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世家第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僇:通“戮”,殺。
④自一殺:據《晉世家》載:叔詹未嘗自一殺。
⑤元妃:君主或諸侯的“元配”。
缪公元年春,秦缪公使三将将兵欲襲鄭,至滑,逢鄭賈人弦高詐以十二牛勞軍;故秦兵不至而還,晉敗之于崤。
初,往年鄭文公之卒也,鄭司城缯賀以鄭情賣之,秦兵故來。
三年,鄭發兵從晉伐秦,敗秦兵于汪①。
往年楚太子商臣弑其成王代立。
二十一年,與宋華元伐鄭。
華元殺羊食士②,不與其禦羊斟,怒以弛鄭,鄭囚華元。
宋贖華元,元亦亡去。
晉使趙穿以兵伐鄭③。
二十二年,鄭缪公卒,子夷立,是為靈公。
①敗秦兵于汪:據梁玉繩《史記志疑》載,晉敗秦彭衙,取秦汪邑,兩事也,此誤合為一。
②食(sì,四)士:犒勞士兵。
③趙穿:當作趙盾。
靈公元年春;楚獻鼋于靈公①。
子家、子公将朝靈公,子公之食指動,謂子家曰:“佗日指動②,必食異物。
”及人,見靈公進羹,子公笑曰:“果然!”靈公問笑故,具告靈公③。
靈公召之與子家謀先。
夏,弑靈公。
鄭人欲立靈公弟去疾,去疾讓曰:“必以賢,由去疾不肖;必以順,則公子堅長。
”堅者,靈公庶弟,去疾之兄也。
于是乃立子堅,是為襄公。
①鼋:俗名腳魚,又名一團一魚。
②佗(tuō,托):同“他”。
③具:通“俱”,都,完全。
④《左傳·宣公四年》曰“染指于鼎”。
襄公立,将盡去缪氏。
缪氏者,殺靈公子公之族家也。
去疾曰:“必去缪氏,我将去之。
”乃止。
皆以為大夫。
襄公元年,楚怒鄭受宋賂縱華元①,伐鄭。
鄭背楚,與晉親。
五年,楚複伐鄭,晉來救之。
六年,子家卒,國人複逐族,以弑靈之也。
七年,鄭與晉盟鄢陵。
八年,楚莊王以鄭與晉盟,來伐,圍鄭三月,鄭以城降楚。
楚王入自皇門②,鄭襄公肉袒?羊以迎③,曰:“孤不能事邊邑,使君王懷怒以及弊邑,孤之罪也。
敢不惟命是聽。
君王遷之江南,及以賜諸侯,亦惟命是聽。
若君王不忘厲、宣王、桓、武公,哀不忍絕社稷,錫不一毛一之地④,使複得改事君王,孤之願也,然非所敢望也。
敢布腹心⑤,惟命是聽。
”莊王為卻三十裡而後舍。
楚群臣曰:“自郢至此,士大夫亦久勞矣。
今得國舍之,何如?”莊王曰:“所為伐,伐不服也。
今已服,尚何乎?”卒去。
晉聞楚之伐鄭,發兵救鄭。
來持兩端⑥,故遲,比至河,楚兵已去。
晉将率或欲渡⑦,或欲還,卒渡河。
莊王聞還擊晉。
鄭反助楚,大破晉軍于河上。
十年,晉來伐鄭,以反晉而親楚也。
①縱:釋放。
②皇門:鄭國城門。
③?:通“牽”。
④錫:賜。
⑤布:陳述。
⑥持兩端:猶豫不決。
⑦率:通“帥”。
十一年,楚莊王伐宋,宋告急于晉。
晉景公欲發兵救宋,伯宗谏晉君曰:“天方開楚①,未可伐也。
”乃求壯士得霍人解揚,字子虎,诓楚6②,令宋毋楚。
過鄭,鄭與楚親,乃執解揚而獻楚。
楚王厚賜與約,使反言,令宋趣降③,三要乃許。
于是登解揚樓車④,令呼宋。
遂負楚約而緻晉君命曰⑤:“晉方悉國兵以救宋,宋雖急,慎毋降楚。
晉兵今至矣!”楚莊王大怒,将殺之。
解揚曰:“君能命為義⑥,臣能承命為信⑦。
一愛一吾君命以出,有死無隕⑧。
”莊王曰:“若之許我,已而背之,其信安在?”解揚曰:“所以許王,欲以成吾君命也。
”将死,顧謂楚軍曰:“為人臣無忘盡忠得死者!”楚王諸弟皆谏王赦之,于是赦解揚使歸。
十八年,襄公卒,子悼公?立。
悼公元年,公惡鄭于楚,悼公使弟于楚自訟。
論不直⑨,楚囚。
于是鄭悼公來與晉平,遂親。
私于楚子反,子反言歸于鄭。
二年,楚伐鄭,晉兵來救。
是歲,悼公卒,立其弟,是為成公。
①開:開拓,擴大。
②诓:騙。
③趣(cù,促):趕快。
④樓車:古代兵車之一種,即沒有望樓用以了望敵人的戰車。
又稱“巢車”,狀高如鳥巢,用以瞭望敵人。
⑤緻:傳達,表達。
⑥制命:制定與發布命令。
⑦承命:接受并貫徹命令。
⑧隕:墜一落。
⑨直:伸。
成公三年;楚共王曰“鄭成公孤有德焉”,使人來與盟。
成公私與盟。
秋,成公朝晉,晉曰“鄭私平于楚”①,執之。
使栾書伐鄭。
四年春,鄭患晉圍,公子如乃立成公庶兄?為君。
其四月,晉聞鄭立君,乃歸成公。
鄭人聞成公歸,亦殺君?,迎成公。
晉兵去。
十年,背晉盟,盟于楚。
晉厲公怒,發兵伐鄭。
楚共王救鄭。
晉楚戰鄢陵,楚兵敗,晉射傷楚共王目,俱罷而去。
十三年,晉悼公伐鄭,兵于洧上。
鄭城守,晉亦去。
十四年,成公卒,子恽立。
是為釐公。
①平:講和。
釐公五年,鄭相子驷朝釐公,釐公不禮。
子驷怒,使廚人藥殺釐公①,赴諸侯曰“釐公暴病卒”②。
立釐公子嘉,嘉時年五歲,是為簡公。
簡公元年,諸公子謀欲誅相子驷,子驷覺之,反盡誅朱子。
二年,晉伐鄭,鄭與盟,晉去。
冬,又與楚盟。
子驷畏誅,故兩親晉、楚。
三年,相子驷欲立為君,公子子孔使尉止殺相子驷而伐之。
子孔又欲自立。
子産曰:“子驷為不可,誅之,今又效之,是亂無時息也。
”于是子孔從之而相鄭簡公。
四年,晉怒鄭與楚盟,伐鄭,鄭與盟。
楚共王救鄭。
敗晉兵。
簡公欲與晉平,楚又囚鄭使者。
十二年,簡公怒相子孔專國權,誅之,而以子産為卿。
十九年,簡公如晉請衛君還,而封子産以六邑。
子産讓,受其三邑。
二十二年,吳使延陵季子于鄭,見子産如舊交,謂子産曰:“鄭之執政者侈③,難将至,政将及子。
子為政,必以禮;不然,鄭将敗。
”子産厚遇季子④。
二十三年,諸公子争一寵一相殺,又欲殺子産。
公子或谏曰:“子産仁人,鄭所以存者子産也,勿殺!”及止。
①使廚人藥殺釐公:《年表》雲:“子驷使賊夜殺釐公。
”②赴:報喪。
③侈:邪行。
④厚遇:厚待。
二十五年,鄭使子産于晉,問平公疾。
平公曰:“蔔而曰實沈、台骀為崇,史官莫知,敢問?”對曰:“高辛氏有二子,長曰阏伯,季曰實沈,居曠林,不相能也①,日一操一于戈以相征伐。
後帝弗臧②,遷阏伯于商丘,主辰③,唐一人是因④,故辰為商星。
遷實沈于大夏,主參⑤,唐一人是因,服事夏、商⑥,其季世曰唐叔虞⑦。
當武王邑姜方娠大叔,夢帝謂已:‘餘命而子曰虞,乃與之唐,屬之參而蕃育其子孫⑧。
’及生有文在其掌曰‘虞’,遂以命之。
及成王滅唐而國大叔焉⑨。
故參為晉星。
由是觀之,則實沈。
參神也。
昔金天氏有裔子曰味,為玄冥師⑩,生允格、台骀。
台骀能業其官(11),宣汾、洮(12),障大澤(13),以處太原。
帝用之,國之汾川。
沈、姒、蓐、黃實守祀。
今晉主汾川而滅之。
由是觀之,則台骀,汾、洮神也。
然是二者不害君身。
山川之神,則水旱之災?之(14);日月辰之神,則雪霜雨不時?之;若君疾,飲食哀樂女色所生也。
”平公乃叔向曰:“善,博物君子也!”厚為之禮于子産。
①能;親善。
②臧:善。
③主:主持祭祀;辰:指心宿,二十八宿之一。
④因:沿襲。
⑤參(shēn,身):參宿,二十八宿之一。
⑥服事:諸侯定期進貢,各依服數以事天下。
⑦季世:末世。
⑧屬:通“囑”。
托付;蕃:繁殖。
⑨國:古代侯王的封地,此為動詞。
⑩師:長也。
(11)業:繼承。
(12)宣:發洩,疏通。
(13)障:修築堤防。
(14)?:古代禳災之祭。
二十七年夏,鄭簡公朝晉。
冬,畏楚靈王之強,又朝楚,子産從。
二十八年,鄭君病,使子産會諸侯①,與楚靈王盟于申,誅齊莊封。
三十六年,簡公卒,子定公甯立。
秋,定公朝晉昭公。
定公元年,楚公子棄疾弑君靈王而自立,為平王。
欲行德諸侯,歸靈王所侵鄭地于鄭。
四年,晉昭公卒,其六卿強,公室卑。
子産謂韓宣子曰:“為政必以德,毋忘所以立。
” 六年,鄭火,公欲禳之②。
子産曰:“不如修德。
” 八年,楚太子建來奔。
十年,太子建與晉謀襲鄭。
鄭殺建,建子勝奔吳。
十一年,定公如晉。
晉與鄭謀,誅周亂臣,入敬王于周。
十三年,定公卒,子獻公虿立。
以十三年卒,子聲公勝立。
當是時,晉六卿強,侵六鄭,鄭遂弱。
①據《春秋·昭公四年》載,鄭伯會于申,無病使子産事。
②禳:祭禱消災。
聲公五年,鄭相子産卒,鄭人皆哭泣,悲之如亡親戚。
子産者,鄭成公少子也。
為人一愛一人,事君忠厚。
孔子嘗過鄭,與子産如兄弟雲。
及聞子産死,孔子為泣曰:“古之遺一愛一也①!” 八年,晉範、中行氏反晉,告急于鄭,鄭救之。
晉伐鄭,敗鄭軍于鐵。
十四年,宋景公滅曹。
二十年,齊田常弑其君簡公,而常相于齊,二十二年,楚惠王滅陳。
孔子卒。
三十六年,晉知伯伐鄭,取九邑。
三十七年,聲公卒,子哀公立。
哀公八年,鄭人弑公而立聲公弟醜,是為共公。
共公三年,三晉滅知伯。
三十一年,共公,子幽公已立。
幽公元年,韓武子伐鄭,殺幽公。
鄭人立幽公弟骀,是為?公。
①《集解》曰:“子産見受,有古人遺也。
” ?公十五年,韓景侯伐鄭,取雍丘。
鄭城京。
十六年,鄭伐韓,敗韓兵于負黍。
二十年,韓、趙、魏列為諸侯。
二十三年,鄭圍韓之陽翟。
二十五年,鄭君殺其相子陽。
二十七年,子陽之一黨一共弑?公骀而立幽公弟乙為君,是為鄭君。
鄭君乙立二年,鄭負黍反,複歸韓。
十一年,韓伐鄭,取陽城。
二十一年,韓哀侯滅鄭,并其國。
太史公曰:語有之,“以權利合者①,權利盡而交疏”,甫瑕是也。
甫瑕雖以劫殺鄭子内厲公,厲公終背而殺之,此與晉之裡克何異?守節如荀息,身死而不能存奚齊。
變所從來。
亦多故矣! ①合:融洽。
④自一殺:據《晉世家》載:叔詹未嘗自一殺。
⑤元妃:君主或諸侯的“元配”。
缪公元年春,秦缪公使三将将兵欲襲鄭,至滑,逢鄭賈人弦高詐以十二牛勞軍;故秦兵不至而還,晉敗之于崤。
初,往年鄭文公之卒也,鄭司城缯賀以鄭情賣之,秦兵故來。
三年,鄭發兵從晉伐秦,敗秦兵于汪①。
往年楚太子商臣弑其成王代立。
二十一年,與宋華元伐鄭。
華元殺羊食士②,不與其禦羊斟,怒以弛鄭,鄭囚華元。
宋贖華元,元亦亡去。
晉使趙穿以兵伐鄭③。
二十二年,鄭缪公卒,子夷立,是為靈公。
①敗秦兵于汪:據梁玉繩《史記志疑》載,晉敗秦彭衙,取秦汪邑,兩事也,此誤合為一。
②食(sì,四)士:犒勞士兵。
③趙穿:當作趙盾。
靈公元年春;楚獻鼋于靈公①。
子家、子公将朝靈公,子公之食指動,謂子家曰:“佗日指動②,必食異物。
”及人,見靈公進羹,子公笑曰:“果然!”靈公問笑故,具告靈公③。
靈公召之與子家謀先。
夏,弑靈公。
鄭人欲立靈公弟去疾,去疾讓曰:“必以賢,由去疾不肖;必以順,則公子堅長。
”堅者,靈公庶弟,去疾之兄也。
于是乃立子堅,是為襄公。
①鼋:俗名腳魚,又名一團一魚。
②佗(tuō,托):同“他”。
③具:通“俱”,都,完全。
④《左傳·宣公四年》曰“染指于鼎”。
襄公立,将盡去缪氏。
缪氏者,殺靈公子公之族家也。
去疾曰:“必去缪氏,我将去之。
”乃止。
皆以為大夫。
襄公元年,楚怒鄭受宋賂縱華元①,伐鄭。
鄭背楚,與晉親。
五年,楚複伐鄭,晉來救之。
六年,子家卒,國人複逐族,以弑靈之也。
七年,鄭與晉盟鄢陵。
八年,楚莊王以鄭與晉盟,來伐,圍鄭三月,鄭以城降楚。
楚王入自皇門②,鄭襄公肉袒?羊以迎③,曰:“孤不能事邊邑,使君王懷怒以及弊邑,孤之罪也。
敢不惟命是聽。
君王遷之江南,及以賜諸侯,亦惟命是聽。
若君王不忘厲、宣王、桓、武公,哀不忍絕社稷,錫不一毛一之地④,使複得改事君王,孤之願也,然非所敢望也。
敢布腹心⑤,惟命是聽。
”莊王為卻三十裡而後舍。
楚群臣曰:“自郢至此,士大夫亦久勞矣。
今得國舍之,何如?”莊王曰:“所為伐,伐不服也。
今已服,尚何乎?”卒去。
晉聞楚之伐鄭,發兵救鄭。
來持兩端⑥,故遲,比至河,楚兵已去。
晉将率或欲渡⑦,或欲還,卒渡河。
莊王聞還擊晉。
鄭反助楚,大破晉軍于河上。
十年,晉來伐鄭,以反晉而親楚也。
①縱:釋放。
②皇門:鄭國城門。
③?:通“牽”。
④錫:賜。
⑤布:陳述。
⑥持兩端:猶豫不決。
⑦率:通“帥”。
十一年,楚莊王伐宋,宋告急于晉。
晉景公欲發兵救宋,伯宗谏晉君曰:“天方開楚①,未可伐也。
”乃求壯士得霍人解揚,字子虎,诓楚6②,令宋毋楚。
過鄭,鄭與楚親,乃執解揚而獻楚。
楚王厚賜與約,使反言,令宋趣降③,三要乃許。
于是登解揚樓車④,令呼宋。
遂負楚約而緻晉君命曰⑤:“晉方悉國兵以救宋,宋雖急,慎毋降楚。
晉兵今至矣!”楚莊王大怒,将殺之。
解揚曰:“君能命為義⑥,臣能承命為信⑦。
一愛一吾君命以出,有死無隕⑧。
”莊王曰:“若之許我,已而背之,其信安在?”解揚曰:“所以許王,欲以成吾君命也。
”将死,顧謂楚軍曰:“為人臣無忘盡忠得死者!”楚王諸弟皆谏王赦之,于是赦解揚使歸。
十八年,襄公卒,子悼公?立。
悼公元年,公惡鄭于楚,悼公使弟于楚自訟。
論不直⑨,楚囚。
于是鄭悼公來與晉平,遂親。
私于楚子反,子反言歸于鄭。
二年,楚伐鄭,晉兵來救。
是歲,悼公卒,立其弟,是為成公。
①開:開拓,擴大。
②诓:騙。
③趣(cù,促):趕快。
④樓車:古代兵車之一種,即沒有望樓用以了望敵人的戰車。
又稱“巢車”,狀高如鳥巢,用以瞭望敵人。
⑤緻:傳達,表達。
⑥制命:制定與發布命令。
⑦承命:接受并貫徹命令。
⑧隕:墜一落。
⑨直:伸。
成公三年;楚共王曰“鄭成公孤有德焉”,使人來與盟。
成公私與盟。
秋,成公朝晉,晉曰“鄭私平于楚”①,執之。
使栾書伐鄭。
四年春,鄭患晉圍,公子如乃立成公庶兄?為君。
其四月,晉聞鄭立君,乃歸成公。
鄭人聞成公歸,亦殺君?,迎成公。
晉兵去。
十年,背晉盟,盟于楚。
晉厲公怒,發兵伐鄭。
楚共王救鄭。
晉楚戰鄢陵,楚兵敗,晉射傷楚共王目,俱罷而去。
十三年,晉悼公伐鄭,兵于洧上。
鄭城守,晉亦去。
十四年,成公卒,子恽立。
是為釐公。
①平:講和。
釐公五年,鄭相子驷朝釐公,釐公不禮。
子驷怒,使廚人藥殺釐公①,赴諸侯曰“釐公暴病卒”②。
立釐公子嘉,嘉時年五歲,是為簡公。
簡公元年,諸公子謀欲誅相子驷,子驷覺之,反盡誅朱子。
二年,晉伐鄭,鄭與盟,晉去。
冬,又與楚盟。
子驷畏誅,故兩親晉、楚。
三年,相子驷欲立為君,公子子孔使尉止殺相子驷而伐之。
子孔又欲自立。
子産曰:“子驷為不可,誅之,今又效之,是亂無時息也。
”于是子孔從之而相鄭簡公。
四年,晉怒鄭與楚盟,伐鄭,鄭與盟。
楚共王救鄭。
敗晉兵。
簡公欲與晉平,楚又囚鄭使者。
十二年,簡公怒相子孔專國權,誅之,而以子産為卿。
十九年,簡公如晉請衛君還,而封子産以六邑。
子産讓,受其三邑。
二十二年,吳使延陵季子于鄭,見子産如舊交,謂子産曰:“鄭之執政者侈③,難将至,政将及子。
子為政,必以禮;不然,鄭将敗。
”子産厚遇季子④。
二十三年,諸公子争一寵一相殺,又欲殺子産。
公子或谏曰:“子産仁人,鄭所以存者子産也,勿殺!”及止。
①使廚人藥殺釐公:《年表》雲:“子驷使賊夜殺釐公。
”②赴:報喪。
③侈:邪行。
④厚遇:厚待。
二十五年,鄭使子産于晉,問平公疾。
平公曰:“蔔而曰實沈、台骀為崇,史官莫知,敢問?”對曰:“高辛氏有二子,長曰阏伯,季曰實沈,居曠林,不相能也①,日一操一于戈以相征伐。
後帝弗臧②,遷阏伯于商丘,主辰③,唐一人是因④,故辰為商星。
遷實沈于大夏,主參⑤,唐一人是因,服事夏、商⑥,其季世曰唐叔虞⑦。
當武王邑姜方娠大叔,夢帝謂已:‘餘命而子曰虞,乃與之唐,屬之參而蕃育其子孫⑧。
’及生有文在其掌曰‘虞’,遂以命之。
及成王滅唐而國大叔焉⑨。
故參為晉星。
由是觀之,則實沈。
參神也。
昔金天氏有裔子曰味,為玄冥師⑩,生允格、台骀。
台骀能業其官(11),宣汾、洮(12),障大澤(13),以處太原。
帝用之,國之汾川。
沈、姒、蓐、黃實守祀。
今晉主汾川而滅之。
由是觀之,則台骀,汾、洮神也。
然是二者不害君身。
山川之神,則水旱之災?之(14);日月辰之神,則雪霜雨不時?之;若君疾,飲食哀樂女色所生也。
”平公乃叔向曰:“善,博物君子也!”厚為之禮于子産。
①能;親善。
②臧:善。
③主:主持祭祀;辰:指心宿,二十八宿之一。
④因:沿襲。
⑤參(shēn,身):參宿,二十八宿之一。
⑥服事:諸侯定期進貢,各依服數以事天下。
⑦季世:末世。
⑧屬:通“囑”。
托付;蕃:繁殖。
⑨國:古代侯王的封地,此為動詞。
⑩師:長也。
(11)業:繼承。
(12)宣:發洩,疏通。
(13)障:修築堤防。
(14)?:古代禳災之祭。
二十七年夏,鄭簡公朝晉。
冬,畏楚靈王之強,又朝楚,子産從。
二十八年,鄭君病,使子産會諸侯①,與楚靈王盟于申,誅齊莊封。
三十六年,簡公卒,子定公甯立。
秋,定公朝晉昭公。
定公元年,楚公子棄疾弑君靈王而自立,為平王。
欲行德諸侯,歸靈王所侵鄭地于鄭。
四年,晉昭公卒,其六卿強,公室卑。
子産謂韓宣子曰:“為政必以德,毋忘所以立。
” 六年,鄭火,公欲禳之②。
子産曰:“不如修德。
” 八年,楚太子建來奔。
十年,太子建與晉謀襲鄭。
鄭殺建,建子勝奔吳。
十一年,定公如晉。
晉與鄭謀,誅周亂臣,入敬王于周。
十三年,定公卒,子獻公虿立。
以十三年卒,子聲公勝立。
當是時,晉六卿強,侵六鄭,鄭遂弱。
①據《春秋·昭公四年》載,鄭伯會于申,無病使子産事。
②禳:祭禱消災。
聲公五年,鄭相子産卒,鄭人皆哭泣,悲之如亡親戚。
子産者,鄭成公少子也。
為人一愛一人,事君忠厚。
孔子嘗過鄭,與子産如兄弟雲。
及聞子産死,孔子為泣曰:“古之遺一愛一也①!” 八年,晉範、中行氏反晉,告急于鄭,鄭救之。
晉伐鄭,敗鄭軍于鐵。
十四年,宋景公滅曹。
二十年,齊田常弑其君簡公,而常相于齊,二十二年,楚惠王滅陳。
孔子卒。
三十六年,晉知伯伐鄭,取九邑。
三十七年,聲公卒,子哀公立。
哀公八年,鄭人弑公而立聲公弟醜,是為共公。
共公三年,三晉滅知伯。
三十一年,共公,子幽公已立。
幽公元年,韓武子伐鄭,殺幽公。
鄭人立幽公弟骀,是為?公。
①《集解》曰:“子産見受,有古人遺也。
” ?公十五年,韓景侯伐鄭,取雍丘。
鄭城京。
十六年,鄭伐韓,敗韓兵于負黍。
二十年,韓、趙、魏列為諸侯。
二十三年,鄭圍韓之陽翟。
二十五年,鄭君殺其相子陽。
二十七年,子陽之一黨一共弑?公骀而立幽公弟乙為君,是為鄭君。
鄭君乙立二年,鄭負黍反,複歸韓。
十一年,韓伐鄭,取陽城。
二十一年,韓哀侯滅鄭,并其國。
太史公曰:語有之,“以權利合者①,權利盡而交疏”,甫瑕是也。
甫瑕雖以劫殺鄭子内厲公,厲公終背而殺之,此與晉之裡克何異?守節如荀息,身死而不能存奚齊。
變所從來。
亦多故矣! ①合: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