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單列傳第二十二

關燈
張連科譯注 【說明】 《田單列傳》是田單一個人的傳記,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齊國将領田單率領即墨軍民擊敗燕軍的經過。

     在此之前,齊國曾非常強大,齊湣王北敗燕國,南挫強楚,西攻暴秦,并幫助趙國滅掉中山,攻占宋國,擴充了國土一千多裡。

    而燕昭王為了報殺父之仇,尊重人才,禮賢下士,以樂毅為将,聯合趙、楚、韓、魏四國,統領五國大軍把齊湣王打得大敗,攻克了齊都臨淄,把無數财寶和傳國的禮器都運回燕國。

    整個齊國都被燕軍占領,隻有莒和即墨兩城未被攻克。

     在這緊急的關頭,在即墨守城長官陣亡的情況下,田單受命于危難之際,被推為首領。

    作者以濃墨重彩寫了田單在戰前與敵人鬥智。

    田單先利用新上台的燕惠王和樂毅之間的矛盾,巧施反間計,撤掉了名将樂毅,換上了騎劫,再用計讓燕軍割下了齊國降卒的鼻子,挖了齊人的祖墳,這些舉動都使齊人士氣大增。

     在這種情況下,田單又和士兵同甘共苦,親自手持工具修築工事,并把自己最喜歡的妻妾都編入軍隊之中,進一步使内部一團一結一心,共擊燕軍。

    同時,為了麻痹敵人,田單又讓老弱女子上城守衛,派遣使者約期投降,又讓富豪之家送去重金賄賂燕将。

     就這樣,經過多方面的準備,提高了自己的士氣,削弱了敵人的戰鬥力,為最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即墨之戰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出奇制勝的戰例。

    田單竟以火牛在前沖鋒陷陣,牛角上都綁有利刃,觸人非死即傷,牛身上又披着大紅色畫着五彩龍文的被服,帶着一種神異的色彩,作者繪聲繪色地描寫了這激動人心的曆史場景:“牛尾炬火光明照耀,燕軍視之皆龍文,所觸盡死傷。

    五千人因銜枚擊之,而城中鼓噪從之,老弱皆擊銅器為聲,聲動天地。

    ” 這是何等輝煌、何等壯麗的情景!經過太史公如椽巨筆的描繪,使人有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之感,更可見其深厚的藝術功力。

     從本傳的寫法看,選材布局有類小說,而不像人物傳記,其場面描寫和人物刻畫也一如小說。

    本傳通篇寫田單的奇事奇謀,歌頌田單運用奇謀戰勝敵人的軍事天才。

    誠如清人吳見思所雲:“田單是戰國一奇人,火牛是戰國一奇事,遂成太史公一篇奇文,其聲色氣勢,如風車雨陣,拉雜而來,幾令人棄書下席。

    ”(《史記論文》) 【譯文】 田單是齊國田氏王族的遠房本家。

    在齊湣王時,田單擔任首都臨淄佐理市政的小辟,并不被齊王重用。

    後來,到燕國派遣大将樂毅攻破齊國,齊湣王被迫從都城逃跑,不久又退守莒(jǔ舉)城。

    在燕國軍隊長一驅一直一入征讨齊國之時,田單也離開都城,逃到安平,讓他的同族人把車軸兩端的突出部位全部鋸下,安上鐵箍。

    不久,燕軍攻打安平,城池被攻破,齊國人争路逃亡,都因被撞得軸斷車壞,被燕軍俘虜。

    隻有田單和同族人因用鐵箍包一皮一皮住了車軸的緣故,得以逃脫,向東退守即墨。

    這時,燕國軍隊已經全部降服了齊國大小城市,隻有莒和即墨兩城未被攻下。

    燕軍聽說齊湣王在莒城,就調集軍隊,全力攻打。

    大臣淖齒就殺死了齊湣王,堅守城池,抗擊燕軍,燕軍幾年都不能攻破該城。

    迫不得已,燕将帶兵東行,圍攻即墨。

    即墨的守城官員出城與燕軍交戰,戰敗被殺。

    即墨城中軍民都推舉田單當首領,說:“安平那一仗,田單和同族人因用鐵箍包一皮一皮住車軸才得以安然脫險,可見他很會用兵。

    ”于是,大家就擁立田單為将軍,堅守即墨,抗擊燕軍。

     過了不久,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登位,他和樂毅有些不和。

    田單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就派人到燕國去行使反間計,揚言說:“齊湣王已被殺死,沒被攻克的齊國城池隻不過兩座而已。

    樂毅是害怕被殺掉而不敢回國,他以讨伐齊國為名,實際上是想和齊國兵力聯合起來,在齊國稱王。

    齊國人心還未歸附,因此暫且拖延時間,慢慢攻打即墨,以便等待時機成熟再稱王。

    齊國人擔心的是,唯恐其他将領來帶兵,即墨城就必破無疑了。

    ”燕惠王認為這些話是對的,就派大将騎劫去代替樂毅。

     樂毅被免職之後就逃到趙國去了,燕軍官兵都為此忿忿不平。

    田單又命城中軍民在吃飯之前要祭祀祖先,使得衆多的飛鳥因争食祭祀的食物,在城上盤旋飛舞。

    城外的燕軍看了,都感到很奇怪。

    田單又揚言說:“這是神仙要下界指導我們克敵緻勝。

    ”又對城裡人說:“一定會有神人來做我的老師。

    ”有一個士兵說:“我可以當您的老師嗎?”接着就揚長而去。

    田單連忙站起來,把他拉過來,請他坐在面向東的上座,用侍奉老師的禮節來侍奉他。

    那個士兵說:“我欺騙了您,我真是一點本事也沒有。

    ”田單說:“請您不要再說了。

    ”接着就奉他為師。

    每次發号施令,一定要稱是神師的主意。

    他又揚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