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即位,就聽信郭開的讒言,最終殺了李牧,讓顔聚取代他。
因此軍潰兵敗,被秦人俘虜消滅。
如今我聽說魏尚做雲中郡郡守,他把軍市上的稅金全部用來犒賞士兵,還拿出個人的錢财,五天殺一次牛,宴請賓客、軍吏、親近左右,因此匈奴人遠遠躲開,不敢靠近雲中郡的邊關要塞。
匈奴曾經入侵一次,魏尚率領軍隊出擊,殺死很多敵軍。
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從村野來參軍,哪裡知道“尺籍”、“伍符”這些法令律例呢?他們隻知道整天拼力作戰,殺敵捕俘,到幕府報功,隻要有一句話不合實際情況,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們。
應得的獎賞不能兌現,而法官卻依法必究。
我愚蠢地認為陛下的法令太嚴明,獎賞太輕,懲罰太重。
況且雲中郡郡守魏尚隻犯了錯報多殺敵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給法官,削奪他的爵位,判處一年的刑期。
由此說來,陛下即使得到廉頗、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
我确實愚蠢,觸犯了禁忌,該當死罪,該當死罪!”文帝很高興,當天就讓馮唐拿着漢節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讓他擔任雲中郡郡守,而任命馮唐作車騎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國的車戰之士。
漢文帝後元七年(前163),漢景帝即位,讓馮唐去做楚國的丞相,不久被免職。
漢武帝即位時,征求賢良之士,大家舉薦馮唐。
馮唐這年已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兒子馮遂做了郎官。
馮遂字王孫,也是傑出的人才,和我友好。
太史公說:張釋之談論長者的一番話,和他嚴守法度不迎一合皇帝心意的事;以及馮公的談論任用将帥,有味啊!有味啊!俗話說:“不了解那個人,看看他結交的朋友就可知道。
”他們兩位所贊許長者将帥的話,應該标著于朝廷。
《尚書》說:“不偏私不結一黨一,王道才會平坦寬廣;不結一黨一不偏私,王道才能明辯。
”張季與馮公近似于這種說法呀! 【原文】【注解】 張廷尉釋之者,堵陽人也,字季①。
有兄仲同一居②。
以訾為騎郎③,事孝文帝,十歲不得調④,無所知名。
釋之曰:“久宦減仲之産,不遂⑤。
”欲自免歸⑥。
中郎将袁盎知其賢,惜其去,乃請徙釋之補谒者⑦。
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⑧。
文帝曰:“卑之⑨,毋甚高論,令今可施行也。
”于是釋之言秦漢之閑事⑩,秦所以失而漢所以興者久之。
文帝稱善,乃拜釋之為谒者仆射?。
①季:指弟兄中排行第三的人,古人常常以排行為字。
②仲:指弟兄中排行第二的人。
③訾(zī,姿):同“赀”,赀同“資”,資财,錢财。
④調:遷轉,升遷。
⑤不遂:不順,不安。
⑥自免歸:自己請求辭職回家。
⑦徙:遷調,升遷。
⑧便宜事:指便國利民之事。
⑨卑之:指談話要接觸現實。
卑,低。
⑩閑:通“間”。
?拜:授與官爵。
釋之從行,登虎圈①。
上問上林尉諸禽一獸簿②,十餘問,尉左右視,盡不能對。
虎圈啬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一獸簿甚悉③,欲以觀其能口對響應無窮者④。
文帝曰:“吏不當若是邪?尉無賴⑤!”乃诏釋之拜啬夫為上林令。
釋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長者也。
”又複問:“東陽侯張相如何如人也?”上複曰:“長者。
”釋之曰:“夫绛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⑥,豈?此啬夫諜諜利口捷給哉⑦!且秦以任刀筆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⑧,無恻隐之實。
以故不聞其過,陵遲而至于二世⑨,天下土崩。
今陛下以啬夫口辯而超遷之⑩,臣恐天下随風一靡一靡一?,争為口辯而無其實。
且下之化上疾于景響?,舉錯不可不審也⒀。
”文帝曰:“善。
”乃止不拜啬夫。
①虎圈:上林苑蓄養虎的地方。
②禽一獸簿:記載禽一獸情況的冊簿。
③悉:全,周全。
④觀其能:顯示他的才能。
⑤無賴:不可依賴。
⑥曾:竟然。
⑦?(xué,學):同“學”。
利口捷給:口才好反應快,指能言善辯。
⑧敝:同“弊”,弊病。
徒文具:徒然具有官樣文書的形式。
⑨陵遲:衰落。
⑩超遷:越級升遷。
?随風一靡一靡一:追随附合社會風氣。
一靡一,順風倒下。
?下之化上:下面受到上面的感化。
疾于景響:比影子和回聲都快。
景,通“影”。
⒀舉錯:做事情。
舉,興辦。
錯,通“措”,施行。
審:審慎。
上就車,召釋之參乘①,徐行,問釋之秦之敝。
具以質言②。
至宮,上拜釋之為公車令。
①參乘:即“骖乘”,坐在車右邊的陪乘人員。
②具:全部,都。
質言:實言,真實的話語。
頃之,太子與梁王共車入朝,不下司馬門①,于是釋之追止太子、梁王無得入殿門。
遂劾不下公門不敬②,奏之。
薄太後聞之,文帝免冠謝曰:“教兒子不謹。
”薄太後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後得入。
文帝由是奇釋之,拜為中大夫。
①司馬門:皇宮外門。
②劾(hé,何):彈劾,揭發罪行。
公門:君門,此指司馬門。
不敬:即“大不敬”,指不敬皇帝的罪名。
頃之,至中郎将。
從行至霸陵,居北臨廁①。
是時慎夫人從
因此軍潰兵敗,被秦人俘虜消滅。
如今我聽說魏尚做雲中郡郡守,他把軍市上的稅金全部用來犒賞士兵,還拿出個人的錢财,五天殺一次牛,宴請賓客、軍吏、親近左右,因此匈奴人遠遠躲開,不敢靠近雲中郡的邊關要塞。
匈奴曾經入侵一次,魏尚率領軍隊出擊,殺死很多敵軍。
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從村野來參軍,哪裡知道“尺籍”、“伍符”這些法令律例呢?他們隻知道整天拼力作戰,殺敵捕俘,到幕府報功,隻要有一句話不合實際情況,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們。
應得的獎賞不能兌現,而法官卻依法必究。
我愚蠢地認為陛下的法令太嚴明,獎賞太輕,懲罰太重。
況且雲中郡郡守魏尚隻犯了錯報多殺敵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給法官,削奪他的爵位,判處一年的刑期。
由此說來,陛下即使得到廉頗、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
我确實愚蠢,觸犯了禁忌,該當死罪,該當死罪!”文帝很高興,當天就讓馮唐拿着漢節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讓他擔任雲中郡郡守,而任命馮唐作車騎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國的車戰之士。
漢文帝後元七年(前163),漢景帝即位,讓馮唐去做楚國的丞相,不久被免職。
漢武帝即位時,征求賢良之士,大家舉薦馮唐。
馮唐這年已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兒子馮遂做了郎官。
馮遂字王孫,也是傑出的人才,和我友好。
太史公說:張釋之談論長者的一番話,和他嚴守法度不迎一合皇帝心意的事;以及馮公的談論任用将帥,有味啊!有味啊!俗話說:“不了解那個人,看看他結交的朋友就可知道。
”他們兩位所贊許長者将帥的話,應該标著于朝廷。
《尚書》說:“不偏私不結一黨一,王道才會平坦寬廣;不結一黨一不偏私,王道才能明辯。
”張季與馮公近似于這種說法呀! 【原文】【注解】 張廷尉釋之者,堵陽人也,字季①。
有兄仲同一居②。
以訾為騎郎③,事孝文帝,十歲不得調④,無所知名。
釋之曰:“久宦減仲之産,不遂⑤。
”欲自免歸⑥。
中郎将袁盎知其賢,惜其去,乃請徙釋之補谒者⑦。
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⑧。
文帝曰:“卑之⑨,毋甚高論,令今可施行也。
”于是釋之言秦漢之閑事⑩,秦所以失而漢所以興者久之。
文帝稱善,乃拜釋之為谒者仆射?。
①季:指弟兄中排行第三的人,古人常常以排行為字。
②仲:指弟兄中排行第二的人。
③訾(zī,姿):同“赀”,赀同“資”,資财,錢财。
④調:遷轉,升遷。
⑤不遂:不順,不安。
⑥自免歸:自己請求辭職回家。
⑦徙:遷調,升遷。
⑧便宜事:指便國利民之事。
⑨卑之:指談話要接觸現實。
卑,低。
⑩閑:通“間”。
?拜:授與官爵。
釋之從行,登虎圈①。
上問上林尉諸禽一獸簿②,十餘問,尉左右視,盡不能對。
虎圈啬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一獸簿甚悉③,欲以觀其能口對響應無窮者④。
文帝曰:“吏不當若是邪?尉無賴⑤!”乃诏釋之拜啬夫為上林令。
釋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長者也。
”又複問:“東陽侯張相如何如人也?”上複曰:“長者。
”釋之曰:“夫绛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⑥,豈?此啬夫諜諜利口捷給哉⑦!且秦以任刀筆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⑧,無恻隐之實。
以故不聞其過,陵遲而至于二世⑨,天下土崩。
今陛下以啬夫口辯而超遷之⑩,臣恐天下随風一靡一靡一?,争為口辯而無其實。
且下之化上疾于景響?,舉錯不可不審也⒀。
”文帝曰:“善。
”乃止不拜啬夫。
①虎圈:上林苑蓄養虎的地方。
②禽一獸簿:記載禽一獸情況的冊簿。
③悉:全,周全。
④觀其能:顯示他的才能。
⑤無賴:不可依賴。
⑥曾:竟然。
⑦?(xué,學):同“學”。
利口捷給:口才好反應快,指能言善辯。
⑧敝:同“弊”,弊病。
徒文具:徒然具有官樣文書的形式。
⑨陵遲:衰落。
⑩超遷:越級升遷。
?随風一靡一靡一:追随附合社會風氣。
一靡一,順風倒下。
?下之化上:下面受到上面的感化。
疾于景響:比影子和回聲都快。
景,通“影”。
⒀舉錯:做事情。
舉,興辦。
錯,通“措”,施行。
審:審慎。
上就車,召釋之參乘①,徐行,問釋之秦之敝。
具以質言②。
至宮,上拜釋之為公車令。
①參乘:即“骖乘”,坐在車右邊的陪乘人員。
②具:全部,都。
質言:實言,真實的話語。
頃之,太子與梁王共車入朝,不下司馬門①,于是釋之追止太子、梁王無得入殿門。
遂劾不下公門不敬②,奏之。
薄太後聞之,文帝免冠謝曰:“教兒子不謹。
”薄太後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後得入。
文帝由是奇釋之,拜為中大夫。
①司馬門:皇宮外門。
②劾(hé,何):彈劾,揭發罪行。
公門:君門,此指司馬門。
不敬:即“大不敬”,指不敬皇帝的罪名。
頃之,至中郎将。
從行至霸陵,居北臨廁①。
是時慎夫人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