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周襄王河陽受觐衛元咺公館對獄
關燈
小
中
大
城報信,吾當奉迎。
”甯才轉身時,歂犬前驅已至,言:“衛侯隻在後面。
”長癏急整車從,迎将上去。
歂犬先入城去了。
時叔武方親督輿隸,掃除宮室,就便在庭中沐發。
聞甯俞報言:“君至。
”且驚且喜,倉卒之間,正欲問先期之故,忽聞前驅車馬之一聲,認是衛侯已到,心中喜極。
發尚未幹,等不得挽髻,急将一手握發,疾趨而出,正撞了歂犬。
歂犬恐留下叔武,恐其兄弟相逢,叙出前因。
遠遠望見叔武到來,遂彎弓搭箭,飕的發去,射個正好。
叔武被箭中心窩,望後便倒。
甯俞急忙上前扶救,已無及矣。
哀哉!元咺聞叔武被殺,吃了一驚,大罵:“無道昏君!枉殺無辜,天理豈能容汝?吾當投訴晉侯,看你坐一位可穩?”痛哭了一場,急忙逃奔晉國去了。
髯翁有詩雲: 堅心守國為君兄,弓矢無情害有情。
不是衛侯多忌忮①,前驅安敢擅加兵? 卻說成公至城下,見長癏來迎,叩其來意。
長癏述叔武吩咐之語,早來早入,晚來晚入。
衛侯歎曰:“吾弟果無他意也!”比及入城,隻見甯俞帶淚而來,言:“叔武喜主公之至,不等沐完,握發出迎。
誰知枉被前驅所殺,使臣失信于國人,臣該萬死!”衛侯面有慚色,答曰:“寡人已知夷叔之冤矣!卿勿複言。
”趨車入朝,百官尚未知覺。
一路迎谒,先後不齊。
甯俞引衛侯視叔武之一屍一,兩目睜開如生。
衛侯枕其頭于膝上,不覺失聲大哭,以手撫之曰:“夷叔,夷叔!我因爾歸,爾為我死!哀哉痛哉!”隻見一屍一目閃爍有光,漸漸而瞑。
甯俞曰:“不殺前驅,何以謝太叔之靈?”衛侯即命拘之。
時歂犬謀欲逃遁,被甯俞遣人擒至。
歂犬曰:“臣殺太叔,亦為君也!”衛侯大怒曰:“汝謗毀吾弟,擅殺無辜,今又歸罪于寡人。
”命左右将歂犬斬首号令。
吩咐以君禮厚葬叔武。
國人初時,聞叔武被殺,議論哄然,及聞誅歂犬,葬叔武,群心始定。
話分兩頭。
再說衛大夫元咺,逃奔晉國,見了晉文公,伏地大哭,訴說衛侯疑忌叔武,故遣前驅射殺之事。
說了又哭,哭了又說。
說得晉文公發惱起來,把幾句好話,安慰了元咺,留在館驿。
因大集群君臣問曰:“寡人賴諸卿之力,一戰勝楚。
踐土之會,天子下勞,諸侯景從①。
伯業之盛,竊比齊桓。
奈秦人不赴約,許人不會朝。
鄭雖受盟,尚懷疑貳之心。
衛方複國,擅殺受盟之弟。
若不再申約誓,嚴行誅讨,諸侯雖合必離,諸卿計将安出?”先轸進曰:“征會讨貳,伯主之職。
臣請厲兵秣馬,以待君命。
”狐偃曰:“不然。
伯主所以行乎諸侯者,莫不挾天子之威。
今天子下勞,而君之觐禮未修,我實有缺,何以服人?為君計,莫若以朝王為名,号召諸侯,視其不至者,以天子之命臨之。
朝王,大禮也。
讨慢王之罪,大名也。
行大禮而舉大名,又大業也。
君其圖之!”趙衰曰:“子犯之言甚善。
然以臣愚見,恐入朝之舉,未必遂也。
”文公曰:“何為不遂?”趙衰曰:“朝觐之禮,不行久矣。
以晉之強,五合六聚,以臨京師,所過之地,誰不震驚?臣懼天子之疑君而謝君也。
謝而不受,君之威亵②矣。
莫若緻王于溫,而率諸侯以見之。
君臣無猜,其便一也。
諸侯不勞,其便二也。
溫有叔帶之新宮,不煩造作,其便三也。
”文公曰:“王可緻乎?”趙衰曰:“王喜于親晉,而樂于受朝,何為不可?臣請為君使于周,而商入朝之事,度天子之計,亦必出此。
” 文公大悅,乃命趙衰如周,谒見周襄王,稽首再拜,奏言:“寡君重耳,感天王下勞錫命之恩,欲率諸侯至京師,修朝觐之禮,伏乞聖鑒!”襄王癐然。
命趙衰就使館安歇。
即召王子虎計議,言:“晉侯擁衆入朝,其心不測,何以辭之?”子虎對曰:“臣請面見晉使而探其意,可辭則辭。
”子虎辭了襄王,到館驿見了趙衰,叙起入朝之事。
子虎曰:“晉侯倡率諸姬,尊獎天子,舉累朝廢墜之曠典,誠王室之大幸也!但列國鱗集,行李充塞,車徒衆盛,士民目未經見,妄加猜度,訛言易起,或相譏讪,反負晉侯一片忠一愛一之意,不如已①之。
”趙衰曰:“寡君思見天子,實出至誠。
下臣行日,已傳檄各國,相會于溫邑取齊。
若廢而不一舉,是以王事為戲也。
下臣不敢複命。
”子虎曰:“然則奈何?”趙衰曰:“下臣有策于此,但不敢言耳。
”子虎曰:“子餘有何良策?敢不如命!”趙衰曰:“古者,天子有時巡之典,省方觀民。
況溫亦畿内故地也。
天子若以巡狩②為名,駕臨河陽,寡君因率諸侯以展觐。
上不失王室尊嚴之體,下不負寡君忠敬之誠。
未知可否?”子虎曰:“子餘之策,誠為兩便。
虎即當轉達天子。
”子虎入朝,述其語于襄王。
襄王大喜。
約于冬十月之吉,駕幸河陽。
趙衰回複晉侯。
晉文公以朝王之舉,播告諸侯,俱約冬十月朔,于溫地取齊。
至期,齊昭公潘,宋成公王臣,魯僖公申,蔡莊公甲午,秦穆公任好,鄭文公捷,陸續俱到。
秦穆公言:“前此踐土之會,因憚路遠後期,是以不果。
今番願從諸侯之後。
”晉文公稱謝。
時陳穆公款新卒,子共公朔新立,畏晉之威,墨衰而至。
邾、莒小一柄一,無不畢集。
衛侯鄭自知有罪,意不欲往。
甯俞谏曰:“若
”甯才轉身時,歂犬前驅已至,言:“衛侯隻在後面。
”長癏急整車從,迎将上去。
歂犬先入城去了。
時叔武方親督輿隸,掃除宮室,就便在庭中沐發。
聞甯俞報言:“君至。
”且驚且喜,倉卒之間,正欲問先期之故,忽聞前驅車馬之一聲,認是衛侯已到,心中喜極。
發尚未幹,等不得挽髻,急将一手握發,疾趨而出,正撞了歂犬。
歂犬恐留下叔武,恐其兄弟相逢,叙出前因。
遠遠望見叔武到來,遂彎弓搭箭,飕的發去,射個正好。
叔武被箭中心窩,望後便倒。
甯俞急忙上前扶救,已無及矣。
哀哉!元咺聞叔武被殺,吃了一驚,大罵:“無道昏君!枉殺無辜,天理豈能容汝?吾當投訴晉侯,看你坐一位可穩?”痛哭了一場,急忙逃奔晉國去了。
髯翁有詩雲: 堅心守國為君兄,弓矢無情害有情。
不是衛侯多忌忮①,前驅安敢擅加兵? 卻說成公至城下,見長癏來迎,叩其來意。
長癏述叔武吩咐之語,早來早入,晚來晚入。
衛侯歎曰:“吾弟果無他意也!”比及入城,隻見甯俞帶淚而來,言:“叔武喜主公之至,不等沐完,握發出迎。
誰知枉被前驅所殺,使臣失信于國人,臣該萬死!”衛侯面有慚色,答曰:“寡人已知夷叔之冤矣!卿勿複言。
”趨車入朝,百官尚未知覺。
一路迎谒,先後不齊。
甯俞引衛侯視叔武之一屍一,兩目睜開如生。
衛侯枕其頭于膝上,不覺失聲大哭,以手撫之曰:“夷叔,夷叔!我因爾歸,爾為我死!哀哉痛哉!”隻見一屍一目閃爍有光,漸漸而瞑。
甯俞曰:“不殺前驅,何以謝太叔之靈?”衛侯即命拘之。
時歂犬謀欲逃遁,被甯俞遣人擒至。
歂犬曰:“臣殺太叔,亦為君也!”衛侯大怒曰:“汝謗毀吾弟,擅殺無辜,今又歸罪于寡人。
”命左右将歂犬斬首号令。
吩咐以君禮厚葬叔武。
國人初時,聞叔武被殺,議論哄然,及聞誅歂犬,葬叔武,群心始定。
話分兩頭。
再說衛大夫元咺,逃奔晉國,見了晉文公,伏地大哭,訴說衛侯疑忌叔武,故遣前驅射殺之事。
說了又哭,哭了又說。
說得晉文公發惱起來,把幾句好話,安慰了元咺,留在館驿。
因大集群君臣問曰:“寡人賴諸卿之力,一戰勝楚。
踐土之會,天子下勞,諸侯景從①。
伯業之盛,竊比齊桓。
奈秦人不赴約,許人不會朝。
鄭雖受盟,尚懷疑貳之心。
衛方複國,擅殺受盟之弟。
若不再申約誓,嚴行誅讨,諸侯雖合必離,諸卿計将安出?”先轸進曰:“征會讨貳,伯主之職。
臣請厲兵秣馬,以待君命。
”狐偃曰:“不然。
伯主所以行乎諸侯者,莫不挾天子之威。
今天子下勞,而君之觐禮未修,我實有缺,何以服人?為君計,莫若以朝王為名,号召諸侯,視其不至者,以天子之命臨之。
朝王,大禮也。
讨慢王之罪,大名也。
行大禮而舉大名,又大業也。
君其圖之!”趙衰曰:“子犯之言甚善。
然以臣愚見,恐入朝之舉,未必遂也。
”文公曰:“何為不遂?”趙衰曰:“朝觐之禮,不行久矣。
以晉之強,五合六聚,以臨京師,所過之地,誰不震驚?臣懼天子之疑君而謝君也。
謝而不受,君之威亵②矣。
莫若緻王于溫,而率諸侯以見之。
君臣無猜,其便一也。
諸侯不勞,其便二也。
溫有叔帶之新宮,不煩造作,其便三也。
”文公曰:“王可緻乎?”趙衰曰:“王喜于親晉,而樂于受朝,何為不可?臣請為君使于周,而商入朝之事,度天子之計,亦必出此。
” 文公大悅,乃命趙衰如周,谒見周襄王,稽首再拜,奏言:“寡君重耳,感天王下勞錫命之恩,欲率諸侯至京師,修朝觐之禮,伏乞聖鑒!”襄王癐然。
命趙衰就使館安歇。
即召王子虎計議,言:“晉侯擁衆入朝,其心不測,何以辭之?”子虎對曰:“臣請面見晉使而探其意,可辭則辭。
”子虎辭了襄王,到館驿見了趙衰,叙起入朝之事。
子虎曰:“晉侯倡率諸姬,尊獎天子,舉累朝廢墜之曠典,誠王室之大幸也!但列國鱗集,行李充塞,車徒衆盛,士民目未經見,妄加猜度,訛言易起,或相譏讪,反負晉侯一片忠一愛一之意,不如已①之。
”趙衰曰:“寡君思見天子,實出至誠。
下臣行日,已傳檄各國,相會于溫邑取齊。
若廢而不一舉,是以王事為戲也。
下臣不敢複命。
”子虎曰:“然則奈何?”趙衰曰:“下臣有策于此,但不敢言耳。
”子虎曰:“子餘有何良策?敢不如命!”趙衰曰:“古者,天子有時巡之典,省方觀民。
況溫亦畿内故地也。
天子若以巡狩②為名,駕臨河陽,寡君因率諸侯以展觐。
上不失王室尊嚴之體,下不負寡君忠敬之誠。
未知可否?”子虎曰:“子餘之策,誠為兩便。
虎即當轉達天子。
”子虎入朝,述其語于襄王。
襄王大喜。
約于冬十月之吉,駕幸河陽。
趙衰回複晉侯。
晉文公以朝王之舉,播告諸侯,俱約冬十月朔,于溫地取齊。
至期,齊昭公潘,宋成公王臣,魯僖公申,蔡莊公甲午,秦穆公任好,鄭文公捷,陸續俱到。
秦穆公言:“前此踐土之會,因憚路遠後期,是以不果。
今番願從諸侯之後。
”晉文公稱謝。
時陳穆公款新卒,子共公朔新立,畏晉之威,墨衰而至。
邾、莒小一柄一,無不畢集。
衛侯鄭自知有罪,意不欲往。
甯俞谏曰:“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