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将軍骠騎列傳第五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方。
回來以後,他領兵去攻打昆明,沒有功勞,被收回官印罷了官。
将軍荀彘是太原郡廣武人。
他以善于駕車的本領求見皇上,被任命為侍中,又當了校尉,屢次随從大将軍衛青打匈奴。
在元封三年(前108)時,他當了左将軍,領兵攻打朝鮮,沒有功勞。
因為捕樓船将軍楊仆犯了罪,他被處死。
總計骠騎将軍霍去病輩六次出擊匈奴,其中四次出擊是以将軍的身份,共斬獲匈奴兵士十一萬多人。
待渾邪王率幾百萬人投降後,于是開拓了河西和酒泉等地,使西部地區匈奴侵擾的活動愈益減少。
他被四次加封,共食邑一萬五千一百戶。
他的校尉因有功被封侯的共有六人,以後成為将軍的有兩人。
将軍路博德是平州人。
他以右北平太守的身份跟随骠騎将軍打匈奴有功,被封為符離侯。
骠騎将軍霍去病死後,路博德以衛尉的身份當了伏波将軍,讨伐并打敗南越,朝廷給予加封。
這以後他因犯法而失掉侯爵。
後來,他當了強一弩一都尉,駐軍居延,直到死去。
将軍趙破奴原來是九原人,曾經逃到匈奴,後來又回歸漢朝,當了骠騎将軍霍去病的司馬。
他領兵從北地出擊匈奴,時常有功軍,被封為從骠侯。
後來他犯了助祭金成色不足分量不夠的罪行而失掉侯爵。
一年後,他當了匈河将軍,攻打匈奴直到匈河水,沒有戰功。
過了兩年,他攻打并俘虜了樓蘭王,又被封為浞野侯。
六年後,他當了浚稽将軍,率領兩萬騎兵攻打匈奴左賢王,左賢王同他交戰,用八萬騎兵圍困了趙破奴,趙破奴被敵人所活捉,他的軍隊全部覆滅。
他在匈奴住了十年,又同他的長子安國逃回漢朝。
後來,他因為犯了巫蠱罪,被滅族。
自從衛氏興起,大将軍衛青首先被封侯,後來他的子孫有五人被封侯。
總共經曆了二十四年,而五個侯爵全被剝奪,衛氏沒有人再被封侯。
太史公說:蘇建曾對我說:“我曾經責備大将軍衛青極尊貴,而全國的賢士大夫卻不稱贊他,希望将軍能夠效法古代那些招選賢人的名将,努力去做吧。
大将軍拒絕說:‘自從魏其侯窦嬰和武安侯田蚡厚待賓客,天下之人常切齒痛恨。
那親近和安一撫士大夫,招選賢才,廢除不肖者的事,是國君的權一柄一。
當大臣的隻須遵守法度幹好本職的工作,何必參與招選賢士的事呢?’”骠騎将軍霍去病也仿效這種想法,他們當将軍的做法就是這樣。
【原文】【注解】 大将軍衛青者,平陽人也。
其父鄭季,為吏,給事平陽侯家①,與侯妾衛媪通②,生青。
青同母兄衛長子,而姊衛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天子③,故冒姓為衛氏④。
字仲卿。
長子更字長君⑤。
長君母号為衛媪。
媪長女衛孺,次女少兒,次女即子夫。
後子夫男弟步、廣皆冒衛氏。
青為侯家人,少時歸其父,其父使牧羊。
先母一之子皆奴畜之⑥,不以為兄弟數⑦。
青嘗從入至甘泉居室⑧,有一鉗徒相青曰:“貴人也,官至封侯。
”青笑曰:“人奴之生,得毋笞罵即足矣⑩,安得封侯事乎!” 青壯,為侯家騎(11),從平陽主。
建元二年春(12),青姊子夫得入宮幸上(13)。
皇後,堂邑大長公主女也(14),無子,妒。
大長公主聞衛子夫幸,有身(15),妒之,乃使人捕青。
青時給事建章(16),未知名。
大長公主執囚青,欲殺之。
其友騎郎公孫敖與壯士往篡取之(17),以故得不死。
上聞,乃召青為建章監,侍中。
及同母昆弟貴(18),賞賜數日間累千金。
孺為太仆公孫賀妻。
少兒故與陳掌通(19),上召貴掌(20)。
公孫敖由此益貴。
子夫為夫人。
青為大中大夫。
①給事:供職。
平陽侯:指曹壽。
②通:通一奸一。
③據卷四十九《外戚世家》載,衛子夫原為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家的“讴者”即歌女,一次武帝到平陽公主家,所有侍奉他的美人,他都不喜歡,唯獨喜歡上作為“讴者”的衛子夫。
衛子夫侍武帝更衣,于是在衣車中得幸。
入宮,有一寵一,以生戾太子劉據立為皇後。
④冒:冒充,假冒。
衛青生父為鄭季,當姓鄭,以其為私生子,因依母姓,故曰冒。
⑤更:改換。
字:表字。
⑥先母:指鄭季前夫人。
奴畜之:把衛青當做奴仆來養育。
⑦數:數目。
⑧甘泉:宮名。
居室:即“保宮”,是囚禁犯法官員和其家屬的拘留所。
一說官署名,漢有甘泉居室令丞之官。
⑨鉗徒:受鉗刑的犯人。
鉗刑是用鐵圈系頸的刑罪。
相青:給衛青相面。
⑩毋:通“無”不。
(11)騎:騎士。
(12)建元二年:即公元前一三九年。
建元,漢武帝第一個年号(前140-前135)。
(13)幸上:被皇上一寵一愛一。
(14)堂邑大長公主:即漢文帝長女,武帝姑母劉嫖,因嫁堂邑侯陳午,故名堂邑大長公主。
漢代稱皇帝的姑母為大長公主。
劉嫖之女即武帝元配夫人陳阿一嬌,後被廢。
(15)有身:通“有娠”,身懷有孕。
(16)建章:宮名。
(17)篡取:搶奪。
(18)昆弟:兄弟。
(19)故:從前。
(20)貴掌:使陳掌顯貴。
元光五年①,青為車騎将軍,擊匈奴,出上谷;太仆公孫賀為輕車将軍,出雲中;大中大夫公孫敖為騎将軍,出代郡;衛尉李廣為骁騎将軍,出雁門:軍各萬騎。
青至茏城,斬首虜數百②。
騎将軍敖亡七千騎,衛尉李廣為虜所得,得脫歸:皆當斬③,贖為庶人。
賀亦無功。
元朔元年春④,衛夫人有男,立為皇後。
其秋,青為車騎将軍,出雁門,三萬騎擊匈奴,斬首虜數千人。
明年,匈奴入殺遼西太守,虜略漁陽二千餘人⑤,敗韓将軍軍⑥。
漢令将軍李息擊之,出代;令車騎将軍青出雲中以西至高阙。
遂略河南地⑦,至于隴西,捕首虜數千,畜數十萬,走白羊、樓煩王⑧。
遂以河南地為朔方郡。
以三千八百戶封青為長平侯。
青校尉蘇建有功,以一千一百戶封建為平陵侯。
使建築朔方城。
青校尉張次公有功,封為岸頭侯。
天子曰:“匈奴逆天理,亂人倫,暴長虐老,以盜竊為務,行詐諸蠻夷,造謀藉兵⑨,數為邊害,故興師遣将,以征厥罪⑩。
《詩》不雲乎(11),‘薄伐?狁(12),至于太原’;‘出車彭彭’(13),城彼朔方’(14)。
”今車騎将軍青度西河至高阙(14),獲首虜二千三百級(16),車辎畜産畢收為鹵(17),已封為列侯,遂西定河南地,按榆谿舊塞(18),絕梓領(19),梁北河(20),讨薄泥(21),破符離(22),斬輕銳之卒,捕伏聽者三千七十一級(23),執訊獲醜(24),驅馬牛羊百有餘萬,全甲兵而還(25),益封青三千戶(26)。
”其明年,匈奴入殺代郡太守友(27),入略雁門千餘人(28)。
其明年(29),匈奴大入代、定襄、上郡,殺略漢數千人。
①元光五年:即公元前一三○年。
元光,漢武帝第二個年号(前134-前129)。
關于衛青等人這次出擊匈奴的時間,《史記》、《漢書》的有關紀傳,記述并不一緻。
參見卷一百十《匈奴列傳》“自馬邑軍後五年之秋”段注①。
②斬首虜:斬殺敵人。
虜,指匈奴。
③當:判罪。
④元朔:漢武帝第三個年号(前128-前123)。
⑤虜略:擄掠。
⑥韓将軍:指韓安國。
⑦略:攻取。
⑧走:逃跑。
這裡指趕跑,使逃跑。
⑨造謀:策劃陰謀。
藉兵:仗恃武力。
⑩厥:其,指匈奴。
(11)《詩》:指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這裡的引文,前兩句出自《詩經·小雅·六月》,後兩句出自《詩經·小雅·出車》。
(12)薄:語首助詞,無實義。
按《六月》歌頌周宣王北伐?狁(xiǎnyǔn,顯允)即秦漢以來的匈奴之事。
(13)彭彭:通“??奔行的樣子,一說“馬行盛貌”(《廣韻》)。
(14)城:築城。
朔方:北方。
按《出車》也寫宣王北伐?狁之事。
武帝引這兩首詩為自己出擊匈奴尋找根據。
(15)度:通“渡”。
(16)級:首級,人頭。
(17)辎:辎重。
鹵:通“擄”,此指繳獲的戰利品。
(18)按:巡行。
榆谿:塞名。
(19)絕:橫過。
梓領:通“梓嶺”,山名。
一說塞名。
(20)梁:橋,此處用為動詞,架橋。
北河:此與上文的西河,皆為古代黃河主河道的一部分。
(21)讨:征伐。
蒲泥:部族的首領名。
(22)符離:塞名,在今内蒙古五原縣西北部。
(23)伏聽者:指敵人的偵探。
(24)執訊:捉到間謀。
獲醜:通“馘(guó,國)醜”,割死敵左耳以計功。
醜,對敵人的蔑稱。
按“執訊獲醜”出自《詩經·小雅·出車》,馬瑞辰《一毛一詩傳箋通釋》:“訊為軍中通訊問之人,蓋諜者之類……則此詩‘獲’即‘馘’之假借。
”(25)全:保全。
甲兵:原指戰衣與兵器,此指軍隊。
(26)益:增加。
(27)友:人名,即共友。
(28)略:掠。
(29)明年:指元朔四年(前125)。
其明年,元朔之五年春,漢令車騎将軍青将三萬騎①,出高阙;衛尉蘇建為遊擊将軍,左内史李沮為強一弩一将軍,太仆公孫賀為騎将軍,代相李蔡為輕車将軍,皆領屬車騎将軍②,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頭侯張次公為将軍,出右北平:鹹擊匈奴③。
匈奴右賢王當衛青等兵④,以為漢兵不能至此,飲醉。
漢兵夜至,圍右賢王,右賢王驚,夜逃,獨與其一愛一妾一人壯騎數百馳,潰圍北去⑤。
漢輕騎校尉郭成等逐數百裡,不及⑥。
得右賢裨王十餘人⑦,衆男一女萬五千餘人,畜數千百萬,于是引兵而還。
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軍印,即軍中拜車騎将軍青為大将軍⑧,諸将皆以兵屬大将軍⑨,大将軍立号而歸⑩。
天子曰:“大将軍青躬率戎士(11),師大捷,獲匈奴王十有餘人。
益封青六千戶。
”而封青子伉為宜春侯,青子不疑為陰安侯,青子登為發幹侯。
青固謝曰(12):“臣幸得待罪行間(13),賴陛下神靈,軍大捷,皆諸校尉力戰之功也。
陛下幸已益封臣青。
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勞(14),上幸列地封為三侯(15),非臣待罪行間所以勸士力戰之意也(16)。
伉等三人何敢受封!”天子曰:“我非忘諸校尉功也,今固且圖之(17)。
”乃诏禦史曰:“護軍都尉公孫敖三從大将軍擊匈奴,常護軍(18),傅校獲王(19),以千五百戶封敖為合騎侯。
都尉韓說從大将軍出窳渾(20),至匈奴右賢王庭(21),為麾下搏戰獲王(22),以千三百戶封說為龍?侯。
騎将軍公孫賀從大将軍獲王,以千三百戶封賀為南窌侯。
輕車将軍李蔡再從大将軍獲王(23),以千六百戶封蔡為樂安侯。
校尉李朔,校尉趙不虞,校尉公孫戎奴,各三從大将軍獲王,以千三百戶封朔為涉轵侯,以千三百戶封不虞為随成侯,以千三百戶封戎奴為從平侯。
将軍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有功,賜爵關内侯,食邑各三百戶。
”其秋,匈奴入代,殺都尉朱英。
①将:率。
②領屬:隸屬。
③鹹:全。
④當:面對。
⑤潰圍:沖開包一皮一皮圍圈。
⑥不及:沒追上。
⑦裨王:小王。
⑧即軍中:就在軍中。
拜:授給官職。
⑨以兵:率軍隊。
⑩号:名号。
(11)躬率:親自率領。
戎士:軍隊。
(12)固謝:堅決推辭。
(13)待罪:當官供職的謙詞。
行間:行伍之間,即軍隊之中。
(14)勤勞:勞苦。
實指功勞。
(15)列:通“裂”。
(16)勸:鼓勵。
力戰:拚力奮戰。
(17)固:本來。
且:将。
圖:考慮。
(18)護軍:接應各軍。
(19)傅:率領。
校:五百人為一校。
獲王:捉到匈奴王。
(20)窳(yǔ,雨)渾:塞名。
(21)庭:匈奴單于、賢王等的居處和議事的地方。
(22)麾下:将帥的大旗之下。
此指主帥,主将。
(23)再:第二次。
其明年春①,大将軍青出定襄。
合騎侯敖為中将軍,太仆賀為左将軍,翕侯趙信為前将軍,衛尉蘇建為右将軍,郎中令李廣為後将軍,右内史李沮為強一弩一将軍,鹹屬大将軍,斬首數千級而還。
月餘,悉複出定襄擊匈奴②,斬首虜萬餘人。
右将軍建、前将軍信并軍三千餘騎③,獨逢單于兵,與戰一日餘,漢兵且盡。
前将軍故胡人,降為翕侯,見急,匈奴誘之,遂将其餘騎可八百奔降單于④。
右将軍蘇建盡亡其軍,獨以身得亡去,自歸大将軍。
大将軍問其罪正闳⑤、長史安、議郎周霸等:“建當雲何⑥?”霸曰:“自大将軍出,未嘗斬裨将⑦。
今建棄軍,可斬以明将軍之威。
”闳、安曰:“不然。
兵法‘小敵之堅,大敵之禽也’⑧。
今建以數千當單于數萬⑨,力戰一日餘,士盡,不敢有二心,自歸。
自歸而斬之,是示後無反意也⑩。
不當斬。
”大将軍曰:“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間,不患無威,而霸說我以明威(11),甚失臣意。
且使臣職雖當斬将,以臣之尊一寵一而不敢自擅專誅于境外,而具歸天子,天子自裁之(12),于是以見為人臣不敢專權(13),不亦可乎?”軍吏皆曰“善”。
遂囚建詣行在所(14)。
入塞罷兵。
①明年春:指元朔六年(前123)春。
②悉:全部。
複:再次。
③并軍:把軍隊合在一起。
④将:率。
可:約。
⑤正:軍正,軍中的法官。
⑥雲何:怎麼說?意謂按軍法應給蘇建定什麼罪。
⑦裨将:副将。
⑧兵法:指中國現存的最早兵書《孫子兵法》。
以下引文見《孫子兵法·作戰》篇,意謂小的部隊雖然堅決抵抗大敵,但終究将被大的敵人擒獲。
禽,通“擒”。
⑨當:抵擋、對抗。
⑩是:此。
反:同“返”。
(11)說(shuì,稅):勸說。
明威:表明威信。
(12)裁:處理。
(13)于是:由此。
(14)詣:前往,到……去。
行在所:天子巡行時所在之地。
是歲也①,大将軍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為天子侍中。
善騎射,再從大将軍,受诏與壯士②,為剽姚校尉,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裡赴利③,斬捕首虜過當④。
于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斬首虜二千二十八級,及相國、當戶⑤,斬單于大父行籍若侯産,生捕季父羅姑比⑥,再冠軍⑦,以千六百戶封去病為冠軍侯。
上谷太守郝賢四從大将軍,捕斬首虜二千餘人,以千一百戶封賢為衆利侯。
”是歲,失兩将軍軍,亡翕侯,軍功不多,故大将軍不益封。
右将軍建至,天子不誅,赦其罪,贖為庶人。
大将軍既還,賜千金。
是時王夫人方幸于上⑧,甯乘說大将軍曰:“将軍所以功未甚多,身食萬戶⑨,三子皆為侯者,徒以皇後故也。
今王夫人幸而宗族未富貴,願将軍奉所賜千金為王夫人親壽⑩。
”大将軍乃以五百金為壽。
天子聞之,問大将軍,大将軍以實言(11),上乃拜甯乘為東海都尉。
張骞從大将軍,以嘗使大夏,留匈奴中久,導軍(12),知善水草處,軍得以無饑一渴,因前使絕國功(13),封骞博望侯。
①是歲:這一年(指元朔六年)。
②與:給予。
③直棄:徑直離開。
赴利:奔向有利之處,以消滅敵人。
④過當:指殺殺傷敵軍的數目超過了自己軍隊的傷亡數目。
⑤相國、當戶:均匈奴的官名。
⑥大父行:祖父輩。
籍若侯:匈奴侯名
回來以後,他領兵去攻打昆明,沒有功勞,被收回官印罷了官。
将軍荀彘是太原郡廣武人。
他以善于駕車的本領求見皇上,被任命為侍中,又當了校尉,屢次随從大将軍衛青打匈奴。
在元封三年(前108)時,他當了左将軍,領兵攻打朝鮮,沒有功勞。
因為捕樓船将軍楊仆犯了罪,他被處死。
總計骠騎将軍霍去病輩六次出擊匈奴,其中四次出擊是以将軍的身份,共斬獲匈奴兵士十一萬多人。
待渾邪王率幾百萬人投降後,于是開拓了河西和酒泉等地,使西部地區匈奴侵擾的活動愈益減少。
他被四次加封,共食邑一萬五千一百戶。
他的校尉因有功被封侯的共有六人,以後成為将軍的有兩人。
将軍路博德是平州人。
他以右北平太守的身份跟随骠騎将軍打匈奴有功,被封為符離侯。
骠騎将軍霍去病死後,路博德以衛尉的身份當了伏波将軍,讨伐并打敗南越,朝廷給予加封。
這以後他因犯法而失掉侯爵。
後來,他當了強一弩一都尉,駐軍居延,直到死去。
将軍趙破奴原來是九原人,曾經逃到匈奴,後來又回歸漢朝,當了骠騎将軍霍去病的司馬。
他領兵從北地出擊匈奴,時常有功軍,被封為從骠侯。
後來他犯了助祭金成色不足分量不夠的罪行而失掉侯爵。
一年後,他當了匈河将軍,攻打匈奴直到匈河水,沒有戰功。
過了兩年,他攻打并俘虜了樓蘭王,又被封為浞野侯。
六年後,他當了浚稽将軍,率領兩萬騎兵攻打匈奴左賢王,左賢王同他交戰,用八萬騎兵圍困了趙破奴,趙破奴被敵人所活捉,他的軍隊全部覆滅。
他在匈奴住了十年,又同他的長子安國逃回漢朝。
後來,他因為犯了巫蠱罪,被滅族。
自從衛氏興起,大将軍衛青首先被封侯,後來他的子孫有五人被封侯。
總共經曆了二十四年,而五個侯爵全被剝奪,衛氏沒有人再被封侯。
太史公說:蘇建曾對我說:“我曾經責備大将軍衛青極尊貴,而全國的賢士大夫卻不稱贊他,希望将軍能夠效法古代那些招選賢人的名将,努力去做吧。
大将軍拒絕說:‘自從魏其侯窦嬰和武安侯田蚡厚待賓客,天下之人常切齒痛恨。
那親近和安一撫士大夫,招選賢才,廢除不肖者的事,是國君的權一柄一。
當大臣的隻須遵守法度幹好本職的工作,何必參與招選賢士的事呢?’”骠騎将軍霍去病也仿效這種想法,他們當将軍的做法就是這樣。
【原文】【注解】 大将軍衛青者,平陽人也。
其父鄭季,為吏,給事平陽侯家①,與侯妾衛媪通②,生青。
青同母兄衛長子,而姊衛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天子③,故冒姓為衛氏④。
字仲卿。
長子更字長君⑤。
長君母号為衛媪。
媪長女衛孺,次女少兒,次女即子夫。
後子夫男弟步、廣皆冒衛氏。
青為侯家人,少時歸其父,其父使牧羊。
先母一之子皆奴畜之⑥,不以為兄弟數⑦。
青嘗從入至甘泉居室⑧,有一鉗徒相青曰:“貴人也,官至封侯。
”青笑曰:“人奴之生,得毋笞罵即足矣⑩,安得封侯事乎!” 青壯,為侯家騎(11),從平陽主。
建元二年春(12),青姊子夫得入宮幸上(13)。
皇後,堂邑大長公主女也(14),無子,妒。
大長公主聞衛子夫幸,有身(15),妒之,乃使人捕青。
青時給事建章(16),未知名。
大長公主執囚青,欲殺之。
其友騎郎公孫敖與壯士往篡取之(17),以故得不死。
上聞,乃召青為建章監,侍中。
及同母昆弟貴(18),賞賜數日間累千金。
孺為太仆公孫賀妻。
少兒故與陳掌通(19),上召貴掌(20)。
公孫敖由此益貴。
子夫為夫人。
青為大中大夫。
①給事:供職。
平陽侯:指曹壽。
②通:通一奸一。
③據卷四十九《外戚世家》載,衛子夫原為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家的“讴者”即歌女,一次武帝到平陽公主家,所有侍奉他的美人,他都不喜歡,唯獨喜歡上作為“讴者”的衛子夫。
衛子夫侍武帝更衣,于是在衣車中得幸。
入宮,有一寵一,以生戾太子劉據立為皇後。
④冒:冒充,假冒。
衛青生父為鄭季,當姓鄭,以其為私生子,因依母姓,故曰冒。
⑤更:改換。
字:表字。
⑥先母:指鄭季前夫人。
奴畜之:把衛青當做奴仆來養育。
⑦數:數目。
⑧甘泉:宮名。
居室:即“保宮”,是囚禁犯法官員和其家屬的拘留所。
一說官署名,漢有甘泉居室令丞之官。
⑨鉗徒:受鉗刑的犯人。
鉗刑是用鐵圈系頸的刑罪。
相青:給衛青相面。
⑩毋:通“無”不。
(11)騎:騎士。
(12)建元二年:即公元前一三九年。
建元,漢武帝第一個年号(前140-前135)。
(13)幸上:被皇上一寵一愛一。
(14)堂邑大長公主:即漢文帝長女,武帝姑母劉嫖,因嫁堂邑侯陳午,故名堂邑大長公主。
漢代稱皇帝的姑母為大長公主。
劉嫖之女即武帝元配夫人陳阿一嬌,後被廢。
(15)有身:通“有娠”,身懷有孕。
(16)建章:宮名。
(17)篡取:搶奪。
(18)昆弟:兄弟。
(19)故:從前。
(20)貴掌:使陳掌顯貴。
元光五年①,青為車騎将軍,擊匈奴,出上谷;太仆公孫賀為輕車将軍,出雲中;大中大夫公孫敖為騎将軍,出代郡;衛尉李廣為骁騎将軍,出雁門:軍各萬騎。
青至茏城,斬首虜數百②。
騎将軍敖亡七千騎,衛尉李廣為虜所得,得脫歸:皆當斬③,贖為庶人。
賀亦無功。
元朔元年春④,衛夫人有男,立為皇後。
其秋,青為車騎将軍,出雁門,三萬騎擊匈奴,斬首虜數千人。
明年,匈奴入殺遼西太守,虜略漁陽二千餘人⑤,敗韓将軍軍⑥。
漢令将軍李息擊之,出代;令車騎将軍青出雲中以西至高阙。
遂略河南地⑦,至于隴西,捕首虜數千,畜數十萬,走白羊、樓煩王⑧。
遂以河南地為朔方郡。
以三千八百戶封青為長平侯。
青校尉蘇建有功,以一千一百戶封建為平陵侯。
使建築朔方城。
青校尉張次公有功,封為岸頭侯。
天子曰:“匈奴逆天理,亂人倫,暴長虐老,以盜竊為務,行詐諸蠻夷,造謀藉兵⑨,數為邊害,故興師遣将,以征厥罪⑩。
《詩》不雲乎(11),‘薄伐?狁(12),至于太原’;‘出車彭彭’(13),城彼朔方’(14)。
”今車騎将軍青度西河至高阙(14),獲首虜二千三百級(16),車辎畜産畢收為鹵(17),已封為列侯,遂西定河南地,按榆谿舊塞(18),絕梓領(19),梁北河(20),讨薄泥(21),破符離(22),斬輕銳之卒,捕伏聽者三千七十一級(23),執訊獲醜(24),驅馬牛羊百有餘萬,全甲兵而還(25),益封青三千戶(26)。
”其明年,匈奴入殺代郡太守友(27),入略雁門千餘人(28)。
其明年(29),匈奴大入代、定襄、上郡,殺略漢數千人。
①元光五年:即公元前一三○年。
元光,漢武帝第二個年号(前134-前129)。
關于衛青等人這次出擊匈奴的時間,《史記》、《
參見卷一百十《匈奴列傳》“自馬邑軍後五年之秋”段注①。
②斬首虜:斬殺敵人。
虜,指匈奴。
③當:判罪。
④元朔:漢武帝第三個年号(前128-前123)。
⑤虜略:擄掠。
⑥韓将軍:指韓安國。
⑦略:攻取。
⑧走:逃跑。
這裡指趕跑,使逃跑。
⑨造謀:策劃陰謀。
藉兵:仗恃武力。
⑩厥:其,指匈奴。
(11)《詩》:指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這裡的引文,前兩句出自《詩經·小雅·六月》,後兩句出自《詩經·小雅·出車》。
(12)薄:語首助詞,無實義。
按《六月》歌頌周宣王北伐?狁(xiǎnyǔn,顯允)即秦漢以來的匈奴之事。
(13)彭彭:通“??奔行的樣子,一說“馬行盛貌”(《廣韻》)。
(14)城:築城。
朔方:北方。
按《出車》也寫宣王北伐?狁之事。
武帝引這兩首詩為自己出擊匈奴尋找根據。
(15)度:通“渡”。
(16)級:首級,人頭。
(17)辎:辎重。
鹵:通“擄”,此指繳獲的戰利品。
(18)按:巡行。
榆谿:塞名。
(19)絕:橫過。
梓領:通“梓嶺”,山名。
一說塞名。
(20)梁:橋,此處用為動詞,架橋。
北河:此與上文的西河,皆為古代黃河主河道的一部分。
(21)讨:征伐。
蒲泥:部族的首領名。
(22)符離:塞名,在今内蒙古五原縣西北部。
(23)伏聽者:指敵人的偵探。
(24)執訊:捉到間謀。
獲醜:通“馘(guó,國)醜”,割死敵左耳以計功。
醜,對敵人的蔑稱。
按“執訊獲醜”出自《詩經·小雅·出車》,馬瑞辰《一毛一詩傳箋通釋》:“訊為軍中通訊問之人,蓋諜者之類……則此詩‘獲’即‘馘’之假借。
”(25)全:保全。
甲兵:原指戰衣與兵器,此指軍隊。
(26)益:增加。
(27)友:人名,即共友。
(28)略:掠。
(29)明年:指元朔四年(前125)。
其明年,元朔之五年春,漢令車騎将軍青将三萬騎①,出高阙;衛尉蘇建為遊擊将軍,左内史李沮為強一弩一将軍,太仆公孫賀為騎将軍,代相李蔡為輕車将軍,皆領屬車騎将軍②,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頭侯張次公為将軍,出右北平:鹹擊匈奴③。
匈奴右賢王當衛青等兵④,以為漢兵不能至此,飲醉。
漢兵夜至,圍右賢王,右賢王驚,夜逃,獨與其一愛一妾一人壯騎數百馳,潰圍北去⑤。
漢輕騎校尉郭成等逐數百裡,不及⑥。
得右賢裨王十餘人⑦,衆男一女萬五千餘人,畜數千百萬,于是引兵而還。
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軍印,即軍中拜車騎将軍青為大将軍⑧,諸将皆以兵屬大将軍⑨,大将軍立号而歸⑩。
天子曰:“大将軍青躬率戎士(11),師大捷,獲匈奴王十有餘人。
益封青六千戶。
”而封青子伉為宜春侯,青子不疑為陰安侯,青子登為發幹侯。
青固謝曰(12):“臣幸得待罪行間(13),賴陛下神靈,軍大捷,皆諸校尉力戰之功也。
陛下幸已益封臣青。
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勞(14),上幸列地封為三侯(15),非臣待罪行間所以勸士力戰之意也(16)。
伉等三人何敢受封!”天子曰:“我非忘諸校尉功也,今固且圖之(17)。
”乃诏禦史曰:“護軍都尉公孫敖三從大将軍擊匈奴,常護軍(18),傅校獲王(19),以千五百戶封敖為合騎侯。
都尉韓說從大将軍出窳渾(20),至匈奴右賢王庭(21),為麾下搏戰獲王(22),以千三百戶封說為龍?侯。
騎将軍公孫賀從大将軍獲王,以千三百戶封賀為南窌侯。
輕車将軍李蔡再從大将軍獲王(23),以千六百戶封蔡為樂安侯。
校尉李朔,校尉趙不虞,校尉公孫戎奴,各三從大将軍獲王,以千三百戶封朔為涉轵侯,以千三百戶封不虞為随成侯,以千三百戶封戎奴為從平侯。
将軍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有功,賜爵關内侯,食邑各三百戶。
”其秋,匈奴入代,殺都尉朱英。
①将:率。
②領屬:隸屬。
③鹹:全。
④當:面對。
⑤潰圍:沖開包一皮一皮圍圈。
⑥不及:沒追上。
⑦裨王:小王。
⑧即軍中:就在軍中。
拜:授給官職。
⑨以兵:率軍隊。
⑩号:名号。
(11)躬率:親自率領。
戎士:軍隊。
(12)固謝:堅決推辭。
(13)待罪:當官供職的謙詞。
行間:行伍之間,即軍隊之中。
(14)勤勞:勞苦。
實指功勞。
(15)列:通“裂”。
(16)勸:鼓勵。
力戰:拚力奮戰。
(17)固:本來。
且:将。
圖:考慮。
(18)護軍:接應各軍。
(19)傅:率領。
校:五百人為一校。
獲王:捉到匈奴王。
(20)窳(yǔ,雨)渾:塞名。
(21)庭:匈奴單于、賢王等的居處和議事的地方。
(22)麾下:将帥的大旗之下。
此指主帥,主将。
(23)再:第二次。
其明年春①,大将軍青出定襄。
合騎侯敖為中将軍,太仆賀為左将軍,翕侯趙信為前将軍,衛尉蘇建為右将軍,郎中令李廣為後将軍,右内史李沮為強一弩一将軍,鹹屬大将軍,斬首數千級而還。
月餘,悉複出定襄擊匈奴②,斬首虜萬餘人。
右将軍建、前将軍信并軍三千餘騎③,獨逢單于兵,與戰一日餘,漢兵且盡。
前将軍故胡人,降為翕侯,見急,匈奴誘之,遂将其餘騎可八百奔降單于④。
右将軍蘇建盡亡其軍,獨以身得亡去,自歸大将軍。
大将軍問其罪正闳⑤、長史安、議郎周霸等:“建當雲何⑥?”霸曰:“自大将軍出,未嘗斬裨将⑦。
今建棄軍,可斬以明将軍之威。
”闳、安曰:“不然。
兵法‘小敵之堅,大敵之禽也’⑧。
今建以數千當單于數萬⑨,力戰一日餘,士盡,不敢有二心,自歸。
自歸而斬之,是示後無反意也⑩。
不當斬。
”大将軍曰:“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間,不患無威,而霸說我以明威(11),甚失臣意。
且使臣職雖當斬将,以臣之尊一寵一而不敢自擅專誅于境外,而具歸天子,天子自裁之(12),于是以見為人臣不敢專權(13),不亦可乎?”軍吏皆曰“善”。
遂囚建詣行在所(14)。
入塞罷兵。
①明年春:指元朔六年(前123)春。
②悉:全部。
複:再次。
③并軍:把軍隊合在一起。
④将:率。
可:約。
⑤正:軍正,軍中的法官。
⑥雲何:怎麼說?意謂按軍法應給蘇建定什麼罪。
⑦裨将:副将。
⑧兵法:指中國現存的最早兵書《
以下引文見《孫子兵法·作戰》篇,意謂小的部隊雖然堅決抵抗大敵,但終究将被大的敵人擒獲。
禽,通“擒”。
⑨當:抵擋、對抗。
⑩是:此。
反:同“返”。
(11)說(shuì,稅):勸說。
明威:表明威信。
(12)裁:處理。
(13)于是:由此。
(14)詣:前往,到……去。
行在所:天子巡行時所在之地。
是歲也①,大将軍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為天子侍中。
善騎射,再從大将軍,受诏與壯士②,為剽姚校尉,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裡赴利③,斬捕首虜過當④。
于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斬首虜二千二十八級,及相國、當戶⑤,斬單于大父行籍若侯産,生捕季父羅姑比⑥,再冠軍⑦,以千六百戶封去病為冠軍侯。
上谷太守郝賢四從大将軍,捕斬首虜二千餘人,以千一百戶封賢為衆利侯。
”是歲,失兩将軍軍,亡翕侯,軍功不多,故大将軍不益封。
右将軍建至,天子不誅,赦其罪,贖為庶人。
大将軍既還,賜千金。
是時王夫人方幸于上⑧,甯乘說大将軍曰:“将軍所以功未甚多,身食萬戶⑨,三子皆為侯者,徒以皇後故也。
今王夫人幸而宗族未富貴,願将軍奉所賜千金為王夫人親壽⑩。
”大将軍乃以五百金為壽。
天子聞之,問大将軍,大将軍以實言(11),上乃拜甯乘為東海都尉。
張骞從大将軍,以嘗使大夏,留匈奴中久,導軍(12),知善水草處,軍得以無饑一渴,因前使絕國功(13),封骞博望侯。
①是歲:這一年(指元朔六年)。
②與:給予。
③直棄:徑直離開。
赴利:奔向有利之處,以消滅敵人。
④過當:指殺殺傷敵軍的數目超過了自己軍隊的傷亡數目。
⑤相國、當戶:均匈奴的官名。
⑥大父行:祖父輩。
籍若侯:匈奴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