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回 伍員吹箫乞吳市專諸進炙刺王僚
關燈
小
中
大
又曰:“吾非禍子者。
吾見子狀貌非常,欲為子求富貴地耳。
”伍員乃訴其實。
早有侍人知其事,報知王僚,僚召被離引員入見。
被離一面使人私報姬光得知,一面使伍員沐浴包衣,一同入朝,進谒王僚。
王僚奇其貌,與之語,知其賢,即拜為大夫之職。
次日,員入謝,道及父兄之冤,咬牙切齒,目中火出。
王僚壯其氣,意複憐之,許為興師複仇。
姬光素聞伍員智勇,有心收養他,聞先谒王僚,恐為僚所親用,心中微愠。
乃往見王僚曰:“光聞楚之亡臣伍員,來奔我國,王以為何如人?”僚曰:“賢而且孝。
”光曰:“何以見之?”僚曰:“勇壯非常,與寡人籌策國事,無不中窾①,是其賢也。
念父兄之冤,未曾須臾忘報,乞師于寡人,是其孝也。
”光曰:“王許以複仇乎?”僚曰:“寡人憐其情,已許之矣。
”光谏曰:“萬乘之主,不為匹夫興師。
今吳、楚搆兵已久,未見大勝。
若為子胥興師,是匹夫之恨,重于國恥也。
勝則彼快其憤,不勝則我益其辱,必不可!”王僚以為然,遂罷伐楚之議。
伍員聞光之入谏,曰:“興方有内志,未可說以外事也。
”乃辭大夫之職不受。
光複言于王僚曰:“子胥以王不肯興師,辭職不受,有怨望之心,不可用之。
僚遂疏伍員,聽其辭去,但賜以陽山之田百畝。
員與勝遂耕于陽山之野。
姬光私往見之,饋以米粟布帛,問曰:“子出入吳、楚之境,曾遇有才勇之士,略如子胥者乎?”員曰:“某何足道。
所見有專諸者,真勇士也!”光曰:“願因子胥得交于專先生。
”員曰:“專諸去此不遠,當即召之,明旦可入谒也。
”光曰:“既是才勇之士,某即當造請,豈敢召乎?”乃與伍員同車共載,直造專諸之家。
專諸方在街坊磨刀,為人屠豕,見車馬紛紛,方欲走避。
伍員在車上呼曰:“愚兄在此。
”專諸慌忙停刀,候伍員下車相見。
員指公子光曰:“此吳國長公子,慕吾弟英雄,特來造見,弟不可辭。
”專諸曰:“某闾巷小民,有何德能,敢煩大駕。
”遂揖公子光而進。
筚門蓬戶,低頭而入。
公子光先拜,緻生平相慕之意。
專諸答拜。
光奉上金帛為贽,專諸固讓。
伍員從旁力勸,方才肯受。
自此專諸遂投于公子光門下。
光使人日饋粟肉,月給布帛,又不時存問其母。
專諸甚感其意。
一日,問光曰:“某村野小人,蒙公子豢養之恩,無以為報。
倘有差遣,惟命是從。
”光乃屏左右,述其欲刺王僚之意。
專諸曰:“前王夷昧卒,其子分自當立,公子何名而欲害之?”光備言祖父遺命,以次相傳之故:“季劄既辭,宜歸适長。
适長之後,即光之身也。
僚安得為君哉?吾力弱不足以圖大事,故欲借助于有力者。
”專諸曰:“何不使近臣從容言于王側,陳前王之命,使其退位?何必私備劍士,以傷先王之德?”光曰:“僚貪而恃力,知進之利,不能退讓,若與之言,反生忌害。
光與僚勢不兩立!”專諸奮然曰:“公子之言是也。
但諸有老母在堂,未敢以死相許。
”光曰:“吾亦知爾母老子幼,然非爾無與圖事者。
苟成其事,君之子母,即吾子母也,自當盡心養育,豈敢有負于君哉?”專諸沉思良久,對曰:“凡事輕舉無功,必圖萬全。
夫魚在千仞之淵,而入漁人之手者,以香餌在也。
欲刺王僚,必先投王之所好,乃能親近其身。
不知王所好何在?”光曰:“好味。
”專諸曰:“味中何者最甘?”光曰:“尤好魚炙。
”專諸曰:“某請暫辭。
”公子光曰:“壯士何往?”專諸曰:“某往學治味,庶可近吳王耳。
”專諸遂往太湖學炙魚。
凡三月,嘗其炙者,皆以為美。
然後複見姬光,光乃藏專諸于府中。
髯翁有詩雲: 剛直人推伍子胥,也因獻媚進專諸。
欲知弑械從何起?三月湖邊學炙魚。
姬光召伍子胥,謂:“專諸已一精一其味矣,何以得近吳王?”員對曰:“夫鴻鹄所以不可制者,以羽翼在也。
欲制鴻鹄,必先去其羽翼。
吾聞公子慶忌,筋骨如鐵,萬夫莫當,手能接飛鳥,步能格猛曾。
王僚得一慶忌,旦夕相随,尚且難以動手。
況其母弟掩餘、燭庸并握兵權,雖有擒龍搏虎之勇,鬼神不測之謀,安能濟事。
公子欲除王僚,必先去此三子,然後大位可圖。
不然,雖幸而成事,公子能安然在位乎?”光俛思半晌,恍然曰:“君言是也。
且歸爾田,俟有閑隙,然後相議耳。
”員乃辭去。
是年,周景王崩。
有嫡世子曰猛,次曰匄,長庶子曰朝。
景王一寵一愛一朝,囑于大夫賓孟,欲更立世子之位,未行而崩。
劉獻公摯亦卒,子劉卷字伯蚡嗣立。
素與賓孟有隙,遂同單穆公旗殺
吾見子狀貌非常,欲為子求富貴地耳。
”伍員乃訴其實。
早有侍人知其事,報知王僚,僚召被離引員入見。
被離一面使人私報姬光得知,一面使伍員沐浴包衣,一同入朝,進谒王僚。
王僚奇其貌,與之語,知其賢,即拜為大夫之職。
次日,員入謝,道及父兄之冤,咬牙切齒,目中火出。
王僚壯其氣,意複憐之,許為興師複仇。
姬光素聞伍員智勇,有心收養他,聞先谒王僚,恐為僚所親用,心中微愠。
乃往見王僚曰:“光聞楚之亡臣伍員,來奔我國,王以為何如人?”僚曰:“賢而且孝。
”光曰:“何以見之?”僚曰:“勇壯非常,與寡人籌策國事,無不中窾①,是其賢也。
念父兄之冤,未曾須臾忘報,乞師于寡人,是其孝也。
”光曰:“王許以複仇乎?”僚曰:“寡人憐其情,已許之矣。
”光谏曰:“萬乘之主,不為匹夫興師。
今吳、楚搆兵已久,未見大勝。
若為子胥興師,是匹夫之恨,重于國恥也。
勝則彼快其憤,不勝則我益其辱,必不可!”王僚以為然,遂罷伐楚之議。
伍員聞光之入谏,曰:“興方有内志,未可說以外事也。
”乃辭大夫之職不受。
光複言于王僚曰:“子胥以王不肯興師,辭職不受,有怨望之心,不可用之。
僚遂疏伍員,聽其辭去,但賜以陽山之田百畝。
員與勝遂耕于陽山之野。
姬光私往見之,饋以米粟布帛,問曰:“子出入吳、楚之境,曾遇有才勇之士,略如子胥者乎?”員曰:“某何足道。
所見有專諸者,真勇士也!”光曰:“願因子胥得交于專先生。
”員曰:“專諸去此不遠,當即召之,明旦可入谒也。
”光曰:“既是才勇之士,某即當造請,豈敢召乎?”乃與伍員同車共載,直造專諸之家。
專諸方在街坊磨刀,為人屠豕,見車馬紛紛,方欲走避。
伍員在車上呼曰:“愚兄在此。
”專諸慌忙停刀,候伍員下車相見。
員指公子光曰:“此吳國長公子,慕吾弟英雄,特來造見,弟不可辭。
”專諸曰:“某闾巷小民,有何德能,敢煩大駕。
”遂揖公子光而進。
筚門蓬戶,低頭而入。
公子光先拜,緻生平相慕之意。
專諸答拜。
光奉上金帛為贽,專諸固讓。
伍員從旁力勸,方才肯受。
自此專諸遂投于公子光門下。
光使人日饋粟肉,月給布帛,又不時存問其母。
專諸甚感其意。
一日,問光曰:“某村野小人,蒙公子豢養之恩,無以為報。
倘有差遣,惟命是從。
”光乃屏左右,述其欲刺王僚之意。
專諸曰:“前王夷昧卒,其子分自當立,公子何名而欲害之?”光備言祖父遺命,以次相傳之故:“季劄既辭,宜歸适長。
适長之後,即光之身也。
僚安得為君哉?吾力弱不足以圖大事,故欲借助于有力者。
”專諸曰:“何不使近臣從容言于王側,陳前王之命,使其退位?何必私備劍士,以傷先王之德?”光曰:“僚貪而恃力,知進之利,不能退讓,若與之言,反生忌害。
光與僚勢不兩立!”專諸奮然曰:“公子之言是也。
但諸有老母在堂,未敢以死相許。
”光曰:“吾亦知爾母老子幼,然非爾無與圖事者。
苟成其事,君之子母,即吾子母也,自當盡心養育,豈敢有負于君哉?”專諸沉思良久,對曰:“凡事輕舉無功,必圖萬全。
夫魚在千仞之淵,而入漁人之手者,以香餌在也。
欲刺王僚,必先投王之所好,乃能親近其身。
不知王所好何在?”光曰:“好味。
”專諸曰:“味中何者最甘?”光曰:“尤好魚炙。
”專諸曰:“某請暫辭。
”公子光曰:“壯士何往?”專諸曰:“某往學治味,庶可近吳王耳。
”專諸遂往太湖學炙魚。
凡三月,嘗其炙者,皆以為美。
然後複見姬光,光乃藏專諸于府中。
髯翁有詩雲: 剛直人推伍子胥,也因獻媚進專諸。
欲知弑械從何起?三月湖邊學炙魚。
姬光召伍子胥,謂:“專諸已一精一其味矣,何以得近吳王?”員對曰:“夫鴻鹄所以不可制者,以羽翼在也。
欲制鴻鹄,必先去其羽翼。
吾聞公子慶忌,筋骨如鐵,萬夫莫當,手能接飛鳥,步能格猛曾。
王僚得一慶忌,旦夕相随,尚且難以動手。
況其母弟掩餘、燭庸并握兵權,雖有擒龍搏虎之勇,鬼神不測之謀,安能濟事。
公子欲除王僚,必先去此三子,然後大位可圖。
不然,雖幸而成事,公子能安然在位乎?”光俛思半晌,恍然曰:“君言是也。
且歸爾田,俟有閑隙,然後相議耳。
”員乃辭去。
是年,周景王崩。
有嫡世子曰猛,次曰匄,長庶子曰朝。
景王一寵一愛一朝,囑于大夫賓孟,欲更立世子之位,未行而崩。
劉獻公摯亦卒,子劉卷字伯蚡嗣立。
素與賓孟有隙,遂同單穆公旗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