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關燈
田文說:“請讓我與您比一比功勞,可以嗎?”田文說:“可以。

    ”吳起說:“統率三軍,讓士兵樂意為國去死戰,敵國不敢圖謀魏國,您和我比,誰好?”田文說:“不如您。

    ”吳起說:“管理文武百官,讓百姓親附,充實府庫的儲備,您和我比,誰行?”田文說:“不如您。

    ”吳起說:“拒守西河而秦國的軍隊不敢向東侵犯,韓國、趙國服從歸順,您和我比,誰能?”田文說:“不如您。

    ”吳起說:“這幾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職位卻在我之上,是什麼道理呢?”田文說:“田君還年輕,國人疑慮不安,大臣不親附,百姓不信任,正當處在這個時候,是把政事托付給您呢,還是應當托付給我?”吳起沉默了許久,然後說:“應該托付給您啊。

    ”田文說:“這就是我的職位比您高的原因啊。

    ”吳起這才明白在這方面不如田文。

     田文死後,公叔出任國相,娶了魏君的女兒,卻畏忌吳起。

    公叔的仆人說:“吳起是不難趕走的。

    ”公叔問:“怎麼辦?”那個仆人說:“吳起為人有骨氣而又喜好名譽、聲望。

    您可找機會先對武侯說:‘吳起是個賢能的人,而您的國土太小了,又和強大的秦國接壤,我私下擔心吳起沒有長期留在魏國的打算。

    ’武侯就會說:‘那可怎麼辦呢?’您就趁機對武侯說:‘請用下嫁公主的辦法試探他,如果吳起有長期留在魏國的心意,就一定會答應娶公主,如果沒有長期留下來的心意,就一定會推辭。

    用這個辦法能推斷他的心志。

    ’您找個機會請吳起一道回家,故意讓公主發怒而當面鄙視您,吳起見公主這樣蔑視您,那就一定不會娶公主了。

    ”當時,吳起見到公主如此地蔑視國相,果然婉言謝絕了魏武侯。

    武侯懷疑吳起,也就不再信任他。

    吳起怕招來災禍,于是離開魏國,随即就到楚國去了。

     楚悼王一向就聽說吳起賢能,剛到楚國就任命他為國相。

    他使法明确,依法辦事,令出必行,淘汰并裁減無關緊要的冗員,停止疏遠王族的按例供給,來撫養戰土。

    緻力于加強軍事力量,揭穿往來奔走的遊說之客。

    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陳國和蔡國,打退韓、趙、魏三國的進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國。

    諸侯各國對楚國的強大感到憂慮。

    以往被吳起停止供給的疏遠王族都想謀害吳起。

    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發動騷亂,攻打吳起,吳起逃到楚王停一屍一的地方,附伏一在悼王的一屍一體上。

    攻打吳起的那幫人趁機用箭射吳起,同時也射中了悼王的一屍一體。

    等把悼王安葬停當後,太子即位。

    就讓令尹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悼王一屍一體的人,全部處死,由于射殺吳起而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

     太史公說:社會上稱道軍旅戰法的人,無不稱道《孫子》十三篇和吳起的《兵法》,這兩部書,社會上流傳很廣,所以我不加論述,隻評論他們生平行一事所涉及到的情況。

    俗話說:“能做的未必能說,能說的未必能做。

    ”孫膑算計龐涓的軍事行動是英明的,但是他自己卻不能預先避免刖足的酷刑。

    吳起向魏武侯講憑借地理形勢的險要,不如給人民施以恩德的道理,然而一到楚國執政卻因為刻薄、暴戾、少恩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可歎啊! 【原文】【注解】 孫子武者,齊人也。

    以兵法見于吳王阖廬。

    阖廬曰:“子之十三篇①,吾盡臂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②?”對曰:“可。

    ”阖廬曰:“可試以婦人乎?”曰:“可。

    ”于是許之。

    出宮中美一女,得百八十人。

    孫子分為二隊,以王之一寵一姬二人各為隊長③,皆令持戟④。

    令人曰:“汝知而心與左右手、背乎⑤?”婦人曰:“知之”。

    孫子曰:“前,則視心;左,視左手;右,視右手;後,即視背。

    ”婦人曰:“諾。

    ”約束既布⑥,乃設?钺⑦,即三令五申之⑧。

    于是鼓之右⑨,婦人複大笑。

    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

    ”複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婦人複大笑。

    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⑩,吏士之罪也(11)。

    ”乃欲斬左右隊長。

    吳王從台上觀,見且斬一愛一姬,大駭。

    趣使使下令曰(12):“寡人已知将軍能用兵矣。

    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13),願勿斬也。

    ”孫子曰:“臣既已受命為将,将在軍,君命有所不受(14)。

    ”遂斬隊長二人以徇(15)。

    用其次為隊長,于是複鼓之。

    婦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規矩繩墨(16),無敢出聲。

    于是孫子使使報王曰:“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

    ”吳王曰:“将軍罷休就舍(17),寡人不願下觀。

    ”孫子曰:“王徒好其言(18),不能用其實。

    ”于是阖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将。

    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19)。

     ①十三篇:指孫武撰寫的《孫子兵法》,也叫《孫子》,是我國最早、最傑出的兵書。

    現存《孫子》十三篇是《始計》、《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實》、《軍争》、《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

    ②小試:以小辨模的一操一演作試驗。

    勒兵:用兵法統率指揮軍隊。

    勒,約束、統率。

    ③姬:侍妾。

    ④戟:古代青銅制的兵器。

    具有戈和矛的特征,能直刺,又能橫擊。

    ⑤而:你的,你們的。

    ⑥約束:用來控制管理的号令、規定。

    ⑦設?钺:設置刑戮之具,表明正式開始執法。

    ?,鍘刀,用作腰斬的刑具。

    钺,古兵器,刃圓或平,持以砍斫。

    ⑧三令五申:多次重複地交待清楚。

    三、五是虛數。

    ⑨鼓:擊鼓發令。

    ⑩不如法:不按照号令去做。

    (11)吏土:指兩個隊長。

    (12)趣:通“促”。

    催促。

    使使:派遣使者。

    (13)甘味:感覺到味道的甜美。

    (14)這二句的意思是将帥領兵打仗,應根據實地情況充分發揮自己的指揮才能。

    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以免受到牽制。

    (15)徇:示衆。

    (16)中:符合。

    規矩:校正圓形和方形的器一具。

    繩墨:木工用以正曲直的墨線。

    這裡均借指軍令、紀律。

    (17)就舍:回到賓館。

    (18)徒:隻。

    (19)與:參與。

     孫武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膑。

    膑生阿鄄之間,膑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

    孫膑嘗與龐涓俱學兵法。

    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将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膑①,乃陰使召孫膑②。

    膑至,龐涓恐其賢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