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書評:從一個方面看史記

關燈
讀完了整本史記,不禁讓我感歎:這樣壯麗的3000年曆史在這樣一位史官筆下分明在向我們講述着一個個故事,它們有的成為了千百年來的佳話,有的讓人至今想來也覺得遺憾,有的故事讓我們熱血沸騰,有的故事讓我們潸然淚下&hellip&hellip這樣的故事數也數不過來,但是也許司馬遷本人也沒有想到,這本史記在幾千年以後依然為廣大人民所喜一愛一。

     史記的優點無需我再過多枚舉,因為真實就是力量,史記的真實是一直受人稱道的,也是我們尊重的地方。

    &ldquo不虛實,不隠惡&rdquo,這樣的做法何其簡單卻又何其難也!皇帝不高興,可他就是不買帳,就要為那些有冤屈的人說上幾句話! 好了,言歸正傳,在史記的衆多文章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酷吏列傳》,下面我從這一個角度來看史記。

     提到酷吏兩個字,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請君入甕的典故。

    在大多數人眼中,他們似乎隻會對&ldquo犯人&rdquo嚴刑拷打,且不說是真犯罪或是有嫌疑,反正隻要是到了他們手裡就沒有不是罪犯的。

    他們總會想出各種令人一毛一骨悚然的酷刑&hellip&hellip總之,在我們心中他們可不是什麼好人,是朝廷的走狗,隻會巴結上司,對百姓殘忍,然而當我讀了《史記》的酷吏列傳後卻改變了這種看法。

     在《酷吏列傳》中,司馬遷用最多的筆墨介紹了張湯。

    小時候,他家裡老鼠偷去了肉,他父親回來後鞭打了張湯。

    張湯于是把老鼠抓住,拿出剩肉像審案一樣定案,将老鼠分一屍一,還寫了判決辭,連他父親也對判決辭的老練的語言感到震驚。

    從這時起他就開始了一生與法律相伴的人生旅程。

     張湯制定了嚴苛的法律約束官吏,審案也很有能力。

    但是有人說他善于鑽營,漢武帝推崇儒術,他就根據《尚書》、《春秋》修改法律,有一些案子他會先試探漢武帝的意思再做判決。

    不過,在這之中有一個細節我要非常突出地寫出來: 如果所審之人是皇帝要加罪的,他就交給嚴酷的人去辦;如果是皇帝要寬恕的,就交給執法輕而公平的人去辦;如果處理的是豪強,則一定玩一弄法律條文,巧妙地進行誣陷;如果是平民百姓和瘦弱的人,則常常向皇帝口頭陳述,雖然按律應判刑,但請皇上明察秋毫,于是皇上往往寬恕他所說的人。

    這最後一點給我的觸一動很深,原來他也是照顧平民百姓的,他向上鑽營不是為了欺壓百姓,而是要更好地讓法律運行起來。

     但是,他的處境的确很尴尬,他在官一場樹敵很多,一旦皇上聽信了讒言而懷疑他,等待他的隻有死亡。

     張湯為官清廉,潔身自好。

    然而卻得罪了丞相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