:“豺狼食汝肉,野火澆汝骨;風揚汝骸,形銷影滅,何能為聲響哉!”伯嚭捧觞趨進曰:“賀大王,妖孽已滅,願進一觞,兵便可發矣。
”史臣有詩雲: 妖夢先機已兆兇,驕君尚戀伐齊功。
吳庭多少文和武,誰似公孫肯盡忠! 夫差自将中軍,太宰嚭為副,胥門巢将上軍,王子姑曹将下軍。
興師十萬,同越兵三千,浩浩蕩蕩,望山東一路進發。
先遣人約會魯哀公合兵攻齊。
子胥于中途複命,稱病先歸,不肯從師。
卻說齊将國書,屯兵汶上,聞吳、魯連兵來伐,聚集諸将商議迎敵。
忽報:“陳相國遣其弟陳逆來到。
”國書同諸将迎入中軍,叩問:“子行此來何意?”陳逆曰:“吳兵長驅,已過嬴博,國家安危,在于呼吸①。
相國恐諸君不肯用力,遣小将至此督戰。
今日之事,有進無退,有死無生,軍中隻許鳴鼓,不許鳴金。
吳王夫差遂征九郡之兵,大舉伐齊。
預遣人建别館于句曲,遍植秋梧,号曰梧宮。
使西施移居避暑,俟勝齊回日,即于梧宮過夏方歸。
吳兵将發,子胥又谏曰:“越在,我心腹之病也;若齊,特疥癞耳。
今王興十萬之師,行糧千裡,以争疥癞之患,而忘大毒之在腹心。
臣恐齊未必勝,而越禍已至也。
”夫差怒曰:“孤發兵有期,老賊故出不祥之語,阻撓大計,當得何罪?”意欲殺之。
伯嚭密奏曰:“此前王之老臣,不可加誅。
王不若遣之往齊約戰,假手齊人。
”夫差曰:“太宰之計甚善。
”乃為書,數齊伐魯慢吳之罪,命子胥往見齊君,冀其激怒而殺子胥也。
子胥料吳必亡,乃私攜其子伍封同行,至臨淄,緻吳王之命。
齊簡公大怒,欲殺子胥。
鮑息谏曰:“子胥乃吳之忠臣,屢谏不入,已成水火。
今遣來齊,欲齊殺之,以自免其謗。
宜縱之使歸,令其忠佞自相攻擊,而夫差受其惡名矣。
”簡公乃厚待子胥,報以戰期,定于春末。
子胥原與鮑牧相識,故鮑息谏齊侯勿殺子胥也。
鮑息私叩吳事,子胥垂淚不言,但引其子伍封,使拜鮑息為兄,寄居于鮑氏,今後隻稱王孫封,勿用伍姓。
鮑息歎曰:“子胥将以谏死,故預謀存祀于齊耳。
”不說子胥父子分離之苦。
再說吳王夫差,擇日于西門出軍,過姑蘇台午膳。
膳畢,忽然睡去,得其異夢。
既覺,心中恍惚,乃召伯嚭告曰:“寡人晝寝片時,所夢甚多。
夢入章明宮,見兩釜炊而不熟;又有黑犬二隻,一嗥①南,一嗥北;又有鋼鍬二把,插于宮牆之上;又流水湯湯,流于殿堂;後房非鼓非鐘,聲若鍛工;前園别無他植,橫生梧桐。
太宰為寡人占其吉兇!”伯嚭稽首稱賀曰:“美哉!大王之夢,應在興師伐齊矣。
臣聞:章明者,破敵功,聲朗朗也;兩釜炊而不熟者,大王德盛,氣有餘也;兩犬嗥南成嗥者,四夷賓服,朝諸侯也;兩鍬插宮牆者,農工盡力,田夫耕也;流水入殿堂者,鄰國貢獻,财貨充也;後房聲若鍛工者,宮女悅樂,聲相諧也;前園橫生梧桐者,桐作琴瑟,音調和也。
大王此行,美不可言。
”夫差雖喜其谀,而心中終未快然。
複告于王孫駱,駱對曰:“臣愚昧,不能通微。
城西陽山,有一異士,喚做公孫聖,此人多見博聞,大王心上狐疑,何不召而決之?”夫差曰:“子即為我召來。
”駱承命,馳車往迎公孫聖,聖聞其故,伏地涕泣。
其妻從旁笑曰:“子一性一太鄙,希見人主,卒聞宣召,涕淚如雨。
”聖仰天長歎曰:“悲哉!非汝所知。
吾曾自推壽數,盡于今日。
今将與汝永别,是以悲耳。
”駱催促登車,遂相與馳至姑蘇之台。
夫差召而見之,告以所夢之詳。
公孫聖曰:“臣知言而必死,然雖死不敢不言。
怪哉!大王之夢,應在興師伐齊也。
臣聞:章者,戰不勝,走章皇①也;明者,去昭昭②,就冥冥③也。
兩釜炊而不熟者,大王敗走,不火食也。
黑犬嗥南嗥北者,黑為陰類,走陰方也。
兩鍬插宮牆者,越兵入吳,掘社稷也。
流水入殿堂者,波濤漂沒,後宮空也。
後房聲若鍛工者,宮女為俘,長歎息也。
前園橫生梧桐者,桐作冥器,待殉葬也。
願大王罷伐齊之師,更遣太宰嚭解冠肉袒,稽首謝罪于勾踐,則國可安而身可保矣。
”伯嚭從旁奏曰:“草野匹夫,妖言肆毀,合加誅戮!”公孫聖睜目大罵曰:“太宰居高官,食重祿,不思盡忠報主,專事谄谀。
他日越兵滅吳,太宰獨能保其首領乎?”夫差大怒曰:“野人無識,一味亂言。
不誅,必然惑衆!”顧力士石番:“可取鐵錘擊殺此賊!”聖乃仰天大呼曰:“皇天,皇天!知我之冤。
忠而獲罪,身死無辜,死後不願葬埋,願撇我在陽山之下,後作影響,以報大王也。
”夫差已擊殺聖,使人投其一屍一于陽山之下,數之曰:“豺狼食汝肉,野火澆汝骨;風揚汝骸,形銷影滅,何能為聲響哉!”伯嚭捧觞趨進曰:“賀大王,妖孽已滅,願進一觞,兵便可發矣。
”史臣有詩雲: 妖夢先機已兆兇,驕君尚戀伐齊功。
吳庭多少文和武,誰似公孫肯盡忠! 夫差自将中軍,太宰嚭為副,胥門巢将上軍,王子姑曹将下軍。
興師十萬,同越兵三千,浩浩蕩蕩,望山東一路進發。
先遣人約會魯哀公合兵攻齊。
子胥于中途複命,稱病先歸,不肯從師。
卻說齊将國書,屯兵汶上,聞吳、魯連兵來伐,聚集諸将商議迎敵。
忽報:“陳相國遣其弟陳逆來到。
”國書同諸将迎入中軍,叩問:“子行此來何意?”陳逆曰:“吳兵長驅,已過嬴博,國家安危,在于呼吸①。
相國恐諸君不肯用力,遣小将至此督戰。
今日之事,有進無退,有死無生,軍中隻許鳴鼓,不許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