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回 晏平仲二桃殺三士楚平王娶媳逐世子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齊景公歸自平邱,雖然懼晉兵威,一時受歃,已知其無遠大之謀,遂有志複桓公之業。
謂相國晏嬰曰:“晉霸西北,寡人霸東南,何為不可?”晏嬰對曰:“晉勞民于興築,是以失諸侯。
君欲圖伯,莫如恤民。
”景公曰:“恤民何如?”晏嬰對曰:“省刑罰,則民不怨;薄俺斂,則民知恩。
古先王春則省①耕,補其不足,夏則省②斂,助其不給。
君何不法之?”景公乃除去煩刑,發倉廪以貸貧窮,國人感悅。
于是征聘于東方諸侯。
徐子不從,乃用田開疆為将,帥師伐之。
大戰于蒲隧,斬其将嬴爽,獲甲士五百餘人。
徐子大懼,遣使行成于齊。
齊侯乃約郯子、莒子同徐子結盟于蒲隧。
徐以甲父之鼎賂之。
晉君臣雖知,而不敢問。
齊自是日強,與晉并霸。
景公錄田開疆平徐之功。
複嘉古冶子斬鼋之功,仍立“五乘之賓”以旌③之。
田開疆複舉薦公孫捷之勇。
那公孫捷生提面如靛染,目睛突出,身長一丈,力舉千鈞。
景公見而異之,遂與之俱獵于桐山。
忽然山中趕出一隻吊睛白額虎來,那虎咆哮發喊,飛奔前來,徑撲景公之馬。
景公大驚。
隻見公孫捷從車上躍下,不用刀槍,雙拳直取猛虎,左手揪住項皮,右手揮拳,隻一頓,将那隻大蟲打死,救了景公。
景公嘉其勇,亦使與“五乘之賓”。
公孫捷遂與田開疆、古冶子結為兄弟,自号“齊邦三傑”。
挾功恃勇,口出大言,淩①铄闾裡簡慢公卿。
在景公面前,嘗以爾我相稱,全無禮體。
景公惜其才勇,亦姑容之。
時朝中有個佞臣喚做梁邱據,專以先意逢迎,取一悅于君。
景公甚一寵一愛一之。
據内則獻媚景公,以固其一寵一;外則結交三傑,以張其一黨一。
況其時陳無宇厚施得衆,已伏移國之兆。
那田開疆與陳氏是一族,異日聲勢相倚,為國家之患。
晏嬰深以為憂,每欲除之,但恐其君不聽,反結了三人之怨。
忽一日,魯昭公以不合于晉之故,欲結交于齊,親自來朝。
景公設宴相待。
魯國是叔孫婼相禮,齊國是晏嬰相禮。
三傑帶劍,立于階下,昂昂自若,目中無人。
二君酒至半酣,晏子奏曰:“園中金桃已熟,可命薦新,為兩君壽。
”景公準奏,宣園吏取金桃來獻。
晏子奏曰:“金桃難得之物,臣當親往監摘。
”晏子領鑰匙去訖。
景公曰:“此桃自先公時,有東海人,以巨核來獻,名曰‘萬壽金桃’,出自海外度索山,亦名‘蟋桃’,植之三十餘年,枝葉雖茂,花而不實。
今歲結有數顆,寡人惜之,是以封鎖園門。
今日君侯降臨,寡人不敢獨享,特取來與賢君臣共之。
”魯昭公拱手稱謝。
少頃,晏子引著園吏,将雕盤獻上。
盤中堆著六枚桃子,其大如碗,其赤如炭①,香氣撲鼻,真珍異之果也。
景公問曰:“桃實止此數乎?”晏子曰:“尚有三四枚未熟,所發隻摘得六枚。
”景公命晏子行酒。
晏子手捧玉爵,恭進魯侯之前,左右獻上多桃,晏子緻詞曰:“桃實如鬥,天下罕有;兩君食子,千秋同壽!”魯侯飲酒畢,取桃一枚食子,甘美非常,誇獎不已。
次及景公,亦飲酒一杯,取桃食訖。
景公曰:“此桃非易得之物,叔孫大夫,賢名著于四方,今又有贊禮之功,宜食一桃。
”叔孫婼跪奏曰:“臣之賢,萬不及相國。
相國内修國政,外服諸侯,其功不小。
此桃宜賜相國食之,臣安敢僭?”景公曰:“既叔孫大夫推讓相國,可各賜酒一杯,桃一枚。
”二臣跪而領之,謝恩而起。
晏子奏曰:“盤中尚有二桃,主公可傳令諸臣中,言其功深勞重者,當食此桃,以彰其賢。
”景公曰:“此言甚善!”即命左右傳谕,使階下諸臣,有自信功深勞重,堪食此桃者,出班自奏,相國評功賜桃。
公孫捷挺身而出,立于筵上而言曰:“昔從主公獵于桐山,力誅猛虎,其功若何?”晏子曰:“擎天保駕,功莫大焉!可賜酒一爵,食桃一枚,歸于班部。
”古冶子奮然便出曰:“誅虎未足為奇。
吾曾斬妖鼋于黃河,使君危而複安,此功若何?”晏公曰:“此時波濤洶湧,非将軍斬絕妖鼋,必至覆溺,此蓋世奇功也!飲酒食桃,又何疑哉?”晏子慌忙進酒賜桃。
隻見田開疆撩衣破步而出曰:“吾曾奉命伐徐,斬其名将,俘甲首五百餘人,徐君恐懼,緻賂乞盟。
郯、莒畏威,一時皆集,奉吾君為盟主,此功可以食桃乎?”晏子奏曰:“開疆之功,比于二将,更自十倍。
争奈無桃可賜,賜酒一杯,以待來年。
”景公曰:“卿功最大,可惜言之太遲,以此無桃,掩其大功。
”田開疆按劍而言曰:“斬鼋打虎,小可事耳!吾跋涉千裡之外,血戰成功,反不能食桃,受辱于兩國君臣之間,為萬代恥笑,何面目立于朝廷之上耶?”言訖,揮劍自刎而死。
公孫捷大驚,亦拔劍而言曰:“我等微功而食桃,田君功大,反不能食。
夫取桃不讓,非廉也;視人之死而不能從,非勇也。
”言訖,亦自刎。
古冶子奮氣大呼曰:“吾三人義均骨肉,誓同生死,二人已亡,吾獨苟活,于心何安?”亦自刎而亡。
景公急使人止之,已無及矣。
魯昭公離席而起曰:“寡人聞三臣皆天下奇勇,可惜一朝俱盡矣。
”景公聞言嘿然,變色不悅。
晏嬰從容進曰:“此皆吾國一勇之夫,雖有微勞,何足挂齒?”魯侯曰:“上國如此勇将,還有幾人?”晏嬰對曰:“籌策廟堂,威加萬裡,負将相之才者數十人;若血氣之勇,不過備寡君鞭策之用而已,其生死何足
謂相國晏嬰曰:“晉霸西北,寡人霸東南,何為不可?”晏嬰對曰:“晉勞民于興築,是以失諸侯。
君欲圖伯,莫如恤民。
”景公曰:“恤民何如?”晏嬰對曰:“省刑罰,則民不怨;薄俺斂,則民知恩。
古先王春則省①耕,補其不足,夏則省②斂,助其不給。
君何不法之?”景公乃除去煩刑,發倉廪以貸貧窮,國人感悅。
于是征聘于東方諸侯。
徐子不從,乃用田開疆為将,帥師伐之。
大戰于蒲隧,斬其将嬴爽,獲甲士五百餘人。
徐子大懼,遣使行成于齊。
齊侯乃約郯子、莒子同徐子結盟于蒲隧。
徐以甲父之鼎賂之。
晉君臣雖知,而不敢問。
齊自是日強,與晉并霸。
景公錄田開疆平徐之功。
複嘉古冶子斬鼋之功,仍立“五乘之賓”以旌③之。
田開疆複舉薦公孫捷之勇。
那公孫捷生提面如靛染,目睛突出,身長一丈,力舉千鈞。
景公見而異之,遂與之俱獵于桐山。
忽然山中趕出一隻吊睛白額虎來,那虎咆哮發喊,飛奔前來,徑撲景公之馬。
景公大驚。
隻見公孫捷從車上躍下,不用刀槍,雙拳直取猛虎,左手揪住項皮,右手揮拳,隻一頓,将那隻大蟲打死,救了景公。
景公嘉其勇,亦使與“五乘之賓”。
公孫捷遂與田開疆、古冶子結為兄弟,自号“齊邦三傑”。
挾功恃勇,口出大言,淩①铄闾裡簡慢公卿。
在景公面前,嘗以爾我相稱,全無禮體。
景公惜其才勇,亦姑容之。
時朝中有個佞臣喚做梁邱據,專以先意逢迎,取一悅于君。
景公甚一寵一愛一之。
據内則獻媚景公,以固其一寵一;外則結交三傑,以張其一黨一。
況其時陳無宇厚施得衆,已伏移國之兆。
那田開疆與陳氏是一族,異日聲勢相倚,為國家之患。
晏嬰深以為憂,每欲除之,但恐其君不聽,反結了三人之怨。
忽一日,魯昭公以不合于晉之故,欲結交于齊,親自來朝。
景公設宴相待。
魯國是叔孫婼相禮,齊國是晏嬰相禮。
三傑帶劍,立于階下,昂昂自若,目中無人。
二君酒至半酣,晏子奏曰:“園中金桃已熟,可命薦新,為兩君壽。
”景公準奏,宣園吏取金桃來獻。
晏子奏曰:“金桃難得之物,臣當親往監摘。
”晏子領鑰匙去訖。
景公曰:“此桃自先公時,有東海人,以巨核來獻,名曰‘萬壽金桃’,出自海外度索山,亦名‘蟋桃’,植之三十餘年,枝葉雖茂,花而不實。
今歲結有數顆,寡人惜之,是以封鎖園門。
今日君侯降臨,寡人不敢獨享,特取來與賢君臣共之。
”魯昭公拱手稱謝。
少頃,晏子引著園吏,将雕盤獻上。
盤中堆著六枚桃子,其大如碗,其赤如炭①,香氣撲鼻,真珍異之果也。
景公問曰:“桃實止此數乎?”晏子曰:“尚有三四枚未熟,所發隻摘得六枚。
”景公命晏子行酒。
晏子手捧玉爵,恭進魯侯之前,左右獻上多桃,晏子緻詞曰:“桃實如鬥,天下罕有;兩君食子,千秋同壽!”魯侯飲酒畢,取桃一枚食子,甘美非常,誇獎不已。
次及景公,亦飲酒一杯,取桃食訖。
景公曰:“此桃非易得之物,叔孫大夫,賢名著于四方,今又有贊禮之功,宜食一桃。
”叔孫婼跪奏曰:“臣之賢,萬不及相國。
相國内修國政,外服諸侯,其功不小。
此桃宜賜相國食之,臣安敢僭?”景公曰:“既叔孫大夫推讓相國,可各賜酒一杯,桃一枚。
”二臣跪而領之,謝恩而起。
晏子奏曰:“盤中尚有二桃,主公可傳令諸臣中,言其功深勞重者,當食此桃,以彰其賢。
”景公曰:“此言甚善!”即命左右傳谕,使階下諸臣,有自信功深勞重,堪食此桃者,出班自奏,相國評功賜桃。
公孫捷挺身而出,立于筵上而言曰:“昔從主公獵于桐山,力誅猛虎,其功若何?”晏子曰:“擎天保駕,功莫大焉!可賜酒一爵,食桃一枚,歸于班部。
”古冶子奮然便出曰:“誅虎未足為奇。
吾曾斬妖鼋于黃河,使君危而複安,此功若何?”晏公曰:“此時波濤洶湧,非将軍斬絕妖鼋,必至覆溺,此蓋世奇功也!飲酒食桃,又何疑哉?”晏子慌忙進酒賜桃。
隻見田開疆撩衣破步而出曰:“吾曾奉命伐徐,斬其名将,俘甲首五百餘人,徐君恐懼,緻賂乞盟。
郯、莒畏威,一時皆集,奉吾君為盟主,此功可以食桃乎?”晏子奏曰:“開疆之功,比于二将,更自十倍。
争奈無桃可賜,賜酒一杯,以待來年。
”景公曰:“卿功最大,可惜言之太遲,以此無桃,掩其大功。
”田開疆按劍而言曰:“斬鼋打虎,小可事耳!吾跋涉千裡之外,血戰成功,反不能食桃,受辱于兩國君臣之間,為萬代恥笑,何面目立于朝廷之上耶?”言訖,揮劍自刎而死。
公孫捷大驚,亦拔劍而言曰:“我等微功而食桃,田君功大,反不能食。
夫取桃不讓,非廉也;視人之死而不能從,非勇也。
”言訖,亦自刎。
古冶子奮氣大呼曰:“吾三人義均骨肉,誓同生死,二人已亡,吾獨苟活,于心何安?”亦自刎而亡。
景公急使人止之,已無及矣。
魯昭公離席而起曰:“寡人聞三臣皆天下奇勇,可惜一朝俱盡矣。
”景公聞言嘿然,變色不悅。
晏嬰從容進曰:“此皆吾國一勇之夫,雖有微勞,何足挂齒?”魯侯曰:“上國如此勇将,還有幾人?”晏嬰對曰:“籌策廟堂,威加萬裡,負将相之才者數十人;若血氣之勇,不過備寡君鞭策之用而已,其生死何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