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周襄王河陽受觐衛元咺公館對獄

關燈
不往,是益罪也,晉讨必至矣。

    ”成公乃行。

    甯俞與鍼莊子、士榮三人相從。

    比至溫邑,文公不許相見,以兵守之。

    惟許人終于負固,不奉晉命,總計晉、齊、宋、魯、蔡、秦、鄭、陳、邾、莒,共是十國,先于溫地叙會。

    不一日,周襄王駕到,晉文公率衆諸侯迎至新宮駐跸。

    上前起居,再拜稽首。

    次日五鼓,十路諸侯,冠裳佩玉,整整齊齊,舞蹈①揚塵,锵锵濟濟。

    方物②有貢,各伸地主之儀;就位惟恭,争睹天顔之喜。

    這一朝,比踐土更加嚴肅。

    有詩為證: 衣冠濟濟集河陽,争睹雲車降上方。

     虎拜朝天鳴素節,龍顔垂地沐恩光。

     酆宮勝事空前代,郏鄏虛名慨下堂。

     雖則緻王非正典,托言巡狩亦何妨? 朝禮既畢,晉文公将衛叔武冤情,訴于襄王,遂請王子虎同決其獄。

    襄王許之。

    文公邀子虎至于公館,賓主叙坐。

    使人以王命呼衛侯。

    衛侯囚服而至。

    衛大夫元咺亦到。

    子虎曰:“君臣不便對理,可以代之。

    ”乃停衛侯于庑下。

    甯俞侍衛侯之側,寸步不離。

    糒莊子代衛侯,與元咺對理;士榮攝治獄之官,質正其事。

    元咺口如懸河,将衛侯自出奔襄牛起首,如何囑咐太叔守國,以後如何先殺元角,次殺太叔,備細鋪叙出來。

    鍼莊子曰:“此皆歂犬讒谮之言,以緻衛君誤聽,不全繇衛君之事。

    ”元咺曰:“歂犬初與咺言,要擁立太叔。

    咺若從之,君豈得複入?隻為咺仰體太叔一愛一兄之心,所以拒歂犬之請,不意彼反肆離間。

    衛君若無猜忌太叔之意,歂犬之谮,何由而入?咺遣兒子角,往從吾君,正是自明心迹,本是一一團一美意,乃無辜被殺。

    就他殺吾子角之心,便是殺太叔之心了。

    ”士榮折之曰:“汝挾殺子之怨,非為太叔也。

    ”元咺曰:“咺常言:‘殺子私怨,守國大事。

    ’咺雖不肖,不敢以私怨而廢大事。

    當日太叔作書緻晉,求複其兄,此書稿出于咺手。

    若咺挾怨,豈肯如此?隻道吾君一時之誤,還指望他悔心之萌,不意又累太叔受此大枉。

    ”士榮又曰:“太叔無篡位之情,吾君亦已諒之。

    誤遭歂犬之手,非出君意。

    ”元咺曰:“君既知太叔無篡位之情,從前歂犬所言,都是虛謬,便當加罪;如何又聽他先期而行?比及入國,又用為前驅,明明是假手歂犬,難言不知。

    ”鍼莊子低首不出一語。

    士榮又折之曰:“太叔雖受枉殺,然太叔臣也,衛侯君也。

    古來人臣,被君枉殺者,不可勝計。

    況衛侯已誅歂犬,又于太叔加禮厚葬,賞罰分明,尚有何罪?”元咺曰:“昔者桀枉殺關龍逢,湯放之。

    纣枉殺比幹,武王伐之。

    湯與武王,并為桀、纣之臣子,目擊忠良受枉,遂興義旅,誅其君而吊其民。

    況太叔同氣,又有守國之功,非龍逢、比幹之比。

    衛不過侯封,上制于天王,下制于方伯,又非桀、纣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之比。

    安得雲無罪乎?”士榮語塞,又轉口曰:“衛君固然不是,汝為其臣,既然忠心為君,如何君一入國,汝便出奔?不朝不賀,是何道理?”元咺曰:“咺奉太叔守國,實出君命;君且不能容太叔,能容咺乎?咺之逃,非貪生怕死,實欲為太叔伸不白之冤耳!” 晉文公在座,謂子虎曰:“觀士榮、元咺往複數端,種種皆是元咺的理長。

    衛、鄭乃天子之臣,不敢擅決,可先将衛臣行刑。

    ”喝教左右:“凡相從衛君者,盡加誅戮。

    ”子虎曰:“吾聞甯俞,衛之賢大夫,其調停于兄弟君臣之間,大費苦心,無如衛君不聽何?且此獄與甯俞無幹,不可累之。

    士榮攝為士師,斷獄不明,合當首坐。

    鍼莊子不發一言,自知理曲,可從末減。

    惟君侯鑒裁!”文公依其言,乃将士榮斬首,鍼莊子刖足,甯俞姑赦不問。

     衛侯上了檻車,文公同子虎帶了衛侯,來見襄王,備陳衛家君臣兩造獄詞:“如此冤情,若不誅衛鄭,天理不容,人心不服。

    乞命司寇行刑,以彰天罰!”襄王曰:“叔父之斷獄明矣;雖然,不可以訓。

    朕聞:‘《周官》設兩造以訊平民,惟君臣無獄,父子無獄。

    ’若臣與君訟,是無上下也。

    又加勝焉,為臣而誅君,為逆已其!朕恐其無以彰罰,而适以教逆也。

    朕亦何私于衛哉?”文公惶恐謝曰:“重耳見不及此。

    既天王不加誅,當檻送京師,以聽裁決。

    ”文公仍帶衛侯,回至公館,使軍士看守如初。

    一面打發元咺歸衛,聽其别立賢君,以代衛鄭之位。

    元咺至也,與群臣計議,詭言:“衛侯已定大辟①,今奉王命,選立賢君。

    ”群臣共舉一人,乃是叔武之弟名适,字子瑕,為人仁厚。

    元咺曰:“立此人,正合‘兄終弟及’之禮。

    ”乃奉公子瑕即位。

    元咺相之。

    司馬瞞、孫炎、周歂、冶廑一班文武相助。

    衛國粗定。

    畢竟衛事如何結束,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虎贲:勇士。

     ①缵:繼承。

     ②緒:功業。

     ①泯:滅。

     ②引領:擡頭。

     ③高義:正義行動。

     ①除:修治。

     ①忮:恨。

     ①景從:響應。

     ②亵:受辱。

     ①已:停止。

     ②巡狩:巡守,巡視。

     ①舞蹈:拜見天子的動作。

     ②方物:土産。

     ①大辟: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