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兵前往平叛,當時相國留守關中,他隻動一動腳,那麼函谷關以西的地盤就不歸陛下所有了。
相國不趁着這個時機為己謀利,現在卻貪圖商人的錢财嗎?再說秦始皇正因為聽不到自己的過錯而失去天下,李斯分擔過錯,又哪裡值得效法呢?陛下為什麼懷疑宰相到如此淺薄的地步!”高祖聽後不太高興。
當天,高祖派人持節赦免釋放了相國。
相國上了年紀,一向謙恭謹慎,入見高祖,赤腳步行謝罪。
高祖說:“相國算了吧!相國為民衆請求苑林,我不答應,我不過是桀、纣那樣的君主,而你則是個賢相。
我所以把你用鐐铐拘禁起來,是想讓百姓們知道我的過錯。
” 蕭何一向不跟曹參和睦,到蕭何病重時,孝惠皇帝親自去探視相國病情,趁便問道:“您如果故去了,誰可以接替您呢?”蕭何回答說:“了解臣下的莫過于君主了。
”孝惠帝說:“曹參怎麼樣?”蕭何叩頭說:“陛下得到合适的人選了!我死也不遺憾了!” 蕭何購置田地住宅必定處在貧苦偏僻的地方,建造家園不修築有矮牆的房舍。
他說:“我的後代賢能,就學習我的儉樸;後代不賢能,可以不被有權勢的人家所奪取。
” 孝惠二年(前193),相國蕭何去世,谥号為文終侯。
蕭何的後代因為犯罪而失去侯爵封号的有四世,每次斷絕了繼承人時,天子總是再尋求蕭何的後代,續封為酂侯,功臣中沒有誰能夠跟蕭何這種情況相比。
太史公說:相國蕭何在秦朝時僅是個文職小辟吏,平平常常,沒有什麼驚人的作為。
等到漢室興盛,仰仗帝王的餘光,蕭何謹守自己的職責,根據民衆痛恨秦朝苛法這一情況,順應曆史潮流,給他們除舊更新。
韓信、黥布等都已被誅滅,而蕭何的功勳更顯得燦爛。
他的地位為群臣之冠,聲望延及後世,能夠跟闳(hóng宏)夭、散宜生等人争輝比美了。
【原文】【注解】 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
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椽①。
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
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②。
高祖以吏繇鹹陽③,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
秦禦史監郡者與從事④,常辨之⑤。
何乃給泗水卒史事,第一。
秦禦史欲入言征何⑥,何固請⑦,得毋行。
①無害:無比,無人能勝。
②左右:幫助。
③繇:通“徭”,勞役。
這裡指服勞役。
④監郡:監督、檢查郡的工作。
⑤辨:辨别。
這裡指辦事有條理,對各種事項分辨得清楚。
⑥征:征召。
⑦請:這裡是辭謝的意思。
及高祖起為沛公,何常為丞督事。
沛公至鹹陽,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禦史律令圖書藏之。
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
項王與諸侯屠燒鹹陽而去。
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①,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何進言韓信,漢王以信為大将軍。
語在《淮陰侯》事中。
①厄塞:險要之地。
漢王引兵東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撫谕告①,使給軍食。
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關中,侍太子,治栎陽。
為法令約束②,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辄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③,上來以聞。
關中事計戶口轉漕給軍④,漢王數失軍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辄補缺。
上以此專屬任何關中事⑤。
①填(zhèn,振)撫谕告:安一撫民衆,發布政令。
填,通“鎮”安定。
谕告,發布政令,告知百姓。
②約束:規章,法度。
③便(biàn,變)宜:酌情處理。
④轉“漕”:運送糧食。
古時車運為“轉”,水運為“漕”。
⑤屬(zhǔ,主):委托。
漢三年,漢王與項羽相距京索之間,上數使使勞苦丞相①。
鮑生謂丞相曰:“王暴衣露蓋,數使使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為君計,莫若遣君子孫昆弟能勝兵者悉詣軍所②,上必益信君。
”於是何從其計,漢王大說③。
①勞苦:慰勞。
②勝兵:勝任軍事,能夠打仗。
③說:同“悅”。
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
群臣争功,歲餘功不決。
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酂侯,所食邑多。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銳①,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②,大小鎊有差。
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
”“知獵狗乎?”曰:“知之。
”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
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
且諸君獨以身随我,多者兩三人。
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随我③,功不可忘也。
”君臣皆莫敢言。
①被:同“披”。
②略:奪取。
③宗:宗族。
列侯畢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上已桡功臣①,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
相國不趁着這個時機為己謀利,現在卻貪圖商人的錢财嗎?再說秦始皇正因為聽不到自己的過錯而失去天下,李斯分擔過錯,又哪裡值得效法呢?陛下為什麼懷疑宰相到如此淺薄的地步!”高祖聽後不太高興。
當天,高祖派人持節赦免釋放了相國。
相國上了年紀,一向謙恭謹慎,入見高祖,赤腳步行謝罪。
高祖說:“相國算了吧!相國為民衆請求苑林,我不答應,我不過是桀、纣那樣的君主,而你則是個賢相。
我所以把你用鐐铐拘禁起來,是想讓百姓們知道我的過錯。
” 蕭何一向不跟曹參和睦,到蕭何病重時,孝惠皇帝親自去探視相國病情,趁便問道:“您如果故去了,誰可以接替您呢?”蕭何回答說:“了解臣下的莫過于君主了。
”孝惠帝說:“曹參怎麼樣?”蕭何叩頭說:“陛下得到合适的人選了!我死也不遺憾了!” 蕭何購置田地住宅必定處在貧苦偏僻的地方,建造家園不修築有矮牆的房舍。
他說:“我的後代賢能,就學習我的儉樸;後代不賢能,可以不被有權勢的人家所奪取。
” 孝惠二年(前193),相國蕭何去世,谥号為文終侯。
蕭何的後代因為犯罪而失去侯爵封号的有四世,每次斷絕了繼承人時,天子總是再尋求蕭何的後代,續封為酂侯,功臣中沒有誰能夠跟蕭何這種情況相比。
太史公說:相國蕭何在秦朝時僅是個文職小辟吏,平平常常,沒有什麼驚人的作為。
等到漢室興盛,仰仗帝王的餘光,蕭何謹守自己的職責,根據民衆痛恨秦朝苛法這一情況,順應曆史潮流,給他們除舊更新。
韓信、黥布等都已被誅滅,而蕭何的功勳更顯得燦爛。
他的地位為群臣之冠,聲望延及後世,能夠跟闳(hóng宏)夭、散宜生等人争輝比美了。
【原文】【注解】 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
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椽①。
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
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②。
高祖以吏繇鹹陽③,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
秦禦史監郡者與從事④,常辨之⑤。
何乃給泗水卒史事,第一。
秦禦史欲入言征何⑥,何固請⑦,得毋行。
①無害:無比,無人能勝。
②左右:幫助。
③繇:通“徭”,勞役。
這裡指服勞役。
④監郡:監督、檢查郡的工作。
⑤辨:辨别。
這裡指辦事有條理,對各種事項分辨得清楚。
⑥征:征召。
⑦請:這裡是辭謝的意思。
及高祖起為沛公,何常為丞督事。
沛公至鹹陽,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禦史律令圖書藏之。
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
項王與諸侯屠燒鹹陽而去。
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①,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何進言韓信,漢王以信為大将軍。
語在《淮陰侯》事中。
①厄塞:險要之地。
漢王引兵東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撫谕告①,使給軍食。
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關中,侍太子,治栎陽。
為法令約束②,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辄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③,上來以聞。
關中事計戶口轉漕給軍④,漢王數失軍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辄補缺。
上以此專屬任何關中事⑤。
①填(zhèn,振)撫谕告:安一撫民衆,發布政令。
填,通“鎮”安定。
谕告,發布政令,告知百姓。
②約束:規章,法度。
③便(biàn,變)宜:酌情處理。
④轉“漕”:運送糧食。
古時車運為“轉”,水運為“漕”。
⑤屬(zhǔ,主):委托。
漢三年,漢王與項羽相距京索之間,上數使使勞苦丞相①。
鮑生謂丞相曰:“王暴衣露蓋,數使使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為君計,莫若遣君子孫昆弟能勝兵者悉詣軍所②,上必益信君。
”於是何從其計,漢王大說③。
①勞苦:慰勞。
②勝兵:勝任軍事,能夠打仗。
③說:同“悅”。
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
群臣争功,歲餘功不決。
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酂侯,所食邑多。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銳①,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②,大小鎊有差。
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
”“知獵狗乎?”曰:“知之。
”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
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
且諸君獨以身随我,多者兩三人。
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随我③,功不可忘也。
”君臣皆莫敢言。
①被:同“披”。
②略:奪取。
③宗:宗族。
列侯畢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上已桡功臣①,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