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回 殺三兄楚平王即位劫齊魯晉昭公尋盟

關燈
生凄涼,淚流不止。

    申亥跪曰:“吾王請寬心。

    此處幽僻,無行人來往,暫住數日,打聽國中事情,再作進退。

    ”靈王悲不能語。

    申亥又跪進飲食,靈王隻是啼哭,全不沾唇。

    亥乃使其親生二女侍寝,以悅靈王之意,王衣不解一帶,一一夜悲歎,至五更時分,不聞悲聲。

    二女啟門報其父曰:“王已自缢于寝所矣。

    ”胡曾先生詠史詩曰: 茫茫衰草沒章華,因笑靈王昔好奢。

     台土未乾箫管絕,可憐身死野人家。

     申亥聞靈王之死,不勝悲恸,乃親自殡殓,殺其二女以殉葬焉。

    後人論申亥感靈王之恩,葬之是矣,以二女殉,不亦過乎?有詩歎曰: 章華霸業已沉一淪,二女何辜伴穸窀①。

     堪恨暴君身死後,餘殃猶自及閨人。

     時蔡公引著鬥成然、朝吳、夏齧衆将,追靈王于乾溪。

    半路遇著鄭丹、倚相二人,述楚王如此恁般……“今侍衛俱散,獨身求死,某不忍見,是以去之。

    ”蔡公曰:“汝今何往?”二人曰:“欲還國中耳。

    ”蔡公曰:“公等且住我軍中,同訪楚王下落,然後同歸可也。

    ”蔡公引大軍尋訪,及于訾梁,并無蹤迹。

    有村人知是蔡公,以楚王冠服來獻,言:“三日前,于岸柳上得之。

    ”蔡公問曰:“汝知王生死否?”村人曰:“不知。

    ”蔡公收其冠服,重賞之而去。

    蔡公更欲追尋,朝吳進曰:“楚王去其衣冠,勢窮力敝,多分死于溝渠,不足再究。

    但子幹在位,若發号施令,收拾民心,不可圖矣。

    ”蔡公曰:“然則若何?”朝吳曰:“楚王在外,國人未知下落,乘此人心未定之時,使數十小卒,假稱敗兵,繞城相呼,言:‘楚王大兵将到!’再令鬥成然歸報子幹,如此如此。

    子幹、子晰,皆懦弱無謀之輩,一聞此信,必驚惶自盡。

    明公徐徐整旅而歸,穩坐寶位,高枕無憂,豈不美哉?”蔡公然之。

    乃遣觀從引小卒百餘人,詐作敗兵,奔回郢都,繞城而走,呼曰:“蔡公兵敗被殺,楚王大兵,随後便至!”國人信以為實,莫不驚駭。

    須臾,鬥成然至,所言相同。

    國人益信,皆上城了望。

    成然奔告子幹,言:“楚王甚怒,來讨君擅立之罪,欲如蔡般、齊慶封故事。

    君須早自為計,免緻受辱,臣亦逃命去矣。

    ”言訖,奔狂而出。

    子幹乃召子晰言之,子晰曰:“此朝吳誤我也。

    ”兄弟相抱而哭。

    宮外又傳:“楚王兵已入城!”子晰先拔佩劍,刎其喉而死。

    子幹慌迫,亦取劍自刭。

    宮中大亂,宦官宮女,相驚自一殺者,橫于宮掖,号哭之一聲不絕。

    鬥成然引衆複入。

    掃除一屍一首,率百官迎接蔡公。

    國人不知,尚疑來者是靈王;及入城,乃蔡公也,方悟前後報信,皆出蔡公之計。

     蔡公既入城,即位,改名熊居,是為平王。

    昔年共王曾禱于神,當璧而拜者為君,至是果驗矣。

    國人尚未知靈王已死,人情洶洶,嘗中夜訛傳王到,男一女皆驚起,開門外探。

    平王患之,乃密與觀從謀,使于漢水之傍,取死一屍一加以靈王冠服,從上流放至下流,詐雲已得楚王一屍一首,殡于訾梁,歸報平王。

    平王使鬥成然往營葬事,谥曰靈王。

    然後出榜安慰國人,人心始定。

    後三年,平王複訪求靈王之一屍一,申亥以葬處告,乃遷葬焉。

    此是後話。

     卻說司馬督等圍徐,久而無功,懼為靈王所誅,不敢歸,陰與徐通,列營相守。

    聞靈王兵潰被殺,乃解圍班師。

    行至豫章,吳公子光:率師要①擊,敗之,司馬督與三百乘悉為吳所獲。

    光乘勝取楚州來之邑。

    此皆靈王無道之所緻也。

     再說楚平王安集楚衆,以公子之禮,葬子幹、子晰。

    錄功用賢,以鬥成然為令尹,陽匄子字子瑕,為左尹。

    念蒍掩、伯州犁之冤死,乃以犁子郤宛為右尹,掩弟蒍射、蒍越俱為大夫。

    朝吳、夏齧、蔡洧俱拜下大夫之職。

    以公子鲂敢戰,使為司馬。

    時伍舉已卒,平王嘉其生前有直谏之美,封其子伍奢于連,号曰連公。

    奢子尚亦封于棠,為棠宰,号曰棠君。

    其他蒍啟疆、鄭丹等一班舊臣,官職如故。

    欲官觀從,從言其先人開蔔:“願為蔔尹。

    ”平王從之。

    群臣謝恩,朝吳與蔡洧獨不謝,欲辭官而去。

    平王問之,二人奏曰:“本輔吾王興師襲楚,欲複蔡國,今王大位已定,而蔡之宗祀,未沾血食,臣何面目立于王之朝乎?昔靈王以貪功兼并,緻失人心,王反其所為,方能令人心悅服。

    欲反其所為,莫如複陳、蔡之祀。

    ”平王曰:“善。

    ”乃使人訪求陳、蔡之後,得陳世子偃師之子名吳,蔡世子有之子名廬。

    乃命太史擇吉,封吳為陳侯,是為陳惠公;廬為蔡侯,是為蔡平公,歸國奉宗祀。

    朝吳、蔡洧随蔡平公歸蔡,夏齧随陳惠公歸陳。

    所率陳、蔡之衆,各從其主,厚加犒勞。

    前番靈王擄掠二國重器貨寶,藏于楚庫者,悉給還之。

    其所遷荊山六小一柄一,悉令還歸故土,秋毫無犯。

    各國君臣上下,歡聲若雷,如枯木之再榮,朽骨之複一活。

    此周景王十六年事也。

    髯翁有詩雲: 枉竭民脂建二城,留将後主作人情。

     早知故物仍還主,何苦當時受惡名。

     平王長子名建,字子木,乃蔡國鄖陽封人之女所生,時年已長,乃立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