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叔列傳第四十四

關燈
之⑥,豈自知為雲中守哉!漢與楚相距⑦,士卒罷敝⑧。

    匈奴冒頓新服北夷⑨,來為邊害,孟舒知士卒罷敝,不忍出言⑩,士争臨城死敵?,如子為父,弟為兄,以故死者數百人。

    孟舒豈故驅戰之哉?!是乃孟舒所以為長者也。

    ”于是上曰:“賢哉孟舒!”複召孟舒以為雲中守。

     ①坐虜大入塞盜劫:因敵人一大舉侵犯邊塞劫掠而犯罪。

    坐,犯罪,觸犯刑律。

    ②曾:才,隻。

    ③毋故:無緣無故,沒有道理。

    毋,通“無”。

    ④固:固然,本該。

    ⑤之:到,往。

    ⑥死之:為趙王而死。

    ⑦距:通“拒”,對抗。

    ⑧罷敝:疲勞困苦。

    罷,通“疲”。

    ⑨匈奴:古代生活在中國北部的一個遊牧民族,他們強悍、善騎射。

    冒頓:秦末漢初匈奴單于名稱。

    新服北夷:指冒頓征服匈奴北方的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五個部族。

    ⑩出言:指發出作戰命令。

    ?臨:到,這裡指登城。

    死敵:和敵人拼死作戰。

    ?故:故意。

    驅:驅趕,驅使。

     後數歲,叔坐法失官。

    梁孝王使人殺故吳相袁盎①,景帝召田叔案梁②,具得其事③,還報。

    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對曰:“死罪!有之。

    ”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為也。

    ”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誅④,是漢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後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憂在陛下也。

    ”景帝大賢之,以為魯相⑤。

     ①故:從前,原來。

    ②案:通“按”,查辦,審查。

    ③具:完全,全部。

    ④伏誅:伏法處死。

    ⑤魯:漢初封國名,在今山東南部。

     魯相初到,民自言相,訟王取其财物百餘人①。

    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②,各笞五十③,餘各搏二十④,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魯王聞之大慚,發中府錢⑤,使相償之。

    相曰:“王自奪之,使相償之,是王為惡而相為善也。

    相毋與償之。

    ”于是王乃盡償之。

     ①訟:責備,指責。

    王:魯共王劉餘,景帝子。

    ②渠率:同“渠帥”,首領。

    ③笞:古代五刑之一,用竹闆或荊條打人的背部或一臀一蔀。

    ④搏:擊,拍。

    指打一手掌。

    ⑤中府:内府,皇室的倉庫。

     魯王好獵,相常從入苑中①,王辄休相就館舍②,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③。

    王數使人請相休,終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獨何為就舍!”魯王以故不大出遊。

     ①苑:古代養禽一獸的園林。

    ②辄:往往,總是。

    ③暴(pù,去聲“鋪”):同“曝”,曬。

     數年,叔以官卒①,魯以百金祠②,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傷先人名。

    ” ①以官卒:在任上死去。

    以,于,在。

    ②祠:春祭。

    這裡指祭禮。

     仁以壯健為衛将軍舍人①,數從擊匈奴。

    衛将軍進言仁②,仁為郎中。

    數歲,為二千石丞相長史,失官。

    其後使刺舉三河③。

    上東巡,仁奏事有辭,上說,拜為京輔都尉④。

    月餘,上遷拜為司直。

    數歲,坐太子事⑤。

    時左丞相自将兵⑥,令司直田仁主閉守城門⑦,坐縱太子⑧,下吏誅死。

    仁發兵,長陵令車千秋上變仁⑨,仁族死⑩。

    陉城今在中山國。

     ①衛将軍:衛青。

    舍人:王公權貴的親近左右,家臣。

    ②進言:向皇帝推薦。

    ③刺舉:偵視糾察。

    三河:指河南郡、河内郡、河東郡。

    ④京輔:即“京畿”,京都。

    ⑤太子事:公元前91年,太子劉據被江充誣陷,劉據擅自發兵殺死江充,又與丞相劉屈牦戰于長安城内,兵敗逃出城門。

    不久為漢兵圍追自缢而亡。

    ⑥左丞相:文帝二年(前178)以後隻設丞相,這裡的“左”字是衍文。

    此處指丞相劉尾牦。

    ⑦主:主持,掌管。

    ⑧縱:放跑。

    ⑨上變:上書報告田仁兵變。

    ⑩族:刑及父母妻子。

     太史公曰:孔子稱曰“居是國必聞其政①”,田叔之謂乎!義不忘賢,明主之美以救過②。

    仁與餘善,餘故并論之。

     ①居是國必聞其政:這裡引語有誤,《論語·學而》有“子禽問于子貢問:‘太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②明:彰明。

     褚先生曰①:“臣為郎時,聞之曰田仁故與任安相善。

    任安,荥陽人也。

    少孤貧困,為人将車之長安②,留,求事為小吏,未有因緣也③,因占著名數④。

    武功,扶風西界小邑也,谷口蜀棧道近山。

    安以為武功小邑,無豪⑤,易高也⑥,安留,代人為求盜、亭父⑦。

    後為亭長。

    邑中人民俱出獵,任安常為人分麋鹿雉兔,部署老小當壯劇易處⑧,衆人皆喜,曰:“無傷也,任少卿分别平⑨,有智略。

    ”明日複合會,會者數百人。

    任少卿曰:“某子甲何為不來乎?”諸人皆怪其見之疾也⑩。

    其後除為三老?,舉為親民?,出為三百石長(13),治民。

    坐上行出遊共帳不辦(14),斥免(15)。

     ①褚先生:即褚少孫,是西漢元、成間博士,自稱曾作侍郎。

    《史記》的某些部分由他補寫。

    本篇“褚先生曰”以下文字由他補寫。

    ②将車:駕車。

    ③因緣:機會。

    ④占:估計。

    著:著錄,登記。

    名數:戶籍情形及人口多少。

    ⑤豪:豪門大族。

    ⑥易高:容易提高地位。

    ⑦求盜、亭父:都是亭卒。

    亭,秦漢時十裡一亭,設亭長、亭卒,掌管治安、訴訟之事。

    ⑧當壯:正年壯,壯年人。

    當:正值。

    劇易:艱難容易。

    ⑨分别:分析、辨别。

    ⑩怪:驚訝。

    見:認識。

    ?除:授職,任命。

    三老:漢代十亭一鄉,鄉設三老一職,主持教化之事。

    ?親民:《史記會注考證》認為此職掌鄉邑之事。

    (13)三百石長:俸祿為三百石的官長。

    漢制,萬戶以上為令,俸祿千石至六百石;不足萬戶為長,俸祿五百石至三百石。

    三百石長,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