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

關燈
車前的橫木。

    古人伏一在車前橫木上表示敬意。

    ⑥朝服:上朝穿的禮服。

    ⑦不名:不稱呼名字。

    ⑧谯讓:譴責。

    ⑨肉袒:一裸一露上體表示請罪。

    ⑩勝冠:指男子成年可以加冠。

    ?燕居:退朝而處,閑居。

    ?申申如也:莊重平和的樣子。

    (13)??如也:謹慎恭敬的樣子。

    (14)稽首:古時跪拜禮,一說跪拜時叩頭至地,并稍做停留。

    一說叩頭至手不觸地。

     建元二年①,郎中令王臧以文學獲罪。

    皇太後以為儒者文多質少②,今萬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長子建為郎中令,少子慶為内史③。

     ①建元二年:前141年。

    建元,漢武帝的第一個年号。

    ②皇太後:指窦太後。

    ③少子:最小的兒子。

     建老白首,萬石君尚無恙①。

    建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歸谒親②,入子舍③,竊問侍者,取親中裙廁牏④,身自浣滌,複與侍者,不敢令萬石君知,以為常。

    建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⑤,極切⑥;至廷見,如不能言者。

    是以上乃親尊禮之⑦。

     ①恙:疾病。

    ②五日洗沐:漢制,官吏五天休假一天以沐浴。

    ③子舍:小房。

    ④中裙:内一衣。

    廁牏:舊注說法不一,王先謙《漢書補注》:“廁訓為側,牏當作‘窬(yú,魚)’”。

    廁牏,指旁室門牆邊的水溝。

    ⑤屏人:此指退避他人。

    屏,退避。

    恣言:縱一情地說。

    ⑥切:峻急。

    ⑦尊禮:尊重禮遇。

     萬石君徙居陵裡。

    内史慶醉歸,入外門不下車①。

    萬石君聞之,不食。

    慶恐,肉袒請罪,不許。

    舉宗及兄建肉袒②,萬石君讓曰:“内史貴人,入闾裡③,裡中長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車中自如④,固當!”乃謝罷慶⑤。

    慶及諸子弟入裡門,趨至家。

     ①外門:裡門。

    ②舉宗:全族人。

    ③闾裡:鄉裡。

    ④自如:依然故我,保持原樣。

    ⑤謝:吩咐。

     萬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①。

    長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

    歲餘,建亦死。

    諸子孫鹹孝②,然建最甚,甚于萬石君。

     ①元朔五年:前124年。

    元朔,漢武帝的年号。

    ②鹹:都。

     建為郎中令,書奏事,事下,建讀之,曰:“誤書①!‘馬’者與尾當五②,今乃四,不足一。

    上譴死矣!”甚惶恐。

    其為謹慎,雖他皆如是。

     ①誤書:寫錯了。

    ②‘馬’者與尾當五:當時通行的隸書“馬”字下部有五筆,像馬的四足和尾的形狀。

     萬石君少子慶為太仆,禦出①,上問車中幾馬,慶以策數馬畢②,舉手曰:“六馬。

    ”慶于諸子中最為簡易矣③,然猶如此。

    為齊相,舉齊國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齊國大治④,為立石相祠。

     ①禦:駕車。

    ②策:馬鞭。

    ③簡易:簡略粗疏。

    ④治:安定。

     元狩元年①,上立太子,選群臣可為傅者,慶自沛守為太子太傅,七歲遷為禦史大夫②。

     ①元狩元年:前122年。

    元狩,漢武帝的年号。

    ②遷:升遷。

     元鼎五年秋①,丞相有罪②,罷。

    制诏禦史③:“萬石君先帝尊之,子孫孝,其以禦史大夫慶為丞相,封為牧丘侯。

    ”是時漢方南誅兩越④,東擊朝鮮⑤,北逐匈奴⑥,西伐大宛⑦,中國多事。

    天子巡狩海内⑧,修上古神祠,封禅⑨,興禮樂。

    公家用少,桑弧羊等緻利,王溫舒之屬峻法,兒寬等推文學至九卿⑩,更進用事?,事不關決于丞相,丞相醇謹而已。

    在位九歲,無能有所匡言?。

    嘗欲請治上近臣所忠、卿鹹宣罪,不能服,反受其過,贖罪。

     ①元鼎五年:前112年。

    元鼎,漢武帝的年号。

    ②丞相:趙周。

    ③制诏:帝王發布的命令。

    ④兩越:南越、東越。

    越:古代生活我國南方的民族名稱。

    ⑤朝鮮:古代國名。

    ⑥匈奴:生活在我國北方的古代遊牧民族的名稱。

    ⑦大宛(yuān,冤):古代西域國名。

    ⑧巡狩:帝王離開國都在境内視察。

    ⑨封禅:到名山祭祀天地。

    封:在泰山築壇祭天,報天之功。

    禅:在泰山下梁父山辟場祭地,報地之功。

    ⑩推:推尊。

    ?更:交替。

    用事:當政。

    ?匡言:糾正錯失的言論。

     元封四年中①,關東流民二百萬口,無名數者四十萬②,公卿議欲請徙流民于邊以适之③。

    上以為丞相老謹,不能與其議④,乃賜丞相告歸,而案禦史大夫以下議為請者⑤。

    丞相慚不任職,乃上書曰:“慶幸得待罪丞相,罷駕無以輔治⑥,城郭倉庫空虛,民多流亡,罪當伏斧質⑦,上不忍緻法⑧。

    願歸丞相侯印,乞骸鼻歸,避賢者路。

    ”天子曰:“倉廪既空,民貧流亡,而君欲請徙之,搖蕩不安,動危之,而辭位,君欲安歸難乎⑨?”以書讓慶,慶甚慚,遂複視事⑩。

     ①元封四年:前107年。

    元封,漢武帝的年号。

    ②名數:指戶籍。

    ③适:繁體字作“適”,通“谪”,谪罰。

    ④與:參與。

    ⑤案:通“按”,查辦。

    ⑥罷:通“疲”,疲勞,疲鈍。

    驽:劣馬,指才能低劣。

    ⑦斧質:古代殺人的刑具,也作“斧?”“鐵?”。

    斧:斬人用。

    質:作砧闆用。

    ⑧緻法:交給法官審理。

    ⑨難:責難。

    ⑩視事:治事,任職。

     慶文深審謹①,然無他大略②,為百姓言。

    後三歲餘,太初二年中,丞相慶卒,谥為恬侯。

    慶中子德,慶一愛一用之,上以德為嗣③,代侯。

    後為太常,坐法當死,贖免為庶人。

    慶方為丞相,諸子孫為吏更至二千石者十三人。

    及慶死後,稍以罪去④,孝謹益衰矣。

     ①文深:指思慮周密。

    審謹:審慎拘謹。

    ②大略:遠大謀略,高明見解。

    ③嗣:繼承人。

    ④稍:逐漸。

     建陵侯衛绾者,代大陵人也。

    绾以戲車為郎①,事文帝,功次遷為中郎将②,醇謹無他。

    孝景為太子時,召上左右飲,而绾稱病不行③。

    文帝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