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 晉襄公墨缞敗秦先元帥免胄殉翟

關燈
話說中軍元帥先轸,已備知秦國襲鄭之謀,遂來見襄公曰:“秦違蹇叔、百裡奚之谏,千裡襲人。

    此蔔偃所謂‘有鼠西來,越我垣牆’者也。

    急擊之,不可失!”栾枝進曰:“秦有大惠于先君,未報其德,而伐其師,如先君何?”先轸曰:“此正所以繼先君之志也,先君之喪,同盟方吊恤之不暇。

    秦不加哀憫,而兵越吾境,以伐我同姓之國,秦之無禮甚先!先君亦必含恨于九泉,又何德之足報?且兩國有約,彼此同兵。

    圍鄭之役,背我而去。

    秦之交情,亦可知矣。

    彼不顧信,我豈顧德?”栾枝又曰:“秦未犯吾境,擊之毋乃太過?”先轸曰:“秦之樹①吾先君于晉,非好晉也,以自輔也。

    君之伯諸侯,秦雖面從,心實忌之。

    今乘喪用兵,明欺我之不能庇鄭也。

    我兵不出,真不能矣!襲鄭不已,勢将襲晉,諺雲:‘一日縱敵,數世贻殃。

    ’若不擊秦,何以自立?”趙衰曰:“秦雖可擊,但吾主苫塊①之中,遽興兵革,恐非居喪之禮。

    ”先轸曰:“禮,人子居喪,寝處苫塊,以盡孝也。

    翦強敵以安社稷,孝孰大焉?諸卿若雲不可,臣請獨往?”胥臣等皆贊成其謀。

    先轸遂請襄公墨缞治兵②。

    襄公曰:“元帥料秦兵何時當返?從何路行?”先轸屈指算之曰:“臣料秦兵,必不能克鄭。

    遠行無繼,勢不可久。

    總計往返之期,四月有餘,初夏必過渑池。

    渑池乃秦、晉之界,其西有崤山兩座,自東崤至于西崤,相去三十五裡,此乃秦歸必由之路。

    其地樹木叢雜,山石崚嶒,有數處車不可行,必當解骖不走。

    若伏兵于此處,出其不意,可使秦之兵将,盡為俘虜。

    ”襄公曰:“但憑元帥調度。

    ”先轸乃使其子先且居,同屠擊引兵五千,伏于崤山之左;使胥臣之子胥嬰,同狐鞫居引兵五千,伏于崤山之右;候秦兵到日,左右夾攻。

    使狐偃之子狐射姑同韓子輿,引兵五千,伏于西崤山,預先砍伐樹木,塞其歸路。

    使梁繇一靡一之子梁弘同萊駒,引兵五千,伏于東崤山。

    隻等秦兵盡餅,以兵追之。

    先轸同趙衰、栾枝、胥臣、陽處父、先蔑一班宿将,跟随晉襄公,離崤山二十裡下寨,各分隊伍,準備四下接應。

    正是:“整頓窩弓射猛虎,安排香餌釣鳌魚。

    ” 再說秦兵于春二月中,滅了滑國,擄其辎重,滿載而歸。

    隻為襲鄭無功,指望以此贖罪。

    時夏四月初旬,行及渑池,白乙丙言于孟明曰:“此去從渑池而西,正是崤山險峻之路,吾父諄諄叮囑謹慎,主帥不可輕忽。

    ”孟明曰:“吾驅馳千裡,尚然不懼,況過了崤山,便是秦境。

    家鄉密迩①,緩急可恃②,又何慮哉?”西乞術曰:“主帥雖然虎威,然懼之無失。

    恐晉有埋伏,卒然而起,何以禦之?”孟明曰:“将軍畏晉如此,吾當先行。

    如有伏兵,吾自當之!”乃遣骁将褒蠻子,打著元帥百裡旗号,前往開路。

    孟明做第二隊,西氣第三隊,白乙第四隊,相離不過一二裡之程。

     卻說褒蠻子慣使著八十斤重的一枘方天畫戟,掄動如飛,自謂天下無敵。

    驅車過了渑池,望西路進發。

    行至東崤山,忽然山凹裡鼓聲大震,飛出一隊車馬,車上立著一員大将,當先攔路,問:“汝是秦将孟明否?吾等候多時矣。

    ”褒蠻子曰:“來将可通姓名。

    ”那将答曰:“吾乃晉國大将萊駒是也!”蠻子曰:“教汝國栾枝、魏犨來到,還鬥上幾合戲耍,汝乃無名小卒,何敢攔吾歸路?快快閃開,讓我過去。

    若遲慢時,怕你捱不得我一戟!”萊駒大怒,挺長戈劈胸刺去。

    蠻子輕輕撥一開,就勢一戟刺來。

    萊駒急閃。

    那戟來勢太重,就刺在那車衡之上。

    蠻子将戟一絞,把衡木折做兩段。

    萊駒見其神勇,不覺贊歎一聲道:“好孟明,名不虛傳!”蠻子呵呵大笑曰:“我乃孟明元帥部下牙将褒蠻子便是!我元帥豈肯與汝鼠輩交鋒耶?汝速速躲避,我元帥随後兵到,汝無噍類③矣!”萊駒吓得魂不附體,想道:“牙将且如此英雄,不知孟明還是如何?”遂高聲叫曰:“我放汝過去,不可傷害吾軍!”遂将車馬約①在一邊,讓褒蠻子前隊過去。

    蠻子即差軍士傳報主帥孟明,言:“有些小晉軍埋伏,已被吾殺退。

    可速上前合兵一處,過了崤山,便沒事了。

    ”孟明得報大喜,遂催趱西乞白乙兩軍,一同進發。

     且說萊駒引兵來見梁弘,盛述褒蠻子之勇。

    梁弘笑曰:“雖有鲸蛟,已入鐵網,安能施其變化哉?吾等按兵勿動,俟其盡餅,從後驅之,可獲全勝。

    ” 再說孟明等三帥,進了東崤,約行數裡,地名上天梯、堕馬崖、絕命岩、落魂澗、鬼愁窟、斷雲峪,一路都是有名的險處,車馬不能通行。

    前哨褒蠻子,已自去得遠了。

    孟明曰:“蠻子已去,料無埋伏矣。

    ”吩咐軍将,解了辔索,卸了甲胄,或牽馬而行,或扶車而過。

    一步兩跌,備極艱難。

    七斷八續,全無行伍。

    有人問道:“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