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回 賀虒祁師曠辨新聲散家财陳氏買齊國
關燈
小
中
大
、鮑聞之,漸生疑忌。
忽一日,高強因醉中,鞭撲小豎,栾施複助之。
小豎懷恨,乃乘夜奔告陳無宇,言:“栾、高欲聚家衆,來襲陳。
鮑二家,期在明日矣。
”複奔告鮑國,鮑國信之。
忙令小豎往約陳無宇,共攻栾、高。
無宇授甲于家衆,即時登車,欲詣鮑國之家。
途中遇見高強,亦乘車而來。
強已半醉,在車中與無宇拱手,問:“率甲何往?”無宇謾應曰:“往讨一叛奴耳!”亦問:“子良何往?”強對曰:“吾将飲于栾氏也。
”既别,無宇令輿人速騁,須臾,遂及鮑門。
隻見車徒濟濟,戈甲森森,鮑國亦貫甲持弓,方欲升車矣。
二人合做一處商量。
無宇述子良之言:“将飲于栾氏,未知的否,可使人探之。
”鮑國遣使往栾氏戰視,回報:“栾、高二位大夫,皆解一衣去冠,蹲踞而賽飲。
”鮑國曰:“小豎之語妄矣。
”無宇曰:“豎言雖不實,然子良于途中見我率甲,問我何往,我謾應以将讨叛奴。
今無所緻讨,彼心必疑,倘先謀逐我,悔無及矣。
不如乘其飲酒,不做準備,先往襲之。
”鮑國曰:“善。
”兩家甲士同時起行,無宇當先,鮑國押後,殺向栾家,将前後府門,一團一團一圍住。
樂施方持巨觥欲吸,聞陳、鮑二家兵到,不覺觥墜于地。
高強雖醉,尚有三分主意,謂栾施曰:“亟聚家徒,授甲入朝,奉主公以伐陳、鮑,無不克矣。
”栾施乃悉聚家衆。
高強當先,栾施在後,從後門突出,殺開一條血路,役奔公宮。
陳無宇、鮑國恐其挾齊侯為重,緊緊追來。
高氏族人聞變,亦聚衆來救。
景公在宮中,聞四族率甲相攻,正不知事從何起,急命阍者緊閉虎門,以宮甲守之。
使内侍召晏嬰入宮。
栾施、高強攻虎門不能入,屯于門之右;陳、鮑之甲,屯于門之左,兩下相持。
須臾,晏嬰端冕委弁,駕車而至。
四家皆使人招之,嬰皆不顧,謂使者曰:“嬰惟君命是從,不敢自私。
”阍者啟門,晏嬰入見。
景公曰:“四族相攻,兵及寝門,何以待之?”晏嬰奏曰:“栾、高怙①累世之一寵一,專行不忌,已非一日。
高止之逐,闾邱之死,國人胥怨。
今又伐寝門,罪誠不宥。
但陳、鮑不候君命,擅興兵甲,亦不為無罪也。
惟君裁之!”景公曰:“奕、高之罪,重于陳、鮑,宜去之。
誰堪使者?”晏嬰對曰:“大夫王黑可使也。
” 景公傳命,使王黑以公徒助陳、鮑攻栾、高、栾、高兵敗,退于大衢。
國人惡栾、高者,皆攘臂助戰。
高強酒猶未醒,不能力戰。
栾施先奔東門,高強從之。
王黑同陳、鮑追及,又戰于東門。
栾、高之衆漸漸奔散,乃奪門而出。
遂奔魯國。
陳、鮑逐兩家妻子而分其家财。
晏嬰謂陳無宇曰:“子擅命以逐世居,又專其利,人将議子。
何不以所分得者,悉歸諸公。
子無所利,人必以讓德稱子,所得多矣。
”無宇曰:“多謝指教!無宇敢不從命。
”于是将所分食邑及家财,盡登簿籍,獻于景公。
景公大悅。
景公之母夫人曰孟姬,無宇又私有所獻。
孟姬言于景公曰:“陳無宇誅翦強家,以振公室,利歸于公,其讓德不可沒也。
何不以高唐之邑賜之?”景公從其言,陳氏始富。
陳無宇有心要做好人,言:“群公子向被高虿所逐,實出無辜,宜召而複之。
”景公以為然。
無宇以公命召子山、子商、子周等。
凡幄幕器用,及從人之衣屦,皆自出家财,私下完備,遣人分頭往迎。
諸公子得歸故國,已自歡喜,及見器物畢具,知是陳無宇所賜,感激無已。
無宇又大施恩惠于公室,凡公子、公孫之無祿者,悉以私祿分給之。
又訪求國中之貧約孤寡者,私與之粟。
凡有借貸,以大量出,以小量入;貧不能償者,即焚其券。
國中無不頌陳氏之德,願為效死而無地也。
史臣論陳氏厚施于民,乃異日移國①之漸;亦由君不施德,故臣下得借私恩小惠,以結百姓之心耳。
有詩雲: 威福君權敢上侵,辄将私惠結民心。
請看陳氏移齊計,隻為當時感德深。
景公用晏嬰為相國。
嬰見民心悉歸陳氏,私與景公言之,勸景公寬刑薄斂,興發補助,施澤于民,以挽留人心。
景公不能從。
話分兩頭。
再說楚靈王成章華之宮,諸侯落成者甚少。
聞晉築巵祁宮,諸侯皆賀,大有不平之意,召伍舉商議,欲興師以侵中原。
伍舉曰:“王以德義召諸侯,而諸侯不至,是其罪也。
以土木召諸侯,而責其不至,何以服人?必欲用兵以威中華,必擇有罪者征之,方為有名。
”靈王曰:“今之有罪者何國?”伍舉奏曰:“蔡世子般弑其君父,于今九年矣。
王初合諸侯,蔡君來會,是以隐忍不誅。
然弑逆之賊,雖子孫猶當伏法,況其身乎?蔡近于楚,若讨蔡而兼其地,則義利兩得矣。
”說猶未了,近臣報:“陳國有訃音到,言陳侯弱已薨,公子留嗣位。
”伍舉曰:“陳世子偃師,名在諸侯之策;今立公子留,置偃師于何地?以臣度之,陳國必有變矣。
”畢竟陳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化:轉變風俗。
①造:造訪,去 ①相者扶至:互相目視而到。
①怨黩:怨聲、怨言。
①怙:依靠。
①移國:動搖一柄一家;漸:開端。
忽一日,高強因醉中,鞭撲小豎,栾施複助之。
小豎懷恨,乃乘夜奔告陳無宇,言:“栾、高欲聚家衆,來襲陳。
鮑二家,期在明日矣。
”複奔告鮑國,鮑國信之。
忙令小豎往約陳無宇,共攻栾、高。
無宇授甲于家衆,即時登車,欲詣鮑國之家。
途中遇見高強,亦乘車而來。
強已半醉,在車中與無宇拱手,問:“率甲何往?”無宇謾應曰:“往讨一叛奴耳!”亦問:“子良何往?”強對曰:“吾将飲于栾氏也。
”既别,無宇令輿人速騁,須臾,遂及鮑門。
隻見車徒濟濟,戈甲森森,鮑國亦貫甲持弓,方欲升車矣。
二人合做一處商量。
無宇述子良之言:“将飲于栾氏,未知的否,可使人探之。
”鮑國遣使往栾氏戰視,回報:“栾、高二位大夫,皆解一衣去冠,蹲踞而賽飲。
”鮑國曰:“小豎之語妄矣。
”無宇曰:“豎言雖不實,然子良于途中見我率甲,問我何往,我謾應以将讨叛奴。
今無所緻讨,彼心必疑,倘先謀逐我,悔無及矣。
不如乘其飲酒,不做準備,先往襲之。
”鮑國曰:“善。
”兩家甲士同時起行,無宇當先,鮑國押後,殺向栾家,将前後府門,一團一團一圍住。
樂施方持巨觥欲吸,聞陳、鮑二家兵到,不覺觥墜于地。
高強雖醉,尚有三分主意,謂栾施曰:“亟聚家徒,授甲入朝,奉主公以伐陳、鮑,無不克矣。
”栾施乃悉聚家衆。
高強當先,栾施在後,從後門突出,殺開一條血路,役奔公宮。
陳無宇、鮑國恐其挾齊侯為重,緊緊追來。
高氏族人聞變,亦聚衆來救。
景公在宮中,聞四族率甲相攻,正不知事從何起,急命阍者緊閉虎門,以宮甲守之。
使内侍召晏嬰入宮。
栾施、高強攻虎門不能入,屯于門之右;陳、鮑之甲,屯于門之左,兩下相持。
須臾,晏嬰端冕委弁,駕車而至。
四家皆使人招之,嬰皆不顧,謂使者曰:“嬰惟君命是從,不敢自私。
”阍者啟門,晏嬰入見。
景公曰:“四族相攻,兵及寝門,何以待之?”晏嬰奏曰:“栾、高怙①累世之一寵一,專行不忌,已非一日。
高止之逐,闾邱之死,國人胥怨。
今又伐寝門,罪誠不宥。
但陳、鮑不候君命,擅興兵甲,亦不為無罪也。
惟君裁之!”景公曰:“奕、高之罪,重于陳、鮑,宜去之。
誰堪使者?”晏嬰對曰:“大夫王黑可使也。
” 景公傳命,使王黑以公徒助陳、鮑攻栾、高、栾、高兵敗,退于大衢。
國人惡栾、高者,皆攘臂助戰。
高強酒猶未醒,不能力戰。
栾施先奔東門,高強從之。
王黑同陳、鮑追及,又戰于東門。
栾、高之衆漸漸奔散,乃奪門而出。
遂奔魯國。
陳、鮑逐兩家妻子而分其家财。
晏嬰謂陳無宇曰:“子擅命以逐世居,又專其利,人将議子。
何不以所分得者,悉歸諸公。
子無所利,人必以讓德稱子,所得多矣。
”無宇曰:“多謝指教!無宇敢不從命。
”于是将所分食邑及家财,盡登簿籍,獻于景公。
景公大悅。
景公之母夫人曰孟姬,無宇又私有所獻。
孟姬言于景公曰:“陳無宇誅翦強家,以振公室,利歸于公,其讓德不可沒也。
何不以高唐之邑賜之?”景公從其言,陳氏始富。
陳無宇有心要做好人,言:“群公子向被高虿所逐,實出無辜,宜召而複之。
”景公以為然。
無宇以公命召子山、子商、子周等。
凡幄幕器用,及從人之衣屦,皆自出家财,私下完備,遣人分頭往迎。
諸公子得歸故國,已自歡喜,及見器物畢具,知是陳無宇所賜,感激無已。
無宇又大施恩惠于公室,凡公子、公孫之無祿者,悉以私祿分給之。
又訪求國中之貧約孤寡者,私與之粟。
凡有借貸,以大量出,以小量入;貧不能償者,即焚其券。
國中無不頌陳氏之德,願為效死而無地也。
史臣論陳氏厚施于民,乃異日移國①之漸;亦由君不施德,故臣下得借私恩小惠,以結百姓之心耳。
有詩雲: 威福君權敢上侵,辄将私惠結民心。
請看陳氏移齊計,隻為當時感德深。
景公用晏嬰為相國。
嬰見民心悉歸陳氏,私與景公言之,勸景公寬刑薄斂,興發補助,施澤于民,以挽留人心。
景公不能從。
話分兩頭。
再說楚靈王成章華之宮,諸侯落成者甚少。
聞晉築巵祁宮,諸侯皆賀,大有不平之意,召伍舉商議,欲興師以侵中原。
伍舉曰:“王以德義召諸侯,而諸侯不至,是其罪也。
以土木召諸侯,而責其不至,何以服人?必欲用兵以威中華,必擇有罪者征之,方為有名。
”靈王曰:“今之有罪者何國?”伍舉奏曰:“蔡世子般弑其君父,于今九年矣。
王初合諸侯,蔡君來會,是以隐忍不誅。
然弑逆之賊,雖子孫猶當伏法,況其身乎?蔡近于楚,若讨蔡而兼其地,則義利兩得矣。
”說猶未了,近臣報:“陳國有訃音到,言陳侯弱已薨,公子留嗣位。
”伍舉曰:“陳世子偃師,名在諸侯之策;今立公子留,置偃師于何地?以臣度之,陳國必有變矣。
”畢竟陳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化:轉變風俗。
①造:造訪,去 ①相者扶至:互相目視而到。
①怨黩:怨聲、怨言。
①怙:依靠。
①移國:動搖一柄一家;漸: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