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回 智武子分軍肆敵逼陽城三将鬥力

關燈
話說周簡王十三年夏四月,楚共王用右尹壬夫之計,親統大軍,同鄭成公伐宋。

    以魚石等五大夫為向導,攻下彭城。

    使魚石等據之,留下三百乘,屯戍其地。

    其王謂五大夫曰:“晉方通吳,與楚為難,而彭城乃吳、晉往來之徑。

    今留重兵助汝,進戰則可以割宋國之封①,退守亦可以絕吳晉之使。

    汝宜用心任事,勿負寡人之托!”共王歸楚。

     是冬,宋成公使大夫老佐帥師圍彭城。

    魚石統戍卒迎戰,為老佐所敗。

    楚令尹嬰齊聞彭城被圍,引兵來救。

    老佐恃能輕敵,深入楚軍,中箭而亡。

    嬰齊遂進兵侵宋。

    宋成公大懼,使右師華元至晉告急。

    韓厥言于悼公曰:“昔文公之伯,自救宋始。

    興衰之機,在此一舉,不可以不勤也。

    ”乃大發使②,征兵于諸侯。

    悼公親統大将韓厥、荀偃、栾黡等,先屯兵于台谷。

    嬰齊聞晉兵大至,乃班師歸楚。

     周簡王十四年,悼公帥宋、魯、衛、曹、莒、邾、滕、薛八國之兵,進圍彭城。

    宋大夫向戍使士卒登辎車,向城上四面呼曰:“魚石等背君之賊,天理不容!今晉統二十萬之衆,蹂破孤城,寸草不留。

    汝等若知順逆,何不擒逆賊來降?免使無辜被戮。

    ”如此傳呼數遍。

    彭城百姓聞之,皆知魚石理虧,開門以納晉師。

    時楚戍雖衆,魚石等不加優恤,莫肯效力。

    晉悼公入城,戍卒俱奔散。

    韓厥擒魚石,栾黡,荀偃擒魚府,宋向戍擒向為人、向帶,魯仲、孫蔑擒鱗朱,各解到晉悼公處獻功。

    悼公命将五大夫斬首,安置其族于河東壺、邱這地。

    遂移師問罪于鄭。

    楚右尹壬夫侵宋以救鄭諸侯之師還救宋,因各散歸。

     是年,周簡王崩,世子洩心即位,是為靈王。

    靈王自始生時,口上便有髭須,故周人謂之髭王。

    髭王元年夏,鄭成公疾笃,謂上卿公子一逼一曰:“楚君以救鄭之故,矢及于目,寡人未之敢忘。

    寡人死後,諸卿切勿背楚!”囑罷遂薨。

    公子騑等奉世子髡頑即位,是為僖公。

     晉悼公以鄭人未服,大合諸侯于戚以謀之。

    魯大夫仲孫蔑獻計曰:“鄭地之險,莫如虎牢,且楚、鄭相通之要道也。

    誠築城設關,留重兵以一逼一之,鄭必從矣。

    ”楚降将巫臣獻計曰:“吳與楚一水相通。

    自臣往歲聘吳,約與攻楚,吳人屢次侵擾楚屬,楚人苦之。

    今莫若更遣一介①導吳伐楚,楚東苦吳兵,安能北與我争鄭乎?”晉悼公兩從之。

    時齊靈公亦遣世子光,同上卿崔杼來會所,聽晉之命。

    悼公乃合九路諸侯兵力,大城虎牢,增置墩台。

    大國一抽一兵千人,小一柄一五百、三百,共守其地。

    鄭僖公果然恐懼,始行成于晉。

    晉悼公乃還。

    時中軍尉祁奚年七十餘矣,告老緻政。

    悼公問曰:“孰可以代卿者?”奚對曰:莫如解狐。

    ”悼公曰:“聞解狐卿之仇也,何以舉之?”“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

    ”悼公乃召解狐,未及拜官,狐已病死,悼公複問曰:“解狐之外,更有何人?”奚對曰:“其次莫如午。

    ”悼公曰:“午非卿之子耶?”奚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

    ”悼公曰:“今中軍尉副羊舌職亦死,卿為我并擇其代。

    ”奚對曰:“職有二子,曰赤,曰肹,二人皆賢,惟君所用。

    ”悼公從其言,以祁午為中軍尉,羊舌赤副之。

    諸大夫無不悅服。

     話分兩頭。

    再說巫臣之子巫狐庸,奉晉侯命,如吳見吳王壽夢,請兵伐楚。

    壽夢許之,使世子諸樊為将,治兵于江口。

    早有諜人報入楚國。

    楚令尹嬰齊奏曰:“吳師從未至楚,若一次入境,後将複來。

    不如先期伐之。

    ”共王以為然。

    嬰齊乃大閱舟師,簡一精一卒二萬人,由大江襲破鸠茲,遂欲順流而下。

    骁将鄧廖進曰:“長江水溜①進易退難。

    小将願率一軍前行,得利則進,失利亦不至于大敗,元帥屯兵于郝山矶,相機觀變,可以萬全。

    ”嬰齊然其策,乃選組甲三百人,被②練袍者三千人,皆氣強力大,一可當十者。

    大小舟共百艘,一聲炮響,船頭望東進發。

    早有哨船探知鸠茲失事,來報世子諸樊。

    諸樊曰:“鸠茲既失,楚兵必乘勝東下,宜預備之。

    ”乃使公子夷昧,帥舟師數十艘,于東西梁山誘敵;公子馀祭,伏兵于采石港。

    鄧廖兵過郝山矶,望梁山有兵船,奮勇前進。

    夷昧略戰,即佯敗東走。

    鄧廖追過采石矶,遇諸樊大軍,方接戰,未十餘合,采石港中炮聲大振,馀祭伏兵從後夾攻,前後矢發如雨點。

    鄧廖面中三矢,猶拔箭力戰。

    夷昧乘艨艟大艦至,艦上俱一精一選勇士,以大槍亂一捅一敵船,船多覆溺。

    鄧廖力盡被執,不屈而死。

    餘軍得兆者,惟組甲八十,被練甲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