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燕世家第二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二城;高祖弟交為楚王,王淮西三十六城。
”因立子肥為齊王。
始王昆弟劉氏也。
高祖十一年秋,淮南王黥布反,東擊荊。
荊王賈與戰,不勝,走富陵,為布軍所殺。
高祖自擊破布。
十二年,立沛侯劉濞為吳王,王故荊地。
①廢楚王信:劉邦稱帝的第二年(前201),有人告發韓信謀反。
劉邦假做南方巡遊,令諸侯王到陳會見,趁機捉拿韓信,廢黜了楚王的封号。
不久,韓信被釋放,改封為淮陰侯。
事見卷八《高祖本紀》和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
②王(去聲):使稱王。
燕王劉澤者,諸劉遠屬也①。
高帝三年,澤為郎中。
高帝十一年,澤以将軍擊陳豨,得王黃②,為營陵侯。
高後時,齊人田生遊乏資,以畫幹營陵侯澤③。
澤大說之④,用金二百斤為田生壽。
田生已得金,即歸齊。
二年,澤使人謂田生曰:“弗與矣⑤。
”田生如長安,不見澤,而假大宅,令子求事呂後所幸大谒者張子卿⑥。
居數月,田生子請張卿臨,親修具⑦。
張卿許往。
田生盛帷帳共具⑧,譬如列侯。
張卿驚。
酒酣⑨,乃屏人說張卿曰⑩:“臣觀諸侯王邸弟百餘⑾,皆高祖一切功臣⑿,今呂氏雅故本推毂高帝就天下⒀,功至大,又親戚太後之重。
太後春秋長⒁,諸呂弱,太後欲立呂産為(呂)王,王代。
太後又重發之⒂,恐大臣不聽。
今卿最幸,大臣所敬,何不大以聞太後⒃,太後必喜。
諸呂已王,萬侯亦卿之有⒄。
太後心欲之,而卿為内臣,不急發,恐禍及身矣。
”張卿大然之,乃風大臣語太後。
太後朝,因問大臣,大臣請立呂産為呂王。
太後賜張卿千斤金,張卿以其半與田生。
田生弗受,因說之曰:“呂産王也,諸大臣未大服。
今營陵侯澤,諸劉,為大将軍,獨此尚觖望⒅。
今卿言太後,列十餘縣王之,彼得王,喜去,諸呂王益固矣。
”張卿入言,太後然之。
乃以營陵侯劉澤為琅邪王。
琅邪王乃與田生之國。
田生勸澤急行,毋留。
出關,太後果使人追止之,已出,即還。
①遠屬:宗族中的遠房。
②得:這裡指俘獲。
③畫:同“劃”,策劃,謀劃。
又為圖畫。
兩義在句中皆可通。
幹(陰平):求取。
④說:同“悅”。
⑤與:交往。
⑥幸:一寵一愛一。
⑦修具:備辦酒肴。
⑧盛:華美。
共具:擺設酒食器一具。
“共”同“供”。
⑨酣:飲酒暢快。
⑩屏:退避。
⑾邸弟:王侯的府第。
“弟”同“第”。
⑿一切:一例,同時。
⒀雅故:平時、平素。
推毂:喻助人成事。
原意為推車輪使之前進。
“毂”,車輪軸,常代車輪。
就:成就。
⒁春秋長:年紀已高。
春秋。
年齡。
⒂重:鄭重。
發:發表,提出。
⒃:通“諷”。
用含蓄的語言暗示或勸說。
⒄戶侯:有戶封地的侯,是封侯中最大的。
⒅觖望:因不滿而怨恨。
及太後崩,琅邪王澤乃曰:“帝少,諸呂用事①,劉氏孤弱。
”乃引兵與齊王合謀西,欲誅諸呂。
至梁,聞漢灌将軍屯荥陽,澤還兵備西界,遂跳驅至長安②。
代王亦從至。
諸将相與琅邪王共立代王為天子。
天子乃徒澤為燕王,乃複以琅邪予齊,複故地。
澤王燕二年,薨③,谥為敬王。
傳子嘉,為康王。
至孫定國,與父康王姬一奸一,生子男一人,奪弟妻為姬,與子女三人一奸一。
定國有所欲誅殺臣肥如令郢人,郢人等告定國,定國使谒者以他法劾捕格殺郢人以滅口④。
至元朔元年⑤,郢人昆弟複上書具言定國陰事⑥。
以此發覺。
诏下公卿,皆議曰:“定國禽一獸行,亂人倫,逆天,當誅。
”上許之。
定國自一殺,國除為郡。
①用事:執政,當權。
②跳驅:急速奔馳。
③薨:古代稱諸侯之死為薨。
④劾:揭發,告發。
格殺:擊殺。
⑤元朔:漢武帝的第三個年号,元年為前128年。
⑥陰事:不可告人之事。
太史公曰:荊王王也,由漢初定,天下未集①,故劉賈雖屬疏,然以策為王②,填江淮之間③。
劉澤之王,權激呂氏④,然劉澤南面稱孤者三世。
事發相重⑤,豈不為偉乎⑥! ①集:齊一,統一。
②策:謀略,這裡引申為戰功。
③填:通“鎮”。
④權激:用權謀激發。
⑤發:開始。
重:牽連。
⑥偉:特異,出奇。
”因立子肥為齊王。
始王昆弟劉氏也。
高祖十一年秋,淮南王黥布反,東擊荊。
荊王賈與戰,不勝,走富陵,為布軍所殺。
高祖自擊破布。
十二年,立沛侯劉濞為吳王,王故荊地。
①廢楚王信:劉邦稱帝的第二年(前201),有人告發韓信謀反。
劉邦假做南方巡遊,令諸侯王到陳會見,趁機捉拿韓信,廢黜了楚王的封号。
不久,韓信被釋放,改封為淮陰侯。
事見卷八《高祖本紀》和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
②王(去聲):使稱王。
燕王劉澤者,諸劉遠屬也①。
高帝三年,澤為郎中。
高帝十一年,澤以将軍擊陳豨,得王黃②,為營陵侯。
高後時,齊人田生遊乏資,以畫幹營陵侯澤③。
澤大說之④,用金二百斤為田生壽。
田生已得金,即歸齊。
二年,澤使人謂田生曰:“弗與矣⑤。
”田生如長安,不見澤,而假大宅,令子求事呂後所幸大谒者張子卿⑥。
居數月,田生子請張卿臨,親修具⑦。
張卿許往。
田生盛帷帳共具⑧,譬如列侯。
張卿驚。
酒酣⑨,乃屏人說張卿曰⑩:“臣觀諸侯王邸弟百餘⑾,皆高祖一切功臣⑿,今呂氏雅故本推毂高帝就天下⒀,功至大,又親戚太後之重。
太後春秋長⒁,諸呂弱,太後欲立呂産為(呂)王,王代。
太後又重發之⒂,恐大臣不聽。
今卿最幸,大臣所敬,何不大以聞太後⒃,太後必喜。
諸呂已王,萬侯亦卿之有⒄。
太後心欲之,而卿為内臣,不急發,恐禍及身矣。
”張卿大然之,乃風大臣語太後。
太後朝,因問大臣,大臣請立呂産為呂王。
太後賜張卿千斤金,張卿以其半與田生。
田生弗受,因說之曰:“呂産王也,諸大臣未大服。
今營陵侯澤,諸劉,為大将軍,獨此尚觖望⒅。
今卿言太後,列十餘縣王之,彼得王,喜去,諸呂王益固矣。
”張卿入言,太後然之。
乃以營陵侯劉澤為琅邪王。
琅邪王乃與田生之國。
田生勸澤急行,毋留。
出關,太後果使人追止之,已出,即還。
①遠屬:宗族中的遠房。
②得:這裡指俘獲。
③畫:同“劃”,策劃,謀劃。
又為圖畫。
兩義在句中皆可通。
幹(陰平):求取。
④說:同“悅”。
⑤與:交往。
⑥幸:一寵一愛一。
⑦修具:備辦酒肴。
⑧盛:華美。
共具:擺設酒食器一具。
“共”同“供”。
⑨酣:飲酒暢快。
⑩屏:退避。
⑾邸弟:王侯的府第。
“弟”同“第”。
⑿一切:一例,同時。
⒀雅故:平時、平素。
推毂:喻助人成事。
原意為推車輪使之前進。
“毂”,車輪軸,常代車輪。
就:成就。
⒁春秋長:年紀已高。
春秋。
年齡。
⒂重:鄭重。
發:發表,提出。
⒃:通“諷”。
用含蓄的語言暗示或勸說。
⒄戶侯:有戶封地的侯,是封侯中最大的。
⒅觖望:因不滿而怨恨。
及太後崩,琅邪王澤乃曰:“帝少,諸呂用事①,劉氏孤弱。
”乃引兵與齊王合謀西,欲誅諸呂。
至梁,聞漢灌将軍屯荥陽,澤還兵備西界,遂跳驅至長安②。
代王亦從至。
諸将相與琅邪王共立代王為天子。
天子乃徒澤為燕王,乃複以琅邪予齊,複故地。
澤王燕二年,薨③,谥為敬王。
傳子嘉,為康王。
至孫定國,與父康王姬一奸一,生子男一人,奪弟妻為姬,與子女三人一奸一。
定國有所欲誅殺臣肥如令郢人,郢人等告定國,定國使谒者以他法劾捕格殺郢人以滅口④。
至元朔元年⑤,郢人昆弟複上書具言定國陰事⑥。
以此發覺。
诏下公卿,皆議曰:“定國禽一獸行,亂人倫,逆天,當誅。
”上許之。
定國自一殺,國除為郡。
①用事:執政,當權。
②跳驅:急速奔馳。
③薨:古代稱諸侯之死為薨。
④劾:揭發,告發。
格殺:擊殺。
⑤元朔:漢武帝的第三個年号,元年為前128年。
⑥陰事:不可告人之事。
太史公曰:荊王王也,由漢初定,天下未集①,故劉賈雖屬疏,然以策為王②,填江淮之間③。
劉澤之王,權激呂氏④,然劉澤南面稱孤者三世。
事發相重⑤,豈不為偉乎⑥! ①集:齊一,統一。
②策:謀略,這裡引申為戰功。
③填:通“鎮”。
④權激:用權謀激發。
⑤發:開始。
重:牽連。
⑥偉:特異,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