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智甯俞假鸩複衛老燭武缒城說秦
關燈
小
中
大
左右為之勸解。
先蔑聞其事,亦飛駕來視,謂甯俞曰:“汝君既獲神鞍,後祿未艾,蔑當複于寡君。
”衛侯服鸩,又薄又少,以此受毒不深。
略略患病,随即痊安。
先蔑與醫衍還晉,将此事回複文公。
文公信以為然,赦醫衍不誅。
史臣有詩雲: 鸩酒何名毒衛侯?漫教醫衍碎磁瓯。
文公怒氣雖如火,怎脫今朝甯武謀! 卻說魯僖公原與衛世相親睦,聞得醫衍進鸩不死,晉文公不加責罪,乃問于臧孫辰曰:“衛侯尚可複乎?”辰對曰:“可複。
”僖公曰:“何以見之?”辰對曰:“凡五刑之用,大者甲兵斧钺,次者刀鋸鑽笮①,最下鞭撲;或陳之原野,或肆之市朝,與百姓共明其罪。
今晉侯于衛,不用刑而私鸩焉;又不誅醫衍,是諱殺衛侯之名也。
衛侯不死,其能老于周乎?若有諸侯請之,晉必赦衛。
衛侯複國,必益親于魯,諸侯誰不誦魯之高義?”僖公大悅,使臧孫辰先以白璧十雙,獻于周襄王,為衛求解。
襄王曰:“此晉侯之意也。
若晉無後言,朕何惡于衛君?”辰對曰:“寡君将使辰哀請于晉,然非天王有命,下臣不敢自往。
”襄王受了白璧,明是依允之意。
臧孫辰随到晉國,見了文公,亦以白璧十雙為獻曰:“寡君與衛,兄弟也。
衛侯得罪君侯,寡君不遑甯處②今聞君已釋曹伯,寡君願以不腆之賦,為衛君贖罪。
”文公曰:“衛侯已在京師,王之罪人,寡人何得自專乎?”臧孫辰曰:“君侯代天子以令諸侯,君侯如釋其罪,雖王命又何殊也?”先蔑進曰:“魯親于衛,君為魯而釋衛,二國交親,以附于晉,君何不利焉?”文公許之,即命先蔑再同臧孫辰如周,共請于襄王。
乃釋衛成公之囚,放之回國。
時元咺已奉公子瑕為君,修城繕備,出入稽察甚嚴。
衛成公恐歸國之日,元咺發兵相拒,密謀于甯俞。
俞對曰:“聞周歂、冶廑以擁子瑕之功,求為卿而不得,中懷怨望,此可結為内援也。
臣有交厚一人,姓孔名達,此人乃宋忠臣孔父之後,胸中廣有經綸。
周、冶二人,亦是孔父相識。
若使孔達奉君之命,以卿位啖二人,使殺元咺,其餘俱不足懼矣。
”衛侯曰:“子為我密緻之。
若事成,卿位固不吝也。
”甯俞乃使心腹人一路揚言:“衛侯雖蒙寬釋,無顔回國,将往楚國避難矣。
”因取衛侯手書,付孔達為信,教他私結周歂冶廑二人,如此恁般,歂廑相與謀曰:“元咺每夜必親自巡城,設伏兵于城闉①隐處,突起刺之,因而殺入宮中,并殺子瑕,掃清宮室,以迎衛侯,功無出我二人上者。
”兩家各自約會家丁,埋伏停當。
黃昏左側,元咺巡至東門,隻見周歂冶廑二人一齊來迎。
元咺驚曰:“二位為何在此?”周歂曰:“外人傳言故君已入衛境,旦晚至此。
大夫不聞乎?”元咺愕然曰:“此言從何來?”冶廑曰:“聞甯大夫有人入城,約在位諸臣往迎,大夫何以處之?”元咺曰:“此亂言,不可信之。
況大位已定,豈有複迎故君之理?”周歂曰:“大夫身為正卿,當洞觀萬裡。
如此大事,尚然不知,要你則甚!”冶廑便拿住元咺雙手。
元咺争待掙紮,周歂手拔佩刀,大喝一聲,劈頭砍來,去了半個天靈蓋。
伏兵齊起,左右一時驚逃。
周歂、冶廑率領家丁,沿途大呼:“衛侯引齊、魯之兵,見集城外矣!爾百姓各宜安居,勿得擾動!”百姓家家閉戶,處處關門。
便是為官在朝的,此時也半疑半信,正不知甚麼緣故,一個個袖手靜坐,以待消息。
周歂、冶廑二人殺入宮中。
公子适方與其弟子儀,在宮中飲酒。
聞外面有兵變,子儀拔劍在手,出宮探信。
正遇周歂,亦被所殺。
尋覓公子适不見。
宮中亂了一一夜。
至天明,方知子适已投井中死矣,周歂冶廑将衛侯手書,榜于朝堂。
大集百官,迎接衛成公入城複位。
後人論甯武子,能委曲以求複成公,可謂智矣!然使當此之時,能谕之讓國于子瑕、瑕知衛君之歸,未必引兵相拒,或退居臣位,豈不兩全?乃導周歂、冶廑行襲取之事,遂及弑逆,骨肉相殘,雖衛成公之薄,武子不為無罪也!有詩歎曰: 前驅一矢正含冤,又迫新君赴井泉。
終始貪殘無谏阻,千秋空說甯俞賢。
衛成公複位之後,擇日祭享太廟。
不負前約,封周歂、冶廑并受卿職,使之服卿服,陪祭于廟。
是日五鼓,周歂升車先行,将及廟門,忽然目睛反視,大叫:“周歂穿窬①小人,蛇豕一奸一賊!我父子盡忠為國,汝貪卿位之榮,戕害我命。
我父子含冤九泉,汝盛服陪祀,好不快活!我拿你去見太叔及子瑕,看你有何理說?吾乃上大夫元咺是也!”言畢,九竅流血,僵死車中。
冶廑後到,吃一大驚。
慌忙脫卸卿服,托言中寒而返。
衛成公至太廟,改命甯俞、孔達陪祀。
還朝之時,冶廑辭爵表章已至。
衛侯知周咺死得希奇,遂不強其受②未逾月,冶廑亦病亡。
可憐周、冶二人,止為貪圖卿位,于此不義之事,未享一日榮華,徒取千年唾罵,豈不愚哉!衛侯以甯俞有保護之功,欲用為上卿。
俞讓于孔達。
乃以達為上卿,甯俞為亞卿。
達為衛侯畫策,将咺瑕之死,悉推在已死周歂、冶廑二人身上,遣使往謝晉侯。
晉侯亦付之不問。
時周襄王十二年,晉兵已休息歲餘。
文公一日坐朝,謂群臣曰:“鄭人不禮之仇未報,今又背晉款楚。
吾欲合諸侯問罪
先蔑聞其事,亦飛駕來視,謂甯俞曰:“汝君既獲神鞍,後祿未艾,蔑當複于寡君。
”衛侯服鸩,又薄又少,以此受毒不深。
略略患病,随即痊安。
先蔑與醫衍還晉,将此事回複文公。
文公信以為然,赦醫衍不誅。
史臣有詩雲: 鸩酒何名毒衛侯?漫教醫衍碎磁瓯。
文公怒氣雖如火,怎脫今朝甯武謀! 卻說魯僖公原與衛世相親睦,聞得醫衍進鸩不死,晉文公不加責罪,乃問于臧孫辰曰:“衛侯尚可複乎?”辰對曰:“可複。
”僖公曰:“何以見之?”辰對曰:“凡五刑之用,大者甲兵斧钺,次者刀鋸鑽笮①,最下鞭撲;或陳之原野,或肆之市朝,與百姓共明其罪。
今晉侯于衛,不用刑而私鸩焉;又不誅醫衍,是諱殺衛侯之名也。
衛侯不死,其能老于周乎?若有諸侯請之,晉必赦衛。
衛侯複國,必益親于魯,諸侯誰不誦魯之高義?”僖公大悅,使臧孫辰先以白璧十雙,獻于周襄王,為衛求解。
襄王曰:“此晉侯之意也。
若晉無後言,朕何惡于衛君?”辰對曰:“寡君将使辰哀請于晉,然非天王有命,下臣不敢自往。
”襄王受了白璧,明是依允之意。
臧孫辰随到晉國,見了文公,亦以白璧十雙為獻曰:“寡君與衛,兄弟也。
衛侯得罪君侯,寡君不遑甯處②今聞君已釋曹伯,寡君願以不腆之賦,為衛君贖罪。
”文公曰:“衛侯已在京師,王之罪人,寡人何得自專乎?”臧孫辰曰:“君侯代天子以令諸侯,君侯如釋其罪,雖王命又何殊也?”先蔑進曰:“魯親于衛,君為魯而釋衛,二國交親,以附于晉,君何不利焉?”文公許之,即命先蔑再同臧孫辰如周,共請于襄王。
乃釋衛成公之囚,放之回國。
時元咺已奉公子瑕為君,修城繕備,出入稽察甚嚴。
衛成公恐歸國之日,元咺發兵相拒,密謀于甯俞。
俞對曰:“聞周歂、冶廑以擁子瑕之功,求為卿而不得,中懷怨望,此可結為内援也。
臣有交厚一人,姓孔名達,此人乃宋忠臣孔父之後,胸中廣有經綸。
周、冶二人,亦是孔父相識。
若使孔達奉君之命,以卿位啖二人,使殺元咺,其餘俱不足懼矣。
”衛侯曰:“子為我密緻之。
若事成,卿位固不吝也。
”甯俞乃使心腹人一路揚言:“衛侯雖蒙寬釋,無顔回國,将往楚國避難矣。
”因取衛侯手書,付孔達為信,教他私結周歂冶廑二人,如此恁般,歂廑相與謀曰:“元咺每夜必親自巡城,設伏兵于城闉①隐處,突起刺之,因而殺入宮中,并殺子瑕,掃清宮室,以迎衛侯,功無出我二人上者。
”兩家各自約會家丁,埋伏停當。
黃昏左側,元咺巡至東門,隻見周歂冶廑二人一齊來迎。
元咺驚曰:“二位為何在此?”周歂曰:“外人傳言故君已入衛境,旦晚至此。
大夫不聞乎?”元咺愕然曰:“此言從何來?”冶廑曰:“聞甯大夫有人入城,約在位諸臣往迎,大夫何以處之?”元咺曰:“此亂言,不可信之。
況大位已定,豈有複迎故君之理?”周歂曰:“大夫身為正卿,當洞觀萬裡。
如此大事,尚然不知,要你則甚!”冶廑便拿住元咺雙手。
元咺争待掙紮,周歂手拔佩刀,大喝一聲,劈頭砍來,去了半個天靈蓋。
伏兵齊起,左右一時驚逃。
周歂、冶廑率領家丁,沿途大呼:“衛侯引齊、魯之兵,見集城外矣!爾百姓各宜安居,勿得擾動!”百姓家家閉戶,處處關門。
便是為官在朝的,此時也半疑半信,正不知甚麼緣故,一個個袖手靜坐,以待消息。
周歂、冶廑二人殺入宮中。
公子适方與其弟子儀,在宮中飲酒。
聞外面有兵變,子儀拔劍在手,出宮探信。
正遇周歂,亦被所殺。
尋覓公子适不見。
宮中亂了一一夜。
至天明,方知子适已投井中死矣,周歂冶廑将衛侯手書,榜于朝堂。
大集百官,迎接衛成公入城複位。
後人論甯武子,能委曲以求複成公,可謂智矣!然使當此之時,能谕之讓國于子瑕、瑕知衛君之歸,未必引兵相拒,或退居臣位,豈不兩全?乃導周歂、冶廑行襲取之事,遂及弑逆,骨肉相殘,雖衛成公之薄,武子不為無罪也!有詩歎曰: 前驅一矢正含冤,又迫新君赴井泉。
終始貪殘無谏阻,千秋空說甯俞賢。
衛成公複位之後,擇日祭享太廟。
不負前約,封周歂、冶廑并受卿職,使之服卿服,陪祭于廟。
是日五鼓,周歂升車先行,将及廟門,忽然目睛反視,大叫:“周歂穿窬①小人,蛇豕一奸一賊!我父子盡忠為國,汝貪卿位之榮,戕害我命。
我父子含冤九泉,汝盛服陪祀,好不快活!我拿你去見太叔及子瑕,看你有何理說?吾乃上大夫元咺是也!”言畢,九竅流血,僵死車中。
冶廑後到,吃一大驚。
慌忙脫卸卿服,托言中寒而返。
衛成公至太廟,改命甯俞、孔達陪祀。
還朝之時,冶廑辭爵表章已至。
衛侯知周咺死得希奇,遂不強其受②未逾月,冶廑亦病亡。
可憐周、冶二人,止為貪圖卿位,于此不義之事,未享一日榮華,徒取千年唾罵,豈不愚哉!衛侯以甯俞有保護之功,欲用為上卿。
俞讓于孔達。
乃以達為上卿,甯俞為亞卿。
達為衛侯畫策,将咺瑕之死,悉推在已死周歂、冶廑二人身上,遣使往謝晉侯。
晉侯亦付之不問。
時周襄王十二年,晉兵已休息歲餘。
文公一日坐朝,謂群臣曰:“鄭人不禮之仇未報,今又背晉款楚。
吾欲合諸侯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