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關燈
有謀,非其罪也,乃立孝王子壽為齊王,是為懿王,續齊後。

    而膠西、膠東、濟南、菑川王鹹誅滅,地入于漢。

    徙濟北王王菑川。

    齊懿王立二十二年卒,子次景立,是為厲王。

     ①前154年,吳王濞、楚王戊以誅晁借口,串聯另外五國發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

    七國,除文中到的六國外,還有趙國。

    詳見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

    趣:通“促”,急速。

    下:降,屈服。

    ③居無何:過了不久。

    ④已而:不久。

    ⑤首善:最好的。

     齊厲王,其母曰紀太後,太後取其弟紀氏女為厲王後。

    王不一愛一紀氏女。

    太後欲其家重一寵一①,令其長女紀翁主入王宮②,正其後宮,毋令得近王,欲令一愛一紀氏女。

    王因與其姊翁主一奸一。

     齊有宦者徐甲,入侍漢皇太後③。

    皇太後有一愛一女曰脩成君,脩成君非劉氏④,太後憐之。

    脩成君有女名娥,太後欲嫁之于諸侯,宦者甲乃請使齊,必令王上書請娥。

    皇太後喜,使甲之齊。

    是時齊人主父偃知甲之使齊以取後事⑤,亦因謂甲:“即事成,幸言偃女願得充王後宮⑥。

    ”甲既至齊,風以此事⑦。

    紀太後大怒,曰:“王有後,後宮具備。

    且甲,齊貧人,急乃為宦者,入事漢,無補益,乃欲亂吾王家!且主父偃何為者?乃欲以女充後宮!”徐甲大窮⑧,還報皇太後曰:“王已願尚娥⑨,然有一害,恐如燕王。

    ”燕王者,與其子昆弟一奸一⑩,新坐以死(11),亡國,故以燕感太後。

    太後曰:“無複言嫁女齊事。

    ”事浸浔(不得)聞于天子(12)。

    主父偃由此亦與齊有郤(13)。

     ①重一寵一:世代受一寵一。

    ②翁主:漢代皇帝之女稱公主,諸侯之女稱翁主。

    ③皇太後:指漢武帝的生母王太後。

    ④這句指的是,王太後當初曾先嫁金王孫,生有一女,即這位脩成君,所以說她“非劉氏”。

    詳見卷四十九《外戚世家》。

    ⑤取:同“娶”。

    ⑥充:充任,充當。

    後宮:帝王妃居住的地方,又代指妃嫔。

    ⑦風:通“諷”。

    用含蓄的語言暗示或勸說。

    ⑧窮:窘迫,堪。

    ⑨尚:娶帝王之女為妻。

    ⑩子:女兒。

    古漢語中“子”兼指男一女。

    昆弟:兄弟,這裡是指姐妹。

    燕王劉澤之孫定國與女兒通一奸一事,見卷五十一《荊燕世家》。

    (11)坐:定罪。

    (12)浸浔:漸漸。

    (13)郤(xì,戲):通“隙”。

    裂痕,隔閡。

     主父偃方幸于天子,用事,因言:“齊臨菑十萬戶,市租千金,人衆殷富①,巨于長安,此非天子親弟一愛一子不得王此。

    今齊王于親屬益疏。

    ”乃從容言:“呂太後時齊欲反,吳楚時孝王幾為亂②,今聞齊王與其姊亂。

    ”于是天子乃拜主父偃為齊相,且正其事③。

    主父偃既至齊,乃急治王後宮宦者為王通于姊翁主所者,令辭證皆引王④。

    王年少,懼大罪為吏所執誅⑤,乃飲藥自一殺。

    絕無後。

     是時趙王懼主父偃一出廢齊,恐其漸疏骨肉,乃上書言偃受金及輕重之短⑥。

    天子亦既囚偃。

    公孫弘言:“齊王以憂死毋後,國入漢,非誅偃無以塞天下之望⑦。

    ””遂誅偃。

     齊厲王立五年死,毋後,國入于漢。

     ①殷富:富足。

    殷,富裕。

    ②幾:幾乎。

    ③正:糾正,正法。

    ④引:牽連。

    ⑤執:拘捕。

    ⑥輕重之短:指主父偃因對齊有私怨而談論齊國的是非。

    或雲指主父偃大事小事的錯誤。

    ⑦望:怨恨。

     齊悼惠王後尚有二國,城陽及菑川。

    菑川地比齊①。

    天子憐齊,為悼惠王冢園在郡,割臨菑東環悼惠王冢園邑盡以予菑川,以奉悼惠王祭祀。

     城陽景王章,齊悼惠王子,以朱虛侯與大臣共誅諸呂,而章身首先斬相國呂王産于未央宮②。

    孝文帝既立,益封章二千戶,賜金千斤。

    孝文二年,以齊之城陽郡立章為城陽王。

    立二年卒,子喜立,是為共王。

     共王八年,徙王淮南。

    四年,複還王城陽。

    凡三十三年卒,子(建)延立,是為頃王。

     頃王二十(八)〔六〕年卒,子義立,是為敬王。

    敬王九年卒,子武立,是為惠王。

    惠王十一年卒,子順立,是為荒王。

    荒王四十六年卒,子恢立,是為戴王。

    戴王八年卒,子景立,至建始三年③,十五歲,卒。

    ④ ①比:緊一靠。

    ②未央宮:西漢著名的宮殿,皇帝常在此朝見大臣。

    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北郊。

    ③建始:漢成帝年号,三年即公元前30年。

    ④《正義》指出:“從建始四年上至天漢四年,六十七矣,蓋褚先王次之。

    ”天漢為漢武帝年号,四年即前97年,也就是荒王始立之年。

    荒王卒年已是宣帝甘露二年(前52)。

    司馬遷大約卒于武帝末或昭帝初,不可能記述昭帝以後的史事,所以《正義》認為荒王以下的記事是褚先生(褚少孫)補記的。

     濟北王興居,齊悼惠王子,以東牟侯助大誅諸呂,功少。

    及文帝從代來,興居曰:“請與太仆嬰入清宮①。

    ”廢少帝②,共與大臣尊立孝文帝。

     孝文帝二年,以齊之濟北郡立興居為濟北王,與城陽王俱立。

    立二年,反。

    始大臣誅呂氏時,朱虛侯功尤大,許盡以趙地王朱虛侯,盡以梁地王東牟侯。

    及孝文帝立,聞朱虛、東牟之初欲立齊王,故绌其功③。

    及二年,王諸子,乃割齊二郡以王章、興居。

    章、興居自以失職奪功。

    章死,而興居聞匈奴大入漢,漢多發兵,使丞相灌嬰擊之,文帝親幸太原④,以為天子自擊胡,遂發兵反于濟北。

    天子聞之,罷丞相及行兵⑤,皆歸長安。

    使棘蒲侯柴将軍擊破虜濟北王,王自一殺,地入于漢,為郡。

     後十(二)〔三〕年,文帝十六年,複以齊悼惠王子安都侯志為濟北王。

    十一年,吳楚反時,志堅守,不與諸侯合謀。

    吳楚已平,徙志王菑川。

     ①嬰:夏侯嬰。

    清宮:清查宮殿。

    這裡含有清除呂氏餘患的意思。

    ②少帝:惠帝無子,惠後以後宮人之子為己子,惠帝死後立為少帝。

    不久,被呂後殺死。

    呂後又立常山王劉義(後改名弘)為少帝,其實劉義也不是惠帝之子,所以誅滅呂氏之後廢了這個少帝。

    ③绌:減。

    ④幸:皇帝親到某地即為幸某地。

    ⑤罷:停止。

     濟南王辟光,齊悼惠王子,以勒侯孝文十六年為濟南王。

    十一年,與吳楚反。

    漢擊破,殺辟光,以濟南為郡,地入于漢。

     菑川王賢,齊悼惠王子,以武城侯文帝十六年為菑川王。

    十一年,與吳楚反,漢擊破,殺賢。

     天子因徙濟北王志王菑川。

    志亦悼惠王子,以安都侯王濟北。

    菑川王反,毋後,乃徙濟北王王菑川。

    凡立三十五年卒,谥為懿王。

    子建代立,是為靖王。

    二十年卒,子遺代立,是為頃王。

    三十六年卒,子終古立,是為思王。

    二十八年卒,子尚立,是為孝王。

    五年卒,子橫立,至建始三年,十一歲,卒①。

     ①頃王以下紀事可能是褚少孫續補。

     膠西王卬齊悼惠王子,以昌平侯文帝十六年為膠西王。

    十一年,與吳楚反。

    漢擊破,殺卬,地入于漢,為膠西郡。

     膠東王雄渠,齊悼惠王子,以白石侯文帝十六年為膠東王。

    十一年,與吳楚反,漢擊破,殺雄渠,地入于漢,為膠東郡。

     太史公曰:諸侯大國無過齊悼惠王。

    以海内初定,子弟少,激秦之無尺土封①,故大封同姓,以填萬民之心②。

    及後分裂,固其理也。

     ①激:有感于。

    ②填:通“鎮”。

    安定,鎮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