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上指示慎夫人新豐道,曰:“此走邯鄲道也。
”使慎夫人鼓瑟②,上自倚瑟而歌③,意慘悽悲懷,顧謂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為椁④,用紵絮斮陳⑤,蕠漆其閑⑥,豈可動哉!”左右皆曰:“善。
”釋之前進曰:“使其中有可欲者,雖锢南山猶有郄⑦;使其中無可欲者,雖無石椁,又何戚焉⑧!”文帝稱善。
其後拜釋之為廷尉。
①廁:通“側”。
②鼓瑟:彈奏瑟。
瑟,古代的一種弦樂器。
③倚瑟:合着瑟的曲調。
④椁: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⑤紵:苧麻。
絮:絲絮。
斮(zhuó,濁):斬,切。
⑥蕠(rú,如):黏著。
漆:塗漆。
閑:通“間”。
⑦郄:通:“隙”,裂縫。
⑧戚:悲傷,憂慮。
頃之,上行出中渭橋,有一人從橋下走出①,乘輿馬驚②。
于是使騎捕,屬之廷尉③。
釋之治問④。
曰:“縣人來,聞跸⑤,匿橋下。
久之,以為行已過,即出,見乘輿車騎,即走耳。
”廷尉奏當,一人犯跸,當罰金。
文帝怒曰:“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⑥,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而廷尉乃當之罰金⑦!”釋之曰:“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⑧,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時,上使立誅之則已。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措其手足⑨?唯陛下察之。
”良久,上曰:“廷尉當是也。
” ①走:跑。
②乘輿:皇帝、諸侯坐的車。
③屬(zhǔ,囑):交付。
④治問:審問。
⑤跸:古代帝王出行時要先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⑥賴:幸虧。
柔和:柔順溫和。
⑦當:判決,判處。
⑧更:變更,改變。
⑨措:置放。
其後有人盜高廟坐前玉環①,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
釋之案律盜宗廟服禦物者為奏②,奏當棄市③。
上大怒曰:“人之無道,乃盜先帝廟器,吾屬廷尉者,欲緻之族④,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廟意也⑤。
”釋之免冠頓首謝曰:“法如是足也。
且罪等⑥,然以逆順為差⑦。
今盜宗廟器而族之,有如萬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⑧,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與太後言之,乃許廷尉當。
是時,中尉條侯周亞夫與梁相山都侯王恬開見釋之持議平⑨,乃結為親友。
張廷尉由此天下稱之⑩。
①高廟:漢君臣供奉漢高祖劉邦的廟。
坐:通“座”,神座。
②案:通“按”,按照,依照。
③棄市:死刑。
④緻:給予。
族:滅族。
古代刑法規定一人有罪可誅殺他的家族。
⑤共承:恭敬承奉。
共,通“恭”。
⑥罪等:罪名相同。
⑦以逆順為差:指因犯罪程度的輕重而加以區别。
⑧一抔(póu,陽平“剖”)土:一捧土。
抔,用手捧東西。
⑨平:公平。
⑩稱:稱許,稱贊。
後文帝崩①,景帝立,釋之恐,稱病②。
欲免去③,懼大誅至;欲見謝④,則未知何如。
用王生計,卒見謝⑤,景帝不過也⑥。
①崩:古代稱帝、後死去為崩。
②稱病:假托有病。
③免去:辭職離去。
④見謝:當面謝罪。
⑤卒:終于。
⑥過:責斥,責備。
王生者,善為黃老言①,處士也②。
嘗召居廷中,三公九卿盡會立③,王生老人,曰:“吾襪解④。
”顧謂張廷尉:“為我結襪!”釋之跪而結之。
既已,人或謂王生曰:“獨奈何廷辱張廷尉,使跪結襪?”王生曰:“吾老且賤,自度終無益于張廷尉⑤。
張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結襪,欲以重之⑥。
”諸公聞之,賢王生而重張廷尉⑦。
①黃老言:黃老學說。
黃,黃帝。
老,老子。
黃帝、老子被推尊為道家的始祖,“黃老”即指代道家。
②處士: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③三公:指丞相、太尉、禦史大夫三位官吏。
九卿:指太常、鴻胪、宗正、郎中令、衛尉、太仆、廷尉、少府、大司農九位官吏。
④襪解:指系襪子的帶子松脫了。
解:通“懈”,松懈。
⑤度:揣度,料想。
⑥重之:加強他的名聲。
重,加重,加強。
⑦賢王生:認為王生賢德。
重:看重,敬重。
張廷尉事景帝歲餘,為淮南王相①,猶尚以前過也②。
久之,釋之卒。
其子曰張摯,字長公,官至大夫,免。
以不能取容當世③,故終身不仕。
①淮南王相:淮南王的丞相。
淮南王,這時指劉安,劉邦幼子劉長的兒子,承襲劉長的封爵為淮南王。
②尚:尚論,追論,追究。
尚,上。
以前過:指從前彈劾景帝、梁王“不敬”事。
③取容:曲從讨好,取一悅于人。
馮唐者,其大父趙人①。
父徙代。
漢興徙安陵。
唐以孝著②,為中郎署長,事文帝。
文帝辇過③,問唐曰:“父老何自為郎?家安在?”唐具以實對。
文帝曰:“吾居代時,吾尚食監高祛數為我言趙将李齊之賢,戰于钜鹿下。
今吾每飯,意未嘗不在钜鹿也。
父知之乎?”唐對曰:“尚不如廉頗、李牧之為将也。
”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趙時,為官(卒)〔率〕将,善李牧④。
臣父故為代相⑤,善趙将李齊,知其為人也。
”上既聞廉頗、李牧為人,良說⑥,而搏髀曰⑦:“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将,吾豈憂匈奴哉⑧!”唐曰:“主臣⑨!陛
”使慎夫人鼓瑟②,上自倚瑟而歌③,意慘悽悲懷,顧謂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為椁④,用紵絮斮陳⑤,蕠漆其閑⑥,豈可動哉!”左右皆曰:“善。
”釋之前進曰:“使其中有可欲者,雖锢南山猶有郄⑦;使其中無可欲者,雖無石椁,又何戚焉⑧!”文帝稱善。
其後拜釋之為廷尉。
①廁:通“側”。
②鼓瑟:彈奏瑟。
瑟,古代的一種弦樂器。
③倚瑟:合着瑟的曲調。
④椁: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⑤紵:苧麻。
絮:絲絮。
斮(zhuó,濁):斬,切。
⑥蕠(rú,如):黏著。
漆:塗漆。
閑:通“間”。
⑦郄:通:“隙”,裂縫。
⑧戚:悲傷,憂慮。
頃之,上行出中渭橋,有一人從橋下走出①,乘輿馬驚②。
于是使騎捕,屬之廷尉③。
釋之治問④。
曰:“縣人來,聞跸⑤,匿橋下。
久之,以為行已過,即出,見乘輿車騎,即走耳。
”廷尉奏當,一人犯跸,當罰金。
文帝怒曰:“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⑥,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而廷尉乃當之罰金⑦!”釋之曰:“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⑧,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時,上使立誅之則已。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措其手足⑨?唯陛下察之。
”良久,上曰:“廷尉當是也。
” ①走:跑。
②乘輿:皇帝、諸侯坐的車。
③屬(zhǔ,囑):交付。
④治問:審問。
⑤跸:古代帝王出行時要先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⑥賴:幸虧。
柔和:柔順溫和。
⑦當:判決,判處。
⑧更:變更,改變。
⑨措:置放。
其後有人盜高廟坐前玉環①,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
釋之案律盜宗廟服禦物者為奏②,奏當棄市③。
上大怒曰:“人之無道,乃盜先帝廟器,吾屬廷尉者,欲緻之族④,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廟意也⑤。
”釋之免冠頓首謝曰:“法如是足也。
且罪等⑥,然以逆順為差⑦。
今盜宗廟器而族之,有如萬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⑧,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與太後言之,乃許廷尉當。
是時,中尉條侯周亞夫與梁相山都侯王恬開見釋之持議平⑨,乃結為親友。
張廷尉由此天下稱之⑩。
①高廟:漢君臣供奉漢高祖劉邦的廟。
坐:通“座”,神座。
②案:通“按”,按照,依照。
③棄市:死刑。
④緻:給予。
族:滅族。
古代刑法規定一人有罪可誅殺他的家族。
⑤共承:恭敬承奉。
共,通“恭”。
⑥罪等:罪名相同。
⑦以逆順為差:指因犯罪程度的輕重而加以區别。
⑧一抔(póu,陽平“剖”)土:一捧土。
抔,用手捧東西。
⑨平:公平。
⑩稱:稱許,稱贊。
後文帝崩①,景帝立,釋之恐,稱病②。
欲免去③,懼大誅至;欲見謝④,則未知何如。
用王生計,卒見謝⑤,景帝不過也⑥。
①崩:古代稱帝、後死去為崩。
②稱病:假托有病。
③免去:辭職離去。
④見謝:當面謝罪。
⑤卒:終于。
⑥過:責斥,責備。
王生者,善為黃老言①,處士也②。
嘗召居廷中,三公九卿盡會立③,王生老人,曰:“吾襪解④。
”顧謂張廷尉:“為我結襪!”釋之跪而結之。
既已,人或謂王生曰:“獨奈何廷辱張廷尉,使跪結襪?”王生曰:“吾老且賤,自度終無益于張廷尉⑤。
張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結襪,欲以重之⑥。
”諸公聞之,賢王生而重張廷尉⑦。
①黃老言:黃老學說。
黃,黃帝。
老,老子。
黃帝、老子被推尊為道家的始祖,“黃老”即指代道家。
②處士: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③三公:指丞相、太尉、禦史大夫三位官吏。
九卿:指太常、鴻胪、宗正、郎中令、衛尉、太仆、廷尉、少府、大司農九位官吏。
④襪解:指系襪子的帶子松脫了。
解:通“懈”,松懈。
⑤度:揣度,料想。
⑥重之:加強他的名聲。
重,加重,加強。
⑦賢王生:認為王生賢德。
重:看重,敬重。
張廷尉事景帝歲餘,為淮南王相①,猶尚以前過也②。
久之,釋之卒。
其子曰張摯,字長公,官至大夫,免。
以不能取容當世③,故終身不仕。
①淮南王相:淮南王的丞相。
淮南王,這時指劉安,劉邦幼子劉長的兒子,承襲劉長的封爵為淮南王。
②尚:尚論,追論,追究。
尚,上。
以前過:指從前彈劾景帝、梁王“不敬”事。
③取容:曲從讨好,取一悅于人。
馮唐者,其大父趙人①。
父徙代。
漢興徙安陵。
唐以孝著②,為中郎署長,事文帝。
文帝辇過③,問唐曰:“父老何自為郎?家安在?”唐具以實對。
文帝曰:“吾居代時,吾尚食監高祛數為我言趙将李齊之賢,戰于钜鹿下。
今吾每飯,意未嘗不在钜鹿也。
父知之乎?”唐對曰:“尚不如廉頗、李牧之為将也。
”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趙時,為官(卒)〔率〕将,善李牧④。
臣父故為代相⑤,善趙将李齊,知其為人也。
”上既聞廉頗、李牧為人,良說⑥,而搏髀曰⑦:“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将,吾豈憂匈奴哉⑧!”唐曰:“主臣⑨!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