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史記·項羽本紀第七

關燈
解惠全張德萍譯注 【說明】 秦二世的殘暴腐朽,給人民造成了無窮無盡的災難。

    大澤鄉陳勝揭竿而起,各地紛紛響應,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國。

    項羽,就是在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中湧現出來的一位英雄,一個悲劇式的英雄。

    他勇一猛善戰,叱咤風雲,顯赫一時,在擊敗秦軍,推翻秦王朝的過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績;但在推翻秦朝統治以後,他目光短淺,策略錯誤,企圖恢複春秋、戰國時代的封建貴族政治,加之燒殺破壞,終于喪失民心,軍敗身亡。

     《項羽本紀》就是通過秦末農民大起義和楚漢之争的宏闊曆史場面,生動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項羽一生。

    他既是一個力拔山、氣蓋世、“近古以來未嘗有”的英雄,又是一個一性一情暴戾、優柔寡斷、隻知用武不谙機謀的匹夫。

    司馬遷巧妙地把項羽一性一格中矛盾的各個側面,有機地統一于這一鴻篇巨制之中,雖然不乏深刻的撻伐,但更多的卻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項羽本紀》以描繪項羽這一人物的形象、刻劃這一人物的一性一格為主,同時也生動地叙寫了戰争。

    披卷讀之,既可以聞見戰場上的血腥,聽到戰馬的嘶鳴和勇士們的猛吼,又可以看見項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馳下,潰圍,斬将,刈旗的神态與身影。

    《項羽本紀》正是在廣闊的曆史背景下寫人,在寫人的過程中寫戰争,二者相得益彰。

    戰争因人物而生動、壯觀,人物因戰争而更顯生動、奇偉。

     《項羽本紀》在刻劃人物一性一格方面,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

    項羽少時的粗疏學淺,長大以後的勇力過人,隻是略略幾筆帶過,直到消滅秦軍主力、扭轉戰局的巨鹿大戰,破釜沉舟,威震諸侯,也還隻是從側面用筆,通過寫諸侯軍的觀望、恐懼、畏服,把一個鐵骨铮铮的八尺大漢頂天立地地展現在讀者眼前。

    在進行粗線條的鈎勒,有意地誇張了整體之後,司馬遷便抓住了幾個點睛處,工筆細描,刻意求一精一。

    鴻門宴場面的極力鋪排,垓下之圍悲劇氣氛的縱筆渲染,烏江自刎時神态的一精一雕細刻,都寫得活靈活現,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與神、言與情融合一體。

     《項羽本紀》是《史記》傳記中最一精一彩的一篇,達到了思想和藝術的高度統一。

    它猶如一幅一逼一十真傳神的英雄肖像畫,色彩鮮明;又像一張秦漢之際的政治軍事形勢圖,錯綜有序。

    通篇文章氣勢磅礴,情節起伏,場面壯闊,脈絡清楚,疏密相間,語言生動,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

    文中破釜沉舟、鴻門宴、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戶曉,曆代傳誦。

     【譯文】 項籍是下相人,字羽。

    開始起事的時候,他二十四歲。

    項籍的叔父是項梁,項梁的父親是項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殺害的那位楚國大将。

    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的大将,被封在項地,所以姓項。

     項籍小的時候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不學了;又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

    項梁對他很生氣。

    項籍卻說:“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行了;劍術,也隻能敵一個人,不值得學。

    我要學習能敵萬人的本事。

    ”于是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籍非常高興,可是剛剛懂得了一點兒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學到底了。

    項梁曾經因罪案受牽連,被栎(yuè,悅)陽縣逮捕入獄,他就請蕲(qí,齊)縣獄掾(yuàn,願)曹咎寫了說情信給栎陽獄掾司馬欣,事情才得以了結。

    後來項梁又殺了人,為了躲避仇人,他和項籍一起逃到吳中郡。

    吳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項梁。

    每當吳中郡有大規模的徭役或大的喪葬事宜時,項梁經常做主辦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組織賓客和青年,借此來了解他們的才能。

    秦始皇遊覽會稽郡渡浙江時,項梁和項籍一塊兒去觀看。

    項籍說:“那個人,我可以取代他!”項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說:“不要胡說,要滿門抄斬的!”但項梁卻因此而感到項籍很不一般。

    項籍身高八尺有餘,力大能舉鼎,才氣超過常人,即使是吳中當地的年輕人也都很懼怕他了。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陳涉等在大澤鄉起義。

    當年九月,會稽郡守殷通對項梁說:“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這也是上天要滅亡秦朝的時候啊。

    我聽說,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後一步就要被人控制。

    我打算起兵反秦,讓您和桓楚統領軍隊。

    ”當時桓楚正逃亡在草澤之中。

    項梁說:“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處,隻有項籍知道。

    ”于是項梁出去囑咐項羽持劍在外面等候,然後又進來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說:“請讓我把項籍叫進來,讓他奉命去召桓楚。

    ”郡守說:“好吧!”項梁就把項籍叫進來了。

    呆了不大一會兒,項梁給項籍使了個眼色,說:“可以行動了!”于是項籍拔一出劍來斬下了郡守的頭。

    項梁手裡提着郡守的頭,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

    郡守的部下大為驚慌,一片混亂,項籍一連殺了有一百來人。

    整個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沒有一個人敢起來。

    項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強官吏,向他們說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發動吳中之兵起事了。

    項梁派人去接收吳中郡下屬各縣,共得一精一兵八千人。

    又部署郡中豪傑,派他們分别做校尉、候、司馬。

    其中有一個人沒有被任用,自己來找項梁訴說,項梁說:“前些日子某家辦喪事,我讓你去做一件事,你沒有辦成,所以不能任用你。

    ”衆人聽了都很敬服。

    于是項梁做了會稽郡守,項籍為副将,去巡行占領下屬各縣。

     這時候,廣陵人召平為陳王去巡行占領廣陵,廣陵沒有歸服。

    召平聽說陳王兵敗退走,秦兵又快要到了,就渡過長江假托陳王的命令,拜項梁為楚王的上柱國。

    召平說:“江東之地已經平定,趕快帶兵西進攻秦。

    ”項梁就帶領八千人渡過長江向西進軍。

    聽說陳嬰已經占據了東陽,項梁就派使者去東陽,想要同陳嬰合兵西進。

    陳嬰,原先是東陽縣的令史,在縣中一向誠實謹慎,人們稱贊他是忠厚老實的人。

    東陽縣的年輕人殺了縣令,聚集起數千人,想推舉出一位首領,沒有找到合适的人選,就來請陳嬰。

    陳嬰推辭說自己沒有能力,他們就強行讓陳嬰當了首領,縣中追随的人有兩萬。

    那幫年輕人想索一性一立陳嬰為王,為與其他軍隊相區别,用青巾裹頭,以表示是新突起的一支義軍。

    陳嬰的母親對陳嬰說:“自從我做了你們陳家的媳婦,還從沒聽說你們陳家祖上有顯貴之人,如今你突然有了這麼大的名聲,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

    依我看,不如去歸屬誰,起事成功還可以封侯,起事失敗也容易逃脫,因為那樣你就不是為世所指名注目的人了。

    ”陳嬰聽了母親的話,沒敢做王。

    他對軍吏們說:“項氏世世代代做大将,在楚國是名門。

    現在我們要起義成大事,那就非得項家的人不可。

    我們依靠了名門大族,滅亡秦朝就确定無疑了。

    ”于是軍衆聽從了他的話,把軍隊歸屬于項梁。

    項梁渡過淮河向北進軍,黥布、蒲将軍也率部隊歸屬于項梁。

    這樣,項梁總共有了六七萬人,駐紮在下邳(pī,批)。

     這時候,秦嘉已經立景駒做了楚王,駐紮在彭城以東,想要阻擋項梁西進。

    項梁對将士們說:“陳王最先起義,仗打得不順利,不知道如今在什麼地方。

    現在秦嘉背叛了陳王而立景駒為楚王,這是大逆不道。

    ”于是進軍攻打秦嘉。

    秦嘉的軍隊戰敗而逃,項梁率兵追擊,直追到胡陵。

    秦嘉又回過頭來與項梁交占,打了一天,秦嘉戰死,部隊投降。

    景駒逃跑到梁地,死在那裡。

    項梁接收了秦嘉的部隊,駐紮在胡陵,準備率軍西進攻秦。

    秦将章邯率軍到達栗縣,項梁派别将朱雞石、餘樊君去迎戰章邯。

    結果餘樊君戰死,朱雞石戰敗,逃回胡陵。

    項梁于是率領部隊進入薛縣,殺了朱雞石。

    在此之前,項梁曾派項羽另外去攻打襄城,襄城堅守,不肯投降。

    項籍攻下襄城之後,把那裡的軍民全部活埋了,然後回來向項梁報告。

    項梁聽說陳王确實已死,就召集各路别将來薛縣聚會,共議大事。

    這時,沛公也在沛縣起兵,應一召前往薛縣參加了聚會。

     居鄛(cháo,巢)人範增,七十歲了,一向家居不仕,喜好琢磨奇計,他前來遊說項梁說:“陳勝失敗,本來就應該。

    秦滅六國,楚國是最無罪的。

    自從楚懷王被騙入秦沒有返回,楚國人至今還在同情他;所以楚南公說‘楚國即使隻剩下三戶人有,滅亡秦國的也一定是楚國’。

    如今陳勝起義,不立楚國的後代卻自立為王,勢運一定不會長久。

    現在您在江東起事,楚國有那麼多将士如衆蜂飛起,争着歸附您,就是因為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大将,一定能重新立楚國後代為王。

    ”項梁認為範增的話有道理,就到民間尋找楚懷王的嫡孫熊心,這時熊心正在給人家牧羊,項梁找到他以後,就襲用他祖父的谥号立他為楚懷王,這是為了順應楚國民衆的願望。

    陳嬰做楚國的上柱國,封給他五個縣,輔佐懷王建都盱台(xūyí,虛宜)。

    項梁自己号稱武信君。

     過了幾個月,項梁率兵去攻打亢父(gāngfǔ,剛甫),又和齊将田榮、司馬龍且(jū,居)的軍隊一起去援救東阿,在東阿大敗秦軍。

    田榮立即率兵返回齊國,趕走了齊王假。

    假逃亡到楚國。

    假的相田角逃亡到趙國。

    田角的弟弟田間本來是齊國大将,留住在趙國不敢回齊國來。

    田榮立田儋(dān,擔)的兒子田市為齊王。

    項梁擊破東阿附近的秦軍以後,就去追擊秦的敗軍。

    他多次派使者催促齊國發兵,想與齊軍合兵西進。

    田榮說:“楚國殺掉田假,趙國殺掉田角、田間,我才出兵。

    ”項梁說:“田假是我們盟國的王,走投無路來追随我,我不忍心殺他。

    ”趙國也不肯殺田角、田間來跟齊國做交易。

    齊國始終不肯發兵幫助楚軍。

    項梁派沛公和項羽另外去攻打城陽,屠戮了這個縣。

    又向西進,在濮陽以東打敗了秦軍,秦收拾敗兵退入濮陽城。

    沛公、項羽就去打定陶。

    定陶沒有打下,又離開定陶西進,沿路攻取城邑,直到雍丘,打敗秦軍,殺了李由。

    然後回過頭來攻打外黃,沒有攻下。

     項梁自東阿出發西進,等來到定陶時,已兩次打敗秦軍,項羽等又殺了李由,因此更加輕視秦軍,漸漸顯露出驕傲的神态。

    宋義于是規谏項梁說:“打了勝仗,将領就驕傲,士卒就怠惰,這樣的軍隊一定要吃敗仗。

    如今士卒有點怠惰了,而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擔心啊!”項梁不聽,卻派宋義出使齊國。

    宋義在路上遇見了齊國使者高陵君顯,問道:“你是要去見武信君吧?”回答說:“是的。

    ”宋義說:“依我看,武信君的軍隊必定要失敗。

    您要是慢點兒走就可以免于身死,如果走快了就會趕上災難。

    ”秦朝果然發動了全部兵力來增援章邯,攻擊楚軍,在定陶大敗楚軍,項梁戰死。

    沛公、項羽離開外黃去攻打陳留,陳留堅守,攻不下來。

    沛公和項羽一塊兒商量說:“現在項梁的軍隊被打敗了,士卒都很恐懼。

    ”就和呂臣的軍隊一起向東撤退。

    呂臣的軍隊駐紮在彭城東邊,項羽的軍隊駐紮在彭城西邊,沛公的軍隊駐紮在砀(dàng,蕩)縣。

     章邯打敗項梁軍隊以後,認為楚地的軍隊不值得憂慮了,于是渡過黃河北進攻趙,大敗趙軍。

    這時候,趙歇為王,陳餘為大将。

    張耳為國相,都逃進了钜鹿城。

    章邯命令王離、涉間包一皮一皮圍了钜鹿,自己的軍隊駐紮在钜鹿南邊,築起兩邊有牆的甬道給他們輸送糧草。

    陳餘作為趙國的大将,率領幾萬名士卒駐紮在钜鹿北邊,這就是所謂的河北軍。

     楚軍在定陶戰敗以後,懷王心裡害怕,從盱台前往彭城,合并項羽、呂臣的軍隊親自統率。

    任命呂臣為司徒,呂臣的父親呂青為令尹。

    任命沛公為砀郡長,封為武安侯,統率砀郡的軍隊。

     先前,宋義在路上遇見的那位齊國使者高陵君顯正在楚軍中,他求見楚王說:“宋義曾猜定武信君的軍隊必定失敗,沒過幾天,就果然戰敗了。

    在軍隊沒有打仗的時候,就能事先看出失敗的征兆,這可以稱得上是懂得用兵了。

    ”楚懷王召見宋義,跟他商計軍中大事,非常欣賞他,因而任命他為上将軍;項羽為魯公,任次将,範增任末将,去援救趙國,其他各路将領都隸屬于宋義,号稱卿子冠軍。

    部隊進發抵達安陽,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進。

    項羽說:“我聽說秦軍把趙王包一皮一皮圍在钜鹿城内,我們應該趕快率兵渡過黃河,楚軍從外面攻打,趙軍在裡面接應,打垮秦軍是确定無疑的。

    ”宋義說:“我認為并非如此。

    能叮咬大牛的牛虻卻損傷不了小小的虮虱。

    如今秦國攻打趙國,打勝了,士卒也會疲憊;我們就可以利用他們的疲憊;打不勝,我們就率領部隊擂鼓西進,一定能殲滅秦軍。

    所以,現在不如先讓秦、趙兩方相鬥。

    若論披堅甲執銳兵,勇戰前線,我宋義比不上您;若論坐于軍帳,運籌決策,您比不上我宋義。

    ”于是通令全軍:“兇猛如虎,違逆如羊,貪婪如狼,倔強不聽指揮的,一律斬殺。

    ”又派兒子宋襄去齊國為相,親自送到無鹽,置備酒筵,大會賓客。

    當時天氣寒冷,下着大雨,士卒一個個又冷又餓。

    項羽對将士說:“我們大家是想齊心合力攻打秦軍,他卻久久停留不向前進。

    如今正趕上荒年,百姓貧困,将士們吃的是芋艿摻豆子,軍中沒有存糧,他竟然置備酒筵,大會賓客,不率領部隊渡河去從趙國取得糧食,跟趙合力攻秦,卻說‘利用秦軍的疲憊’。

    憑着秦國那樣強大去攻打剛剛建起的趙國,那形勢必定是秦國攻占趙國。

    趙國被攻占,秦國就更加強大,到那時,還談得上什麼利用秦國的疲憊?再說,我們的軍隊剛剛打了敗仗,懷王坐不安席,集中了境内全部兵卒糧饷交給上将軍一個人,國家的安危,就在此一舉了。

    可是上将軍不體恤士卒,卻派自己的兒子去齊國為相,謀取私利,這次不是國家真正的賢良之臣。

    ”項羽早晨去參見上将軍宋義,就在軍帳中,斬下了他的頭,出來向軍中發令說:“宋義和齊國同謀反楚,楚王密令我處死他。

    ”這時候,将領們都畏服項羽,沒有誰敢抗拒,都說:“首先把楚國扶立起來的,是項将軍家。

    如今又是将軍誅滅了叛亂之臣。

    ”于是大家一起立項羽為代理上将軍。

    項羽派人去追趕宋義的兒子,追到齊國境内,把他殺了。

    項羽又派桓楚去向懷王報告。

    楚懷王無奈,讓項羽作了上将軍,當陽君、蒲将軍都歸屬項羽。

     項羽誅殺了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揚諸侯。

    他首先派遣當陽君、蒲将軍率領二萬人渡過漳河,援救钜鹿。

    戰争隻有一些小的勝利,陳餘又來請求增援。

    項羽就率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把船隻全部弄沉,把鍋碗全部砸破,把軍營全部燒毀,隻帶上三天的幹糧,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決死戰鬥,毫無退還之心。

    部隊抵達前線,就包一皮一皮圍了王離,與秦軍遭遇,交戰多次,阻斷了秦軍所築甬道,大敗秦軍,殺了蘇角,俘虜了王離。

    涉間拒不降楚,自一焚而死。

    這時,楚軍強大居諸侯之首,前來援救钜鹿的諸侯各軍築有十幾座營壘,沒有一個敢發兵出戰。

    到楚軍攻擊秦軍時,他們都隻在營壘中觀望。

    楚軍戰士無不一以當十,士兵們殺聲震天,諸侯軍人人戰慄膽寒。

    項羽在打敗秦軍以後,召見諸侯将領,當他們進入軍門時,一個個都跪着用膝蓋向前走,沒有誰敢擡頭仰視。

    自此,項羽真正成了諸侯的上将軍,各路諸侯都隸屬于他。

     章邯的軍隊駐紮在棘原,項羽的軍隊駐紮在漳河南,兩軍對陣,相持未戰。

    由于秦軍屢屢退卻,秦二世派人來責問章邯。

    章邯害怕了,派長史司馬欣回朝廷去請示公事。

    司馬欣到了鹹陽,被滞留在宮外的司馬門呆了三天,趙高竟不接見,心有不信任之意。

    長史司馬欣非常害怕,趕快奔回棘原軍中,都沒敢順原路走,趙高果然派人追趕,沒有追上。

    司馬欣回到軍中,向章邯報告說:“趙高在朝廷中獨攬大權,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麼作為。

    如今仗能打勝,趙高必定嫉妒我們的戰功;打不勝,我們更免不了一死。

    希望您認真考慮這情況!”這時,陳馀也給章邯寫了封信,說:“白起身為秦國大将,南征攻陷了楚都鄢郢,北征屠滅了馬服君趙括的軍隊,打下的城池,奪取的土地,數也數不清,最後還是慘遭賜死。

    蒙恬也是秦國大将,北面趕跑了匈奴,在榆中開辟了幾千裡的土地,最終也被殺害于陽周。

    這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們戰功太多,秦朝廷不可能每個人都予以封賞,所以就從法律上找藉口殺了他們。

    如今将軍您做秦将已三年了,士卒傷亡損失以十萬計,而各地諸侯一時并起,越來越多。

    那趙高一向阿庚奉承,時日已久,如今形勢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殺他,所以想從法律上找藉口,殺了将軍來推卸罪責,讓别人來代替将軍以免去他自己的災禍。

    将軍您在外時間長久,朝廷裡跟您有嫌隙的人就多,有功也是被殺,無功也是被殺。

    而且,上天要滅秦,不論是智者,還是愚者,誰都明了。

    現在将軍您在内不能直言進谏,在外已成亡國之将,孤自一人支撐着卻想維持長久,難道不可悲嗎?将軍您不如率兵掉轉回頭,與諸侯聯合,訂立和約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為王,南面稱孤,這跟身受刑誅,妻兒被殺相比,哪個上算呢?”章邯猶疑不決,秘密派軍候始成,到項羽那裡去,想要訂立和約。

    和約沒有成功,項羽命令蒲将軍日夜不停地率兵渡過三戶津,在漳河之南駐紮下來,與秦軍交戰,再次擊敗秦軍。

    項羽率領全部軍兵在汙(yú,于)水攻擊秦軍,把秦軍打得大敗。

     章邯又派人來求見項羽,想訂和約。

    項羽召集軍官們商議說:“部隊糧草不多,我想答應他們來訂約。

    ”軍官們都說:“好。

    ”項羽就和章邯約好日期在洹(huán,桓)水南岸的殷墟上會晤。

    訂完了盟約,章邯見了項羽,禁不住流下眼淚,向項羽述說了趙高的種種劣行。

    項羽封章邯為雍王,安置在項羽的軍中。

    任命司馬欣為上将軍,統率秦軍擔當先頭部隊。

     部隊到了新安。

    諸侯軍的官兵以前曾經被征徭役,駐守邊塞,路過秦中時,秦中官兵很多人對待他們不像樣子,等到秦軍投降之後,諸侯軍的官兵很多人就借着勝利的威勢,象對待奴隸一樣地使喚他們,随意侮辱。

    秦軍官兵很多人私下議論:“章将軍騙我們投降了諸侯軍,如果能入關滅秦,倒是很好;如果不能,諸侯軍俘虜我們退回關東,秦朝廷必定會把我們父母妻兒全部殺掉。

    ”諸侯軍将領們暗地訪知秦軍官兵的這些議論,就報告了項羽。

    項羽召集黥布、蒲将軍商議道:“秦軍官兵人數仍很多,他們内心裡還不服,如果到了關中不聽指揮,事情就危險了,不如把他們殺掉,隻帶章邯、長史司馬欣、都尉董翳(yì,益)進入秦地。

    ”于是楚軍趁夜把秦軍二十餘萬人擊殺坑埋在新安城南。

     項羽帶兵西行,要去奪取平定秦地。

    到了函谷關,關内有士兵把守,沒能進去。

    又聽說沛公已經攻下了鹹陽,項羽非常生氣,就派當陽君等攻打函谷關。

    這樣項羽才進了關,一直到戲水之西。

    當時,沛公的軍隊駐紮在霸上,沒能跟項羽相見。

    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訴項羽說:“沛公想在關中稱王,讓秦王子嬰為相,珍奇寶物都占為己有了。

    ”項羽大為憤怒,說:“明天準備酒食,好好犒勞士卒,給我把沛公的部隊打垮!”這時候,項羽有兵卒四十萬,駐紮在新豐鴻門;沛公有兵卒十萬,駐紮在霸上。

    範增勸項羽說:“沛公住在山東的時候,貪圖财貨,一寵一愛一美一女。

    現在進了關,财物什麼都不取,美一女也沒親近一個,看這勢頭他的志氣可不小啊。

    我讓人觇望他那邊的雲氣,都呈現為龍一虎之狀,五色斑斓,這是天子的瑞氣呀。

    希望您趕快進攻,不要錯失良機!” 楚國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一向跟留侯張良要好。

    張良這時正跟随沛公,項伯連夜驅馬跑到沛公軍中,私下會見了張良,把事情全都告訴了他,想叫張良跟他一起離開。

    項伯說:“不要跟沛公一塊兒送死啊。

    ”張良說:“我是為韓王來護送沛公的,沛公如今情況危急,我若逃走就太不仁不義了,不能不告訴他。

    ”張良于是進入軍帳,把項伯的話全部告訴了沛公。

    沛公大為吃驚,說:“該怎麼辦呢?”張良說:“是誰給您出的派兵守關這個主意?”沛公說:“是一個淺陋小人勸我說:‘守