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王學孟譯注
【說明】
這是我國古代三位著名軍事家的合傳。
作者着重寫了孫武“吳宮教戰”,孫膑以兵法“圍魏救趙”、馬陵道與龐涓智鬥,以及吳起在魏、楚兩國一展軍事才能,使之富國強兵的事迹。
全篇以兵法起,以兵法結,中間以兵法作骨貫穿始末。
孫武子兵法十三篇,是傑出的軍事著作,曆來被推崇為“兵經”、“武經”,為後世代代相習,流傳至今,被國内外所重視。
本傳雖然隻記述了“吳宮教戰”,但他在教習一操一練中,強調将士的軍紀,号令嚴明,為達目的竟以“将在軍,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則,斬吳王兩位一寵一姬示衆,使隊伍達到“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的效果,仍能窺知孫武用兵之有方。
盡避本傳未能正面記述孫子兵法在戰略戰術上的實地應用,但傳末強調了吳王打敗強楚、攻克郢都、威鎮齊晉、名顯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雖然虛此一筆,孫武的軍事才能、其兵法的實用價值,便兀然突現了。
孫膑是孫武的後代子孫,和龐涓一起學習兵法。
龐涓做了魏國将軍,認為自己的才能不及孫膑,産生妒嫉之心。
暗中召來孫膑,假借罪名,斷其雙足,并在臉上刺了字,想叫他不敢抛頭露面。
作者實寫孫膑的不幸遭遇,虛寫他的軍事才能。
他的傳記中,繼上文虛線又連續正面記述了他的三個故事:教田忌賽一馬取勝的方法;圍魏救趙;馬陵道與龐涓智鬥。
這都充分表現了孫膑過人的智謀和卓越的戰略、戰術思想。
圍魏救趙,是體現他戰略思想的典範。
他準确地把握形勢,認為魏軍的一精一銳部隊在外一精一疲力盡,國内老弱殘兵疲憊不堪。
他讓田忌率軍一火速挺一進大梁,占據要道,沖其方虛。
果然迫使魏軍回師自救。
這樣不僅解了趙國之圍,又坐收魏國自行挫敗的效果。
一毛一|澤|東同志在《遊擊戰争的戰略防禦》一文中,就引用了“圍魏救趙”的打法。
馬陵道智鬥,寫得極為一精一采。
這簡直是一場心理戰争。
孫膑緊緊一抓住魏軍兇悍勇一猛、一向瞧不起被稱為膽小怯弱的齊兵的心理,運用兵法,一精一心謀劃,巧妙布署,掌握時間,利用地形,設下埋伏,終于迫使龐涓自刎于孫膑的策劃之下。
吳起被任命主将,跟下等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夥食,睡覺不鋪墊褥,行軍不騎馬,親自背負軍糧,為士兵親一吮一毒瘡,同甘共苦,士卒為之效死。
誠如李克所說,帶兵打仗,司馬穰苴也超不過他。
他善于用兵,在西河地區抵禦了強秦和韓國。
他不僅是傑出的軍事家,還是很有見地的政治家。
他規勸魏武侯:政權的穩固,在于給百姓施以恩德而不在乎山川形勢的險要。
他在魏、楚都積極革新政治,和官僚貴族作鬥争,為魏、楚兩國富國強兵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作者把不同時代、不同經曆、不同國度的三位軍事家和許多的人物,紛繁複雜的政治、軍事事件,通過“兵法”連綴一起,戲劇一性一地刻畫了多種栩栩如生的一性一格,諸如孫武執法如山不苟言笑,吳起求将殺妻、“齧臂而盟”,龐涓妒嫉……形象鮮明又各具特征,活脫脫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譯文】 孫子名武,是齊國人。
因為他一精一通兵法受到吳王阖廬的接見。
阖廬說:“您的十三篇兵書我都看過了,可用來小辨模地試着指揮軍隊嗎?”孫子回答說:“可以。
”阖廬說:“可以用婦女試驗嗎?”回答說:“可以。
”于是阖廬答應他試驗,叫出宮中美一女,共約百八十人。
孫子把她們分為兩隊,讓吳王阖廬最一寵一愛一的兩位侍妾分别擔任各隊隊長,讓所有的美一女都拿一支戟。
然後命令她們說:“你們知道自己的心、左右手和背嗎?”婦人們回答說:“知道。
”孫子說:“我說向前,你們就看心口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左,你們就看左手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右,你們就看右手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後,你們就看背所對的方向。
”婦人們答道:“是。
”号令宣布完畢,于是擺好斧铖等刑具,旋即又把已經宣布的号令多次重複地交待清楚。
就擊鼓發令,叫她們向右,婦人們都哈哈大笑。
孫子說:“紀律還不清楚,号令不熟悉,這是将領的過錯。
”又多次重複地交待清楚,然後擊鼓發令讓她們向左,婦人們又都哈哈大笑。
孫子說:“紀律弄不清楚,号令不熟悉,這是将領的過錯;現在既然講得清清楚楚,卻不遵照号令行一事,那就是軍官和士兵的過錯了。
”于是就要殺左、右兩隊的隊長。
吳王正在台上觀看,見孫子将要殺自己的一愛一妾,大吃一驚。
急忙派使臣傳達命令說:“我已經知道将軍善用兵了,我要沒了這兩個侍妾,吃起東西來也不香甜,希望你不要殺她們吧。
”孫子回答說:“我已經接受命令為将,将在軍隊裡,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于是殺了兩個隊長示衆。
然後按順序任用兩隊第二人為隊長,于是再擊鼓發令,婦人們不論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後、跪倒、站起都符合号令、紀律的要求,再沒有人敢出聲。
于是孫子派使臣向吳王報告說:“隊伍已經一操一練整齊,大王可以下台來驗察她們的演習,任憑大王怎樣使用她們,即使叫她們赴湯蹈火也辦得到啊。
”吳王回答說:“讓将軍停止演練,回賓館休息。
我不願下去察看了。
”孫子感歎地說:“大王隻是欣賞我的軍事理論,卻不能讓我付諸實踐。
”從此,吳王阖廬知道孫子果真善于用兵,終于任命他做了将軍。
後業吳國向西打敗了強大的楚國,攻克郢都,向北威震齊國和晉國,在諸侯各國名聲赫赫,這其間,孫子不僅參與,而且出了很大的力啊。
孫子死後,隔了一百多年又出了一個孫膑。
孫膑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帶,也是孫武的後代子孫。
他曾經和龐涓一道學習兵法。
龐涓奉事魏國以後,當上了魏惠王的将軍,卻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膑。
就秘密地把孫膑找來。
孫膑到來,龐涓害怕他比自己賢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掉他兩隻腳,并且在他臉上刺了字,想讓他隐藏起來不敢抛頭露面。
齊國的使臣來到大梁,孫膑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會見了齊使,進行遊說。
齊國的使臣認為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車把他載回齊國。
齊國将軍田忌不僅賞識他而且還象對待客人一樣對待他。
田忌經常跟齊國貴族子弟賽一
作者着重寫了孫武“吳宮教戰”,孫膑以兵法“圍魏救趙”、馬陵道與龐涓智鬥,以及吳起在魏、楚兩國一展軍事才能,使之富國強兵的事迹。
全篇以兵法起,以兵法結,中間以兵法作骨貫穿始末。
孫武子兵法十三篇,是傑出的軍事著作,曆來被推崇為“兵經”、“武經”,為後世代代相習,流傳至今,被國内外所重視。
本傳雖然隻記述了“吳宮教戰”,但他在教習一操一練中,強調将士的軍紀,号令嚴明,為達目的竟以“将在軍,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則,斬吳王兩位一寵一姬示衆,使隊伍達到“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的效果,仍能窺知孫武用兵之有方。
盡避本傳未能正面記述
雖然虛此一筆,孫武的軍事才能、其兵法的實用價值,便兀然突現了。
孫膑是孫武的後代子孫,和龐涓一起學習兵法。
龐涓做了魏國将軍,認為自己的才能不及孫膑,産生妒嫉之心。
暗中召來孫膑,假借罪名,斷其雙足,并在臉上刺了字,想叫他不敢抛頭露面。
作者實寫孫膑的不幸遭遇,虛寫他的軍事才能。
他的傳記中,繼上文虛線又連續正面記述了他的三個故事:教田忌賽一馬取勝的方法;圍魏救趙;馬陵道與龐涓智鬥。
這都充分表現了孫膑過人的智謀和卓越的戰略、戰術思想。
圍魏救趙,是體現他戰略思想的典範。
他準确地把握形勢,認為魏軍的一精一銳部隊在外一精一疲力盡,國内老弱殘兵疲憊不堪。
他讓田忌率軍一火速挺一進大梁,占據要道,沖其方虛。
果然迫使魏軍回師自救。
這樣不僅解了趙國之圍,又坐收魏國自行挫敗的效果。
一毛一|澤|東同志在《遊擊戰争的戰略防禦》一文中,就引用了“圍魏救趙”的打法。
馬陵道智鬥,寫得極為一精一采。
這簡直是一場心理戰争。
孫膑緊緊一抓住魏軍兇悍勇一猛、一向瞧不起被稱為膽小怯弱的齊兵的心理,運用兵法,一精一心謀劃,巧妙布署,掌握時間,利用地形,設下埋伏,終于迫使龐涓自刎于孫膑的策劃之下。
吳起被任命主将,跟下等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夥食,睡覺不鋪墊褥,行軍不騎馬,親自背負軍糧,為士兵親一吮一毒瘡,同甘共苦,士卒為之效死。
誠如李克所說,帶兵打仗,司馬穰苴也超不過他。
他善于用兵,在西河地區抵禦了強秦和韓國。
他不僅是傑出的軍事家,還是很有見地的政治家。
他規勸魏武侯:政權的穩固,在于給百姓施以恩德而不在乎山川形勢的險要。
他在魏、楚都積極革新政治,和官僚貴族作鬥争,為魏、楚兩國富國強兵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作者把不同時代、不同經曆、不同國度的三位軍事家和許多的人物,紛繁複雜的政治、軍事事件,通過“兵法”連綴一起,戲劇一性一地刻畫了多種栩栩如生的一性一格,諸如孫武執法如山不苟言笑,吳起求将殺妻、“齧臂而盟”,龐涓妒嫉……形象鮮明又各具特征,活脫脫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譯文】 孫子名武,是齊國人。
因為他一精一通兵法受到吳王阖廬的接見。
阖廬說:“您的十三篇兵書我都看過了,可用來小辨模地試着指揮軍隊嗎?”孫子回答說:“可以。
”阖廬說:“可以用婦女試驗嗎?”回答說:“可以。
”于是阖廬答應他試驗,叫出宮中美一女,共約百八十人。
孫子把她們分為兩隊,讓吳王阖廬最一寵一愛一的兩位侍妾分别擔任各隊隊長,讓所有的美一女都拿一支戟。
然後命令她們說:“你們知道自己的心、左右手和背嗎?”婦人們回答說:“知道。
”孫子說:“我說向前,你們就看心口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左,你們就看左手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右,你們就看右手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後,你們就看背所對的方向。
”婦人們答道:“是。
”号令宣布完畢,于是擺好斧铖等刑具,旋即又把已經宣布的号令多次重複地交待清楚。
就擊鼓發令,叫她們向右,婦人們都哈哈大笑。
孫子說:“紀律還不清楚,号令不熟悉,這是将領的過錯。
”又多次重複地交待清楚,然後擊鼓發令讓她們向左,婦人們又都哈哈大笑。
孫子說:“紀律弄不清楚,号令不熟悉,這是将領的過錯;現在既然講得清清楚楚,卻不遵照号令行一事,那就是軍官和士兵的過錯了。
”于是就要殺左、右兩隊的隊長。
吳王正在台上觀看,見孫子将要殺自己的一愛一妾,大吃一驚。
急忙派使臣傳達命令說:“我已經知道将軍善用兵了,我要沒了這兩個侍妾,吃起東西來也不香甜,希望你不要殺她們吧。
”孫子回答說:“我已經接受命令為将,将在軍隊裡,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于是殺了兩個隊長示衆。
然後按順序任用兩隊第二人為隊長,于是再擊鼓發令,婦人們不論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後、跪倒、站起都符合号令、紀律的要求,再沒有人敢出聲。
于是孫子派使臣向吳王報告說:“隊伍已經一操一練整齊,大王可以下台來驗察她們的演習,任憑大王怎樣使用她們,即使叫她們赴湯蹈火也辦得到啊。
”吳王回答說:“讓将軍停止演練,回賓館休息。
我不願下去察看了。
”孫子感歎地說:“大王隻是欣賞我的軍事理論,卻不能讓我付諸實踐。
”從此,吳王阖廬知道孫子果真善于用兵,終于任命他做了将軍。
後業吳國向西打敗了強大的楚國,攻克郢都,向北威震齊國和晉國,在諸侯各國名聲赫赫,這其間,孫子不僅參與,而且出了很大的力啊。
孫子死後,隔了一百多年又出了一個孫膑。
孫膑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帶,也是孫武的後代子孫。
他曾經和龐涓一道學習兵法。
龐涓奉事魏國以後,當上了魏惠王的将軍,卻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膑。
就秘密地把孫膑找來。
孫膑到來,龐涓害怕他比自己賢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掉他兩隻腳,并且在他臉上刺了字,想讓他隐藏起來不敢抛頭露面。
齊國的使臣來到大梁,孫膑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會見了齊使,進行遊說。
齊國的使臣認為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車把他載回齊國。
齊國将軍田忌不僅賞識他而且還象對待客人一樣對待他。
田忌經常跟齊國貴族子弟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