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俠列傳第六十四

關燈
于象北道的姚氏,西道的一些姓杜的,南道的仇景,東道的趙他、羽公子,南陽趙調之流,這些都是處在民間的盜跖罷了,哪裡值得一提呢!這都是從前朱家那樣的人引以為恥的。

     太史公說:“我看郭解,狀貌趕不上中等人材,語言也無可取的地方。

    但是天下的人們,無論是賢人還是不肖之人,無論是認識他還是不認識他,都仰慕他的名聲,談論遊俠的都标榜郭解以提高自己的名聲。

    諺語說:‘人可用光榮的名聲作容貌,難道會有窮盡的時候嗎?’唉,可惜呀!” 【原文】【注解】 韓子曰①:“儒以文亂法②,而俠以武犯禁③。

    ”二者皆譏,而學士多稱于世雲④。

    至如以術取宰相卿大夫⑤,輔翼其世主⑥,功名俱著于春秋,固無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憲,闾巷人也⑦,讀書懷獨行君子之德⑧,義不苟合當世,當世亦笑之。

    故季次、原憲終身空室蓬戶⑨,褐衣疏食不厭⑩。

    死而已四百餘年,而弟子志之不倦(11)。

    今遊俠,其行雖不軌于正義(12),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13),已諾必誠,不一愛一其軀,赴士之厄困。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14),羞伐其德(15),蓋亦有足多者焉(16)。

     且緩急(17),人之所時有也。

    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18),伊尹負于鼎俎(19),傅說匿于傅險(20),呂尚困于棘津(21),夷吾桎梏(22);百裡飯牛(23),仲尼畏匡(24),菜色陳、蔡(25)。

    此皆學士所謂有道仁人也,猶然遭此菑(26),況以中材而涉亂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勝道哉! 鄙人有言曰(27):“何知仁義,已飨其利者為有德(28)。

    ”故伯夷醜周(29),餓死首陽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貶王(30);跖、?暴戾(31),其徒誦義無窮(32)。

    由此觀之,“竊鈎者誅,竊國者侯,侯之門仁義存”(33),非虛言也。

     ①韓子:即韓非。

    所引文字見《韓非子·五蠹》。

    ②儒:儒家學派。

    此指儒生。

    文:指儒家經典,如《詩》《書》之類。

    亂法:破壞法度。

    ③俠:遊俠者。

    武:勇武的行為。

    禁:禁令。

    ④二者:指儒、俠。

    譏:非難。

    學士:指儒生。

    稱:被人稱揚。

    ⑤術:方法。

    此處實指權術。

    ⑥輔翼:輔助。

    世主:當代的天子。

    ⑦季次:即公皙哀,孔子的學生。

    原憲:即子思,孔子的學生。

    闾巷人:即平民百姓。

    ⑧懷:懷抱。

    獨行:特異之行,不同凡俗的一操一節。

    ⑨空室:室内空空,極言貧窮。

    蓬戶:蓬蒿所編成的門,極言家貧。

    按《莊子·讓王》記原憲之貧窮曰:“原憲居魯,環堵之宮,茨以生草,蓬戶不完,桑以為樞而甕牖,二室,褐以為塞,上漏下濕,匡坐而弦歌。

    ”⑩褐衣:粗布上衣。

    疏食:粗糙低劣的飯食。

    厭:通“餍”,足。

    (11)志:懷念。

    (12)軌:車軌。

    “不軌”猶言“不合”。

    正義:指當時的道德準則和法律。

    (13)果:堅定而不動搖。

    (14)矜:自我誇耀。

    (15)伐:誇耀。

    (16)多:稱贊。

    (17)緩急:複詞偏義,急迫。

    (18)窘:困迫。

    井廪:水井和倉廪。

    按《孟子·萬章》及本書卷《五章本紀》皆言舜未稱帝時,多次遭其父與弟的迫害,舜修倉廪,其父瞽瞍撤梯燒倉,欲将他燒死。

    後又讓舜淘井,舜入井其父與弟象把井填死,欲活埋舜。

    但舜大難不死,皆逃脫。

    (19)伊尹:商湯賢臣。

    負:背。

    鼎:古炊具,如今之飯鍋。

    俎(zǔ,祖):切肉的案闆。

    按《孟子·萬章》與本書卷三《殷本紀》說:伊尹曾尋機當了商湯的廚師,以烹調之理暗示為政之理,深得湯的賞識,被重用,建立大功。

    (20)傅險:又作“傅岩”,地名。

    據卷三《殷本紀》記載,傅說本為在傅岩服苦役的犯人,後被武丁發現,委以重任,使商代大治。

    參見《呂氏春秋·求人》(21)棘津:古代河水名。

    據《正義》引《尉缭子》說,姜尚年七十還未得志,隻能在棘津做販賣飲食的小販。

    其人其事詳見卷三十《齊太公世家》。

    (22)夷吾:即管仲。

    桎(zhì,至)梏(gù,固):古代刑具,即腳鐐與手一铐。

    卷六十二《管晏列傳》記載,管仲原為公子糾之臣,公子糾在與公子小白(桓公)争君位的鬥争中失敗,逃往魯國,桓公讓魯殺公子糾,将管仲縛押至齊。

    “桎梏”雲青,當指此事。

    (23)百裡:即百裡奚。

    飯牛:喂牛。

    按《孟子·萬章》、《管子·小問》、《鹽鐵論》等書皆言百裡奚早年曾自賣為奴,替一人喂牛,尋找機會,取得秦穆公的信任。

    (24)仲尼:即孔子。

    據卷四十七《孔子世家》雲,孔子周遊列國,從衛國到陳國,路過衛國的匡地時,匡人見他貌似匡人憎恨的陽虎,便将他圍困起來,幾乎把他害死。

    畏:在這裡有拘囚的意思。

    按《荀子·賦篇》有“孔子拘匡”之句(25)菜色:指饑餓的容顔。

    陳:陳國。

    蔡:蔡國。

    按據卷四十七《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周遊列國,路過陳、蔡兩國,途中無糧可吃,被餓得面黃肌瘦。

    (26)猶然:尚且。

    菑:同“災”。

    (27)鄙人:指普通的平民百姓。

    鄙:淺陋。

    (28)飨:享受。

    (29)伯夷:殷末名士。

    據卷六十一《伯夷列傳》記載,他認為周武王伐纣是以暴易暴,故反對周伐纣,隐居在首陽山。

    周建立後,認為吃周的糧食是可恥的,故餓死于首陽山。

    醜:認為可恥。

    (30)文、武:指周文王與周武王。

    不以:不因為。

    貶王:損害王者的聲譽。

    (31)暴戾:兇暴殘忍。

    (32)誦義:稱贊道義。

    (33)竊鈎者:竊取衣帶鈎的人。

    此指小偷。

    按以下三句出自《莊子·胠箧》篇。

    竊國者:指最高統治者。

     今拘學或抱咫尺之義①,久孤于世,豈若卑論侪俗②,與世沉浮而取榮名哉③!而布衣之徒④,設取予然諾⑤,千裡誦義⑥,為死不顧世,此亦有所長,非苟而已也。

    故士窮窘而得委命⑦,此豈非人之所謂賢豪間者邪⑧?誠使鄉曲之俠⑨,予季次、原憲比權量力⑩,效功于當世(11),不同日而論矣。

    要以功見言信(12),俠客之義又曷可少哉! 古布衣之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