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同時布置了兩支突襲部隊一逼一十進趙軍。
趙軍乘勝追擊,直追到秦軍營壘。
但是秦軍營壘十分堅固,不能攻入,而秦軍的一支突襲部隊兩萬五千人已經切斷了趙軍的後路,另一支五千騎兵的快速部隊楔入趙軍的營壘之間,斷絕了它們的聯系,把趙軍分割成兩個孤立的部分,運糧通道也被堵住。
這時秦軍派出輕裝一精一兵實施攻擊,趙軍交戰失利,就構築壁壘,頑強固守,等待援兵的到來。
秦王得知趙國運糧通道已被截斷,他親自到河内,封給百姓爵位各一級,征調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年全部集中到長平戰場,攔截趙國的救兵,斷絕他們的糧食。
到了九月,趙國士兵斷絕口糧已經四十六天,軍内士兵們暗中殘殺以人肉充饑。
困厄已極的趙軍撲向秦軍營壘,發動攻擊,打算突圍而逃。
他們編成四隊,輪番進攻了四、五次,仍不能沖出去。
他們的将領趙括派出一精一銳士兵并親自披挂上陣率領這些部下與秦軍搏殺,結果秦軍射死了趙括。
趙括的部隊大敗,士兵四十萬人向武安君投降。
武安君謀劃着說:“前時秦軍拿下上一黨一,上一黨一的百姓不甘心作秦國的臣民而歸附趙國。
趙國士兵變化無常,不全部殺掉他們,恐怕要出亂子。
”于是用欺騙伎倆把趙國降兵全部活埋了。
隻留下年紀尚小的士兵二百四十人放回趙國。
此戰前後斬首擒殺趙兵四十五萬人,趙國上下一片震驚。
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十月,秦軍再次平定上一黨一郡。
以後,秦軍兵分兩路:王龁攻下皮牢,司馬梗平定太原。
韓、趙兩國十分害怕,就派蘇代到秦國,獻上豐厚的禮物勸說丞相應侯說:“武安君擒殺趙括了嗎?”應侯回答說:“是。
”蘇代又問:“就要圍攻邯鄲嗎?”應侯回答說:“是的。
”于是蘇代說:“趙國滅亡,秦王就要君臨天下了,武安君當封為三公。
武安君為秦國攻占奪取的城邑有七十多座,南邊平定了楚國的鄢、郢及漢中地區,北邊俘獲了趙括的四十萬大軍,即使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周公、召公和呂望的功勞也超不過這些了。
如果趙國滅亡,秦王君臨天下,那麼武安君位居三公是定而無疑的,您能屈居他的下位嗎?即使不甘心屈居下位,可已成事實也就不得不屈從了。
秦軍曾進攻韓國,圍擊刑丘,困死上一黨一,上一黨一的百姓都轉而歸附趙國,天下百姓不甘作秦國臣民的日子已經很久了。
如果把趙國滅掉,它的北邊土地将落入燕國,東邊土地将并入齊國,南邊土地将歸入韓國、魏國,那麼您所得到的百姓就沒有多少了。
所以不如趁着韓國、趙國驚恐之機讓它們割讓土地,不要再讓武安君建立功勞了。
”聽了蘇代這番話應侯便向秦王進言道:“秦國士兵太勞累了,請您應允韓國、趙國割地講和,暫且讓士兵們休整一下。
”秦王聽從了應侯的意見,割取了韓國的垣雍和趙國的六座城邑便講和了。
正月,雙方停止交戰。
武安君得知停戰消息,自有想法,從此與應侯互有惡感。
這一年九月,秦國曾再次派出部隊,命令五大夫王陵攻打趙國邯鄲。
當時武安君有病,不能出征。
昭王四十九年(前258)正月,王陵進攻邯鄲,但戰果很少,進展不大,秦國便增派部隊幫助王陵繼續進攻。
結果王陵部隊損失了五個軍營。
武安君病好了,秦王打算派武安君代替王陵統率部隊。
武安君進言道:“邯鄲委實不易攻下。
而且諸侯國的救兵天天都有到達的,他們對秦國的怨恨已積存很久了。
現在秦國雖然消滅了長平的趙軍,可是秦軍死亡的士兵也超過了一半,國内兵力空虛。
遠行千裡越過河山去争奪别人的國都,趙軍在城裡應戰,諸侯軍在城外攻擊,裡應外合,内外夾擊,戰敗秦軍是必定無疑的。
這個仗不能打。
”秦王親自下令,武安君不肯赴任;于是就派應侯去請他,但武安君始終推辭不肯赴任,從此稱病不起。
秦王隻好改派王龁代替王陵統率部隊,八、九月圍攻邯鄲,沒能攻下來。
楚國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領數十萬士兵攻擊秦軍,秦軍損失、傷亡很多。
武安君有了話說:“秦國不聽我的意見,現在怎麼樣了!”秦王聽到後,怒火中燒,強令武安君赴任,武安君就稱病情嚴重。
應侯又請他,仍是辭不赴任。
于是就免去武安君的官爵降為士兵,讓他離開鹹陽遷到陰密。
但武安君有病,未能成行。
過了三個月,諸侯聯軍攻擊秦軍更加緊迫,秦軍屢次退卻,報告失利情況的使者天天都有來的。
秦王就派人驅逐白起,不能讓他留在鹹陽城裡。
武安君已經上路,走出鹹陽西門十裡路,到了杜郵。
秦昭王與應侯以及群僚議論說:“令白起遷出鹹陽,他流露的樣子還不滿意,不服氣,有怨言。
”秦王就派遣使者賜給他一把劍,令他自一殺。
武安君拿着劍就要抹脖子時,仰天長歎道:“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這個結果?”過了好一會兒,說:“我本來就該死。
長平之戰,趙國士兵投降的有幾十萬人,我用欺詐之術把他們全都活埋了,這足夠死罪了。
“随即自一殺。
武安君死在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十一月。
武安君死而無罪,秦國人都同情他,所以無論城鄉都祭祀他。
王翦,是頻陽東鄉人。
少年時就喜好軍事,後來奉事秦始皇。
始皇十一年(前236),王翦帶兵攻打趙國的阏與,不僅攻陷了它,還一連拿下九座城邑。
始皇十八年(前229),王翦領兵攻打趙國。
一年多就攻取了趙國,趙王投降,趙國各地全部被平定,設置為郡。
第二年,燕國派荊轲到秦國謀殺秦王,秦王派王翦攻打燕國。
燕王喜逃往遼東,王翦終于平定了燕國都城薊勝利而回。
秦王派王翦兒子王贲攻擊楚國,楚兵戰敗。
掉過頭來再進擊魏國,魏王投降,最後平定了魏國各地。
秦始皇滅掉了韓、趙、魏三國,趕跑了燕王喜,同時多次戰敗楚軍。
秦國将領李信,年輕氣盛,英勇威武,曾帶着幾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擊到衍水,最後打敗燕軍捉到太子
趙軍乘勝追擊,直追到秦軍營壘。
但是秦軍營壘十分堅固,不能攻入,而秦軍的一支突襲部隊兩萬五千人已經切斷了趙軍的後路,另一支五千騎兵的快速部隊楔入趙軍的營壘之間,斷絕了它們的聯系,把趙軍分割成兩個孤立的部分,運糧通道也被堵住。
這時秦軍派出輕裝一精一兵實施攻擊,趙軍交戰失利,就構築壁壘,頑強固守,等待援兵的到來。
秦王得知趙國運糧通道已被截斷,他親自到河内,封給百姓爵位各一級,征調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年全部集中到長平戰場,攔截趙國的救兵,斷絕他們的糧食。
到了九月,趙國士兵斷絕口糧已經四十六天,軍内士兵們暗中殘殺以人肉充饑。
困厄已極的趙軍撲向秦軍營壘,發動攻擊,打算突圍而逃。
他們編成四隊,輪番進攻了四、五次,仍不能沖出去。
他們的将領趙括派出一精一銳士兵并親自披挂上陣率領這些部下與秦軍搏殺,結果秦軍射死了趙括。
趙括的部隊大敗,士兵四十萬人向武安君投降。
武安君謀劃着說:“前時秦軍拿下上一黨一,上一黨一的百姓不甘心作秦國的臣民而歸附趙國。
趙國士兵變化無常,不全部殺掉他們,恐怕要出亂子。
”于是用欺騙伎倆把趙國降兵全部活埋了。
隻留下年紀尚小的士兵二百四十人放回趙國。
此戰前後斬首擒殺趙兵四十五萬人,趙國上下一片震驚。
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十月,秦軍再次平定上一黨一郡。
以後,秦軍兵分兩路:王龁攻下皮牢,司馬梗平定太原。
韓、趙兩國十分害怕,就派蘇代到秦國,獻上豐厚的禮物勸說丞相應侯說:“武安君擒殺趙括了嗎?”應侯回答說:“是。
”蘇代又問:“就要圍攻邯鄲嗎?”應侯回答說:“是的。
”于是蘇代說:“趙國滅亡,秦王就要君臨天下了,武安君當封為三公。
武安君為秦國攻占奪取的城邑有七十多座,南邊平定了楚國的鄢、郢及漢中地區,北邊俘獲了趙括的四十萬大軍,即使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周公、召公和呂望的功勞也超不過這些了。
如果趙國滅亡,秦王君臨天下,那麼武安君位居三公是定而無疑的,您能屈居他的下位嗎?即使不甘心屈居下位,可已成事實也就不得不屈從了。
秦軍曾進攻韓國,圍擊刑丘,困死上一黨一,上一黨一的百姓都轉而歸附趙國,天下百姓不甘作秦國臣民的日子已經很久了。
如果把趙國滅掉,它的北邊土地将落入燕國,東邊土地将并入齊國,南邊土地将歸入韓國、魏國,那麼您所得到的百姓就沒有多少了。
所以不如趁着韓國、趙國驚恐之機讓它們割讓土地,不要再讓武安君建立功勞了。
”聽了蘇代這番話應侯便向秦王進言道:“秦國士兵太勞累了,請您應允韓國、趙國割地講和,暫且讓士兵們休整一下。
”秦王聽從了應侯的意見,割取了韓國的垣雍和趙國的六座城邑便講和了。
正月,雙方停止交戰。
武安君得知停戰消息,自有想法,從此與應侯互有惡感。
這一年九月,秦國曾再次派出部隊,命令五大夫王陵攻打趙國邯鄲。
當時武安君有病,不能出征。
昭王四十九年(前258)正月,王陵進攻邯鄲,但戰果很少,進展不大,秦國便增派部隊幫助王陵繼續進攻。
結果王陵部隊損失了五個軍營。
武安君病好了,秦王打算派武安君代替王陵統率部隊。
武安君進言道:“邯鄲委實不易攻下。
而且諸侯國的救兵天天都有到達的,他們對秦國的怨恨已積存很久了。
現在秦國雖然消滅了長平的趙軍,可是秦軍死亡的士兵也超過了一半,國内兵力空虛。
遠行千裡越過河山去争奪别人的國都,趙軍在城裡應戰,諸侯軍在城外攻擊,裡應外合,内外夾擊,戰敗秦軍是必定無疑的。
這個仗不能打。
”秦王親自下令,武安君不肯赴任;于是就派應侯去請他,但武安君始終推辭不肯赴任,從此稱病不起。
秦王隻好改派王龁代替王陵統率部隊,八、九月圍攻邯鄲,沒能攻下來。
楚國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領數十萬士兵攻擊秦軍,秦軍損失、傷亡很多。
武安君有了話說:“秦國不聽我的意見,現在怎麼樣了!”秦王聽到後,怒火中燒,強令武安君赴任,武安君就稱病情嚴重。
應侯又請他,仍是辭不赴任。
于是就免去武安君的官爵降為士兵,讓他離開鹹陽遷到陰密。
但武安君有病,未能成行。
過了三個月,諸侯聯軍攻擊秦軍更加緊迫,秦軍屢次退卻,報告失利情況的使者天天都有來的。
秦王就派人驅逐白起,不能讓他留在鹹陽城裡。
武安君已經上路,走出鹹陽西門十裡路,到了杜郵。
秦昭王與應侯以及群僚議論說:“令白起遷出鹹陽,他流露的樣子還不滿意,不服氣,有怨言。
”秦王就派遣使者賜給他一把劍,令他自一殺。
武安君拿着劍就要抹脖子時,仰天長歎道:“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這個結果?”過了好一會兒,說:“我本來就該死。
長平之戰,趙國士兵投降的有幾十萬人,我用欺詐之術把他們全都活埋了,這足夠死罪了。
“随即自一殺。
武安君死在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十一月。
武安君死而無罪,秦國人都同情他,所以無論城鄉都祭祀他。
王翦,是頻陽東鄉人。
少年時就喜好軍事,後來奉事秦始皇。
始皇十一年(前236),王翦帶兵攻打趙國的阏與,不僅攻陷了它,還一連拿下九座城邑。
始皇十八年(前229),王翦領兵攻打趙國。
一年多就攻取了趙國,趙王投降,趙國各地全部被平定,設置為郡。
第二年,燕國派荊轲到秦國謀殺秦王,秦王派王翦攻打燕國。
燕王喜逃往遼東,王翦終于平定了燕國都城薊勝利而回。
秦王派王翦兒子王贲攻擊楚國,楚兵戰敗。
掉過頭來再進擊魏國,魏王投降,最後平定了魏國各地。
秦始皇滅掉了韓、趙、魏三國,趕跑了燕王喜,同時多次戰敗楚軍。
秦國将領李信,年輕氣盛,英勇威武,曾帶着幾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擊到衍水,最後打敗燕軍捉到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